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攤余成本法攤餘二字如何理解

攤余成本法攤餘二字如何理解

發布時間: 2023-09-05 23:44:23

① 攤余成本究竟怎麼理解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1、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2、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3、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4、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5、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② 攤余成本怎麼理解,用在哪裡

「攤余成本通俗易懂的一個理解方法是:如果你是借錢方,攤余成本就是你目前還需要還多少錢給投資方。如果你是投資方,它就是借錢方目前還欠你多少錢沒還。」

③ 如何理解攤余成本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本期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 應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120.4125。

④ 攤余成本是什麼意思

攤余成本的意思如下:

攤余成本概念的准則界定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最先提出了「攤余成本」的概念,並以數量計算的方式給出了金融資產或金融乎轎負債(以下簡稱金融資產(負債))定義。虧李金融資產(負債歲空肆)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攤余成本是指用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相當於借了對方的錢,因為自己沒有實際支付就獲得了資產,那麼借了別人多少呢?可以是現在就全部付款的話應支付的金額,也可以是將未來的應付款項折現,這就是借到的錢,即期初攤余成本。

⑤ 攤余成本怎麼理解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一般情況下,攤余成本等於其賬面價值,但也有兩種特殊情況:
(1)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若僅僅是公允價值的暫時性下跌,那麼計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時,不需要考慮公允價值變動明細科目的金額,此時攤余成本不等於賬面價值。
(2)貸款。已經計提損失准備的貸款,攤余成本也不等於賬面價值,因為其攤余成本要加上應收未收的利息。
拓展資料:
根據「新准則」第三十二條和三十三條,對於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資及貸款和應收賬款、滿足三十三條規定的金融負債後續計量採用實際利息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攤余成本的公式為: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減值損失(或無法收回的金額)。實際利息率的公式為:實際利率=將未來合同現金流量折現成初始確認金額的利率。
在計算實際利率時,應根據付息次數和本息現金流量貼現,即「債券面值+債券溢價(或減去債券折價)=債券到期應收本金的貼現值+各期收取的債券利息的貼現值」,可採用「插入法」計算得出。
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始攤余成本)。在收到債券利息的賬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