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報表上的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報表上的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3-09-03 02:13:30

❶ 如何核算成本

一、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以下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例1:貨品A,期初結存數量10,加權價10,金額為100,發生業務如下:
銷售11;
采購10,采購價格11;
成本計算過程如下:
銷售時,成本金額為11*10=110;銷售後結存數量:-1;加權價:10;結存金額:-10;
采購後,結存單價位:(-10+10*11)/(-1+10)=11.111111

二、個別指定法:
個別指定法又叫個別計價法,是指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計算該件或該批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個別指定法計算商品成本,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按照批號來分別計算,計算出來的的商品成本最為准確,主要適用於能分清進貨件別獲批次的庫存商品的企業,比如醫葯銷售企業、食品銷售企業。

個別指定法的業務流程:
1、進倉類單據上面指定該批貨品的批號,該單據上的進倉價格就是該批貨品的成本價;
2、出倉類單據必須選擇貨品對應的批號,出倉成本就是該批貨品的成本;
3、對應的報表可查看「報表」菜單下的「批次報表」;

注意:
1、個別指定法的貨品每批的成本是按照進倉單確定的,它不會自動加權平均計算,所以查看個別指定法的貨品資料的加權價是沒有意義的;
2、個別指定法的貨品在做單據的時候必須有批號;
3、存貨調價、組裝拆卸、庫存變動三種單據不支持個別指定法貨品;
4、個別指定法貨品不支持零庫存出庫;

三、全月一次平均法:
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戶可以自己選擇,比如移動加權平均法
由於各企業費用分攤所採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因此,用戶可以手工進行計算,然後再將計算結果輸入到各個產品入庫單中。

❷ 請問企業所得稅季度報表中(A類)營業成本怎麼算包括管理費用

企業所得稅季度報表中(A類)營業成本怎麼算?
營業成本=主要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包括管理費用嗎
不包括。

❸ 如何從報表中算出企業的投資成本要算EVA

公司每年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等於稅後營業凈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經濟增加值(EVA)=稅後營業凈利潤-全部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NOPAT-Kw×C,其中:NOPAT為稅後營業凈利潤;Kw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既包括債務資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資本的成本;C為企業投入的全部資本。計算中關鍵是稅後營業凈利潤、資本總額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下面結合我國的實際來討論它們的計算。
EVA計算的特點在於:為了消除依據權責發生制和穩健性原則而產生的會計數據的主觀隨意性和盈餘管理等問題,使EVA更好地計量企業的業績,通常需要對一些會計事項進行調整,同時由於各國的會計制度和資本市場現狀存在差異,經濟增加值指標的具體計算數據無法從會計報表等相關資料中直接獲得,也需要進行一些調整。SternStewart財務顧問公司列出了160多項可能需要調整的會計項目,包括存貨成本、稅收、營銷費用、無形資產、貨幣貶值、壞帳准備金、重組費用以及商譽攤銷等。但在考察具體企業時,一般一個企業同時涉及的重大調整科目並不多。實踐中選擇調整項目時遵循的原則是:
———重要性原則,即調整能產生重大變化,如果不調整會嚴重扭曲公司的真實情況。
———可獲得性原則,即進行調整所需的有關數據可以獲得。
———易理解性原則,調整產生的變化可為非財務主管理解。
第一步:計算稅後營業凈利潤
稅後營業凈利潤,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只正確理解才能把握好下面介紹的調整思路。它實際上是指在「不區分資本來源」的情況下,公司投入的全部資本在「正常經營」條件下所獲得的稅後利潤,也即全部資本的稅後投資收益,反映了全部資本的盈利能力。它不等同於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凈利潤」。因此我們不能直接套用會計報表上的數據,而需要在利用會計報表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調整。
本文總結的是一種調整方法稱之為正推法。正推法是從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出發,逐項調整利潤表各個項目,將不符合EVA指標的計算口徑的數據剔除,將需要補充的數據增加,最後計算出「稅後營業凈利潤」。這種方法直觀易懂,便於實踐。
正推法的基本思路如下:⑴將利潤表中會計制度確認為費用,而EVA體系不確認的費用金額,從相應的費用項目中扣減,並調增相應的所得稅影響數。⑵將利潤表中會計制度不確認為費用,而EVA體系確認的費用金額,增加相應的費用項目,並調減相應的所得稅影響數。⑶將利潤表中會計制度確認為收入,而EVA體系不確認的收入金額,從相應的收入項目中扣減,並調減相應的所得稅影響數。⑷將利潤表中會計制度不確認為收入,而EVA體系確認的收入金額,增加相應的收入項目,並調增相應的所得稅影響數。下面的公式就是根據該思路設計的,它包括了常見的調整項目。其他的一些調整事項,各個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上面的思路進行調整。
稅後營業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折扣和折讓-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成本+其它業務利潤-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各項債務的利息費用+當年各項准備的增加數-當年各項准備沖銷數+本年已計入管理費用的研發費用-本年應分攤的研發費用+本年商譽攤銷額+投資收益-EVA所得稅調整
EVA所得稅調整=利潤表上的所得稅+稅率×(各項債務的利息費用+當年各項准備的增加數-當年各項准備沖銷數+本年已計入管理費用的研發費用-本年應分攤的研發費用+本年的商譽攤銷額+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❹ 知道主營業務收入,怎麼算主營業務成本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或 營業收入=產品銷售量(或服務量)×產品單價(或服務單價)

