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一線城市生活需要多少生活費
如果在一線城市,就拿上海來說,上海的消費我認為是很高的,一日三餐可能要花50元左右,一個月就是1500左右,這僅僅是基本的飲食,如果你還要每個月喝點奶茶啊,吃點水果,大概又要花400元左右,出去玩吃吃飯,每次100是不在話下的,假設每個星期出去一次,也得花400了,還得買衣服生活用品什麼的,加起來得要3000生活費了,但如果在魔都勤儉節約,不出去玩不喝奶茶什麼的,2000也夠生活了。
㈡ 在北京這樣一線城市,生存下去需要多少成本呢
你好。是我們的小縣城。畢業之後我就回到了這里,在這里工作,雖然說工資不高,但是,我卻喜歡這點。也一直留在這里。
我來算一下,在這個小城市立足的成本。
我們來計算一下,你要收入多少才能在城市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非富貴生活,只是普通的生活保障),不比上不比下,以普通中型城市,例如我的家鄉石家莊為例,下面我們開始計算。
房子:100平米房一套,二環內在15000~25000不等,我們以最低價15000元/平米計算,總價在150萬。其中首付50萬,按揭買房貸款100萬,按照最低利息計算,30年利息是80萬。買房總成本就是230萬。裝修我們不算豪華的,只算普通精裝也要15萬。這樣花費在房子上的總成本是245萬。
車子:我們按照最普通的家用車來算,也就是10萬一輛,假定每輛車你可以開10年,車輛折舊賣3萬,每輛車你要花費7萬。仔衡你的一生最少也需要4輛車,也就是28萬。
孩子:按照國家政策,我們按照兩孩計算,按照最基本的我們只把他們養到大學畢業,剩下的結婚生子買房全部他們自己解決,我們全部不管。那麼按照現在的教育方式以及我自己的上學經驗,每個孩子從出生到畢業最少要花費10萬,這是最少的,不包括什麼意外情況。那麼兩個孩子就需要20萬。
結婚:彩禮15萬,酒席5萬,這個不算多了,一共也要20萬。
以上全部加起來245+28+20+20=313萬
我們按照標準的工作時間來計算,你這一生從25歲到65歲退休,一共需要工作40年。那麼313萬平攤到40年就是7.825萬/年,平攤到每個月就是6521元/月。
也就是說你不吃不喝,什麼也不做,需要平均每個月收入6521元才可以模肆。
生活費:當然我們還要生活,一個四口之家,柴米油鹽醬醋茶,水電網路燃氣衣服,各種生活瑣事等等等等,每個月花費3000跟玩一樣。這樣算下來念碼做你每個月最少要收入9521元才能夠保障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醫療:以上我們還沒算最重要的醫療費,畢竟這年代一場大病就能讓你瞬間回到解放前。我們每個月多出來500塊錢算作一家人的醫療費,這樣一年就是6000元,40年就是24萬,不多,但也能頂住一場普通的大病了。這樣的話你每個月的收入必須達到10000元以上了。
綜合以上計算,一個四口之家,家庭平均收入需要10000元/月以上,才能真正在一座城市有個安身立命之所,才能夠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這還不算要養老人,要給孩子買房娶媳婦,要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等等,一輩子要平平穩穩才可以。
㈢ 在一線城市生活,如何才能降低生活成本
在一線城市生活的年輕人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北上廣深這些地區雖然看著掙的多了,一點機會也多了一點,但是競爭太激烈了,而且生活成本很高,租房子,飲食交通這些都是你不能夠缺少的一部分。
開源節流,我們可以在生活上進行面臨的減少,但是更重要的是開拓自己賺錢的渠道,你可以找一些兼職,在你能力范圍之內的,如果你兼職一個小時能夠賺到30塊錢乃至50塊錢以上,那這個工作就是值得你做的,前提是不影響你正式的工作,然後你也覺得能夠接受,多賺一點錢,你就不必要那麼精打細算來計較生活中每一筆支出。
㈣ 在一線城市努力拚搏的你,是如何降低生活成本的
離家太遠,是一種逃離,亦是一種羈絆。學生時代總想著快點長大,天涯任我闖,後來真的離家很遠,選了個上海的學校,對家的認知只有冬夏,再無春秋。畢業之後不想一輩子在家裡的小縣城裡了無成就,就在上海找了份工作。剛畢業那會,投了好幾份簡歷都接連失敗,很是受挫但又不甘心,在幾番嘗試之後終於找到了一份不那麼落魄勉強維持生活的工作。
在外打拚不易,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可是人們還是爭先恐後的來到這個城市。有些人表面上光鮮亮麗,實際上卻吃盡了生活的苦。
㈤ 一線城市生活,用這幾個方法降低生活成本很容易。
都說: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高。
當年在上海念書的同學告訴我說:上海飯館里一碗面條,就要10元以上。我都不敢相信,要知道在我們四五線小縣城裡,一碗面條還不到5元錢。
當時,就在心裡想,它賣得貴就貴吧!反正我也不會去那個地方。
就好比巴菲特對於投資的理念:知道風險在那裡,就繞道遠而拒之,絕不觸碰它。
可是陰差陽錯地,最後選擇在上海這個超大城市生活。後來發現10元一碗的面條,還算是最便宜的了。
一線城市生活,有沒有什麼好方法降低生活成本呢?
