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控制餐飲的成本
餐飲成本控制是指在餐飲生產經營中,管理人員按照餐廳規定的成本標准,對餐飲產品的各成本因素進行嚴格的監督和調節,及時揭示偏差並採取措施加以糾正,以將餐飲實際成本控制在計劃范圍之內,保證實現酒店的成本目標。餐飲業的成本結構,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大類。所謂直接成本,是指餐企在一定時期內耗用的原材料、調料和配料總成本,也是餐飲業務中最主要的支出。原材料是加工製作各種餐飲產品的主料,如麵粉、大米、雞、鴨、魚、肉、海產品等;配料是指加工製作各種餐飲產品必要的輔助材料,以各種蔬菜為主;調料是指加工製作各種餐飲產品過程中附加的各種調味品,如油、鹽、醬油、味精等。所謂間接成本,是指在產品加工製作過程中耗費的人工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管理費用等不計入產品成本的期間費用。由此可知,餐飲成本控制的范圍,包括了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控制,從財務分析上看,餐企的日常經營消耗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調料和配料上, 在餐飲經營中,保持和降低餐飲成本中的食品原材料成本和經營費用,盡量提高食品原材料成本的比例,使餐飲產品的價格和質量更符合市場要求,更具競爭力,是保證餐廳經營效果、增強競爭能力的有效措施。那麼如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損耗是餐飲成本控制的關鍵。筆者就直接成本的控制談以下幾點看法。
2. 餐飲業的成本分析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成本核算從哪裡入手
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企業的成本費用,就其經濟實質來看,是產品價值構成中c+v兩部分價值的等價物,用貨幣形式來表示,也就是企業在產品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
餐飲業的成本可根據其業務階段劃分為生產、銷售、服務三方面的成本。
由於生產、銷售、服務統一在售價里實現,除了原料(主料、配料、調料)成本和燃料成本之外,其他費用,如職工工資、租金、稅金、水電費用、經營管理費用等,很難在售價里將其逐一劃分清楚。因此,餐飲業傳統的習慣是產品成本就只算主料、配料、調料、燃料費用。經營管理費用則另用百分比來表示,例如,用銷售毛利率30%、40%、50%、60%等來實現。
一、 餐飲企業成本分類
餐飲成本與其他成本一樣,可以按多種標准進行分類。餐飲成本分類的目的在於根據不同成本採取不同的控制策略。餐飲產品成本根據其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分類方法也不同。其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拍哪的方法:
1.按是否與業務量有關,劃分為固定成本襲慶碼和變動成本
(1)固定成本,是指不隨業務量(產量、銷售量或銷售額)的變動而變動的那些成本。如,固定資產折舊費,在一定時期內按財務制度規定所提取的折舊費的大小,是不隨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化的。
(2)變動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經營條件下,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化的那些成本。例如,原料成本、水電能源等,會隨著餐飲菜點的生產和銷售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原材料成本和水電能源支出是屬於變動成本。
此類劃分主要是為損益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理論論據。高層管理以固定成本控制為主;中低層管理以變動成本控制為主,盡量降低成本費用。在劃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後,就可利用數學方法分析業務量、成本及利潤(簡稱量本利)三者之間的盈虧平衡關系,對成本費用進行分析,加強對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按成本可控程度,劃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1)可控成本,是指在餐飲管理中基層和部門通過自身的努力所能控制的成本。即,在短期內可以改變其數額大小的那些成本。一般而論變動成本屬於可控成本。管理人員若變換每份菜的份額,或在原料油的采購、驗收、貯差廳存、生產等環節加強控制,則餐飲產品成本也會發生變化。某些固定成本也是可控成本。如,廣告和推銷費用、大修理費、管理費等。又如,有關操作人員通過個人精湛的技藝和工作責任心,可節約原料、物料消耗品和水電能源等耗費,使其降低或控制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上。對可控成本的管理是餐飲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