主副產品(或不同等級產品)的銷售收入應全部計入營業收入;所提供的不同類型服務收入也應計入營業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是全部銷售的商品數量(加工產品數量)×成本價格(加工費價格)之和。

公式:∑銷售(加工)數量×成本價格(加工費價格)

成本價格=庫存商品某明細帳余額/本明細帳科目庫存商品數量

會計分錄: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各明細)

主營業務收入是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基本收入,如製造業的銷售產品、非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餐飲收入等。

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應結轉的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發生的實際成本。

(4)報表上的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主營業務收入指企業從事某種主要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營業收入。本項指標在各行業會計制度中的名稱叫法不同,但一律按各行業會計制度或報表定義的口徑進行填報,其中農業企業是指「主營業務收入」;工業企業是指「產品銷售收入」;

交通運輸企業指「主營業務收入」;建築企業指「工程結算收入」;批發及零售貿易企業指「商品銷售收入」;房地產企業指「房地產經營收入」;其他企業指「經營(營業)收入」。

本項指標應按企業集團各成員企業相加匯總的數據填報簡單的說,就是企業工商營業執照中注冊的主營和兼營的項目內容.主營的業務內容就是主營業務收入,兼營的業務內容就是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外收入指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它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⑴固定資產盤盈

⑵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

⑶非貨幣性交易收益

⑷出售無形資產收益

⑸罰款凈收入

⑹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賬款⑺教育費附加返還款。

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除商品銷售以外的其他銷售及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它包括材料銷售、技術轉讓、代購代銷、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等非工業性勞務收入。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如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出售無形資產損失、債務重組。

❺ 資產負債表中銷售成本怎麼算

資產負債表中銷售成本用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可以計算。

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如果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就作為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作為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

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計算等式

1、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2、短期投資=短期投資-短期投資跌價准備。

3、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借)+預收賬款(借)-應計提「應收賬款」的「壞賬准備」。

4、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借)+預付賬款(借)。

5、其他應收款=其他應收款-應計提「其他應收款」的「壞賬准備」。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資產負債表

❻ 會計報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主營業務成本是是從原材料及輔助材料和製造費用(或產成品)轉結過來的。如何計算你要看成本會計一書,內容復雜。簡單點就是,每月按出庫單結轉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製造費用每月結轉完。

❼ 財務報表分析實際總成本怎麼算

一。企業生產成本大的計算公式: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1、直接材料成本的歸集,根據企業的工藝流程選擇合適的歸集方法,沒有固定的方法,書本上的框架性方法可以作為指導;
2、直接人工的分配,以材料成本歸集為中心,採用適合本企業的方法進行分配;
3、製造費用的分配,採取合理的分配標准分配到所有產品中,構成產品成本的一部分;
以上的步驟計算做完了,相加就是你生產的產品總成本。
二。.如果只看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是看不到製造業產品的實際成本的,因為:
1。資產負債表的存貨中包括了企業的原材料,庫存商品。車間在製品成本;
2.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包含了企業所有主營產品的銷售成本;
因此:要分析企業的產品實際總成本,必須要有企業某產品實際總成本的計算資料,僅憑財務報表是分析不出產品實際總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