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統計復雜成本
擴展閱讀
七本初到滿防要多少資源 2025-02-05 07:42:17
俄羅斯石油是什麼樣子 2025-02-05 07:23:51

如何統計復雜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9-10 06:30:43

❶ 怎麼計算產品成本

問題一:產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計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對象歸集生產費用,以便計算出各種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計算方法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的情況芹銷喚下,只要求按產品的品種計算成本,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穩定之為品種法。又如,在單件小批多步驟的生產情況下,由於生產是按照客戶的訂單以及企業組織的生產批別組織生產,因此,產品成本就應該按照訂單或生產批別進行計算,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稱之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往往不僅要求按產品品種計算方法稱之為分步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可與基本方法結合使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例如,採用品種法計算成本,在產品品種規格繁多的情況下,為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可以先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分別計算各類別產品成本,然後在各個類別內部採用一定的分配標准,計算出各個規模產品的成本,這種方法稱之為分類法。在定額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的企業中,為了加強成本的定額控制,還可以以定額成本為基礎,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這種方法就稱之為定額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企業生產情況錯綜復雜,在實際工作中,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往往是同時使用或結合使用的。這主要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特點,其目標是力求達到既要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又要簡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問題二:如何計算產品成本 其實掌握了一些方法,成本計算這個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 1.品種法 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是指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它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此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生產,也可採用品種法。 2.分批法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適用於單件小批類型的生產,如精密儀器、專用設備等,也可用於一般製造企業中的新產品試制或試驗的生產、在建工程以及設備修理作業等。 分批法的主要特點是不按產品的生產步驟而只按產品的批別(分批、不分步)計算成本,通常不涉嫌凱及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問題,即產品生產周期和成本計算期一致。 3.分步法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是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冶金、紡織、造紙以及大量大批生產的機械製造等。 分步法的主要特點是不按產品的批別計算產品成本,而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 在實際工作中,根據成本管理對各生產步驟成本資料的不同要求(是否要計算半成品成本)和簡化核算工作的要求,各生產步驟成本的計算和結轉,一般可採用逐步結轉和平行結轉兩種方法: (1)逐步結轉分步法是按照產品加工順序,逐步計算並結轉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後加工步驟才能計算出產成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它將每一步驟的半成品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並計算成本,因此,這一方法又稱為計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逐步結轉分步法的成本結轉程序與品種法相同。 逐步結轉分步法雖然能為產品實物管理和資金管理提供資料,但成本結轉工作量大,且最後完工產成品中的成本項目是綜合性的,必須進行成本還原,更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 (2)平行結轉分步法是指在計算各步驟成本時,不計算各步驟所產半成品成本,也不計算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計算本步驟發生的各項其他費用以及這些費用中應計人當期完工產品成本的「份額」。期末,將相同產品的各步驟成本明細賬中的這些份額平行結轉、匯總,即可計算出該種產品的產成品成本。這斗攔種結轉各步驟成本的方法,稱為平行結轉分步法,又由於成本結轉與實物流轉不一致,因此,該法又稱為不計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應當注意的是,平行結轉分步法下的在產品是廣義在產品,即沒有最終完工的產品都稱為在產品。它不僅包括本步驟沒有完工的產品,還包括本步驟已完工但沒有最終完工的產品。 與逐步結轉分步法相比,平行結轉分步法大大減少了核算工作量,能加速成本計算工作,但因其與半成品實物流轉不一致,因此,不能提供各個步驟的半成品資料,不利於半成品的實物管理,也難以全面反映各步驟的生產耗費水平。

