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沒發票怎麼做成本
企業沒有取得發票,經過相關管理人員簽字,也可做成本。
企業沒有取得發票的話,經過相關管理人員簽字,也可記入相應成本費用類科目,只是沒有發票的支出稅務是不認可的,所以不允許企業將其稅前扣除,需要納稅調增處理。其相關的賬務處理如下:
1、借,相關成本科目;
2、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發票是指一切單位和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所開具和收取的業務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也是審計機關、稅務機關執法檢查的重要依據。收據才是收付款憑證,發票只能證明業務發生了,不能證明款項是否收付。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企業會計准則》第三十五條 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於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導致其承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第三十三條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② 沒有成本票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企業沒有成本發票的時候,根據實際發生的成本金額,計入到主營業務成本進行核算,比如企業購進庫存商品,但是沒有取得成本票的時候,做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等。
銷售後,結轉成本時,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但是企業沒有成品票,不能稅前扣除。
③ 沒有成本票如何記賬
1、企業沒有收到成本發票:
借:應付賬款——公司名稱
貸:銀行存款
2、企業收到對應的孝嫌成本發票:
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科目)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公司名稱
企業沒有收到成本發票,應當通過「應付賬款」相關二級科目核算;企業收到成本發票,應當通過「原材料」以及「應交稅費」等科目核算。應付賬款,是用以核算企業因購買材料、商品和接受勞胡亂務供應等經營活動應支付的款項。應交稅費是指企業根據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營業收入、實現的利潤等,巧做手按照現行稅法規定,採用一定的計稅方法計提的應交納的各種稅費。
④ 未開票收入怎麼結轉銷售成本
未開票收入結轉銷售成本的方法:
1、發出貨物時,借:應收賬款,貸:發出商品。
2、收到貨款並開出發票時,借:銀行存款,貸:應收賬款。
3、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借:發出商品,貸:主營業務收入,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拓展資料:
結轉成本的會計分錄:
一、本科目核算保險中介公司從事主營業務而發生的實際成本。
包括支付給營銷員的傭金,業務部門的辦公費、折舊費、水電費、人員工資、福利費、差旅費、交通費、通訊費,以及其他與主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成本。
二、對於同一會計年度開始並完成的業務,公司應當在結轉主營業務收入的同時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對於跨年度業務,應當在年末按規定的方法計算確定應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結轉主營業務成本時應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相關科目。
一般來說,批發銷售的商品應按商品進貨原價記賬,結轉銷售成本時,則可以選擇採用:
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
在計算出商品的實際銷售成本之後,企業應按規定的要求進行結轉銷售成本的賬務處理。在實際工作中,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時間有逐日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方式。
在結轉成本時,應根據"主營業務成本計算單"作如下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對於零售商品,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方式。
月終,為計算出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必須按一定的方法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⑤ 無票支出怎麼做賬
法律分析:1、企業發生支出未取得對應發票時,會計分錄為,借:應收賬款——公司名稱(或其他應收款等科目),貸:銀行存款。2、企業取得對應的發票後,會計分錄為,借:管理費用等(根據款項所屬部門計入相關科目)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應收賬款——公司名稱(或其他應收款等科目)。企業發生支出,在對方公司沒有開出對應發票之前,應當通過「應收賬款」等科目進行核算,待對方公司開出相關的發票後,企業再根據款項所屬部門計入相關科目。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第六條: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取得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但在匯算清繳時,應補充提供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
法律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 第六條 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取得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但在匯算清繳時,應補充提供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
⑥ 沒有進貨發票怎麼結轉成本
沒有進貨發票可以按以下情況結轉成本:
1、如果將來能夠取得發票,可以先按暫估入賬;
2、如果將來也不能夠取得發票,可以以協議,合同,收據等原始票據入賬,但所得稅申報時應將此部分成本做納調減處理;
3、主營業務成本:是損益類帳戶,用來核算企業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成本。
發票是指一切單位和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所開具和收取的業務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也是審計機關、稅務機關執法檢查的重要依據。收據才是收付款憑證,發票只能證明業務發生了,不能證明款項是否收付。
發票是指經濟活動中,由出售方向購買方簽發的文本,內容包括向購買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名稱、質量、協議價格。除了預付款以外,發票必須具備的要素是根據議定條件由購買方向出售方付款,必須包含日期和數量,是會計賬務的重要憑證。
中國會計制度規定有效的購買產品或服務的發票稱為稅務發票。政府部門收費、征款的憑證各個時期和不同收費征款項目稱呼不一樣,但多被統稱為行政事業收費收款收據。為內部審計及核數,每一張發票都必須有獨一無二的流水賬號碼,防止發票重復或跳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條 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取得發票時,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第二十二條 開具發票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欄目,全部聯次一次性如實開具,並加蓋發票專用章。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虛開發票行為:
(一)為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二)讓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三)介紹他人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
第二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發票管理規定使用發票,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轉借、轉讓、介紹他人轉讓發票、發票監制章和發票防偽專用品;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私自印製、偽造、變造、非法取得或者廢止的發票而受讓、開具、存放、攜帶、郵寄、運輸;
(三)拆本使用發票;
(四)擴大發票使用范圍;
(五)以其他憑證代替發票使用。
稅務機關應當提供查詢發票真偽的便捷渠道。
⑦ 沒有發票怎麼做賬
沒有發票要這樣做賬:
沒有發票入賬要遵循企業會計准則。如果實際成本費用已經發生,按照準則就要確認成本,賬務處理上滿足成本確認條件就要進行賬務處理,而成本確認不受發票的影響,也就是說即使企業沒有收到發票,但是實際成本已經發生也要進行賬務處理。即進行暫估入賬。
企業發生購貨業務沒有發票時,應對收到的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等先進行暫估入賬處理,待企業收到發票後沖銷原分錄,再根據發票的內容編制正確分錄。
在稅務角度,如果一項成本沒有取得合法發票,是不能進行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如果在企業匯算清繳前取得了發票,可以進行所得稅前扣除,不用進行調整;如果在匯算清繳前沒有取得發票,則需要進行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以下情況支出不需發票就可稅前扣除:
1、工資薪金支出。
2、現金性福利支出。
3、支付差旅津貼。
4、支付員工誤餐補助。
5、支付的未履行合同的違約金支出。
6、最新政策,企業繳納的相關責任險也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