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短期成本包括什麼成本
擴展閱讀
如何使用手工工具 2025-02-06 14:43:55
熱熔劃線平方成本怎麼算 2025-02-06 14:40:52
根據車牌怎麼找資源 2025-02-06 14:40:01

短期成本包括什麼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8-30 23:25:08

⑴ 經濟管理學中的短期總成本、短期固定成本和短期可變成本分別指什麼

短期總成本、短期固定成本、短期可變成本意義如下:

短期總成本是指短期內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要的成本總和。由於在短期內,有些生產要素可以調整,而有些生產要素不可以調整,因此,短期總成本又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類。

短期固定成本(FC)指短期內在一定產量范圍內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也就是廠商即使暫時關閉其工廠,什麼也不生產也會承擔的費用,包括廠房設備投資的利息,折舊費、維修費、各種保險費、一些稅金,以及即使在暫時停產期間也要繼續僱用的人員的工資和薪金。即使產量為零,這部分成本仍存在。

短期可變成本(VC)指短期內隨著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這類成本包括工人的工資,廠商為購進原料以及其他物品而發生的支出,以及電力費、營業稅和短期借款的利息等。它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當產量為零時,可變成本為零。

如果用STC代表短期總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VC代表可變成本,則有:
STC=FC+VC

拓展資料:其他短期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指短期內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是由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構成的。

平均固定成本指短期內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是逐漸減少的。用公式表示為:

AFC=FC/Q

平均可變成本指短期內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可變成本是先遞減,到達最低點以後再遞增的。用公式表示為:

AVC=VC/Q

如果用SAC代表短期平均成本,則有:

SAC=STC/Q

SAC=FC/Q+VC/Q=AFC+AVC

短期邊際成本

短期邊際成本指短期內廠商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量。

如果用SMC代表短期邊際成本,以Q代表增加的產量,則有:

SMC=△STC/△Q

值得注意的是,當產品成本由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之和構成時,該產品的邊際成本與固定成本無關,而只與可變成本有聯系。

這是由干固定成本是始終固定不變的,而總成本等干固定成本加可變成本,所以邊際成本,即多生產一個單位的產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量實際上等於增加該單位產品所增加的可變成本,故:

SMC=△STC/△Q=△VC/△Q

邊際成本與固定成本無關,而取決於可變成本的變化。

⑵ 短期成本分為( )。

短期成本有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分。

具體地說,短期成本有以下幾種:

1、固定成本

2、可變成本

3、短期總成本

4、短期平均成本

5、短期邊際成本

一般而言,在短期情況下,當市場價格低於平均可變成本時,廠商應停止生產。

(2)短期成本包括什麼成本擴展閱讀:

成本意識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對我們的思想觀念和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實現科學發展,基礎在於提高工作效率和發展效率。聯系當前實際,提高工作效率和發展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增強成本意識。

成本,通俗地說,就是為實現某個目標所付出的代價。從經濟學角度看,成本與收益密切相關。在既定條件下,成本越高收益越低,成本越低收益越高,要提高收益就必須千方百計降低成本。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各項實際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

做任何事情,都要進行適當的投入、付出必要的代價,但投入與產出、代價與收獲之間應當保持合理、恰當的比例。缺乏成本意識和效率意識,過分強調事情的結果,不計成本,不論代價,必然造成得不償失,欲速而不達。

只有切實增強成本意識,科學把握成本,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發展效率。

長期以來,成本意識淡薄、工作效率不高、增長方式粗放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比如,有的做工作、辦事情「只以成敗論英雄」,為達目的不惜血本;有的規章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嚴密,鋪張浪費、跑冒滴漏現象嚴重;

有的片面追求GDP增長,盲目鋪攤子、上項目,甚至不惜以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所謂「發展」;有的脫離客觀實際,不顧群眾的承受能力,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必須看到,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科技進步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改變這種狀況,不僅事業難以推進、發展難以為繼,而且會嚴重影響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強調成本意識,並不是對各種成本不加區別地一概壓縮,而是要牢固樹立效率和效益觀念,盡力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減少浪費,進而提高工作質量,實現科學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說,成本意識的強弱、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工作的成效和發展的成敗。

因此,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在確定「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時,明確提出要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實現這一目標,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切實增強成本意識,真正做到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

該投入的一定投足,該控制的必須控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必要的投入,該投入的投入不足,就不能獲得合理收益,更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比如,對企業來說,工資支出不能少,研發投入也不能少;對國家來說,經濟發展投入須保證,社會發展投入也須保證。

同時,對於應當控制的成本則一定要控制,決不能違背科學規律,對各種資源搞粗放式、掠奪式開發,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發展老路。

以科學方法控製成本,努力取得最佳效果。成本多種多樣,有有形成本和無形成本、長期成本和短期成本、外部成本和內部成本之分,而且各種成本之間彼此關聯、相互交叉。

因此,應善於多角度、多側面衡量和控製成本,既重視有形成本、短期成本、內部成本的控制,又注意無形成本、長期成本、外部成本的控制,決不能幹那些揀了芝麻丟西瓜的蠢事,更不能為了自身利益而將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置之不顧。

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我們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造福廣大人民群眾。領導幹部做工作、辦事情,必須傾聽群眾呼聲,尊重群眾意願,關心群眾疾苦,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決不能為了自己出政績而損害群眾利益。

特別是在那些事關長遠發展、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項目和重大事情上,一定要慎重決策,切實搞好成本控制,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

⑶ 短期成本為何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首先,明確短期與長期的概念。短期的情況下,生產狀況不可能立即得到改善或者改變,所以有些參數是不進行變動的,就是一個固定值。再者,總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第三,這些概念不需要去記憶。只要明白在短期的約束條件下,生產安排的成本核算是有章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