問題三:產品成本的基本方法 生產類型與成本計算要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必須根據企業不同的生產類型並結合管理上的具體要求,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工業企業的生產類型,按照生產工藝過程的特點劃分,可分為簡單生產和復雜生產。簡單生產是指工藝技術過程中不可間斷或者在工作地點上不能分散進行的生產,如發電、採掘等工業。這類生產周期較短,步驟單一,也稱單步驟生產。復雜生產是指工藝技術過程可以間斷為若干個步驟,因而可以分別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進行的生產。這種生產可以由一個企業獨立完成,也可以由幾個企業協作進行。在一個企業內,這種生產可以由一個車間來完成,也可以由幾個車間協作進行。復雜生產又可分為連續式和裝配式兩種。連續式生產是在原材料投入生產後,必須按一定的順序經過幾個連續加工步驟最後製成產成品,如紡織、五金製品等工業。裝配式生產是把各種原材料平行地加工成各種零件,把零件裝配為部件,然後把部件裝配成產成品,如機床製造、家用電器工業等。由於復雜生產,產品需經過幾個步驟才能加工完成,所以也稱多步驟生產。工業企業的生產類型,按照生產組織特點劃分,可分為大量生產、成批生產和單件生產。大量生產是不斷重復生產品種相同的產品,特點是生產的產品品種穩定,品種較少但產量多。如紡織、釀酒、造紙等。成批生產是按預先規定的批別、數量進行的生產,特點是產品品種較多,各種產品的生產往往成批的重復進行,如家用電器、服裝、製鞋等工業。根據批量的大小,成批生產又可分為大批生產和小批生產。單件生產是根據定貨單的要求製造某種特定性能、規格的產品,特點是產品種類較多,但極少重復,如造船、重型機械、專用設備製造等工業。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首先取決於生產類型的特點,還要考慮成本管理的要求。生產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計算方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成本計算對象、成本計算期和在產品成本計算三個方面。這三方面的結合,構成了以成本計算對象不同為主要特徵的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成本計算對象的基本方法有三種:(1)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的品種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生產。(2)以產品批別或定單為成本計算對象的分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單件、小批生產。(3)以各種產品及其所經各生產步驟為成本計算對象的分步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管理上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驟生產。除上述三種基本方法外,為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和成本計算的要求,還可採用其他一些成本計算方法。如分類法、定額法或標准成本法等。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的企業或車間中,如果只生產一種產品,成本計算對象就是該種產品,計算成本時,只需開設一張成本計算單,發生的生產費用全部都是直接費用,直接計入這種產品的成本。如果生產多種產品,就要按產品品種開設多張成本計算單,發生的直接費用計入各種產品成本計算單中,間接費用則要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在各成本計算對象之間分配。月末計算成本時,如果沒有在產品或者在產品數量很少,則不需要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各種產品的成本計算單中按成本項目歸集的全部生產費用,就是該產品的總成本,用總成本除以產量,即可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如果月未有在產品,而且數量較多,則應將成本計算單內歸集的生產費用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間進行分配,以便計算產成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分批法是以產品批別或定單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 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又稱為「定單法」。......>>

問題四:產品成本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單一產品的產品成本比例應該是成本項目中主要原料、輔助材料、燃料及動力、工資及福利、製造費用等占產品總成本的比例,先按費用性質分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分別用成本中一個成本項目的當月發生額合計除當月總成本合計,就得出一個成本比例。多品種產品成本,除按直接費用直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外,有些費用要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比重進行分配,分別計入每種產品的成本項目,這里的比例有膽個:1.每種產品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即各品種產品成本與企業總成本之比得出產品成本比例尺;2.每種品種產品成本項目占該品種產品成本總額的比例,計算方法同單一產品。

問題五:產品成本怎麼算 分別歸集,材料費用、人工費用、製造費用。
然後依據產品的完工與在產的數據,分配生產費用,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表格是計算成本的,把數據錄入表格,即可自動計算。供參考。。
分配的比例,閥要按你的實際情況修改。。

問題六:如何計算各種產品的單位成本? 屬於各種規格的直接成本,比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成本,計入相關規格產品的成本;
其他間接成本,比如車間主任工資、車間用低值易耗品的成本、生產設備折舊攤銷等製造費用,按一定比例分攤到各個規格的產品成本中去。確釘這一比例的方法很多,例如按生產工時,或者直接按各規格產品的數量比例。應該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
另外,期末一般都存在沒有完工的在產品,所以上述成本都應該按完工程度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
最後確定出產成品的總成本,除以這種規格產品的數量,就得到單位成本。

問題七:會計上是怎麼核算產品成本的? 產品成本核算應遵循的一般程序為:
(1)對生產經營費用進行審核和控制,確定費用是否應該開支,開支的費用是否應計入產品成本。
(2)將本月計入產品成本的各種要素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按照成本項目進行歸集,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
(3)對於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的產品,將月初在產品生產費用與本月生產費用之和,在完工產品和有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

問題八:如何計算一個產品的成本? 合理材料費、稅費、人工費,都是各單位自己統計出來的呀! 一般情況下,計算一批加工完成的產品一共用了多少材料、有多少人、花了多長時間來做(因為人工費是按工時算的嘛),工時乘以平均時薪乘以人數就等於人工費總和,再除以產品數量,就可以得出單個產品的人工費啦!材料總用量除以產品數量,就是單個產品材料費; 至於稅費,那就以產品的售價乘以稅率,就可以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啦!
大家都是同行嘛,如果有更好的回,也讓我吸收吸收!