(2)不可控成本,是指基層和部門人員通過努力也難於控制,只有高層管理才能掌握的那些成本。固定成本一般是不可控成本。例如,租金、維修費、保險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及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等。這些均是按有關制度規定支出的,都是經營管理人員無法通過努力來改變其數額大小的,因此,屬於不可控成本。
此兩類成本主要是為成本控制的分工和重點掌握提供論據。基層部門以可控成本控制為主,高中層則以不可控成本控制為主。
3.按與產品形成的關系,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1)所謂直接成本,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直接耗用而加入到成本中去的那些成本。其主要包括原料成本、酒水成本和商品成本三部分。如,餐廳烹制菜餚和製作點心所需的各種原材料費,包括主料、配料、調料等就屬於直接成本。
(2)所謂間接成本,指那些不屬於產品成本的直接支出,而必須用其他方法分攤的各項耗費。如,工資、水電費、燃料費、修理費、固定資產折舊、銷售費用等。
此類劃分的作用,在於為部門和全企業成本核算提供理論依據。部門以直接成本核算為主,全企業以間接成本核算為主。
4.按成本計算的對象,劃分為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1)總成本,是指一定時期某種、某類、某批或全部菜點成品的成本總額。
(2)單位成本,是指單個產品的生產耗費稱為單位產品成本。
例如,製作色拉,批量為10份,10份色拉的總成本為35元,則每份色拉的成本為3.5元。餐飲業計算成本的對象,是單件餐飲品,所以,通常所說餐飲業的產品成本,是指餐飲單位產品的成本。
精確計算餐飲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是成本核算的核心。
二、 餐飲企業成本核算的方法
由於餐飲產品具有種類多和數量零星的特點,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按每一菜(或主食品)核算其單位成本,成本計算的工作將十分繁重。為了減輕成本計算的工作量,餐飲產品的成本通常按全部或大類計算。其總成本的計算與結轉可分別採用「永續盤存法」和「實地盤存法」。
1.永續盤存法。永續盤存法是指按廚房實際領用的原材料數額計算與結轉已銷餐飲產品總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出已銷產品成本時,應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賬戶,貸記「原材料」賬戶。
需要注意的是:若當月領用的原材料廚房全部耗用,產品也全部售出,則領用原材料的合計金額(即「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即為本月已銷餐飲產品的總成本;若當月領用的原材料在月份內未用完,那麼在計算已銷餐飲產品的總成本時,必須將未用完的材料成本扣除。在這種情況下,已銷餐飲產品的總成本可採用下列公式計算:
已銷餐飲產品的總成本=月初「主營業務成本」+本月「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發生額—月末廚房剩餘原材料的盤存額。
按規定,廚房對於當月已領未用的原材料成本可保留在「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對於材料應辦理退庫手續,但如果下月繼續耗用,為了簡便起見,可辦理「假退料」手續。
【例】大都飯店進行餐飲產品生產而領用的各種原材料成本均直接計人「主營業務成本」賬戶。2003年7月份「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余額為5
600元,本月「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發生額(即所領用各種原材料的成本)為67 320元,月末廚房剩餘原材料的盤存額為3
200元。根據「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記錄和「廚房盤存表」,已銷餐飲產品的總成本為:
已銷餐飲產品的總成本=5 600+67 320-3 200=69 720(元)
2.實地盤存法。實地盤存法是按照實際盤存原材料的數額。例擠本期已銷餐飲產品所消耗原材料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小型的餐飲企業。