(1)換季打折購置衣物,每次可省下好幾百元
其實,在老家除了房價便宜,衣服食品等物價未必就便宜。在一線城市,一些大品牌可能還會出現三五折扣,但是在小城市,同樣的牌子,可能只有八九折。我有個同學就很精靈,每次去省會城市出差的時候,就專門去這個牌子的實體店裡多選幾件,享受更多的折扣。
同樣地,在魔都,想要買大牌,可以去青浦奧特萊斯,那裡的折扣相當多。
如果不是著急應酬,可以選擇在換季的時候,去商城購置新著裝,通常換季入手,可以享受3-5折優惠,對於商城裡動輒上千的衣物來說,每次能省下幾百元還是很劃算。
除此之外,遇到各種節日,為了促銷,商家和銀行都會推出各種優惠活動。除了商品可以享受折扣, 信用卡 刷卡也有折扣。
比如,現在招商信用卡有筆筆返現。每次消費完之後,可以去掌上生活按需領取相應的紅包,通常下次消費滿18元,就能使用紅包,自動抵扣金額。
(2)利用地域優勢,享受低價農產品
如果居住在郊區,通常農產品的價格,特別是蔬菜的價格,通常比市中心要便宜不少,主要是運輸成本降低了。如果能買到當地農民自家種的蔬菜,不僅新鮮,而且價格絕對實惠。本人住在偏遠的市郊區,旁邊有大棚蔬菜,每到夏天路過的時候,總會順帶買一些當季的蔬菜,比如夏天的番茄和西紅柿等,直接去大棚里摘,看中後再去稱重,不光新鮮,而且價格很便宜。10元錢可以炒很大一盆菜了。
(3)盡量在家裡自己燒飯菜,減少外出就餐的次數
按常規消費,外面飯店吃一頓大餐,三個人通常是在200元-300元之間。按照成本計算,在家裡自己燒菜,平均一頓飯菜下羨沒來估計在20-30元左右,這是一家人的開銷,而在外面吃個便餐,基本上人均也要20元以上。
在一線城市,很多上班族,早上都是路邊攤或者快捷便利店裡買早飯,一頓早餐最便宜基本上也要5元,通常是在8-12元之間。提前准備好食材,第二天早上簡單弄一下,比外面買早餐更源廳適合自己口味,健康,省錢。
在保證生活質量的情況下,降低生活成本的方式,還有就是去超市買菜或者網購有券下單。
小區旁邊也兄裂納有蔬菜店,但是個人平常更喜歡去超市,原因有兩點:1.超市種類比較多,還可以用信用卡支付。通常門口小店裡是轉賬,使用的還是現金。
超市每天的促銷活動不一樣,門店會員購物後獲得積分,年底可以換取小禮品。由於本人白天要下班,到家已經很累了,不然可以在晚上8點去超市買菜,通常部分時令果蔬會打折。
而老人們則喜歡去遠一點的超市買菜,因為那裡的價格比家附近的超市便宜,他們時間比較多,去一趟,也當是鍛煉身體。
個人習慣網購買生鮮,因為這些平台經常會發放優惠券,加上信用卡自身的滿減優惠,相當於享受了雙重摺扣。
通過以上方式,家庭的生活成本可以減少不少,每個月可以基本維持在1300-1500元的日常生活支出。當然,降低生活成本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二手閑置轉讓。歡迎各位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