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攤余成本怎麼計算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1、溢價發行:
每期攤銷額=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實際成本×實際利率。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攤銷額=初始實際成本-累計攤銷額。
2、折價發行:
每期攤銷額=實際成本×實際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攤銷額=初始實際成本+累計攤銷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㈡ 股票如何攤平成本
攤平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逐次等額買進攤平法,另一種是加倍買進攤平法。
1、所謂逐次等額買進攤平法即將要投入股票的資金分成三部分,第一次買進全部資產的三分之一,第二次再買進三分之一,剩餘的三分之一最後買進,這種方法不論行情上下,都不冒太大的風險。
通過這種方法,投資者必須嚴格控制所投人資金的數量,保證投資計劃逐次等額進行。
2、加倍買進攤平法有二段式和三段式兩種。
二段式為將總投資資金分成三份,第一次買進三分之一,如果行情下跌,則利用另外的三份之二。
三段式是將總投資資金分成七份。第一次買進七分之一;如行情下跌,則第二次買進七分之二;如行情再下跌,則第三次買進七分之四,此法類似於「倒金字塔買進法」,適用於中、大戶的操作。
(2)怎麼計算股票的攤銷成本擴展閱讀
攤平的要點
1、空頭初期不能攤平
這道理作股票的人都懂,但有些投資者無法區分牛熊轉折點怎麼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股價跌得不深堅決不攤平。
如果股票現價比買入價低5%就不用攤平,因為隨便一次盤中震盪都可能解套。要是現價比買入價低20%~30%以上,甚至有的股價被夭斬時,就可以考慮攤平,後勢進一步下跌的 空間已經相對有限。
2、大盤未走穩不攤平
大盤處於下跌通道中或中繼反彈時都不能攤平,因為,加權進一步下跌時會拖累絕大多數個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極少數逆勢走強的個股可以例外。攤平的最佳時機是在指數位於相對低位或剛剛向上反轉時。這時上漲的潛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攤平較為安全。
3、弱勢股不補
特別是那些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跟著跌的無主力股。因為,攤平的目的是希望用後來攤平的股的盈利彌補前面被套股的損失, 既然這樣大可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補原來被套的個股。
攤平補什麼個股不關鍵,關鍵是攤平的個股要取得最大的盈利,這才是要重點考慮的。所以,攤平要補就補強勢股,不能補弱勢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攤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逐次平均買進攤平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倍買進攤平法
㈢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
買入成本=買入價格*股數*(手續費率)+過戶費+通信費
賣出成本=賣出價格*股數*(手續費率+印花稅率)+過戶費+通信費
1、股票補倉後成本價計算方法:(以補倉1次為例)
(第一次買入數量*買入價+第二次買入數量*買入價+交易費用)/(第一次買入數量+第二次買入數量)
2、股票補倉是指投資者在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的基礎上,又買入同一股票。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
同時補倉,就是因為股價下跌被套,為了攤低該股票的成本,而進行的買入行為。
(3)怎麼計算股票的攤銷成本擴展閱讀:
補倉是被套牢後的一種被動應變策略,它本身不是一個解套的好辦法,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它是最合適的方法。股市中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方法。
只要運用得法,它將是反敗為勝的利器;如果運用不得法,它也會成為作繭自縛的溫床。因此,在具體應用補倉技巧的時候要注意以下要點:
一、熊市初期不能補倉。這道理炒股的人都懂,但有些投資者無法區分牛熊轉折點怎麼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股價跌得不深堅決不補倉。
如果股票現價比買入價低5%就不用補倉,因為隨便一次盤中震盪都可能解套。要是現價比買入價低20%~30%以上,甚至有的股價被夭斬時,就可以考慮補倉,後市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相對有限。
二、大盤未企穩不補倉。大盤處於下跌通道中或中繼反彈時都不能補倉,因為,股指進一步下跌時會拖累絕大多數個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極少數逆市走強的個股可以例外。
補倉的最佳時機是在指數位於相對低位或剛剛向上反轉時。這時上漲的潛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補倉較為安全。
