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廢品損失的核算成本包含什麼
廢品損失的核算成本包含:
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廢品殘值-過失人負擔賠款+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
廢品損失指由於廢品的產生而形成的損失性費用。是指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扣除廢品殘值和應由過失人負擔賠款後的凈損失與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之和。出售後發現的廢品,由於退回廢品而支付的運雜費也應包括在廢品損失之內。
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在扣除回收的殘料價值和應由過失單位或個人賠償款以後的凈損失,該損失應由同種產品的產成品成本負擔,所以廢品損失的發生會使產成品成本升高。正確組織廢品損失的核算,對於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都有著重要意義。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㈡ 廢品損失的計算
廢品損失採用按廢品所耗實際費用計算時,要將廢品報廢前與合格品計算在一起的各項費用,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與廢品之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廢品的實際成本,從「生產成本」科目貸方轉入「廢品損失」科目借方。 如果廢品是在完工以後發現的,單位廢品負擔的各項生產費用應與單位合格產品完全相同,可按合格品產量和廢品的數量比例分配各項生產費用,計算廢品的實際成本。
拓展資料:
1、廢品損失,是指由於產生廢品而發生的損失及修復費用。廢品損失包括在生產過程中和入庫後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報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成本,扣除回收的殘料價值和應收賠償價值以後的凈損失。企業應設置「廢品損失」賬戶歸集和分配廢品損失。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和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貸方登記回收廢品的殘料價值和過失人的賠款;月末,應將廢品損失凈額由該賬戶的貸方轉入「生產成本」賬戶,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_尚薷捶掀肪凰鶚=修復廢品的材料費用+修復廢品的人工費用+修復廢品的製造費用-殘值-應收賠款_
2、不可修復廢品損失即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扣除回收的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後的凈損失。不可修復廢品的成本與同種合格產品成本是同時發生的,並已計入該種產品的生產成本明細賬中。為了歸集和分配不可修復廢品損失,必須首先計算廢品的成本將其從該種產品總成本中剝離出來。不可修復廢品與可修復廢品在核算時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體現在:不可修復廢品在核算時首先要將廢品的成本從「基本生產成本」賬戶上轉出到「廢品損失」賬戶上,而可修復廢品在核算時不轉出廢品的成本。因此,不能混淆二者的核算方法。
㈢ 什麼是廢品,廢品損失的核算內容包括哪些
廢品:生產中的廢品指不符合規定的技術標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後才能使用的在產品、半成品或產成品。
廢品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可修復廢品,另一種是可修復廢品。
不可修復廢品是指在技術上不能修復或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不合算的廢品;可修復廢品是指在技術上可以修復,而且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合算的廢品。
廢品損失的范圍包括兩部分:一是生產中發生的不可修復廢品的凈損失;(廢品的凈損失指用廢品的成本扣除廢品的殘料價值及由責任人賠償以後的損失凈額。)二是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廢品損失?
廢品損失是由於產生廢品而發生的損失。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入庫後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報廢損失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其經濟內容包括:(1) 報廢損失。指不可修復的廢品到報廢為止所發生的全部費用扣除回收材料和廢料價值後的凈損失。(2) 修復費用。指可以修復的廢品在返修過程中所發生的修理費用。由造成廢品的過失人負擔的賠款,應從廢品損失中扣除。下列損失不作為廢品損失:產品「三包」損失經檢驗部門鑒定不需要返修而可以降價出售的不合格品,其售價低於合格品售價所發生的損失,產品入庫後由於保管不善等原因而造成的毀損、變質等損失。在單獨核算廢品損失的企業中,廢品損失應列作產品成本中的獨立成本項目,以便正確反映由合格產品成本負擔的廢品損失費用,有利於產品成本結構分析。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廢品損失可在「廢品損失」帳戶進行核算,輔助生產車間的廢品損失,一般直接在「輔助生產」帳戶核算。對於人為過失造成的廢品損失,應分清經濟責任,予以索賠,自然災害造成的廢品損失、則應計入「營業外支出」。