問題九:生產型企業產品成本怎麼算? 生產型企業產品成本怎麼算?企業產品成本計算的是否准確,關鍵要看企業的基礎資料統計與基層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可以這么說;基礎管理資料到位。企業成本核算就完成了50%為什麼:,因為:成本核算都需要你統計的這些資料.
通常產品的成本都包括材料;輔助材料;人工費用\;料及動力;製造費用等.從你統計的東西來看,你是專門為核算成本而進行統計的.那麼企業的產品生產成本=直接材料,輔料+生產工人工工資+費用+分配的製造搐用;產品總成本/產品數量=產品單位成本
用簡單的方法是:企業營業總收入-產品銷售成本-應交稅費-期間費用等支出=利潤總額
.

問題十:怎樣計算產品的單位成本 不是這樣的,正常來說,是你如果生產一百件產品,那要知道你生產這一百件產品所需的材料費用,工時費用,管理費用,及稅費,這才是你產品的成本,然後除以成品數,才是這一件產品的成本,

❷ 如何計算一個產品的成本

不同的企業,由於生產的工藝過程、生產組織,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計算的方法也不--樣。不同成本計算方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成本計算對象不同。二 是成本計算期不同。三是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的分配情況不同。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種法: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等。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如小水泥、制磚等。品種法一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在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機械、紡織、造紙等。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❸ 對於裝配式復雜生產的企業應該怎樣核算成本

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一般都是用品種法和逐步結轉分步法相結合,
如果期謹脊末有在製品的話最好用約當產量法來分配費用。
一般都是從原材料出庫——御改生產第一步驟——生產第二步驟——生產第?步驟——產成鎮晌判品入庫來進行成本核算

❹ 怎麼准確計算產品成本

問題一:怎樣准確的核算成本 35分 產品成本准確的核算,其實不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事情,是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體現。要准確的計算工廠的生產成本,必須要有一整套的較完整科學的計算方法,就象你提到的原材料采購入倉問題,采購資金出去,回來的原材料在數量,質量方面都欠缺嚴謹科學謹慎的驗收制度把關,而光靠月末的倉庫盤點來解決原材料的實際投入情況,算出的原材料成本可想而知:本身就存在許多漏洞,因此要成本准確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給你提供一個准確計算成本的方法;
即企業要建立建全的管理制度:
一、數據基礎條件
1、采購價格必須准確,盡量少的采購估價;
2、PBOM必須准確;
3、工藝工時必須准確;
二、組織機構保障
1、成本在企業地位的確定;是總經理主管、還是財務總監主管。
2、設置了完善的成本核算的組織機構;
3、配備專業成本管理人員;
三、核算基礎
1、建立完善的材料收發、消耗管理;
2、建立核算邏輯和方法必須適合現企業管理水平;如:定額法、標准成本法等。
3、建立合理合法的賬務流程;
四、過程式控制制
1、建立存貨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的單據,信息流;
3、關鍵節點設置必要的審核;
4、建立完善的成本指標獎罰制度;

問題二:如何准確計算企業產品成本的論文 詳談吧 。我這里有淺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題的目的和意義,

問題三:如何准確計算員工成本? 個人所得稅不對,是你們代扣代繳的,實際負擔人是員工,不能算是你們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稅前工資=稅後工資+個稅,所以,你懂的,重復了。
把個稅刪了,剩下的基本全了,可以了。

問題四:產品成本該怎麼計算啊? 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這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見鏈接
ke.so/doc/5376944

問題五:產品成本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單一產品的產品成本比例應該是成本項目中主要原料、輔助材料、燃料及動力、工資及福利、製造費用等占產品總成本的比例,先按費用性質分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分別用成本中一個成本項目的當月發生額合計除當月總成本合計,就得出一個成本比例。多品種產品成本,除按直接費用直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外,有些費用要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比重進行分配,分別計入每種產品的成本項目,這里的比例有膽個:1.每種產品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即各品種產品成本與企業總成本之比得出產品成本比例尺;2.每種品種產品成本項目占該品種產品成本總額的比例,計算方法同單一產品。