三、弱勢股不補。特別是那些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跟著跌的無庄股。因為,補倉的目的是希望用後來補倉的股的盈利彌補前面被套股的損失。
既然這樣大可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補原來被套的品種。補倉補什麼品種不關鍵,關鍵是補倉的品種要取得最大的盈利,這才是要重點考慮的。所以,補倉要補就補強勢股,不能補弱勢股。
四、前期暴漲過的超級黑馬不補。歷史曾經有許多獨領風騷的龍頭,在發出短暫耀眼的光芒後,從此步入漫漫長夜的黑暗中。
如:四川長虹、深發展、中國嘉陵、青島海爾、濟南輕騎等,它們下跌周期長,往往深跌後還能深跌,探底後還有更深的底部。投資者攤平這類股,只會越補越套,而且越套越深,最終將身陷泥潭。
五、把握好補倉的時機,力求一次成功。千萬不能分段補倉、逐級補倉。首先,普通投資者的資金有限,無法經受得起多次攤平操作。
其次,補倉是對前一次錯誤買入行為的彌補,它本身就不應該再成為第二次錯誤的交易。所謂逐級補倉是在為不謹慎的買入行為做辯護,多次補倉,越買越套的結果必將使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
㈣ 股票交易如何計算成本
1、股票的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計算公式為: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如用戶第二日繼續買入此股票,則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會根據其買入的成本情況,進行攤薄,計算公式為:成本價=(第一次買入金額+第二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3、股票費用介紹:
(1)印花稅:印花稅是根據國家稅法規定,在股票(包括A股和B股)成交後對買賣雙方投資者按照規定的稅率分別徵收的稅金。
(2)傭金:傭金是指投資者在委託買賣證券成交之後按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券商的費用。
(3)過戶費:過戶費是指投資者委託買賣的股票、基金成交後買賣雙方為變更股權登記所支付的費用。
(4)其他費用:其他費用是指投資者在委託買賣證券時,向證券營業部繳納的委託費(通訊費)、撤單費、查詢費、開戶費、磁卡費以及電話委託、自助委託的刷卡費、超時費等。
㈤ 股票的成本價格、攤薄成本價、成本金額如何計算
交易傭金一般0.1%-0.3%(網上交易少,營業部交易高,可以講價)、印花稅0.3%(基金,權證免稅),上海每千股股票要1元過戶手續費,不足千股按千股算,每筆最低傭金5元。
由於每筆最低傭金5元,所以每次交易為(1666-5000)元比較合算.
買進以100股(一手)為交易單位,賣出沒有限制(可以是1股),但應注意最低傭金的規定.
由於交易傭金不同,交易費用也不一樣,一般股票買入後上漲1.21%以上賣出,就會賺錢。
若按傭金0.3%,印花稅0.3%算,計算過程如下:
設買入價10.99元,賣出價:10.99×(1+1.21%)=11.123元.
獲毛利:(11.123-10.99)×500=66.5元;
費用:(10.99+11.123)×500×(0.3%+0.3%)=66.34元
66.50元大於66.34元,基本保本.(沒有考慮過戶費)
股票的手續費,大約是買入價的1.1%。
比如,你的股票10.99元錢/股,手續費就是0.12元。
等它漲到10.12元的時候,就是保本價。
㈥ 股票成本價怎麼計算舉例介紹
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的成本價直接影響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成本價越高,投資者的預期收益越低,成本價越低,投資者預期收益越高,那麼,怎麼計算出投資者的成本價呢?接下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在某隻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如果投資者買入該股之後,進行頻繁的買入賣出操作,則其成本價計算公式有所不同。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
㈦ 股票成本價是16.669,現價9.84要買多少股能把成本攤平,如何算
攤平的成本價是(16.669+9.84)/2=13.2545,假定現有100股,再以現價買100股就可以攤平成本了。如果想把成本攤的更低,那就多買一些好了,那個成本的演算法就需要用加權平均法來計算了。
被套後投資者可在底部再行加碼買入以求攤低成本,待股價上漲後,不到原來被套價位就可解套。比如某股10元買入10手後被套,股價一路下跌至5元後止跌起穩,此時投資者可在5元加碼再行買入10手,這樣股票的平均成本就會降低為7.5元,等股價上漲到7.5元就可以解套,而不必要等到股價上漲到10元才解套。顯然股價上漲到7.5元要比上漲到10元容易得多,這樣就降低了解套的難度。當然底部加碼越多,股票的平均成本就會越低,解套也就越容易一些。比如投資者在5元時不是買入10手而是20手,那麼其平均成本就會變成6.77元,如果在5元加瑪買入30手,那麼股價的平均價就會變成6.22元。
㈧ 股票怎麼算成本價
1.
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 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
2.
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 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