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交易如何計算成本
1、股票的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計算公式為: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如用戶第二日繼續買入此股票,則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會根據其買入的成本情況,進行攤薄,計算公式為: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3、股票費用介紹:
(1)印花稅:印花稅是根據國家稅法規定,在股票(包括A股和B股)成交後對買賣雙方投資者按照規定的稅率分別徵收的稅金。
(2)傭金:傭金是指投資者在委託買賣證券成交之後按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券商的費用。
(3)過戶費:過戶費是指投資者委託買賣的股票、基金成交後買賣雙方為變更股權登記所支付的費用。
(4)其他費用:其他費用是指投資者在委託買賣證券時,向證券營業部繳納的委託費(通訊費)、撤單費、查詢費、開戶費、磁卡費以及電話委託、自助委託的刷卡費、超時費等。
Ⅱ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舉例介紹
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的成本價直接影響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成本價越高,投資者的預期收益越低,成本價越低,投資者預期收益越高,那麼,怎麼計算出投資者的成本價呢?接下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在某隻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如果投資者買入該股之後,進行頻繁的買入賣出操作,則其成本價計算公式有所不同。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
Ⅲ 怎樣計算股票成本
1、持倉成本價,有的只算買進的手續費,也有的是算上全部雙向的手續費。一般來說,股票的持倉成本價是算單邊的手續費,可能是:5元傭金+1元印花稅+1元過戶費=7元。 下面的內容供參考(買賣股票的費用): 交易傭金一般是買賣金額的0.1%-0.3%(網上交易少,營業部交易高,可以講價,一般網上交易0.18%,電話委託0.25%,營業部自助委託0.3%。),每筆最低傭金5元,印花稅是買賣金額的0.1%(基金,權證免稅),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過戶手續費(基金、權證免過戶費),不足千股按千股算。 由於每筆最低傭金5元,所以每次交易為5÷傭金比率、約為(1666-5000)元比較合算。
2、如果沒有每筆委託費,也不考慮最低傭金和過戶費,傭金按0.3%,印花稅0.1%算,買進股票後,上漲0.81%以上賣出,可以獲利。 買進以100股(一手)為交易單位,賣出沒有限制(股數大於100股時,可以1股1股賣,低於100股時,只能一次性賣出。),但應注意最低傭金(5元)和過戶費(上海、最低1元)的規定。股民可以在第二天,網上交易的「歷史成交」或「交割單」欄目里,看到手續費的具體明細。
Ⅳ 股票怎麼算成本價
1.
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
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Ⅳ 如何計算股票成本價
股票成本價格的計算公式是股票成本價格=購買股票的金額/持股歲指人的持股數量是只計入購買成本的股票成本價的計算。還有一種計算股票成本價格的方法,即股票成本價格=(持股人買入股票金額 股票盈虧金額)/持股人的持股金額可以為負。
如何降低股票成本?
1.手續費:如果投資者想降低股票成本,他們可以從手續費開始。不同的證券茄明公司有不同的傭金和手續費。選擇傭金低的公司可以節省很多錢。例如,證券公司將要求一些大家庭支付0.05%的傭金,但散戶的傭金是0.5%,不知不覺節省了10倍的傭金;
2、股價交易成本:當顫雀告持股人以低價買入股票時,股價上漲後再賣出,股價下跌後再買入,降低股票成本。當然,買賣會計算交易成本,但不影響成本的降低。
Ⅵ 關於股票方面的知識,請問怎麼計算股票的成本
股票的成本計算其實是有固定公式的,一般來說股票成本等於買入價格乘股票數加聯系手續費用的和除以股票數。實話實說,在股票交易中計算自己持股成本是比較重要的一個事情,畢竟如果連持股成本都不知道,很容易就會造成虧本,想要在股票市場中能賺到錢,最重要還是要科學化數量指標。
綜合以上,其實股票成本計算只需要知道總價,數量就可以了。當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對於股票買賣,僅僅知道股票成本計算是不夠的,還得足夠理性地去分析公司經營狀況。
Ⅶ 股票持倉成本如何計算
一,股票持倉成本的計算:
1、持倉成本價,有的只算買進的手續費,也有的是算上全部雙向的手續費。一般來說,股票的持倉成本價是算單邊的手續費,可能是:5元傭金+1元印花稅+1元過戶費=7元。 下面的內容供參考(買賣股票的費用): 交易傭金一般是買賣金額的0.1%-0.3%(網上交易少,營業部交易高,可以講價,一般網上交易0.18%,電話委託0.25%,營業部自助委託0.3%。),每筆最低傭金5元,印花稅是買賣金額的0.1%(基金,權證免稅),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過戶手續費(基金、權證免過戶費),不足千股按千股算。 由於每筆最低傭金5元,所以每次交易為5÷傭金比率、約為(1666-5000)元比較合算。
2、如果沒有每筆委託費,也不考慮最低傭金和過戶費,傭金按0.3%,印花稅0.1%算,買進股票後,上漲0.81%以上賣出,可以獲利。 買進以100股(一手)為交易單位,賣出沒有限制(股數大於100股時,可以1股1股賣,低於100股時,只能一次性賣出。),但應注意最低傭金(5元)和過戶費(上海、最低1元)的規定。股民可以在第二天,網上交易的「歷史成交」或「交割單」欄目里,看到手續費的具體明細。