問題六:怎麼計算產成品和在產品的成本的攤銷 沒聽說過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要攤銷的。
成本核算中,需要按成本性態分成幾個項目
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多產品生產時,將三個成本項目分配到各產品後,需要按該產品的完工和在產再做一次分配
一般情況下按約當產量法進行分配,簡單的說,就是按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折算成完工產品數量,計算出單個完工產品成本(注意各項目不同,完工程度是不同的),然後將在產品折算的產品數量乘這個單位成本,得到 在產品成本,再用該產品總成本減去在產品成本,得到完工產品成本,然後將完工產品成本結轉進庫存商品即可。

問題七:實際工作中 製造業一般怎麼計算沒完工的產品成本 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各項要求。(一)算管結合,算為管用。算管結合,算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應當與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應當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以上五個方面費用界限的劃分過程,也就是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和各項期間費用的歸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貫徹受益原則,即何者受益何者負擔費用,何時受益何時負擔費用;負擔費用的多少應與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三)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企業財產物資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原值的計算方法、折舊方法、折舊率的種類和高低,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是否採用待攤或預提方法以及攤提期限的長短;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標准;材料成本的組成內容、材料按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時發出材料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種類、採用分類差異時材料類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價值的攤銷方法、攤銷率的高低及攤銷期限的長短等。為了正確計算成本,對於各種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的結轉,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各種方法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改變,以保證成本信息的可比性。(四)做好各項基礎工作1.做好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工作4.做好廠內計劃價格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五)適應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二、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分類生產費用可以按不同的標准分類,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產費用的經濟內容和經濟用途的分類。(一)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物化勞動(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耗費過程。因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分類,可劃歸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生產費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就是在這一劃分的基礎上,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若干要素費用。1.材料費用。2.燃料費用。3.外購動力費用。4.工資費用。5.提取的職工福利費。6.折舊費。7.其他生產費用。(二)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分類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費用,首先可以分為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期間費用兩類。1.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為具體反映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的各種用途,提 *** 品成本構成情況的資料,還應將其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項目,即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簡稱產品成本項目或成本項目)。工業企業一般應設置以下幾個成本項目:(1)原材料,也稱直接材料。(2)燃料及動力,也稱直接燃料及動力。(3)工資及福利費,也稱直接人工。(4)製造費用。企業可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上述成本項目做適當調整。對於管理上需要單獨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費用,以及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的費用,應專設成本項目;否則,為了簡化核算,不必專設成本項目。2.期間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工業企業的期間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可分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

問題八:怎樣核算銷售成本准確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三)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0×2.16=756(元)7月26日商品銷售成本=500×2.42=1 210(元)7月30日商品銷售成本=450×2.42=1 089(元)本月商品銷售成本合計1 300(包) 3 055(元)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但也存在企業經營商品品種多,每月進銷業務頻繁時計算工作量較大的問題。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四)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採用個別計價法,會計部門應按進貨批次設置商品明細賬;業務部門應在發貨單上註明進貨批次;倉庫部門應按進貨批次分別堆放商品。這種方法便於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五)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按照每一......>>

問題九: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應該正確劃分的費用界限是( )。 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
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
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因此,選BCD

❺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問題一:怎樣做成本分析?? 要正確進行成本分析,關鍵是定量分析
1、單位應對各種產品分別制定標准成本,該標准成本應當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略低於平時生產的平均成本,這樣做是為了明確一個努力方向,該標准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該標准成本分別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四個項目制定,每一項都分解成二、三個因素標准來分別進行考核。
有了標准成本,月末就可以對成本差異進行因素分析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
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為工資率差異和人工效率差異。
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
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3、變動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和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實際工時*(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兩者相加就是變動製造費用差異。
4、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閑置能量差異、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生產能量
閑置能量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三者相加就是固定製造費用差異
所以說,定量分析是成本分析的基礎,只有搞好了基礎工作,才可以做成本分析的
至於成本分析的格式沒有固定的,可以根據單位的具體情況自行設計,各個單位的都不一樣,沒有什麼可比性