採用這種方法,平時領用原材料時,不辦理領料的核算手續,也不作領料的賬務處理。月終,通過盤店庫存原材料和廚房已領未用的原材料,計算出月末原材料的實際結存額,然後「以存計銷」。計算公式為:
本期已銷餐飲產品的總成本=期初原材料的結存金額+本期原材料的購進金額—期末原材料的盤存金額
會計部門根據計算出的本期已銷餐飲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後,應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賬戶,貸記「原材料」賬戶。
3. 為什麼餐飲收入越高成本越高
第一、在餐飲成本控制上要消除兩個誤區,一是餐飲成本越低越好。在餐飲成本管理中,許多人往往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控製成本,就是
減少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和降低成本率,其實這是對餐飲控制的片面理解。為保證酒店(特別是高星級酒店)餐飲產品質量和酒店服務質量,餐
飲成本要有一個合理的水平,不能為控製成本而降低產品質量,損害消費者利益,最終使酒店失去信譽和市場。二是認為餐飲是高檔消費場所
,高價格、高毛利體現了酒店的檔次,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餐飲的高檔次,主要體現慶困在她為客人提供的優質服務和各種菜餚的質量方面,而
不是體現在價格方面。
第二、餐飲成本率應是一個變動的概念,即根據餐飲形勢的發展變化隨時調整成本率,而不應幾年甚至十幾年一貫制。據調查了解,目前
酒店業餐飲收入下滑嚴重與各酒店幾年甚至十幾年成本保持一成不變有直接的關系。隨著非餐飲業的蓬勃發展,競爭的激烈,餐飲業利潤正逐
步進入社會平均利潤(或微利)時代,按高額利潤(或暴利)時代確定的酒店成本率很有必要做一番調整。比較可行的辦法是:通過適當調高
成本率(或保持成本絕對額不變,降低銷售價格),使餐飲成本率與非餐飲成本率接近,通過發揮餐飲自身的優勢和優質、特色服務,做大餐
飲市場,積極參於到與非餐飲業競爭的行列,通過擴大營業收入,相對降低變動手弊成本支出總額來提高餐飲收益。
第三、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支出,餐飲成本構成主要是原材料的采購價格和相關的采購費用。目前各酒店采購餐飲原材
料基本是由使用部門申請,采購部門負責采購,這種分工合作有其優點,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突出表現是:使用部門往往強調材料質量而
忽視對價格的控制,致使成本率上升,為改變這種局面,首先要明確餐飲行政主管和各餐廳廚師長是餐飲成本控制的責任人,要參與采購原材
料品種、數量、質量和價格的確定工作;其次采購部門要盡可能多的提供不同檔次的可供選擇的品種,可嘗試大宗采購的招標、集團采購等辦
法,從采購數量和穩定供貨等方面,盡量壓低采購價格;最後,成本控制經理要監督采購價格的執行情況,並對成本進行動態管理,這樣才能
為控製成本,增加餐飲收益提供一個可能的空間。
第四、作為餐飲產品的製造部門--廚房,要提高各種原材料的綜合利用率。在保證餐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畢差族,在菜式的設計方面要下功夫,
要綜合利用原材料,減少輔料和邊角料的浪費,這樣才能控製成本支出的增長。
4. 餐飲食材成本高的因素有哪些
廚房成本是餐飲最大的直接變動成本,它直接影響著餐飲的利潤。廚房成本控制不是無限制地降低廚房成本率,而是要在保證廚房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出成率、減少浪費。特別是現在社會餐飲業越來越發達,餐飲要保持很低的成本率是很難有競爭力的。廚房成本控制可由成本控制總監作為總負責。成本控制總監由財務總監領導,這樣便於管理監督。但真正責任人是行政總廚。成本控制總監一方面要及時出成本報表,分析成本的合理性,隨時與行政總廚溝通,對成本中出現的異常,用料的不合理等提出建議;另一方面,成本總監要隨時到廚房進行檢查,對廚師操作過程中的浪費現象及時指出。比如食品邊角料是否充分利用,提高產出率;調料使用是否考慮保質期,防止過期等。垃圾箱也要作為重點檢查的對象,看是否有浪費。行政總廚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對操作過程進行控制,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和標准,盡可能提高產出率、減少浪費。
5. 如何寫餐飲成本分析報告
