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也叫成本效益原則,是指進行財務決策時效益要大於成本的原則,如果不能實現效益大於成本,則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應該否決這一決策。
成本效益的原則:
1.成本效益的原則規定,在會計系統中,一項活動的收益必須大於其成本。一項活動的成本和收益,會影響內部和外部使用者的決策。其他系統原則(控制原則、相關性原則、適應性原則以及靈活性原則)方面的決策同樣會受成本效益原則的影響。
2.在成本效益觀念下,成本絕對數並非越低越好,關鍵看一項成本的發生產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業總成本的節省)是否大於該項成本支出。
3.成本效益觀念是戰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礎,戰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均體現了成本效益觀念。而傳統成本管理則強調成本絕對數的節約與節省,而這樣做的結果可能得不償失。
拓展資料: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驟:
1.確定購買新產品或一個商業機會中的成本;
2.確定額外收入的效益;
3.確定可節省的費用;
4.制定預期成本和預期收入的時間表;
5.評估難以量化的效益和成本。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種主要方法:
1.凈現值法: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將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貼現率折算為成本現值和效益現值,如果效益現值減去成本現值後的差額大於零,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2.現值指數法: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計算所有的效益現值與成本現值之比,如果該比率大於1,則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3.內含報酬率:指能夠使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這種方法就是通過計算投資項目的未來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現值之差為零的貼現率,如果這一內含貼現率比要求的貼現率高,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2. 成本效益是什麼意思
所謂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將投資中可能發生的成本與效益歸納起來:利用數量分析方法來計算成本和效益的比值,從而判斷該投資項目是否可行。成本效益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二者互為條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減。從事物發展規律看,任何事情都存在成本效益。成本大致可劃分兩個層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成本問題;二是間接的、無形的成本。效益也包含兩個層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間接的、無形的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種主要方法:
1、凈現值法是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將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貼現率折算為成本現值和效益現值,如果效益現值減去成本現值後的差額大於零,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2、現值指數法是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計算所有的效益現值與成本現值之比,如果該比率大於1,則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3、內含報酬率是指能夠使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這種方法就是通過計算投資項目的未來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現值之差為零的貼現率,如果這一內含貼現率比要求的貼現率為高,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
3. 成本效益是什麼意思
成本效益也叫成本效益原則,是指進行財務決策時效益要大於成本的原則,如果不能李襲實現效益大於成本則從財務的角度應該亂銷否決這一決策。計算效益和成本的比值然後進行分析就叫做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有形成本的直接的、一個是無形成本的間接的。
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
1 、現值指數法:在項目的期限內,計算效益現值與成本現值的比值,如果比值大於 1 則項目可行;
2 、凈現值法:將項目最終的成本和效益按貼現率折算成現值,然後嘩擾游用效益現值比成本現值,比值大於 1 則項目可行;
3 、內含報酬率法:計算項目未來的成本與效益的現值之差為零的貼現率,如果該值比要求的貼現率高則項目可行。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種經濟決策方法,將費用分析運用於項目中以達到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收益的效果。
4. 成本效益原則指什麼
成本效益原則(簡答或論述)
1)成本效益原則,就是要對經濟活動中的所費與所得進行分析比較銷模鄭,對經濟行為的得失進行衡量,是成本與收益得到最優的結合,以求獲取最多的盈利。
2)實行成本效益原則,能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使投資者權益最碼畢大化,它是由企業的虧頌理財目標決定的。
3)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在資金成本率和息稅前資金理論率的對比分析問題;在投資決策中,有投資額與各期投資收益額的對比分析問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有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的對比分析問題。因此,成本效益原則在各種財務活動中廣為運用。
5. 成本效益是什麼意思
從設計的角度看,成本效益原則通常用來評估同新的特徵與組成部分相關的金融利潤。
如果與設計互相影響的成本超過效益,說明設計很糟;如果效益超過成本,說明設計很好。例如,走一段路去博物館看展覽構成成本,展覽趣味的大小構成效益。這樣,如果趣味超過走路的成本,說明展覽的設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