問題二:如何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驟如下
1.列明開支項目
要估算你的創業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創業階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費用,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掌控自如。有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冊費用;有的是必須支出的,但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固定的,比如,辦公場地費用、硬體設備費用等;而有的則是長期費用,如員工工資、員工福利保險、公關外事費用等。
當你把所有開支項目都羅列出來後,最好先評估一下它們是否是必需的開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應該只把創建公司必須開支的費用列入預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兩方面:即固定支出和臨時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設備費用等。臨時支出包括倉庫費用、運輸費用和銷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支出費用都列在一張表上,根據各類支出項目的必要性來排序。然後慎重決定哪些費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暫時不列入預算,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創業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
手中擁有一筆資金,到底投什麼項目,不僅要看項目的前景與自身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對項目開發、生產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做一個分析預測,以便判斷是否應該進入某個領域。
不僅如此,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於幫助企業改善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成本管理應從企業的成本分析開始,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然後對企業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我們預先得出的成本法則,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企業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數額;
(2)項目盈利時間有多久;
(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融到多少資金。
根據這種對比,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我們是否適合投入某個項目、進入某個行業。如果對比之後,發現差距太大,就應該考慮退出。
3.企業成本水平分析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企業總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1.企業總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業總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業實際總成本和計劃成本,與同行業的先進成本水平做比較,然後再對構成總成本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尋找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標有企業產品總成本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影響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從產品產量的變動、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三個因素來分析。
2.各經營領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是確定其經營資本利潤率的基礎工作,是制定企業戰略不可缺少的依據。
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對於經營領域結構復雜、產品品種眾多的企業,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比如,主要產品。所謂主要產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代表性產品,即分析了該產品的成本後,就可推算出其他產品的成本情況;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關鍵之一,而該產品在戰略經營領域各品種中,對經濟效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的戰略經營領域有不同的主要產品。
在分析具體成本因素時,還要注意以下要點:
(1)材料費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控制實際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識、措施?
②是否研究過降低采購價格的措施?
③標准價格、消耗定額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
④庫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資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掌握實際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及具體措施?
②工資比率的決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何?
......>>

問題三:會計中如何進行產品成本分析 初級會計職稱培訓
包含以下分析:
一、產品生產成本表的編制產品生產成本表是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品的總成本的報表。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編制
產品總成本分析(一)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分析考點一、對比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它是通過將分析期的實際數同某些選定的基數進行對比來揭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基數:計劃數、定額數、前期實際數、以往年度同期實際數、本企業的歷史先進水平、國內外同行業的先進水平。考點二、構成比率分析法通過計算某項指標的各個組織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即部分與全部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這種比率分析法也稱比重分析法。通過這種分析,可以反映產品成本的構成是否合理。考點三、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計算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如:成本利潤率(二)按產品種類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分析
1.本期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對比分析
2.本期實際成本與上年實際成本的對比分析(1)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變動的因素:產品產量變動、產品品種比重變動和產品單位成本變動(2)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變動的因素:產品品種比重變動和產品單位成本變動(3)在產品品種比重和產品單位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量增減會使成本降低額發生同比例的增減,但成本降低率不變。

問題四:公司的全面成本分析應該怎樣做? 按實際成本與往年對比,列出增減百分比,找出主要差異,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如果能找到同行業的數據,也可以作同行業的橫向對比。

問題五:如何寫成本分析報告 成本分析的核心就是圍繞著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充分認識未被利用的勞動和物資資源,尋找利用不完善的部分和原因,發現進一步提高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便從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使企業經濟效益愈來愈好。
(一)成本分析的內容
成本分析的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的定期分析。即對價值鏈各環節的商品產品成本、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主要產品單位成本等指標的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2.成本效益分析。即對百元商品產值成本指標、百元銷售收入成本費用、成本費用利潤等指標的分析。
3. 成本技術經濟分析。即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產品單位成本影響的分析。
4.廠際間產品單位成本的分析評價。
5.成本的預測分析。
6.成本的決策分析。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要以成本分析的原則作為指導,它是達到成本分析目的,完成成本分析任務所應遵循的分析程序和所採用的手段。成本分析方法是成本分析實踐的科學總結,隨著成本分析實踐的發展而完善,隨著人們對成本分析工作規律性認識的深化而不斷充實。它包括一般方法和技術方法。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從分析的全部過程(或程序)的觀點來看,也稱分析的基本程序。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明確分析目的,制定分析計劃。
2.貯存分析信息,全面掌握情況。包括企業外部信息收集和企業內部信息收集。
3.進行定量分析,建立分析模型。
4.搞好定性分析,抓住關鍵因素。
5.作出綜合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成本分析的技術方法,也稱為數量分析方法。分析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標對比分析法
它是根據分析的不同要求,對指標實際數做各種各樣的比較,揭示差異,研究、評價企業成本工作,以便挖掘企業內部潛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以前實際指標的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相比較。
2.比率分析法
這種分析方法是把分析對比的數值變成相對數,也就是計算出比率,進行觀察比較。根據分析的不同內容和不同要求,它主要有以下幾種:相關比率分析;趨勢比率分析和構成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包括:(1)連環替代分析法;(2)差額計演算法;(3)按百分比計算的差額計演算法;(4)因素分解法;(5)因素分攤法。

