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購入原材料時,什麼時候用計劃成本法核算,什麼時候用實際成本法
公司有做預算的,一般是按照計劃成本來核算!沒有做預算,可以直接按照實際成本來核算!都是一樣的,就多了一個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⑵ 計劃成本的問題
原材料計價方法分為計劃成本計價和實際成本計價。
你只要清楚計劃成本計價的材料采購是和實際成本計價的在途物資的使用方法是一樣的。
(1)采購時,按實際成本付款,記入「材料采購」賬戶借方; (2)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記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購」賬戶貸方; (3)期末結轉,驗收入庫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記入「材料成本差異」的借方,節約差記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 (4)平時發出材料時,一律用計劃成本。 (5)期末,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
⑶ 存貨按計劃成本核算設置哪些賬戶這幾個賬戶之間的關系
設置材料采購,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賬戶。
計劃成本法是指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存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總賬及明細賬。
材料采購賬戶是按計劃成本入賬,原材料是根據實際成本入賬,材料成本差異是實際成本減計劃成本的差額。
⑷ 材料采購到底是按計劃成本記賬還是實際成本啊
企業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平時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年末必須要調整為實際成本,這個分錄就是由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一般在實務中,材料采購按計劃成本還是實際成本,可以在公司的財務制度里找到. 如果是考試,一般試題會明確告訴你材料采購按計劃成本還是實際成本,如果沒有告訴,那麼你看題目,如果題目里出現了計劃成本,那麼就可以判斷是用計劃成本了. 用計劃成本核算的,原材料科目的成本按計劃成本反映,實際支付的價款和計劃成本有差額的,在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中反映,如果超支了,那麼差額計入借方,如果節約了,差額計入借方。
拓展資料:
材料采購是用來反映和監督材料采購資金的使用情況、核算外購材料的采購成本,確定材料成本差異(材料的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的一個會計帳戶。它既是一個成本計算帳戶,又是一個業務成果帳戶。凡是已經付款驗收入庫的外購材料 買價和采購費用,都按實際成本借記該帳戶,貸記「銀行存款」等帳戶。月末,結轉外購材料的實際成本時,按計劃成本借記材料類有關帳戶,貸記該帳戶,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節約),借記該帳戶,貸記「材料成本差異」 帳戶。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作相反記錄, 差異結轉後的借方余額,表示在途材料數額,在資金平衡表的「在途材料」項目反映。所以,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不必設置「在途材料」帳戶,「材料采購」帳戶的借方余額,即為「在途材料」,待在途材料到達驗收入庫,再由該帳戶的借方轉入「材料采購」帳戶的貸方。
⑸ 計劃成本核算下哪些科目按計劃成本入賬哪些不按
根據企業計劃成本的核算范圍,如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涉及的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購」「材料成本差異」。
簡單說,原材料按計劃成本的核算分兩步來完成。
第一步分解,將實際成本分解為計劃成本和材料成本差異。
第二步還原,將計劃成本還原為實際成本。
具體的分錄如下所示:
(1)采購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貸:銀行存款
(2)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計劃成本)
注意:原材料驗收入庫時是用計劃成本核算的。
(3)結轉驗收入庫形成的差異
①計劃成本大於實際成本
這種情況下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就為公司節約了成本,計劃成本減去實際成本的差額我們稱之為節約差。
這時就需要介入材料成本差異賬戶來進行調整。
會計分錄如下所示:
借:材料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②計劃成本小於實際成本
這種情況下實際成本要大於計劃成本,那麼公司的成本就會超支了,實際成本減去計劃成本的差額我們稱之為超支差。運用材料成本差異賬戶來進行調整,
會計分錄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材料采購
(4)發出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等(計劃成本)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5)期末結轉發出材料負擔的差異額
①結轉應負擔的節約差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生產成本
②結轉應負擔的超支差
借:生產成本
貸:材料成本差異
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應負擔的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差異率
總結:
第一,采購時,按實際成本付款,計入「材料采購」賬戶借方;
第二,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計入「原材料」賬戶借方,「材料采購」賬戶貸方;
第三,期末結轉,驗收入庫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借方,節約差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
第四,平時發出材料時,一律用計劃成本;
第五,期末,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本期購入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期初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購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