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院成本核算會計
1.核算模式。通常,醫院在核算工作中,實行一級、二級或三級成本核算模式。一級核算是以醫院為核算對象,醫療機構的全部核算工作一律在財會部門進行,核算內容為醫院總成本,用於反映醫院醫療業務和葯品經營的收支情況和經濟管理水平。二級核算是以科室為核算對象,核算內容為科室各類消耗支出,用於求得科室總成本,找出科室經營問題的症結所在,同時,它也是醫療項目成本核算和病種成本核算的基礎。三級成本核算是以醫療項目或病種為核算對象,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礎上,科學地歸集和分配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
2.成本歸集。成本歸集是成本核算的重點和難點。歸集所依據的標准與成本核算結果有密切關系。在醫療成本核算中通常用以下歸集方法:(1)辦公費、勞務費、業務費和材料費按實際發生數計算。(2)固定資產折舊費直接影響醫療成本,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折舊標准,各醫院作法各異。常用的折舊方法有:①直線折舊法:將固定資產價值按其使用年限平均計入各個時期醫療成本。該方法比較適用於房屋、圖書、一般設備等折舊。②加速折舊法:是指每期折舊數額,在使用初期計提的多,後期計提的少,相對加快折舊速度的一種方法。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法適用於中等價值而折舊年限短的設備。③單位工時數法:是指固定資產的原值在使用壽命期間規定完成的工作總量,按工作時數平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適用於固定資產在各個期間的使用程度很不均衡而且使用磨損特別大的情況。如大型醫療設備CT、ECT等。各醫院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折舊方法。
3.間接成本分攤。所謂間接成本就是指發生在管理部門和職能科室不能直接計入到某個科室的費用,如行政、後勤部門的人員以及公用支出,離退休人員的工資等。在進行核算時,首先我們應盡量採用一些方法使它變成直接成本,因為直接成本科室都能認可。其次,尋找一套科學合理的分攤方法也很關鍵。如按人頭、項目、科室病人佔用床日和科室佔用房屋面積等分攤。不管採用哪種方法,都應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做到「公平、公正、科學、合理」以及核算的可操作性。
『貳』 醫療成本費用率公式
醫療成本費用率 =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期間費用)/營業收入×100%。
1、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2、其中:成本費用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如果能夠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還應當包括其他業務支出數據。
3、如果無法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計算公式也可以變為: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利潤-其他業務利潤))×100%。
確認成本費用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成本費用與收入的關系;二是成本費用的歸屬期。具體來說,確認成本費用的標准有以下幾種:
①按其與收入的直接聯系確認成本費用。如果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與取得本期收入有直接聯系,就應確認為本期的成本費用。
例如,已銷商品的成本是為了取得收入而直接發生的耗費,應在取得收入的期間確認為成本費用;又如,為了推銷商品發生的送貨費用,也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也應在取得收入的期間確認為成本費用。
②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確認成本費用。如果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與取得收入沒有直接聯系,但能夠為若干個會計期間帶來效益,則應採用一定的分配方式,分別確認為各期的成本費用。例如,管理部門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成本,需要採用一定的折舊方法,分別確認為各期的折舊費用。
『叄』 醫院:百元收入的成本是如何計算的
(醫療業務成本+管理費用)/醫療收入×100
總成本/總收入*100%
成本費用的百元收入的成本費,就是以收入百元為一個單位的成本費用。你可以以一百元收入中需要多少成本貳用去計算,也就是全部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縮小為每百元的單位成本費用。這是一種常用的收入單位成本計算方法。
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計算公式:
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公司生產和銷售與主營業務有關的產品或服務所必須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御廳帶料、人工成本(工資)和固定資產折舊等。"主營業務成本"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
(3)醫院臨床科室成本收入怎麼測算擴展閱讀:
(一)月末,企業應根據本月銷售各種商品、提供的各種勞務等實際成本,計算應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借伏慶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科目。