問題六:如何進行有效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分析 1.權責分配和職責分工應當明確,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應當科學合理;
2.成本費用定額、成本計劃編制的依據應當充分適當,成本費用事項和審批程序應當明確;
3.成本費用預測、決策、預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應當清晰,對成本費用核算、內部價格的制訂和結算辦法、責任會計及有關成本費用考核等應當有明確的規定。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核算制度,制訂必要的消耗定額,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以及在產品的移動管理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結算方法,明確與成本費用核算有關的原始記錄及憑證的傳遞流程和管理制度等。
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應當遵循下列要求:
(一)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二)成本費用核算應與客觀經濟事項相一致,以實際發生的金額計價,不得人為降低或提高成本;
(三)成本費用核算應當為企業未來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四)成本費用應當分期核算;
(五)一定期間的成本費用與相應的收入應當配比;
(六)成本費用的核算方法應當前後一致;
(七)成本費用歸集、分配、核算應當考慮重要性原則。
企業應當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費用確認制度。成本費用核算應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生產經營中的材料、人工、間接費用等進行合理的歸集和分配,不得隨意改變成本費用的確認標准及計量方法,不得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費用。
成本計算方法應當在各期保持一致。變更成本計算方法應當經過有效審批。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分析制度。
企業可以運用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性、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方法開展成本費用分析,檢查成本費用預算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尋求降低成本費用的途徑和方法。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內部報告制度,實時監控成本費用的支出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企業應當建立成本費用考核制度,對相應的成本費用責任主體進行考核和獎懲。通過成本費用考核促進各責任中心合理控制生產成本及各種耗費。
成本費用考核工作主要包括修訂成本費用預算、確定成本考核指標和分析、評價業績等。
企業在進行成本費用考核時,可以通過目標成本節約額、目標成本節約率等指標和方法,綜合考核責任中心成本費用預算或開支標準的執行情況,保證業績評價公正、合理。
企業應當加強對成本費用的監督檢查,制定製度,明確監督檢查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檢查工作。檢查內容包括:
(一)成本費用業務相關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情況;
(二)成本費用授權批准制度的執行情況;
(三)成本費用預算制度的執行情況;
(四)成本費用核算制度的執行情況。

問題七: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

問題八: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驟如下
1.列明開支項目
要估算你的創業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創業階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費用,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掌控自如。有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冊費用;有的是必須支出的,但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固定的,比如,辦公場地費用、硬體設備費用等;而有的則是長期費用,如員工工資、員工福利保險、公關外事費用等。
當你把所有開支項目都羅列出來後,最好先評估一下它們是否是必需的開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應該只把創建公司必須開支的費用列入預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兩方面:即固定支出和臨時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設備費用等。臨時支出包括倉庫費用、運輸費用和銷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支出費用都列在一張表上,根據各類支出項目的必要性來排序。然後慎重決定哪些費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暫時不列入預算,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創業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
手中擁有一筆資金,到底投什麼項目,不僅要看項目的前景與自身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對項目開發、生產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做一個分析預測,以便判斷是否應該進入某個領域。
不僅如此,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於幫助企業改善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成本管理應從企業的成本分析開始,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然後對企業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我們預先得出的成本法則,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企業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數額;
(2)項目盈利時間有多久;
(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融到多少資金。
根據這種對比,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我們是否適合投入某個項目、進入某個行業。如果對比之後,發現差距太大,就應該考慮退出。
3.企業成本水平分析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企業總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1.企業總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業總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業實際總成本和計劃成本,與同行業的先進成本水平做比較,然後再對構成總成本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尋找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標有企業產品總成本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影響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從產品產量的變動、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三個因素來分析。
2.各經營領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是確定其經營資本利潤率的基礎工作,是制定企業戰略不可缺少的依據。
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對於經營領域結構復雜、產品品種眾多的企業,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比如,主要產品。所謂主要產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代表性產品,即分析了該產品的成本後,就可推算出其他產品的成本情況;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關鍵之一,而該產品在戰略經營領域各品種中,對經濟效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同的戰略經營領域有不同的主要產品。
在分析具體成本因素時,還要注意以下要點:
(1)材料費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控制實際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識、措施?
②是否研究過降低采購價格的措施?
③標准價格、消耗定額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
④庫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資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掌握實際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及具體措施?
②工資比率的決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何?
③標准工資和工時......>>

