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寮國100萬噸銅礦石儲量,含量約在4%,也就是4萬噸的銅金屬儲量,請問開采這樣的礦山,需要多少投入謝謝
礦山價值=40000噸*6000美元/噸*75%=1.8億美元
目前銅價約7400美元/噸,但是估算價值是以長期均價為基礎的。
開采礦山的投入包括礦山開采、坑道、道路、水電、選廠建設、環保和廢渣廢水堆場建設、設備投入、礦產稅收、人工成本等等,
特別是還要承擔可能開采後才發現,礦石品位和儲量根本達不到預計的風險以及當地的政治和治安風險。
你在寮國開礦估計毛利率在20~30%左右不錯了。
2. 我國銅資源形勢分析與銅礦資源勘查評價宏觀部署建議
葉錦華芮宗瑤孫延綿3張莓4孟祥金2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北京,100037;3.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北京,100012;4.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035)
一、我國銅礦的資源形勢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銅年消費量不斷上升,需求增長加快,特別是到1999年以後呈現增長快速攀升趨勢(見圖1)。1992~2003年,我國銅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為14.8%。1992年我國銅年消費量突破100萬噸,1999年突破了200萬噸,9年間翻了一番;2002年突破400萬噸,3年間又翻了一番。2003年我國銅消費量達到460萬噸,約佔世界銅消費量1544萬噸的30%。我國銅的年消費量已經超過美國(227萬噸)、日本(121萬噸)和德國(111萬噸),躍居世界第一位。
圖1我國銅金屬消費量
據統計,至2003年底,我國查明銅礦產地994處,其中查明銅資源儲量6708.73萬噸,包括基礎儲量3302.98萬噸(其中儲量1786.62萬噸)和資源量3705.75萬噸。
我國銅礦年探明資源儲量,20世紀80年代初的「六五」期間達到150萬噸,「七五」和「八五」期間為77.5萬噸,到「九五」和「十五」下降到50萬噸左右。
圖2為我國國內原料銅(包括礦山銅和廢銅)的近10多年來的增長情況。1992~2003年,我國國內礦山銅、廢舊銅和國內原料銅平均年增長5.38%、3.06%和4.16%。12年間,國內原料銅總產量的增長不到同階段銅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14.8%)的1/3,形成了國內供給和需求的巨大剪刀差。我國銅的對外依存度已經從1992年的43.3%上升到2003年的81.1%。其中,2003年我國國內礦山產銅58.24萬噸,廢銅(雜產銅)28.85萬噸,合計87.09萬噸。年度缺口372.91萬噸,主要靠大量進口銅精礦和進口部分銅原料來解決缺口。2004年1~6月我國礦山產銅29.54萬噸,估計全年產量60萬噸以下,加上國內廢銅(雜產銅)產量,估計不會超過90萬噸,與2003年相當。
圖21992~2003年國內原料銅的產量
我國對銅等一些重要大宗礦產的需求大幅度增長是國際市場礦產品價格自2002年以來大幅度大范圍上漲的原因之一。預測到2020年,在我國基本完成工業化以前,我國銅礦需求量將繼續維持在450萬噸以上。2010年將達到500萬噸以上,2020年我國銅的需求量為550萬~600萬噸。從現有的靜態儲量資源分析,2020年我國礦山銅產量僅能維持60萬噸,加上國內廢銅產銅將達到60萬~70萬噸,僅可使國內銅的保障程度提高到25%,缺口仍然十分巨大。加大銅礦資源勘查評價力度,提高我國銅礦資源的保證程度已迫在眉睫。
如何提高我國國內銅礦資源的可供程度?這個問題涉及兩方面:其一是要解決危機礦山的找礦問題,解決的辦法是摸邊、探底及外圍的評價;其二是加強資源潛力遠景區帶的資源評價與勘查。本文主要對後一問題作一簡要的討論,探討找什麼銅礦類型和到哪裡去找的問題。
二、在我國應該主要找尋什麼類型的銅礦
根據我國169個5萬噸級以上的銅礦床統計,共計查明銅資源儲量為7206萬噸,其中,斑岩型佔42.19%,為第一位;第二位為矽卡岩型,佔22.42%;海相火山岩型為第三位,佔14.62%;其他類型依次為銅鎳硫化物型、海相雜色岩系型、海相黑色岩系型、陸相雜色岩系型、陸相火山岩型及其他類型,分別佔6.18%、5.98%、3.60%、2.07%、1.61%及1.33%。從銅礦床類型所佔比重分析,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岩型占絕大多數。這與世界銅礦成礦規律相近。
