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加權價,加權價怎麼計算
什麼是加權價,加權價怎麼計算?
1、一次加權平均價是指一個月只計算一個加權價,公式: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本月購入庫存商品金額)/(期初庫存商品數量+本月購入庫存商品數量)
2、移動加權平均價是指每購入一次庫存商品就計算一個新的加權平均價
加權價與原價有著不同的含義:
加權價分為一次加權平均價與移動加權平均價,也就是會計實務中的加權平均法與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
1,加權平均法公式:
(本月全部進貨成本+月初存貨成本)/(本月全部進貨數量+月初存貨數量)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2.移動平均法:
(每次進貨的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成本)/(每次進貨數量+原有庫存存貨數量) 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
採用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有利於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由於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與結存貨的單價及金額,因此不利於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什麼是加權價
加權價的含義:
1、一次加權平均價是指一個月只計算一個加權價,公式: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本月購入庫存商品金額)/(期初庫存商品數量+本月購入庫存商品數量)
2、移動加權平均價是指每購入一次庫存商品就計算一個新的加權平均價。
加權價與原價有著不同的含義:
加權價分為一次加權平均價與移動加權平均價,也就是會計實務中的加權平均法與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
1,加權平均法公式:
(本月全部進貨成本+月初存貨成本)/(本月全部進貨數量+月初存貨侍虛岩數量)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老御方法。
2.移動平均法:
(每次進貨的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成本)/(每次進貨數量+原有庫存存貨數量) 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
採用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有利於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由於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與結存貨的單價及金額,因此不利於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什麼叫貨品的加權價
如貨品的存貨計價方法為移動加權平均法,貨品的加權價,即倉庫的實際成本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入存貨的總成本)/(期初結存存貨的數量+本期購入存貨總數量)新增貨品時,此加權價需手工錄入。如日後該貨品發生了經濟業務,系統將按照上述的計算公式進行自動計算貨品的加權價。
速達怎樣調加權價
在庫存管理裡面,存貨調價,調整到正確的價格就可以了
速達3000中的加權價
加權價即為貨品的當前成本價,如果是新建貨品的話則為第一次進貨的成本價。
麻煩採納,謝謝!
加權價是零什麼意思
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收貨後,即時根據結存存貨的數量和實際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並以此作為存譽沖貨發出和結存成本計算依據的方法。此方法可以隨時計算出存貨的成本,有利於企業進行存貨的日常管理,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較為廣泛。計算公式為:
公式(1)
以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批收入存貨實際成本-采購退貨的實際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
以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批收入存貨數量-采購退貨數量
速達3000saas移動加權價怎麼算?
移動加權法是針對成本價進行計算的,不是你說的那種進貨價格多少出貨多少價格就能算出來的,上面說的公式對:
(上月結余的庫存成本+本月第一次進貨價*數量+本月第二次進貨價*數量......)/(上月結余庫存貨品數量+本月一共進貨數量)=貨品的移動加權價,要算某別商品就就進行這樣的演演算法。
速達3000xp怎麼設加權價啊
在貨品資料里設定加權價,如果新增使用後不可以修改,兩種方法:
第一種:把引用這個貨品資料的單子刪除,再修改資料;
第二種:在倉庫管理---存貨調價里調整加權價。
『貳』 什麼是加權價,加權價怎麼計算
加權價就是總金額除以總數量所得的價格,不是幾種價格相加的簡單平均價,是加了數量這個權數的平均價。
1、注釋:
英文:weighing 要理解加權是什麼巧春意思,首先需要理解什麼叫「權」,「權」的古代含義為秤砣,就是秤上可以滑動以觀察質量的那個鐵疙瘩。《孟子·梁惠王上》曰:「權,然後知輕重。」就是這意思。 例子:學校算期末成績,期中考試佔30%,期末考試佔50%,作業佔20%,假如某人期中開始得了84,期末92,作業分91,如果是算數平均,那麼就是(84+92+91)/3=89; 那麼加權處理後就是84*30%+92*50%+91*20%=89.4,這是在已知權重的情況下; 那麼未知權重的情況下呢?想知道兩個班的化學加權平均值,一班50人,平均80,二班60人,平均82,算數平均是(80+82)/2=81,加權後是(50*80+60*82)/(50+60)=81.09.還有一種情況類似第一種也是人為規定,比如說你覺得專家的分量比較大,老師其次,學生最低,就某觀點,滿分10分的情況下,專家打8分,老師打6分,學生打7分,但你認為專家權重和老師及學生權重應為0.5:0.3:0.2,那麼加權後就是8*0.5+6*0.3+7*0.2=7.2,哪寬含而算數平均的話就是(8+6+7)/3=7
2、權數
統計學認為,在統計中計算平均數等指標時,對各個變數值具有權衡輕重作用的數值就稱為權數. 例子:求下列數串的平均數 3、4、3、3、3、2、4、4、3、3、 一般求法為(3+4+3+3+3+2+4+4+3+3)/10=3.2 加權求法為(3×6+4×3+2×1)/(6+3+1)=3.2
3、加權法:
其中3出現6次,4出現3次,2出現1次.6、3、1就叫權數。這種方法叫加權法。 一般說的平均數,就是把所有的數加起來,再除以這些數的總個數。表示為: (p1+p2+p3+…..+pn)/n; 但有的數據記錄中有一些相同的數據,在計算的時候,那一個數有幾個相同數,就把這個數乘上幾,這個幾,就叫權,加權,就是乘上幾後再加。平均數還是要除以總個數。 還是以上面的各個數為例: 它們每個數都有一些相同數,表示為:k1,k2,k3…….kn; 加權平均的公式是:(k1p1+k2p2+k3p3+……knpn)/n
加權平均法是指標綜合的基本方法,具有兩種李笑形式,分別為加法規則與乘法規則。
加權平均法又稱「綜合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
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加權平均法,在市場預測里,就是在求平均數時,根據觀察期各資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別給以不同的權數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點是:所求得的平均數,已包含了長期趨勢變動。
加權平均法的優缺點、
這種方法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未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
優點: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在物價變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適合物價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計算。
舉例
A雞蛋34元一個,買了10個,B雞蛋45元一個,買了20個,問買了A雞蛋和B雞蛋的平均價格是多少?
這時肯定不能用算術平均,直接(34+45)/2,因為他們買的數量不一樣,因此要計算他們的平均價格,只能用所買的數量作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
(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個
移動加權法是一種存貨成本核算方法也稱移動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如貨品的存貨計價方法為移動加權平均法,貨品的加權價,即倉庫的實際成本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入存貨的總成本)/ (期初結存存貨的數量+本期購入存貨總數量)
新增貨品時,此加權價需手工錄入。如日後該貨品發生了經濟業務,系統將按照上述的計算公式進行自動計算貨品的加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