問題九: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

問題十: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需要運用經驗,產品知識和綜合判斷能力對實際或是預期的成本包括原物料成本;人工成本;加工費;管理成本等加以估計。成本按其不同產生和存在形式可分成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半變動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總成本。
成本分析是對每一個成本單元(如:材料、工時、行政開支、管理開支和利潤)加以分析並相加,得出最終價格的過程。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1.直接的材料成本:用經濟可行的辦法能算出的,所有包含在最終產品中或能追溯到最終產品上的原材料成本。對汽車廠來說鋼板就是直接原材料。直接原材料不包括膠水、釘子等項目,因為在這極小部分上一個一個花時間計算成本時不合算的,它們應該被計入間接材料(副料)成本中去。
2.直接勞動力成本:用經濟可行的辦法能追溯到最終產品上的所有勞動力成本。如機器的操作員、組裝人員。對需要大量高技術勞動力的產業來說,比如信息業或IT業,直接勞動力成本會占很高的比例。要記住如果采購項目包括高技術勞力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不能直接將其它案例中的數據直接拿來運用。另外,要避免用本地的工資水準來衡量異地供應方的直接勞力成本,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會犯這種錯誤。
3.間接生產成本(也叫生產管理費用):除了上述成本以外,所有和生產過程有關的成本。它又包括:
・可變管理費用,如水電、供應和勞力等。間接勞力是可變還是固定成本要取決於公司的性質。
・固定管理費用,如租金、保險、財產稅、折舊和工商管理費等。

❻ 成本核算有幾種方法,分別是怎麼核算的,,,,

因產品生產類型的不同特點和企業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即產品的品種、批別、生產步驟。而成本對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種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此外,如果產品的品種規格繁多,為了簡化產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將產品的品種規格歸並分類,按類別開設成本計算單歸集費用,然後再按品種規格或生產批別、生產步驟分配費用、計算成本。這種用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的方法,成為分類法。分類法不是單獨應用的成本計算方法,需與某一種或某兩種基本方法結合應用,以便簡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屬於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簡單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產組織形式、生產工藝過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類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產組織形式 生產工藝過程和管理的要求 適用的類型 品種法 大量大批生產 單步驟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工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發電、採煤 分批法 小批單件生產 管理上要求分步計算成本 精密儀器、專用設備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產 管理上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冶金、紡織、造紙 分類法 綜合性生產 分步、不分計算成本的生產 家電、服裝 http://www.ufsoft.com.cn/show/dispcase.asp?cid=25 產品製造成本構成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採用實際成本方法核算 獲取成本計算單、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材料發出匯總表、材料明細賬中各直接材料的單位成本等資料。 ①審查成本計算單中直接材料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相關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標準是否合理。審查時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非生產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如果成本計算單直接材料金額大於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的分配金額,應進一步查明原因,審查材料使用對象有無將非產品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但企業會計人員如果有意識地擠占產品成本,在耗用材料進行分配時,就會將非生產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產品成本,使得成本計算單和材料分配匯總表金額相等。核對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問題,可採取通過非生產性項目的審查,即採用「反查法」的方法進行審查,查明問題後,按照誰耗用誰負擔的原則,進行納稅調整。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 應付福利費 貸:本年利潤(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第二、混淆不同產品成本。通過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產品的成本,相應降低本期暢銷產品成本,以調節跨年度的利潤。審查注意那些不能確指產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時應科學地選擇分配標志、計算方法及會計記錄。 正確方法:在消耗定額比例法下,通常採用按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分配。計算處理: 分配率= 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採用其他分配方法。如:產品產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發出匯總表,選主要材料品種,統計直接材料的發出數量,將其與實際單位成本相乘,計算金額數,並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該種材料成本比較,看其是否相等。審查注意下列問題: 第一、企業是否採取提高成材料單位成本,多計產品成本。 第二、審查領料單授批准及領料人是否簽字,防止虛假領料多計成本。 第三,材料單位成本計價方法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調節成本或利潤。如果企業年度內改變計價方法,應按原計價方法計算發出材料結轉成本,其差額調整材料成本或當期利潤。 審查方法參見「材料成本的審查要點」。 ⑵採用定額成本法 抽查某種產品的生產通知單若產量統計記錄及其直接材料單位消耗定額,根據材料明細賬中各該項直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直接材料總消耗量和總成本,與有關成本計算單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對,看其是否相等。並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生產通知單是否經過授權批准,防止虛假業務產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單位消耗定額和材料成本計價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改變方法而影響成本。 ⑶採用標准成本法 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記錄,直接材料單位標准用量,直接材料標准單價及發出材料匯總表。 根據產量、標准用量及標准單價計算出標准成本,與成本計算單價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對是否相符,有無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異計算以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前後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還應審查廢料及多料的返庫是否及時,是否辦理「假退庫」手續。通過查看「生產成本」賬紅字沖減成本金額,判斷其正確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對於採用計時工資制的,抽取實際工時統計記錄、人員工資分類表及人工費用分配匯總等,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從成本計算單中選擇核對直接人工成本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應的實際工資費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無將非生產人員工資計入成本。 ②選 取某月資料核對實際工時記錄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相應的實際工時是否相符,查明有無虛報工時、多列工資擴大成本,減少利潤。 ③抽取並核對生產部門若干期間的工時台賬與實際工時統計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時記錄,確保工資核算真實性。 ④當沒有實際工時統計記錄時,根據人員工資分類表,計算復核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資費用是否合理正確,有無出現與生產量偏離太大的數據,如有,應進一步查明原因。 ⑵對採用計件工資制的,抽取產量統計報告、個人(小組)產量記錄和經批準的單位工資標准或計件工資制度,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核對按統計產量和單位工資標准計算的人工費用與成本計算單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組)產量記錄,審查是否被匯總計入產量統計報表中。 ⑶對於採用標准成本法,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報表、工時統計報表和經批準的工時、標准工時工資率、直接人工的工資匯總表等資料,運用核對法進行審查。 ①根據產量和單位標准工時計算標准工時總量,再乘以標准工時工資率,以審查其是否與成本計算單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與賬務處理是否正確,直接人工的標准成本的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❼ 如何成本核算

