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最大利潤※求利潤最大化的產量和價格
利潤R=銷售收入-生產成本
=Q*P-TC
=6750P-50P^2-12000-0.025*(6750-50P)^2
整理出一個關於P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求最值就是利潤最大化價格。再代入需求函數得最大化產量,最後帶入利潤方程得最大化利潤。
利潤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是:商品的利潤=(收入)-(成本);或商品的利潤=(收入)*(利潤率)
拓展資料:
一、利潤的本質是企業利潤和全體員工勞動成果的體現。與剩餘價值相比,企業在市場上生產優質商品所獲得的利潤不僅在質量上是相同的,而且在數量上也是相同的。利潤之間的區別在於,剩餘價值是可變資本,利潤是所有成本。
因此,一旦收入轉化為利潤,利潤的來源和它所反映的物質生產將被賺取因此,它有多種形式的賺錢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的本質是資本的產物,與勞動無關。利潤是資本的生命,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
二、商品價格:
商品價值轉換為成本價+利潤(K+P)後,存在利潤與殘值偏離的可能性。由於利潤被視為超過成本價格的余額,且成本價格低於商品價值,因此它為單一資本家提供了高於成本價格低於價值銷售商品的可能性,因此,已實現利潤與商品實際包含的剩餘價值在數量上不一致。
資本家利用商品價值和成本價格之間的差異作為市場競爭的驅動力。隨著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競爭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不同的特殊利潤率被平衡為平均利潤率或一般利潤率,從而進一步將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實現相同數量的資本,獲得相同數量的利潤。
三、利潤最大化:
製造商從事生產或銷售商品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潤。利潤最大化是製造商利用各種銷售手段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一種方式。如果總收入大於總成本,就會有盈餘,即利潤。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提到的利潤不包括正常利潤,正常利潤包括在總成本中,這里提到的利潤是指超額利潤。如果總收入等於總成本,則製造商既不虧損也不盈利,只獲得正常利潤。如果總收入低於總成本,製造商將遭受損失。
B. 請問:我的一件物品成本價格是2元,我想要賣出去 想賺百分之20的利潤 這個是怎麼算的啊求大俠教下我。
2元乘以0.2等於0.4元
根據資產、銷售額、成本,稅收等,進行綜合計算,可以抽象為最簡單計算公式:(產品銷售總收入-產品總成本)/產品總成本*100%=毛利潤率=20%。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主要是指毛利潤。
毛利潤率=總利潤/總成本
假設,銷售一款商品,生產商品成本價是10元,銷售價是12元,這個時候的毛利潤:
毛利潤率=(12-10)/10=20%
這里屬於毛利潤,也是最簡單、純粹的商品毛利潤,從甲賣給了乙。
而現實生活中,毛利潤沒有這么簡單,它會含有其他運營成本和稅收等。
假設,銷售一款商品,生產商品成本價是10元,運費和管理費總共需要花1元,要保持20%純利潤,就要將銷售價提高到13.2銷售價。
純利潤率=(13.2-10-1)/11*100%=20%
上面兩種情況,都是不用交稅的情況下發生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是需要交稅的,我們怎樣保持這個利潤呢?
假設,銷售一款商品,生產商品成本價是10元,運費和管理費總共需要花1元,需要繳納成本價20%的稅,則需要將其銷售價定為15.6。
扣稅後的凈利潤率=(15.6-11-2)/13*100%=20%
當然現實生活中,計稅和凈利潤演算法負雜,即便是售價也會存在含稅和不含稅,計算公私更復雜,參考如下:
1、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不含稅售價=含稅售價÷(1+稅率)。
3、不含稅進價=含稅進價÷(1+稅率)
拓展資料:
利潤的計算公式: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企業期末未分配利潤=期初未分配利潤+本期實現的凈利潤-本期提取的盈餘公積-本期給投資者分配的利潤。
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經過彌補虧損、提取盈餘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後留存在企業的歷年結存的利潤。相對於所有者權益的其他部分來說,企業對於未分配利潤的使用有較大的自主權,受國家法律法規的限制少。
C. 售價成本利潤計算公式是什麼
售價成本利潤計算公式: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其他收益。
推導公式:
1、售價=成本×(1+利潤率)。
2、成本=售價÷(1+利潤率)。
打折率=打折後的售價÷原來的售價=成本×(1+後來的利潤率)/成本×(1+原來的利潤率)=(1+後來的利潤率)/(1+原來的利潤率)。
利潤率計算的常用方法:
1、特值法。一般情況下,把未知量成本設為特值,常設為1或100。
2、比例法。根據公式「售價=成本×(1+利潤率)」,當售價一定時,成本與(1+利潤率)成反比。
3、方程法。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
4、十字交叉法。利潤率的混合問題,類似於濃度混合問題。
5、分類討論法。
D. 數學算利潤的最大值怎麼算
利潤=成本-售價利潤率=利潤/成本
利潤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是:商品的利潤=(收入)-(成本);或商品的利潤=(收入)*(利潤率)
利潤的本質是企業盈利的表現形式,是全體職工的勞動成績,企業為市場生產優質商品而得到利潤,與剩餘價值相比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潤所不同的只是,剩餘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成本而言的。
因此,收益一旦轉化為利潤,利潤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物質生產就被賺了」,因而就具有了繁多的賺錢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的本質就是:它是資本的產物,同勞動完全無關,利潤是資本的生命,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
(4)有銷量成本單價如何算最大利潤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或現象形態,它表現為商品價值超過成本價格的余額。即資本家銷售商品後所得的價格總額超過其預付資本量的余額。
利潤實際上來源於資本家用可變資本購買的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也就是僱傭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即可變資本的增殖額。但卻在現象上表現為資本家全部預付資本所帶來的增加額。
剩餘價值不僅對所費資本表現為增加額,而且對全部資本也表現為增加額。這些都是被歪曲了的表面現象。
其實,價值的增殖僅僅是僱傭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活勞動所創造的新價值,扣除勞動力價格(工資)以後的余額,它作為可變資本的增殖額或僱傭勞動者無償的剩餘勞動的產物,就是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作為全部預付資本的這樣一種觀念上的產物,就取得了利潤這個轉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