A. iPhone的成本有多少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asymco發表分析文章稱,每台iPhone大約為蘋果創造650美元的收入,據估計其毛利潤率約為55%,這意味著銷貨成本(COGS)為293美元。asymco對這一成本結構進行詳細分析後發現,人工成本僅為iPhone售價的2%-5%。 手機的成本一般分為四大塊(註:該成本結構中未包含研發、銷售、綜合行政管理費用。它們被視為固定成本,不分攤到單台設備的生產。):1.物料成本(BOM)。這是設備內各種元器件的成本,這筆費用是支付給供應商的。2.運輸倉儲成本。這是銷售前運輸和存儲產品的成本。這筆費用是支付給物流公司和倉庫的。3.製造成本(包括人工)。這筆費用是支付給代工廠的。4.保修成本。這是消費者退回無法再銷售的產品時返還的貨款。通過拆解設備,我們可以分析出設備的物料成本。iPhone新機型的物料成本一直穩定在200美元左右。除去這部分,銷貨成本中還剩93美元用於其他三項成本支出。據ABC電視台報道,iPhone生產分為141個工步,如果按每個步驟花3分鍾計算,則人手的操作時間為423分鍾,約合7小時。據報道,代工廠生產線工人的工資為1.78美元/小時,由此可估算出iPhone的人工成本約為12.5美元。如果每個工步的操作時間較長或較短,則成本也相應地變化。盡管無法推測准確的成本,但以下線索值得注意:-iPhone的製造成本很可能遠高於其他同檔次的手機,部分原因是產品設計,部分是所需的質量測試。-每部手機的製造成本可能在12.5美元至30美元之間。-iPhone的製造成本可能為手機平均製造成本的兩至三倍。-人工成本僅占總成本結構很小的一部分,為售價的2%-5%。-141個工步中有些可能是自動化操作,但實際上自動化的成本高於人工且靈活性較低,生產流程更有可能採用人工加自動化的混合方式。-即便假定製造成本為30美元,還有60美元需要分配到運輸和保修費用,其合理性還有待考究
B. 從廠家直接拿一台一萬的手機會是多少錢
一部蘋果手機的成本大概如下。
iPhone11ProMax(512GB版本)的BOM物料成本為490.5美元,約合人民幣3462元,為其國行版定價12699元的27.26%。當然,這些物料成本只算了零部件的成本,沒有算上研發和營銷成本。另一組數據可能更讓大家震驚,國行版定價12699元的iPhone11ProMax(512GB版本)最後裝配測試和包裝成本僅為21美元(摺合148.24元人民幣)。最需要人力的部分,收入佔比非常低,僅為1.16%!
C. 一部iPhone X成本多少
日前,中金在線 在微博上首次曝光了iPhone X零部件供應商和物料成本價格,並顯示其BOM成本總價為412.75美元(約合人民幣2700元左右),遠遠超過了去年iPhone 7的成本價格。
BOM成本曝光:
當然,正如表格所顯示的那樣,iPhone X大約2700元的成本僅僅是物料成本,並未包括整機代工製造成本,軟體硬體研發成本,運輸成本,晶元代工成本,以及營銷費用等等。
所以並不能就此認定蘋果從iPhone X高達9688元的價格中,賺取了接近7000元的利潤。當然,iPhone X的最終成本到底是多少,這恐怕只有蘋果才知道。
蘋果手機價格昂貴,利潤不菲。數據顯示,截至14日,鄭州海關已經監管出區超過118萬台蘋果新品手機,全球大約一半的蘋果手機都來自鄭州的富士康工廠。
人們或許還還記得,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多次提出要「讓製造業重新回到美國」,為何蘋果手機依舊無法實現「美國製造」?
簡直不敢相信。
D. iPhone12成本2680元,比11貴兩成,主要因為這3點
2020年正式邁入5G時代後,教授發現,手機是越來越貴了。如果將2020年和2019年的手機售價進行對比,能發現旗艦機普遍漲價不少。就蘋果來說,相比前代iPhone 11,iPhone 12的起售價提高了800元。
與此同時,蘋果還推出了尺寸更小的iPhone 12 mini,售價為5499元起,進而與iPhone 11保持了相同的水平。然而根據調研報告顯示,iPhone 12單機成本其實增加了21%。
近日,國外調研機構Conterpoint Research對iPhone 12的物料成本(BoM)進行了分析。以128GB的iPhone 12為例,物料成本為415美元(約合人民幣2680元),對比同為128GB的iPhone 11,漲幅達到了21%。若僅計算毫米波版本,差異更是達到了26%。
物料成本的增長,主要歸因於處理器、5G基帶和屏幕等關鍵元件。
首先是處理器成本的增加。iPhone 12採用台積電5nm製程的A14晶元,其擁有目前業界最強的效能,但代價是:蘋果需要付出比7nm高出近乎兩倍的成本。僅僅是處理器的成本,iPhone 12就增加了17美元(約合110元)以上。
iPhone 12另一項升級則是,全面使用OLED屏幕,從而支持高動態范圍和更高的峰值亮度。從成本角度來看,從LCD到OLED的轉變可以說是巨大的飛躍,整整貴上了23美元(約合149元)。
作為蘋果首款支持5G網路的手機,iPhone 12的5G模組對於成本增加也做出了不小「貢獻」。來自高通的5G調制調節器、射頻模組、天線、接收器等等,合計比4G的iPhone 11成本增加了34美元(約合220元)。
一言以蔽之,搭載業界首款5nm製程的A14仿生晶元、啟用高通5G基帶、屏幕從LCD升級為OLED,這三大因素讓iPhone 12成本上漲成為必然。除了物料本身的成本,蘋果供應來源多樣化也是導致成本上漲的原因之一。
在這樣的前提下,為了保證iPhone 12系列起售價和iPhone 11系列持平,蘋果也採取了措施來抵消這部分成本提升。其中最有力的措施便是「環保大法」——取消附贈的充電頭和Earpods有線耳機。
對於iPhone不再標配充電器,不少人認為,如蘋果所說,此前購買手機都會配送充電器,用戶手中的充電器已經不少,這樣做可以減少垃圾污染,對環境有利。
確實,充電器的使用周期不短,用戶購買新機後也還可以繼續用原先的充電器。不過,除了iPhone 11 Pro用戶,大部分蘋果用戶手中的iPhone充電頭都是「祖傳」5W充電器。
在安卓陣營快充功率已經沖上100W的今天,5W充電器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目前的使用需求。何況iPhone 12系列縮減了電池容量,雖然通過A14處理器降低了功耗,續航能力依然是硬傷。
好在iPhone 12全系支持20W PD快充,充電速度相較於5W充電器,整整快上了三倍。蘋果這一舉措也掀起了充電配件的升級熱潮,第三方快充能讓用戶以更低的門檻,獲得和原裝相近的快充體驗,更安全耐用。
在京東聯合充電頭網發布的20W PD快充銷量排行榜上,綠聯20W PD快充頭僅次於蘋果原裝。
綠聯20W充電頭為iPhone 12系列定製,通過CQC+CCC雙重認證,在滿足基本使用場景的基礎上達到了更高的品質安全標准。結合不到蘋果原裝的四分之一的親民售價來看,確實很香。
回到成本增加的問題上,可能有小夥伴會提出:盡管iPhone成本不低,利潤同樣也不少。教授想把這個問題拋回給大家,為什麼在同樣的成本下,iPhone售價比安卓手機高出不少,卻從來不缺購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