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分析不良質量成本
擴展閱讀
飯盒硅膠管哪個產品好 2025-02-05 19:57:17
胰島素用一月費用多少 2025-02-05 19:30:04

如何分析不良質量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9-06 03:22:51

❶ 質量成本分析的方法

質量成本效益分析就是通過分析質量成本與有關指標的關系,以便從一個側面大體反映質量經營的狀況及其對質量經濟效益的影響,藉以說明企業進行質量成本核算和管理、開發質量成本的重要性。具體指標如下:
產值質量成本率=質量成本總額÷企業總產值×100%
銷售收入質量成本率=質量成本總額÷銷售收入總額×100%
銷售利潤質量成本率=質量成本總額÷銷售利潤總額×100%
產品成本質量成本率=質量成本總額÷產品成本總額×100%
質量成本利潤率=銷售利潤總額÷質量成本總額×100%
推行質量成本後故障成本降低率=(推行前故障成本-推行後故障成本)÷推行前故障成本×100%
推行質量成本後廢品損失降低率=(推行前廢品凈損失-推行後廢品凈損失)÷推行前廢品凈損失×100% 質量成本本身並不能向管理部門提供足夠的資料,以使它與其經營成本同樣得到重視,因此必須通過一些基數與質量成本對比,從不同角度說明經營情況。這些基數有;工時基數、成本基數、銷售基數和單位基數。它們的計算公式如下:
工時基數=內部故障成本÷直接工時
成本技術=總損失成本÷製造成本
銷售技術=總質量成本÷凈銷售額
單位基數=試驗和檢驗費用÷產品數量
上述公式必須對其進行期初預測數與實際執行數的對比分析,才能反映發展趨勢。應該注意,只有保持質量基數的一致性才能成為一種好方法。如受到以下因素影響時必須對其進行調整:由於自動化代替直接工時;由於使用代用材料、方法或工藝,使製造成本有了變化;毛利、售價、運費和市場需要的變化;產品組成的變化;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時間尺度不同於分母的時間尺度時。比較趨勢時,必須考慮和了解這些因素。

❷ 簡述質量成本和分析的內容有哪些

質量成本和分析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一、預防成本--用於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的各項費用。

a、 實施各類策劃所需的費用、包括:體系策劃、產品實現策劃;

b、產品(工藝)設計評審、驗證、確認費用;

c、工序能力研究費用;

d、 質量審核費用;

e、 質量情報費用;

f、 培訓費用;

g、 質量改進費用。

二、鑒定成本--用於評估產品是否滿足規定要求所需各項費用。

a、檢驗費用;

b、監測裝置的費用;

c、破壞性試驗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勞務費。

三、內部損失成本--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要求而支付的費用。

a、 廢品損失;

b、返工損失;

c、復檢費用;

d、停工損失;

e、質量故障處理費;

f、 質量降級損失。

四、外部損失成本--產品出廠後因不滿足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而支付的費用。

a、索賠費用;

b、 退貨損失;

c、保修費用;

d、降價損失;

e、處理質量異議的工資、交通費;

f、信譽損失。

❸ 質量成本怎麼進行分析,有什麼意義

質量成本主要是由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種所構成。先面對這四種成本進行一些分析。
1、預防成本。當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預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為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時間、努力和資金等的投入,這包括流程設計費用、產品設計費用、人員培訓費用等。
2、鑒定成本。當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鑒定成本通常會降低。質量鑒定可以幫助管理人員發現質量問題的所在,從而可以立即採取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保證質量能夠持續得到改善,從而減少質量問題帶來的成本。例如在日本企業中,每名員工都不放過任何一個已發現的質量問題,絕對不讓有質量問題的加工零件進入生產線的下一工位。這種做法有利於企業迅速發現質量問題,並找到引起質量問題的根源所在,這是一種降低質量管理中鑒定成本的有效方法。
3、內部缺陷成本。當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內部缺陷成本會降低。有很多預防措施可以用來減少不合格品的產生,從而也就降低了材料報廢、再加工、延期交貨、設備故障、庫存積壓等帶來的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同內部缺陷成本一樣,當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外部缺陷成本會降低。質量及可靠性的提高,不僅會減少售後保修費用,保持市場份額,而且還會避免由於產品或服務質量低劣而導致的人身損害,環境污染等重大事故的發生。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預防措施上進行一定投入使質量得到提高,對於一個組織來說,是很有益的。當然,這也取決於管理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質量和可靠性上。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通過更好的產品設計和流程設計來提高質量水平,而不是通過解決原有產品設計和流程設計中的質量問題來提高質量,則生產管理人員要做的主要工作則是在產品的質量、反應時間和靈活性等競爭因素上下功夫,以期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有關質量的其它成本的減少並不能彌補預防成本的增加。所以,管理人員通常不得不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從而採取以質量取勝而不是以價格取勝的生產運作策略。一輛賓士車比一量伏特車貴,四星級賓館的住宿費比普通旅館的住宿費高就是這個道理。
一般來說,如果管理人員提高了質量可靠性水平,則由此增加的預防成本就會較高。但是與此同時,由於質量提高而使各種浪費減少所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這就是眾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提高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的原因所在。
質量成本分析的意義和內容:
質量成本的分析,就是通過分析產品質量與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對經濟效益影響程度的分析。在實際工作中,質量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浪費,不能使企業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質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為了使企業產品質量和成本達到最佳質量水平,就應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分析企業內外各種影響因素。從原則上講,最佳質量水平是要達到必要功能與成本耗費的最佳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說,計算質量成本不是目的,其目的在於進行質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
外部的影響因素主要的是購買者考慮產品性能、可靠性、維修性與產品價格之間的關系。內部影響因素就是考慮提高質量與為此所消耗的費用之間的關系。