企業如何進行成本快速核算,需把握以下幾點:

  • 如何理解並衡量成本快速核算能力?

  • 是否能透過信息化系統獲取成本管理能力現狀?

  • 如何衡量這些前置的業務單據及時處理的能力?

  • 針對這些業務單據處理不及時/異常,我們應如何協助其改善?

  • 成本檢測異常有哪些類型?(日期、價格、工時、低階碼、在制、返工/報廢…)

  • ……

同時,面對成本核算難題,還可通過搭建智能核算平台,快速准確提升財務成本結算:

(1)異常快速處理:異常處理貫穿日常工作,財務人員根據基礎信息檢查表、生產異常檢查表等異常處理的機制,分每日檢查,每周檢查拉取對應的異常數據並監督各部門處理,縮短月初異常處理的時間。

(2)工資快速產出:通過工藝轉移及報工,每天進行車間工人生產數據的及時記錄;月初通過系統自動抓取上月車間人員績效數據明細提供給人事部門。

(3)成本快速核算:數據異常處理完成後,可以通過E10成本智能核算平台,一鍵進行成本數據核算,成本核算效率大幅提升。

❽ 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的步驟:
1、明確目的:要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確分析目的。 概括來說,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個:
(1)、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點。
(2)、為業績評價提供依據。企業的成本實施預算、銷售費用預算達成率等都屬於業績評價。

(3)、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為公司產品的定價和選擇提供分析信息等。

2、確定對象:確定對象指對對象為材料成本、員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財務費用等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分析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點分析,也即專項分析。通常在實務過程中,建議做重點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費就做差旅費的專項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過程中,最忌諱出現什麼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況。因此,一個階段的重點分析對象不可太多,時間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3、數據的收集與匯總:分析對象確定後,企業就要圍繞對象收集數據,如果數據不全就會導致分析結果失去價值,因此數據的收集和匯總非常關鍵。

成本分析方法:
1、比較分析法
:成本的比較分析法可細分為兩種,即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
何時用同比,何時用環比,這是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2、比率分析法 :

比率分析法是指將不同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構成的一種比值。比如,將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比較得出銷售費用率,將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收入得出銷售管理費用率,這都是比率。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在企業的成本分析中,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四個:銷量、價格、成本、費用。因此,企業在運用因素分析法時,首先要找出最敏感的因素。
4、差異分析法
5、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