Ⅷ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
買入成本=買入價格*股數*(手續費率)+過戶費+通信費
賣出成本=賣出價格*股數*(手續費率+印花稅率)+過戶費+通信費
1、股票補倉後成本價計算方法:(以補倉1次為例)
(第一次買入數量*買入價+第二次買入數量*買入價+交易費用)/(第一次買入數量+第二次買入數量)
2、股票補倉是指投資者在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的基礎上,又買入同一股票。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
同時補倉,就是因為股價下跌被套,為了攤低該股票的成本,而進行的買入行為。
(8)現在持股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它本身不是一個解套的好辦法,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它是最合適的方法。股市中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方法。
只要運用得法,它將是反敗為勝的利器;如果運用不得法,它也會成為作繭自縛的溫床。因此,在具體應用補倉技巧的時候要注意以下要點:
一、熊市初期不能補倉。這道理炒股的人都懂,但有些投資者無法區分牛熊轉折點怎麼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股價跌得不深堅決不補倉。
如果股票現價比買入價低5%就不用補倉,因為隨便一次盤中震盪都可能解套。要是現價比買入價低20%~30%以上,甚至有的股價被夭斬時,就可以考慮補倉,後市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相對有限。
二、大盤未企穩不補倉。大盤處於下跌通道中或中繼反彈時都不能補倉,因為,股指進一步下跌時會拖累絕大多數個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極少數逆市走強的個股可以例外。
補倉的最佳時機是在指數位於相對低位或剛剛向上反轉時。這時上漲的潛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補倉較為安全。
三、弱勢股不補。特別是那些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跟著跌的無庄股。因為,補倉的目的是希望用後來補倉的股的盈利彌補前面被套股的損失。
既然這樣大可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補原來被套的品種。補倉補什麼品種不關鍵,關鍵是補倉的品種要取得最大的盈利,這才是要重點考慮的。所以,補倉要補就補強勢股,不能補弱勢股。
四、前期暴漲過的超級黑馬不補。歷史曾經有許多獨領風騷的龍頭,在發出短暫耀眼的光芒後,從此步入漫漫長夜的黑暗中。
如:四川長虹、深發展、中國嘉陵、青島海爾、濟南輕騎等,它們下跌周期長,往往深跌後還能深跌,探底後還有更深的底部。投資者攤平這類股,只會越補越套,而且越套越深,最終將身陷泥潭。
五、把握好補倉的時機,力求一次成功。千萬不能分段補倉、逐級補倉。首先,普通投資者的資金有限,無法經受得起多次攤平操作。
其次,補倉是對前一次錯誤買入行為的彌補,它本身就不應該再成為第二次錯誤的交易。所謂逐級補倉是在為不謹慎的買入行為做辯護,多次補倉,越買越套的結果必將使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
Ⅸ 如何計算成本價(持倉成本)
成本價是在成交價的基礎上加上買入的費用:
1、傭金不超過成交金額的0.3%,起點5元(即不足5元按5元收取);
2、過戶費按照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買賣雙向收取;
當您對某隻股票進行了重復買賣操作時,該只股票的成本價計算方法為: [買入所花金額(包含所有費用)-賣出所得金額]/當前持有股數。具體還請以賬戶實際為准哦~
Ⅹ 持倉成本價怎麼算
你好,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
股票的持倉成本就是流通盤在不同的價位有多少股票數量。對股票進行持倉成本分析具有極其重要的實戰意義。持倉成本能有效地判斷成交密集區的籌碼分布和變化及能有效地識別主力建倉和派發的全過程,所以投資者一定要全面掌握持倉成本的分析方法。
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託系統中股票持倉成本價均使用以下兩種方法計算:
1、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舉例:
用戶某日以10元買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費用50元,則成本價為(1000*10+50)/1000=10.05
如用戶第二日賣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餘部分股票的成本價不變,賣出部分股票直接計算盈利,不攤薄到剩餘股票的成本價。
舉例:
用戶第二日以11元賣出此股票500股,交易費用25元,兌現金額為500*11-25=5475,此時盈利部分直接計入資產總額,持有股票的成本價不變仍為10.05元。
如用戶第二日繼續買入此股票,則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會根據其買入的成本情況,進行攤薄。
計算公式: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
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
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3、如買入金額小於盈虧金額,則成本價為負值,此種情況需要T+0操作,進行高拋低吸。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