酒店餐飲成本控制與分析 當前,餐飲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此背景下,酒店餐飲業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成本控制,有效地強化成本管理。 一、酒店餐飲經營的特點及其成本分析的意義 (一)餐飲產品形式的多樣性以及產、銷的短暫性是酒店餐飲成本控制的難點,具體而言,它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餐飲收入的可變性和經營的季節性 餐飲收入在酒店營業收入佔有較大的比重 關於酒店餐飲成本控制與分析論文報告關於酒店餐飲成本控制與分析論文報告正文 當前,餐飲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此背景下,酒店餐飲業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成本控制,有效地強化成本管理。 一、酒店餐飲經營的特點及其成本分析的意義 (一)餐飲產品形式的多樣性以及產、銷的短暫性是酒店餐飲成本控制的難點,具體而言,它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餐飲收入的可變性和經營的季節性 餐飲收入在酒店營業收入佔有較大的比重。在我國,一般旅遊飯店的飲食收入要佔旅遊飯店收入的30-40%,經營管理好的則可超過客房收入。由於餐飲部每日的就餐入數和人均消費額不固定,所以其收入的可變性很大;同時餐飲的經營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其每年的銷售量會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同樣銷售業務在同一天內,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 2. 短暫的分銷鏈 餐飲生產的特點是先有買主後生產,餐飲部門為滿足顧客的需要把食品加工為產成品,可以迅速地轉變為現金,由於它的產品生命周期較短,餐飲部門很少有現成的產品,有的只是現成的菜單(Menu),給顧客點菜參考。 3. 難以預測合理的庫存量 由於顧客的口味很難估計,設計的菜品並不能滿足所有的顧客,經常有臨時點菜現象,而且點菜的隨機性強,無法預計,這給成本控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做好一定的預測和充足的原材料儲存是非常必要的。 4. 勞動密集型作業 酒店餐飲業不同於製造業。製造業由於科技的發展採用自動化生產,甚至用機器人代替作業使得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急劇減少,而酒店餐飲業剛好相反,它為及時滿足顧客的需要,隨時擁有一支龐大而高效的員工隊伍,在快餐店,勞動力成本可能低於20%,而在俱樂部里可能高達50%以上。 上述酒店餐飲經營的特點,決定了手工密集作業的執行標准彈性大、產品銷售的數量和種類不固定、合理庫存量難以把握的特點。 (二)酒店餐飲成本分析是指利用酒店餐飲成本核算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全面分析酒店餐飲成本水平及其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影響酒店餐飲成本升降的各個因素及其變動的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規律和潛力。酒店餐飲成本的分析是成本控制的前提條件。通過成本分析可以正確認識和掌握成本變動的規律,不斷挖掘酒店餐飲內部潛力;降低餐飲成本,提高酒店的經濟效益。通過酒店餐飲成本分析,可以對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有效控制,對執行結果進行評價。肯定成績,指出問題,以便採取措施,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服務,為編制下期成本計劃和作出新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給未來的酒店餐飲成本管理指出努力的方向。 二、酒店餐飲成本分析的重點 酒店餐飲收入一般占總收入的30%-40%左右,成為酒店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其相應發生的成本也就成為成本控制的主要內容。酒店餐飲成本控制要以成本分析為基礎,才能落到實處,下面筆者主要從三方面探討一下酒店餐飲成本分析的重點。 (一)菜單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分析 在餐飲部,菜單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菜單不僅決定餐飲經營如何組織和管理,而且決定餐飲目標的實現程度。對於顧客來說,菜單絕不僅僅是一張提供食品的清單,菜單代表了經營者的形象;對於食品製作人員來說,菜單決定了哪些食品必須准備;對於銷售人員來說,菜單是主要的內部營銷和銷售的工具;對於成本控制人員來說,菜單是成本分析的基礎,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 設計餐單時,廚師不僅要考慮顧客的利益,也要考慮餐飲經營的財務目標。