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庫存商品的,平時的營業成本按計劃成本或售價結轉,月末,還應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產品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企業以庫存商品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或債務重組,應按照該用於交換或抵債的庫存商品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已計提存貨跌價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
(二)企業本期發生的銷售退回,一般可以直接從本月的銷售商品數量中減去,也可以單獨計算本月銷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根據建造合同准則確認合同收入時,按應確認的合同費用,借記本科目,按應確認的合同收入,貸記「主營鎮蘆業務收入」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合同完工時,還應按相關建造合同已計提的預計損失准備,借記「存貨跌價准備——合同預計損失准備」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
『肆』 如何做好護理成本測算
護理成本核算是護理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將醫院在護理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其中在核算護理成本時,退休和退職人員的工資、病人醫療欠款及減免部分,還有醫療事故賠償等,不應列入成本。
1、護理成本核算的作用:
(1) 成本核算是 降低醫療護理成本的有效途徑
(2) 成本核算是制定合理價格的基礎
(3) 成本核算是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的基礎
(4) 護理成本核算是衡量護理服務效益的標尺
(5) 護理成本核算也是護理價值評價的基礎
2、方法有:、
項目法(fee-for-service) 項目法是以護理項目為對象,歸集費用與分配費用來核算成本的方法,項目法與護理費有直接聯系。
床日成本核算(per day service method/per diem) 是護理費用的核算包含在平均的床日成本中,護理成本與住院時間直接相關。
相對嚴重度測演算法 (relative intensity measures) 用於ICU病人的成本
病人分類法(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是以病人分類系統為基礎測算護理需求或工作量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據病人的病情程度判定護理需要,計算護理點數及護理時數,確定護理成本和收費標准。
病種分類法(diagnosis—related group DRG) 是以病種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與分配費用,計算出每一病種所需護理照顧成本的方法。
綜合法即計算機輔助法,結合病人分類系統及DRG分類,應用計算機技術建立相應護理需求的標准,實施護理,來決定某組病人的護理成本。
3、護理成本核算的系統化管理:
a.建立護理成本核算體系 將患者的評估分類、護理人員的調配排班與成本核算結合起來,對護理器材,護理費用、護理人力成本、供應物品、護理收入及綜合成本進行分析管理,使護理成本核算逐漸從醫療成本中分離出來。
b.護理成本核算構成要素 成本的構成、分類可根據不同的特點將護理項目成本的構成歸納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即:人員的費用,材料消耗,設備折舊及維修;間接成本即業務費、管理費及教育經費。
4、護理成本核算思路:
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與樹立成本價值觀念並重包括樹立成本價值觀念,強化經濟管理意識和准確記錄收費項目,科學合理收費堅持護理質量第一與降低醫療護理費用並重,具體是控製成本,減少浪費加強成本核算與堅持社會效益最高並重包含提供優價服務,提高社會效益和建立獎懲制度,自覺實施成本核算
具體的核算方法是:護理服務總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與護理時間和工資有關,間接成本包括:管理成本,作業成本,如暖氣、電、房屋費用等,為了公平起見,將間接成本平均分攤給每個病人。 護理單項成本核算公式:
護理人力成本A=(月平均工資/每月工時)×耗用工時(小時)
護理設備折舊金額B=(月折舊金額/月使用時間) ×使用時間(小時)
護理用材料C=材料含稅單價×用量 作業費用D=(A+B+C)/(1-G)× G(其中G=15~25%)
行政管理費E=( A+B+C+D)×(3~5)% 教學研究及社會費用F=( A+B+C+D ) ×5%
成本總計= A+B+C+D +E+F 合理收費標准=成本合計×1.25
案例分析-某醫院實施護理成本核算的具體做法
對基礎護理過程中的三個項目:口腔護理,預防褥瘡,更換床單。
基本核算方法:分別對150名一級護理病人進行更換床單、口腔護理、預防褥瘡護理進行計時,取平均值。分例成本:人力成本、管理費用、洗滌費用、折舊費、護理材料費。隨機抽取兩名護士,一次性平均操作費,護理材料成本(護理項目所用),管理成本(人力費、辦公費、水電費、設備費等),洗滌費用,折舊費。
計算方法:
1)人力成本=[護理人員的總年薪/(工作日×日工作時間)] ×一次平均操作時間(分鍾) 2)材料成本(護理材料費,洗滌費用,設備折舊費)
3)管理費用=(人員費用+材料費用) ×20% (管理人員人力費、辦公費、房屋費、水電費、供應室人力費及設備維護費,以20%計算。)
『伍』 我以前沒有從事過醫院的財務工作,有關科室成本核算和全成本核算搞不明白。能否有個例子說明一下。
用什麼樣的分攤方法,比如公式是什麼?
將管理費用向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和醫療輔助類科室分攤,分攤參數可採用人員比例、內部服務量、工作量等。
例如: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和醫療輔助類科室各有人員30、20、5人,管理費用5000元,採用人員比例分攤
臨床服務類 = 30 / (30+20+5)= 0.55
醫療技術類 = 20 / (30+20+5)= 0.36
醫療輔助類科室 = 5 / (30+20+5)= 0.09
分攤的管理費用
臨床服務類 = 5000 ×0.55 = 2727.27 元
醫療技術類 = 5000×0.36 = 1818.18 元
醫療輔助類科室 =5000×0.09 = 454.5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