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取得哪些成效
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截至5月底,增值稅稅率調整共涉及增值稅一般納稅人895萬戶,與調整前相比,改革首月即實現凈減稅348億元。國家出台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將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將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減輕企業創新稅收負擔。對載運貨物的掛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等。
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8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精準施策,著力疏通政策傳導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降低融資成本。合理確定小微企業貸款期限、還款方式,縮短貸款審批周期,適當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
B. 我國採取哪些方式降低企業成本
近年來,我國著力推動降低此冊仿實體經濟成本,特別是注重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企業用能和物流成本。
此外,國家通過完善港口的收費姿塵政策,取消部分省區政府還貸的二級公路的收費,完善機場的收費政策,清理規范涉及鐵路、貨運的收費,推動物流降本增效,為企業減負超過300億元。「各地積極採取多種方式減輕企業負擔。我們到一些企業進行實地調研,發現企業的用能成本、繳費金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彭紹宗說。來源:新華網
C. 減稅降費、融資支持、減免房租……四部門給2022年降成本工作劃重點
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於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2021年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支持了市場主體紓困發展,促進經濟持續穩定恢復。2022年,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將重點組織落實好8個方面26項任務。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對於小微企業而言,受疫情沖擊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可能出現生產經營停頓、營業收入下降等情況,同時需要承擔房租、水電費、工人工資等成本,現金流是其面臨的主要困難。
「降成本應精準施策,著力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緩解資金壓力,激發市場活力,同時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穩定市場信心,恢復良好的市場預期。」李旭紅說。
企業員工通過自助終端查詢納稅信用等信息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
《通知》提出,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並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實施促進工業增長和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稅費政策措施。
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於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製造業,全面解決製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
《通知》指出,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
此外,進一步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通知》要求,清理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支持地方對特殊困難行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政策。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等收費。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協同治理和聯合懲戒機制,堅決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
記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4月1日至30日,全國已有8015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款退到145.2萬戶納稅人賬戶上,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的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稅老政策退稅1233億元,1-4月共有9248億元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戶上,助企紓困的政策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李旭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不但包含多稅種的減免,同時採用了退稅、減稅、免稅及緩稅等形式多樣的政策工具,對不同規模的企業有序安排享受優惠政策的時點,形成協同效應,促進提升政策的時效,發揮積極的宏觀經濟調節作用。
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除了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以外,《通知》還從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諸多方面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
在加強金融支持方面,《通知》指出,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潛力,推動金融機構將LPR下行效果充分傳導至貸款利率,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保持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繼續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優化監管考核,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繼續提升。引導金融機構准確把握信貸政策,繼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持,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積極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落地見效。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等。
在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通知》要求,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對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要同步落實監管責任和措施,建立損害營商環境案例歸集和通報制度。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繼續擴大市場准入,開展市場准入效能評估試點,全面建立違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案例歸集和通報制度。
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防止出台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內容的政策舉措。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依法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等。
與此同時,《通知》還明確,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2022年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租金。各地可統籌各類資金,對承租非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適當幫扶。鼓勵非國有房屋租賃主體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合理分擔疫情帶來的損失。
《通知》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如何才能精準惠及企業?李旭紅認為,一方面,可以依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不同類型企業的精準「畫像」,擴大政策的覆蓋面,提升政策落地執行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降低政策申請及適用門檻,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企業自主判別、自主申報,同時有關部門加強後期跟進及監督,定期對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評估,保障企業精準享受政策支持,促進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D. 央行定向降准聚焦中小微:降低融資成本 優化供給結構
4月3日,央行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准,並時隔12年首次下調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此舉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支持中小銀行更好聚焦中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
此外,央行將通過發揮金融政策帶動作用,把握好政策的力度、重點和節奏,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推動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逐步下降。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4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准,並時隔12年首次下調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進一步對中小銀行定向降准如何支持實體經濟?怎樣更好地提供精準金融服務?下一步貨幣政策走向怎麼看?記者采訪了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相關企業和專家。
以改革辦法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定向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
4月3日,人民銀行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這是繼今年1月的全面降准、3月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後,人民銀行年內進行的第三次降准。
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對中小銀行實施較低的存款准備金率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通過改革的辦法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和信貸資金配置,支持中小銀行更好聚焦中小微企業,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服務實體經濟。
據悉,此次定向降准可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平均每家中小銀行可獲得長期資金約1億元,有效增加中小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還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6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中小銀行的服務對象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後,中小銀行的可貸資金進一步增加,有利於在當前的情況下精準紓困。
為何此次定向降准分兩次實施到位?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為了防止一次性釋放過多導致流動性淤積,確保降准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業。此次降准後,超過4000家的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率已降至6%,從我國歷史上以及發展中國家情況看,6%的存款准備金率是比較低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定向降准,人民銀行表示,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這是人民銀行時隔12年首次下調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
「此次人民銀行下調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目的是推動銀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銀行的貸款意願,使銀行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說。
發揮金融政策帶動作用,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提供精準服務
前些日子,福建省禾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庄國淵曾為融資一籌莫展。禾祥農業是一家大型農業綜合開發企業,受疫情影響,企業生產經營一度停滯,資金周轉面臨困難。
3月1日,惠安農信社的客戶經理了解到該企業的情況後,立即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在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的指導下,兩天內就向企業發放了「戰疫支農貸」300萬元,禾祥農業也成為福建省首筆支農再貸款專用額度資金支持的農業企業之一。如今,有了資金購買菜籽、農機具等春耕物資,企業蔬菜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疏通傳導機制,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先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新增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以優惠利率資金助力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民銀行指導銀行投放的專項再貸款是救急救命的錢,投向名單內的重點保供企業。新增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能為中小銀行提供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增加其發放貸款的能力和積極性,同時適用的企業更多,是一個更加普惠的政策。」
記者從人民銀行獲悉:截至3月31日,在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使用方面,9家全國性銀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銀行向5995家全國性和地方性重點企業累計發放優惠貸款231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為2.51%,財政貼息後,企業實際融資利率約為1.26%;在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方面,地方法人銀行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含貼現)3042億元,支持企業(含農戶)35.14萬戶。
疫情期間,除了落實專項再貸款、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外,銀行業金融機構還通過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近日表示,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出台後,受到中小微企業歡迎。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3日,實施延期還款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達7000多億元。「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酒店、物流運輸和文化旅遊這些行業受疫情沖擊比較大,要求銀行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特別要下調貸款利率,讓利於企業。同時通過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的方式,支持企業盡快復工復產。」周亮說。
把握貨幣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近期,市場比較關注人民銀行是否會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劉國強表示,「當然作為一個工具,是可以使用的,但是這個工具比較特殊,是『壓艙石』,所以實行起來要考慮得更多。」劉國強認為,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物價情況、經濟增長、內外平衡等,特別是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關系更加直接,要考慮老百姓的感受。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下一步,貨幣政策走向怎麼看?
下一步,要分階段把握好政策的力度、重點和節奏。根據不同階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我們絕不會讓市場出現『錢荒』,當然錢也不要『變毛』,要滿足市場需求合理充裕,實現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且略高一點。」劉國強說。
劉國強表示,要繼續用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落實好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新增的1萬億元額度,做到和前面的政策無縫銜接,不出現斷檔。同時,實施好定向降准,發揮好准備金工具的正向激勵引導作用。
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當前的重要任務。董希淼認為,應進一步改革完善相關機制,深化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當前,應抓緊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以改革的方式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推動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逐步下降。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並綜合考慮疫情防控、經濟發展等各方面因素,適時適度使用各種政策工具,保障經濟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