斑岩型銅礦具有一大二貧三易選四露採的特點。我國江西德興銅礦2003年產12萬噸銅,占我國銅產量的1/3。德興每開采一噸銅礦石成本價為47.89元,其中采礦成本價為15.01元,選礦成本價為25.15元,管理成本價為7.73元。綜合來說,露采0.3%的斑岩型銅礦是可行的。另外,江西德興利用0.1%的廢石堆浸,每年生產精銅2000噸,每噸成本價大約9000元,光這一項目就能獲得利潤2000多萬元。如果單個斑岩型銅礦儲量達到300萬噸以上,又適合露采(即剝采比小,經濟合算),形成一個年產5萬噸以上的銅基地就很有希望。
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岩型均為富礦類型,多數礦床品位均在1%以上。不足之處是這兩類銅礦單個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礦體規模也小,絕大多數以適合井下開采為主,只能發揮群體效益。
從找大型超大型銅礦角度來看,我國應以斑岩銅礦類型作為首選目標。當然也不完全排除其他類型,其中包括對一些新類型銅礦的探索。
三、我國最有遠景潛力的銅礦成礦區帶
1.西藏岡底斯成礦帶
世界上斑岩銅礦成礦地質年代主體位於新生帶,我國斑岩銅礦主體在中新生代。岡底斯成礦帶位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新生代結合帶邊緣,斑岩銅礦成礦十分有利。
我國岡底斯成礦帶從地理上可以稱為「一江兩河」成礦帶。可分為三段:仁布以東稱為東段,仁布與薩嘎之間稱為中段,薩嘎以西稱為西段。
岡底斯東段:近年來地質大調查已做了較多工作,已發現有甲馬、驅龍、拉抗俄、南木、廳宮、沖江和白容等礦床。據王全海和王保生等(2002)估計,東段銅等多金屬儲量在1500萬噸以上。岡底斯東段是一個斑岩型-矽卡岩型混合礦帶,除富銅外,尚富鉬、銀、鉛、鋅等多金屬。由南而北,從銅鉬(金)到銅鉛鋅銀,可綜合利用。岡底斯東段斑岩侵位年齡為20~12Ma,輝鉬礦生成年齡為17~14Ma,斑岩成礦發生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後的伸展階段。
在東段眾多的斑岩型礦床中,廳宮和驅龍礦床看好。廳宮有可能構成超大型斑岩銅礦,且適於露采。如果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後,從羊八井拉一條交通線進來,交通問題就解決了。廳宮銅礦在彭崗河侵蝕面之上,主要為氧化淋濾帶,現有已施工的6個鑽孔孔深不超過200米,主要反映氧化淋濾帶情況,氧化帶銅品位為0.2%~0.8%,局部富集(4%),其中有3個鑽孔打到原生帶,銅品位為0.4%~0.7%,品位中等偏好。驅龍銅礦已經施工7個鑽孔,見礦很好,已經顯示超大型(500萬噸以上)銅礦規模。該區交通條件也較好,只是品位偏低,海拔較高,但只要能規模型露采,是具有經濟意義的。同時,以甲馬為代表的矽卡岩型銅多金屬礦床,具有良好的銅多金屬資源前景。甲馬礦床已探明的銅儲量達到大型規模(52.56萬噸),此外還富含大量的鉛鋅金銀等(Pb 56.35萬噸,Au21.6噸,Ag 859.53噸),其含礦品位與交通條件均比該地區的斑岩型銅礦優越。
岡底斯中段:對銅的調查評價工作才剛剛起步。從成礦角度分析,可能更富銅金。因為斑岩更偏基性,與火山岩關系更密切,侵位更淺。近來岡底斯中段找礦效果良好。例如,雄村銅金礦床礦化帶呈北西向展布,受構造破碎帶控制,礦化帶長2公里,寬300~400米,打了2個鑽孔和近地表坑道控制Ⅱ礦體銅資源量預計312萬噸,品位0.65%~1.79%;金資源量252.95噸,品位0.7~1.12g/t,由此可見雄村有可能成為很有遠景的礦床。雄村西北即為洞嘎,洞嘎西北又有普欽木,將雄村、洞嘎和普欽木三者聯系看,它們構成一個遠景區,其成礦較為復雜,有多期疊加現象,礦床類型可能介於斑岩-矽卡岩型(沉積噴流?)-淺成熱液型之間。另一個實例是日喀則西北昂仁縣朱諾銅礦,地表氧化礦石很富,化探異常很完整,礦化體受花崗閃長岩體控制,礦床類型屬於斑岩型。雄村花崗質岩體侵位年齡為56±7Ma~63.3±2.5Ma,礦化年齡為40Ma接近新特提斯洋閉合時間(65Ma),因此以上幾個遠景區成礦規模看好。岡底斯中段可能為斑岩型-淺成熱液型-矽卡岩型混合礦帶。