每一種菜單菜餚都必須配備標准食譜,需要具體的配料、每種配料所需的數量、製作工序、每份的大小和相應的設備、配菜以及食品製作所需要的其他數據。標准食譜和標准出菜份額確定後,每份的標准成本或整套菜的標准成本就可以計算出來,菜單的標准成本是餐飲成本分析的基礎。舉例說明如下: 1. 宴會成本分析 宴會最多見的形式是婚宴。一般每家酒店都配備多套的婚宴菜單以供客戶選擇。每套的婚宴菜單都有標準的食譜,根據標准食譜可以計算菜單的標准成本。 根據宴會的菜單確定負責的廚房。婚宴通常由中廚房負責,成本控制部可以根據每單宴會的實際轉貨成本與菜單的標准成本進行比較,確定轉貨的合理性和操作的標准性,如果每單成本率差異大於3%,該單的轉貨基本上存在問題。為防止把宴會廳作為垃圾桶,需要對轉貨進行一定的控制,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宴會成本分析,可以根據用量差異和價格差異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每單宴會成本差異率計算公式如下: 每單宴會成本差異=該單宴會實際成 本-實際桌數×標准成本<1> 每單宴會成本差異率=每單宴會成本差異÷每單宴會實際收入<2> 2. 中餐成本分析 中餐成本分析類似於宴會成本分析,為簡便工作可以按旬或按月分析。根據每道菜實際的銷售份數與標准菜譜成本之積的總和確定標准總成本,標准總成本率與實際成本率的差異超過一定的比率,成本控制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可能存在操作未按標准執行,可能存在著一定的損失浪費現象。該比率應根據餐廳的實際經營情況,按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原則確定。如果客人的點菜都有標準的菜單確定為1%也是合理的,有的餐廳可能確定為2%、3%甚至5%。其計算公式如下: 標准總成本=∑每道菜實際銷售份數×該道菜標准成本<3> 標准總成本率=標准總成本÷有標准菜譜的菜單總收入<4> 成本差異率=實際成本率-標准成本率<5> (二)銷售比率的分析 餐飲成本的構成較復雜,操作的彈性也較大,菜品不同的銷售比例將導致成本率的高低不同,進而影響毛利率的高低。以顧客為導向的餐飲業追求不僅僅是顧客的滿意率,還需要較高的餐飲毛利率。如何搭配菜品的比例,如何定價,如何推銷菜品都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在這里主要探討菜品銷售比例對毛利和成本的影響率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 1.食品銷售比率分析 餐廳無非經營著三大類的菜品,即高檔菜品,如魚翅、燕窩和鮑魚等;中檔菜品和低檔菜品,如蔬菜、家常菜和普通點心等。根據酒店餐飲經營的目標和兼顧顧客的利益,假如餐廳經營相對穩定,月均收入為D、D=R1+R2+R3,設定高檔菜品的平均成本率為50%、收入為R1,中檔菜品的平均成本率為35%(預算成本率)、收入為R2,低檔菜品的平均成本率為25%、收入為R3, 可得出平均毛利率的公式如下: 食品的平均毛利率%= 50%×R1/D+65%×R2/D+75%×R3/D =75%-10%×(2.5R1+R3)÷D <6> 根據公式<6>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① 高檔食品的銷售比率越高,毛利率越低,中檔食品次之。 ② 若食品預算的平均毛利率需達到65%時,則 (2.5R1+R3)÷D=1R2=1.5R1<7> 轉 ③若2.5R1+R3=D,令R3=0 R1/D=40%<8> 從公式<7>可以知道:為滿足經營目標,即成本率為35%,合理的銷售比率應該是,中檔品的銷售收入占高檔品的1.5倍,若大於1.5倍,成本率下降,反之成本率上升。 從公式<8>可以知道:經營高檔品的比例最好不要超過40%,否則食品成本率無法達到經營目標,這是分析的理論依據,也是經營的准則。 實際分析時,可以把成本率高於45%列入高檔品,分析其占總收入的比例以及對食品成本率的影響程度,根據分析的結果及時反饋給酒店餐飲部門。 2. 酒水銷售比率分析 酒水的銷售比率分析類似於食品銷售比率分析,按照一般的經營原則,杯酒和飲料的成本率較低,瓶酒的成本率較高,故瓶酒的銷售比率和銷售成本是分析的重點。 (三)存貨周轉率的分析 存貨周轉率(次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銷售成本與存貨平均資金佔用額的比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效率的綜合性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周轉次數=銷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9> 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10> 根據酒店的經營特點,酒店的存貨並非純粹為產銷而儲備,有一部分是服務於客人的附加項目,例如免費茶點、飲料、酒水等,列入經營費用項目,因此為准確衡量存貨的管理效率,計算存貨的周轉次數,需對公式進行改進,如下所示: 存貨周轉次數=發貨總數÷存貨平均余額<11> 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12> 衡量存貨管理效率需要確定一定的標准,該標准需要根據酒店的實際經營情況,根據經驗可以按照存貨的月平均使用量確定合理的庫存量,假如儲存三種貨物,即存貨1、存貨2和存貨3,根據實際的領用情況可確定月平均使用量分別為M1、M2和M3,為滿足經營需要,庫存量需保持在最高不能超過2.5個月的用量,最少不能低於0.5個月的用量, 如果實際存貨月周轉率偏離標准周轉率較遠,存貨管理肯定存在著問題,主要問題總結如下: 1. 存 貨周轉率較高,說明存貨儲備量不足,可能存在缺貨損失,也容易被酒店餐飲部門投訴,特別是酒店餐飲業,銷售的黃金時間通常在晚上,鑒於國內還不是很發達的物流配送系統,往往無法做到零庫存。 2. 存貨周轉率較低,說明存貨儲備量較高,很有可能存在著滯銷品。眾所周知,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質期,一旦過期就不能再使用,所以潛在損失的風險也很大。為防止存貨因保質期方面的損失,在管理上應定期檢查存貨保質期,依靠先進的存貨管理軟體設定預警通知。 總之,為提高酒店餐飲經營的管理水平,必須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成本分析工具。在此其中,上述所探討的三方面的內容,包括菜單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及經營問題分析、銷售比率與成本率、毛利率關系及其分析、合理存貨周轉率的確定和利用存貨周轉率診斷存貨管理可能存在的問題等是應當特別關注的關鍵點和重點。
6. 餐飲業成本分析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一、如何進行餐飲成本控制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以及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餐飲市場也在發生的較大的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高利潤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從內部管理抓利潤。加強財務管理,降低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是加強餐飲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采購環節 -計劃采購,預先控制
餐飲及廚房采購的特點是:品種繁雜,原材料保質期短,價格變化大。特別是食品原料的采購工作,是廚房成本控制的重點也是難點。
建立原材料采購計劃和審批流程。餐飲部管理人員要根據酒店餐飲的營運特點,制訂周期性的原料采購計劃,並細化審批流程。
(6)餐飲材料成本高怎麼分析擴展閱讀:
分析的實施:
餐飲成本分析是一項效益較高,但難度較大的工作,需要企業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了提高餐飲成本分析的效果,必須加強對餐飲成本分析的組織。具體來說,餐飲成本分析的組織應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一)確定成本分析人員
餐飲棗告成本分析應該由企業財務總監負責,財務部成本分析小組或成本核算人員執行。
(二)聘請成本分析專家參與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專家往往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能夠幫指岩游助企業發現那些企業內部成本分析人員不易發現的,而且可能是重大的成本失控問題,可以為企業成本控制水平的迅速提高起到推動作用。因此,聘請成本分析專家進行成本分析,雖然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但總體來說還是值得的。
(三)定期召開成本分析會議
餐飲成本分析一定要提高到飯店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者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高層唯銷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視這一工作,定期(每季或半年)組織一次成本分析會議,及時發現成本問題,改善成本控制工作,不斷提高成本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