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業成本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作業成本是在農業會計成本核算中,按種植農作物的作業項目(如耕地、播種、收割、脫粒、排灌等)計算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內容是指以作業量為成本分配基礎,以作業為成本計算基本對象,旨在為企業作業管理提供更為相關、相對准確的成本信息的成本計算方法。
核算要素體系
了解和掌握ABCM的核算要素是掌握生產作業成本管理知識的基礎。為開展作業成本管理,構築作業成本核算模型,就需要對作業成本進行計算。作業成本管理涉及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資源、作業、成本對象、成本動因。其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是成本的承擔者,是可分配對象,在企業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往往具有比較復雜的關系;成本動因則是導致生產中成本發生變化的因素,只要能導致成本發生變化,就是成本動因。參見圖1.
(一)資源
資源作為一個概念外延非常廣泛,涵蓋了企業所有價值載體,包括物料、能源、設備、資金和人工等。但在作業成本管理中的資源,實質上是指為了產出作業或產品而進行的費用支出,換言之,資源就是指各項費用總體。作為分配對象的資源就是消耗的費用,或可以理解為每一筆費用。資源如果直接面向作業和成本對象分配,就是傳統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二)作業
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的工作。作業是作業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根據企業業務的層次和范圍,可將作業分為以下四類:單位作業、批別作業、產品作業和支持作業:
(1)單位作業:使單位產品或服務受益的作業,它對資源的消耗量往往與產品的產量或銷量成正比。常見的作業如加工零件、每件產品進行的檢驗等;
(2)批別作業:使一批產品受益的作業,作業的成本與產品的批次數量成正比。常見的如設備調試、生產准備等;
(3)產品作業:使某種產品的每個單位都受益的作業。例如零件數控代碼編制、產品工藝設計作業等;
(4)支持作業:為維持企業正常生產,而使所有產品都受益的作業,作業的成本與產品數量無相關關系。例如廠房維修、管理作業等。通常認為前三個類別以外的所有作業均是支持作業。
(三)成本對象
成本對象是企業需要計量成本的對象。根據企業的需要,可以把每一個生產批作為成本對象,也可以把一個品種作為成本對象。在顧客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計算出每個顧客的利潤,以此確定目標顧客群體,這里的每個顧客就是成本對象。
成本對象可以分為市場類成本對象和生產類成本對象。市場類成本對象的確定主要是按照不同的市場渠道不同的顧客確定的成本對象,他主要衡量不同渠道和顧客帶來的實際收益,核算結果主要用於市場決策,並支持企業的產品決策。生產類成本對象是在企業內部的成本對象,包括各種產品和半成品,用於計量企業內部的生產成果。
(四)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指的是解釋發生成本的作業的特性的計量指標,反映作業所耗用的成本或其他作業所耗用的作業量。成本動因可分為三類:交易性成本動因、延續性成本動因和精確性成本動因。
(1)交易性成本動因,計量作業發生的頻率,例如設備調整次數、定單數目等。當所有的產出物對作業的要求基本一致時,可選擇交易性成本動因,以家電製造企業為例,安排一次某型號冰箱生產或處理同一型號產品訂貨,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與生產了多少產品或訂貨的數量無關。
(2)延續性成本動因,它反映完成某一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不同數量的產品所要求的作業消耗的資源顯著不同時,則應採用更為准確的計量標准。例如,工藝流程簡單的產品每次所進行的設備調整時間較短,而工藝流程復雜的產品所需要的設備調整時間較長,如果以設備調整次數為成本動因的話,則可能導致作業成本計算的不實,此時以設備調整所需要的時間為成本動因更為合適。
(3)精確性成本動因,即直接計算每次執行每項作業所消耗資源的成本。在每單位時間里進行設備調整消耗的人力、技術、資源等存在顯著差異的情況下,則可能需要採用精確性成本動因,直接計算作業所消耗資源的成本。
以上為[ 作業成本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的所有答案,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這方面的的知識,歡迎大家前往環球青藤教育官網!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作業成本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② 作業成本法在成本計算方面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主要要解決2個問題,一作業成本的計算(分配)過程,二作業的控制過程。
進而以作業量為基礎分配間接費用的成本計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起源於美國,首先由科 作業量兩個方面進行。這是一種更加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ABC法可以在我國一部
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作業成本法在精
作業成本法的學者,他分別在1954年的《收益的會計概念》、1971年的《作業成本計算 而是一種流量。 3、要較好地解決成本計算和分配問題,成本計算的對象就應該是作業,而
成本管理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在我國應用中存在問題的分析,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 目標成本法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目標成本,目標成本的預測是企業實行成本目標管理的中心
成本法都是有效進行成本管理的方法,筆者在這里擬將兩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從而降低成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產品成本過高的問題 。 通過對成本標桿法及標准
主要要解決2個問題,一作業成本的計算(分配)過程,二作業的控制過程。
③ 什麼是作業成本法(概念、基本原理)
概念:作業成本法又稱ABC成本法,BC成本法是根據事物的經濟 、技術等方面的主要特徵,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點與一般,從而有區別地採取管理方式的一種定量管理方法。
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
「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信息,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贊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公司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④ 作業成本法設計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
成本法是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按照現行的會計制度,依據一定的規范計算材料費、人工費、管理費、缺或財務費等的一種核算方法。這種管理法有時不能反映出所從事的活動與世陸成本之間的直接聯系。而ABC成本法相當於一個濾鏡,它對原來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調伏返伍整,使得人們能夠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從事工作之間的直接聯系,這樣人們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無效的。
作業成本法主要關注生產運作過程,加強運作管理,關注具體活動及相應的成本,同時強化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