二、廢品損失的處理政策
(1)實行三包(包修、包換、包退)的企業,發生銷售退回的「三包」損失,包括修理費、退修或調換產品的運雜費,退回報廢產品的實際成本減去殘值後的凈損失等,可列入企業的管理費用,不作為廢品損失處理。
(2)對於產品質量較差,但經檢驗部門鑒定,不需要返修即可降級出售或使用的產品,應作為次品處理,其損失在銷售中體現,不包括在廢品損失之內。
三、廢品損失規格:
廢品按其不符合原定規格或技術標準的程度,可分為可修復廢品可不可修復的廢品。可修復廢品,指廢品經過修復可以使用,而且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是合算的;不可修復的廢品指廢品不能修復,或者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廢品損失,包括不可修復廢品的成本減去廢品可回收殘值後的報廢損失、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出售後發現的廢品所發生的一切損失,包括退回廢品時所支付的運雜費等,應作為管理費用處理,不包括在廢品損失之內。
可修復廢品的損失一般與合格產品發生的費用一樣,先根據材料費用、工資費用、輔助生產費用、製造費用等分配表借記「廢品損失」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㈣ 存貨的超定額的廢品成本計入什麼科目
廢品損失不一定計告虧信入產品成本。定額內的廢品損失計入生產成本;超定額的廢品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中的第九條明確規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准則解釋對此條款的說明是:「企業超定額的廢品損失以及由自然災害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由於這些費用的發生無助於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不應計入存貨成本,而應計入當期損益。」
從准則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分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品損失不包括在合格產品成本中,這里所指的廢品損失,是指生產的廢品和不合格品產生的所有耗費。包括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在產品的原材料消耗中,投入的原料不一定100%產出合格產品,按標准工藝投入原材料的正常損耗是定額內的消耗,如投入產出比中的收得率、成材率等。
目前多數企業在執行新會計制度的同時,成本核算仍執行原會計制度的核算方式,廢品損失仍計入同類產品的合格品中,在「生產成本」科目中,設「廢品損失」明細科目,這不符合準則的要求,扭曲了合格產品的成本,不利於產品的定價。
按新准則的要求理空叢解,產品的廢品損失,應從「生產襪輪成本」科目中結轉出來,計入「管理費用」科目,但新准則「管理費用」科目的核算內容中也無此明細核算內容,況且,廢品損失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與生產操作有很大關系,生產部門(生產車間)的費用,全部當集在「生產成本」和「製造費用」科目核算,轉出這部分責任性損失,不利於內部考核。
廢品產生的原因不外乎是生產過程操作失誤和設備運轉事故,建全的內部控制體系是要按責任追究的,因此,不存在結轉到當期損益問題。當然,企業運行中特殊情況也會產生「無責任」廢品,對「無責任」廢品,可自「生產成本」轉「管理費用」。
㈤ 成本核算中,廢品怎麼核算呢
1)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的核算:進行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的核算,先應計算截至報廢時已經發生的廢品生產成本;然後扣除殘值和應收賠款,算出廢品損失。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可按廢品所耗實際費用計算,也可按廢品所耗定額費用計算。可修復廢品返修發生的各種費用,應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記入「廢品損失」科目的借方。其回收的殘料價值和應收的賠款,應從「廢品損失」科目的貸方,轉入「原材料」和「其他應收款」科目的借方。廢品修復費用減去殘料和賠款後的廢品凈損失,也應從「廢品損失」科目的貸方轉入「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在所屬有關的產品成本明細帳中,記入:「廢品損失」成本科目。
(2)廢品損失的范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的和入庫後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由過失單位或個人賠款以後的損失。
㈥ 收廢品囤貨怎麼算成本
廢品收購站需要15萬左右。主要還是看你在哪裡做,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可回收的東西越多。還要看你具體選址在哪裡,是做生活區還是專業市場周邊還是做工業區。
收廢品一天下來最多超不過200塊錢的成本,就拿礦泉水瓶子和紙殼子這兩樣廢品來說吧,100斤紙殼子按照三四毛錢一斤收的話,成本也就三四十塊錢。100斤的礦泉水瓶子成本跟紙殼子差不多,加起來也超不過80塊錢。就算能收到薄鐵和厚鐵,一天下來也收不了太多,經常收廢品的如果碰運氣一下子能收到很多東西,都會及時把收來的廢品賣到廢品收購站,然後再繼續收其它地方的廢品,這么做是為了以防萬一遇見個大戶賣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