岡底斯西段:為地質大調查的處女地,從地質環境分析來看,與岡底斯東段相類似,可能以斑岩型-矽卡岩型為主。
2.班公錯-怒江成礦帶
近年地質大調查工作中,在改則西北部發現多不扎斑岩銅礦,目前淺部氧化礦已經初步圈出200萬噸。2004年在礦區外圍新找到了斑岩體。該礦帶西延應與巴基斯坦的賽恩達克和伊朗的薩爾切什梅等大型銅礦相連,處於一個成礦帶上,預計銅潛在遠景資源量可觀,是一個很有希望的礦帶。
3.玉龍成礦帶
玉龍成礦帶實際上屬於西南「三江」成礦帶的北段。玉龍銅礦遠景區仍具有很大的銅礦找礦潛力。可惜由於交通等外部條件很差等原因,玉龍這個經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詳查過的巨型規模的銅礦至今還沒有進入商業勘查開發階段。
本帶向北延入青海,如納日貢瑪和宗格涌銅礦等一直未進行很好的評價,應該做一些地質調查評價工作。
4.大興安嶺成礦帶
大興安嶺成礦帶著名的礦床集中於東西兩側,現分別敘述。
東側:東北側為多寶山礦帶,該礦帶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共生,成礦年齡為290~240Ma。多寶山銅儲量有244萬噸,品位0.47%,還伴生有可觀的鉬、金和銀等,並且為世界上輝鉬礦含187Os最高的礦床之一。據108件樣品分析,187Os波動在0.65~26g/t,多數樣品187Os含量在3.9~6.7g/t之間,平均為5.9g/t。故未來開發187Os,多寶山是不可多得的礦床。多寶山銅礦東南3公里為銅山銅礦,求得90萬噸銅儲量。原先礦體被斷層錯跑了,近來通過地球物理探測,找到了在銅山東南1公里處埋藏著比銅山淺部大好幾倍的礦體。這樣,多寶山和銅山有可能成為我國新的銅業基地。
東南側:盡管陸續發現了眾多中、小型銅礦床,但至今沒有形成大氣候。
西側:著名的得爾布干深斷裂控制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岩漿活動,也控制了區內大部分有色金屬成礦,像烏努格吐山、甲烏拉和額仁陶勒蓋等著名的礦床。這條控礦深斷裂帶大部分在蒙古境內,最近在蒙古境內發現的歐玉陶勒蓋和查干蘇布爾斑岩銅(金)礦床可能受這條深斷裂帶控制。類比來看,在我國境內找到大型銅礦的前景很大,可惜大部分被第四系或森林草原沼澤所覆蓋,必須採取新型或綜合技術方法開展找礦評價才能奏效。
5.額爾齊斯成礦帶
在本成礦帶,上世紀發現評價了著名的阿舍勒火山岩銅礦。晚古生代弧後裂陷盆地環境形成了大量的鉛鋅稀有金屬礦床,但斑岩銅礦長期沒有突破。
近來在成礦帶東南緣青河縣哈臘蘇斑岩銅礦取得突破,通過鑽探發現了150米的厚大銅礦體。在卡拉先格爾附近的斑岩體,普遍能見到黑雲母化,這是一種鉀硅酸鹽交代作用,也是找尋斑岩銅礦的指示礦物標志之一。
6.天山成礦帶
東天山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發現了土屋和延東斑岩銅礦以後,熱乎了很大一陣子,最近又沉寂下來了。主要是找到的銅礦品位多比較低,達到工業可利用品位的礦石比例少。
西天山和西南天山工作了幾十年,銅礦一直未發現大名堂。最近在賽里木湖北岸的北達巴特見礦很好。但是西天山剝蝕較深,保留下來的高侵位深源花崗質岩體可能只是局部的,礦帶連續性一般較差。
額爾齊斯礦帶和天山礦帶成礦均發生於華力西期。
7.西南「三江」成礦帶中南段
三江礦帶銅礦類型多種多樣,除了喜馬拉雅期和印支期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礦床外,還有元古代-中生代的海相火山岩型、海相雜色岩系型和陸相雜色岩系型等銅礦。
最近在滇西北發現了普朗斑岩銅礦,已證實具有大型以上規模。含礦斑岩侵位時間為(235.4±2.4)Ma~(221.5±2.0)Ma,輝鉬礦生成年齡為(213±3.8)Ma,歸結於印支期中咱微板塊的產物。羊拉大型矽卡岩型銅礦和三江中南段的大平掌大型與海底火山噴氣(流)作用有關的塊狀硫化物型銅礦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說明西南「三江」成礦帶塊狀硫化物型和矽卡岩型銅礦也有一定前景。
8.揚子陸塊周邊成礦帶
從揚子陸塊周邊控制礦帶來說,長江中下游可以歸為揚子陸塊東北邊緣,德興可以歸為揚子陸塊東南邊緣。陸塊邊緣高侵位深源花崗質岩漿控制了矽卡岩型、斑岩型和淺成熱液型銅礦床,成礦年齡為180~140Ma,相當燕山中早期。
雖然本地區工作程度甚高,但尋找埋深較大的隱伏礦床或在一些銅礦山深部和外圍尋找新的礦床仍有較大的前景。