❹ 關於不合格質量成本

不合格質量成本即CoPQ, 主要分為
內部失敗成本:公司內部因為物料製造、倉儲、搬運等品質上失敗所產生的成本費用。
外部失敗成本:公司外部因顧客抱怨、退貨等品質上失敗所產生的成本費用。
5. 內部失敗成本
5.1. 報廢
5.1.1. 成本說明
經加工後因品質不良而無法修理之半成品或成品之製造成本(但須扣除剩餘價值之金額)。
5.1.2. 計算來源
1) 因正常加工必須損耗之材料不列計。
2) 非因作業不良所產生者不列計。
5.2. 重新加工
5.2.1. 成本說明
品管檢查未達到品質標准,需重新加工所引起之工時及材料等費用。
5.2.2. 計算來源
1) 修理人員之工資。
2) 批退處理人員之工時。
3) 修理所損耗之零件材料。
5.3. 閑置時間損失
5.3.1. 成本說明
因品質問題導致停線所損失之直接工時及製造費用。
5.3.2. 計算來源
由生管提供、依工資率、費用率及人數列計。
5.4. 其他費用
5.4.1. 成本說明
1) 進料不良之損失。
2) 處理品質不良矯正工程之費用。
3) 重新檢驗費用。
4) 失敗分析費用。
5) 降為次級品之損失。
5.5. 計算來源
1) 依實際發生之費用列計。
2) 由品管部及生技部提供。
6. 外部失敗成本
6.1. 服務材料支出成本
6.1.1. 成本說明
1) 保證期間內免費更換零件材料。
2) 因其他原因未能收費之零件成本。
6.1.2. 計算來源
由業務部提供資料,依實際發生之費用列計。
6.2. 抱怨處理損失
6.2.1. 成本說明
因顧客抱怨而引起之費用,如工時、差旅費、郵電費等。
6.2.2. 計算來源
1) 依實際發生之費用列計。
2) 由品管部及業務部提供。
6.3. 折讓損失
6.3.1. 成本說明
1) 因品質欠佳而折價出售之損失(例如庫存過久導致內部折賣或廉價出售)。
2) 因品質欠佳所造成之客戶的索賠損失。
6.3.2. 計算來源
由業務部、製造部提供。
6.4. 逾期交貨賠償
6.4.1. 成本說明
因品質不良而延遲交貨所付之賠償金。
6.4.2. 計算來源
1) 依實際發生之金額列計。
2) 由財務部提供。
6.5. 新品交換損失
6.5.1. 成本說明
產品售出後,因顧客不滿退回交換之損失。
6.5.2. 計算來源
搬運工時、整新、修理工時及材料費等依據發生額填列。
6.6. 服務費用
6.6.1. 成本說明
保證期間內免費服務之工時、交通費、設備費。
6.6.2. 計算來源
依本公司規定費率、計件支付之金額填列。
6.7. 其他費用
6.7.1. 成本說明
1) 派往各地支援服務之損失。
2) 因售後品質不良引起之損失(商譽損失等)。
6.7.2. 計算來源
1) 工作人員之差旅費、工時費用依實際發生列計。
2) 訂貨生產因品質不良而取消訂單者,依損失列計。

❺ 汽車製造企業不良質量成本率

不良質量成本(COPQ)是指由於質量不良而造成的成本損失,或者說是由於我們沒有「第一次就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而額外付出的成本。由於質量不良而造成的成本損失是十分驚人的,遺憾的是這部分成本往往不為人們所知。

不良質量成本應等於內部損失成本與外部損失成本之和。質量成本是質量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質量成本的定義是為了確保產品(或服務)滿足規 定要求的費用以及沒有滿足規定要求引起損失,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說的簡單點,就是為了保證產品滿足顧客的要求所必需要花的錢的總和以及因為產品不合格導致所有的損失的費用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