9.華夏古陸中生代火山岩盆地成礦帶
本成礦帶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取得紫金山銅礦突破以後沉寂了多年,但尋找大型斑岩銅礦和紫金山式陸相火山岩銅礦仍有希望。紫金山銅礦受華夏古陸中生代火山岩盆地控制,又受NW向斷裂制約,成礦發生於燕山期中期,成岩成礦年齡為150~100Ma。研究中生代陸相火山岩盆地結構與演化和斷裂系統特徵是解決這些礦床評價的關鍵。
總的看來,我國具有較大資源評價潛力的主要銅礦遠景區帶分布在西部。其中,西藏有3個遠景區帶,岡底斯成礦帶潛力最大。雖然岡底斯等西部的一些成礦帶由於目前交通條件較差,加上海拔高等因素,近期難以形成規模開發,但隨著西部交通的改善,開發條件將大大改善。另一方面,從我國銅礦資源可供安全與資源戰略儲備角度考慮,應繼續加強銅礦資源潛力大的西部岡底斯等重要成礦帶的資源評價與勘查。
作者簡介
[1]葉錦華,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2]芮宗瑤,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研究員。
[3]孫延綿,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4]張莓,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5]孟祥金,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副研究員。
3. 有色金屬:銅,的價格為何會這樣猛漲
今年以來,國際國內銅市場漲勢依舊,不斷刷新歷史高點。從2001年11月7日1336美元/噸反轉以來,到2006年5月份最高更是超過9000美元/噸,目前在7000美元/噸反復!
是什麼原因支持了當前銅價的超級牛市?
中國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基礎原材料。電網建設、城市軌道及鐵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均需要消耗大量的銅材。由此可見,由於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銅消費增長是不可逆轉的。
同時,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由溫飽型向小康型、富裕型轉變,居民用在購房、買車、家用電器的添置和更新上的支出會越來越多,市場對基礎原材料等商品的需求會不斷增加。
作為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材料,銅價的上漲與世界經濟的興衰榮枯休戚相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日發表的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2006年和2007年將分別增長4.9%和4.7%,與去年的4.8%相比變化不大,但比該組織去年9月的估計分別上升0.6和0.3個百分點。
「東西方主要大國強勁的經濟增長為銅價注入了活力。」上海中期的專家說。
再者,根據經濟學規律,商品價格的上漲將刺激供應的增加。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銅價在連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為什麼精銅的供應卻遲遲沒有增加呢?
上海中期的專家介紹說,由於前些年銅價長期低迷,導致礦業投資減少、礦山新建和擴建有限,使得近年的礦山產能沒有明顯的增長。同時,一些礦山原礦含銅品位的下降也影響了礦山產量的上升,這些都構成近年全球礦銅產量增長受阻的重要因素。
因此,盡管目前銅價處於歷史高水平,但產量並未如預期般出現快速增長,對高水平的銅價繼續形成支撐。全球經濟同步、強勁增長,導致工業原材料的需求迅速上升。經濟日新月異的中國對金屬的需求也是長期性的,而緊跟其後的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龐大的消費力,使這場資源爭奪戰剛剛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