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采購成本與銷售成本的區別
采購成本是銷售成本的計算基礎,但二者也有不同的地方,
一是采購成本是購進存貨的各種價值的組合,根據總價計算個別存貨的成本,銷售成本是根據個別成本計算總量銷售的成本,
二是采購成本的對應科目可以是銀行存款,現金,應付帳款等到科目,銷售成本的對應科目只能是存貨科目,或勞務成本科目
三是采購成本的計算是各種為購買物品的價值總和是實在的,專一的,但銷售成本由於其計價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毛利法,零售價格法等,由於這些辦法的使用其成本有一定的差異,因些在計算主法上要受稅法的約制。
四是雖然都是成本,但采購成本是反映市場情況的,銷售成本是一種尺度,對比收入反映價格比,體現利潤的
② 如何降低采購成本和落實比較采購流程
1、學會核價:不管采購任何一種物料,在采購前要熟悉它的價格組成,了解你的供應商所生產成品的原料源頭價格,為自已的准確核價打下基礎。以此為基礎有目的的談判,做到知已知彼,百戰百勝。
2、信息來源要廣:現今的社會是一個電子化的設備,作為采購人員要由不同的方面收集物料的采購信息,地域差別等。
3、選擇適合自已公司發展的供應商:中國有句子古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開發供應商亦如此,一個好的供應商能跟隨著你共同發展,為你的發展出謀劃策,節約成本,管理起供應商很省心;不好的供應商則為你的供應商管理帶來很多的麻煩。(判斷一個好的供應商我覺得主要從其質量價格服務技術力量應變能力等多方考慮)。
4、采購人員的談判技巧亦控制采購成本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好的談判高手至少會給你的采購帶來5%的利潤空間),這亦要建立在采購員的德上。
5、批量采購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懂得道理,批量愈大,所攤銷的費用愈低。采購計劃人員需把好此關。
6、建立企業的采購信譽。條款必須按合同執行,如付款你可以拖一次、兩次,但你決不能有第三次。失去誠信,別說控製成本,可能貨都不會有人給你供。
7、建立月度供應商評分制度(從質量、價格、服務三方面入手),實行供應商配額制度,會收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8、建立采購人員的月度績效評估制度。不但可以激勵采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是防止采購員賄賂的一個有效手段。
9、有效的控制采購庫存。避免停轉產的風險及積壓物資的風險,無形中控制自已企業的采購費用。
③ 如何進行采購成本分析
·采購成本分析與控制 培訓師:武文紅 1 國際貿易沿革與新形勢挑戰 1.1 國際貿易沿革及對我們的啟示 1.2 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階段(出口拉動型經濟對我國GDP的巨大貢獻) 1.3 各種貿易壁壘變換升級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及應對·采購成本管理培訓 培訓師:李繪芳 采購涵蓋了從供應商到需求方之間的貨物、技術、信息、服務流動的全過程。通過實施有效的計劃、組織與控制等采購管理活動,合理選擇采購方式、采購品種、采購批量、采購頻率和采購地點,企業...·全面質量成本#分析與改善實戰王牌訓練營 【課程大綱 】 引言:全面質量管理(TQM)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 1、日本豐田汽車召回的啟示! 2、三鹿奶粉的警惕! 3、質量的三元定義---顧客滿意、低成本和快速響應 4、·現代企業成本分析與控制課程培訓 培訓師:譚小芳 培訓師:劉成熙 本為規劃省分行所在銀行行長/市場部經理/客戶經理/風險管理部門人員的等等客戶的開發維護與管理技能提升所製作·工廠成本控制與價值分析 培訓師:柳榮 企業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都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基於低人力成本和高關稅壁壘的競爭優勢正逐漸消失,本屬微利的粗放式的工廠運營管理越來越難以適應當前競爭的需要,在各種成本因素變化的催化·成本核算分析與控制 培訓 培訓師:李繪芳 培訓師:陳炳輝 培訓師:陳炳輝 培訓師:高定基 【課程背景】 比爾?蓋茨:二十一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 馬雲:21世紀只有一種商人,就
④ 材料的入賬價值和采購成本的區別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第六條規定: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材料的入賬價值主要包括: 1、買價、
2、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不包括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企業按規定根據運輸費的一定比例計算的可抵扣的增值稅額);
3、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生的工、費支出和必要的損耗,並減去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
4、 其他稅費,如關稅等。(再次強調不包括增值稅。)
通過分析和對比可以得出兩個最主要的區別:第一,是不是包括增值稅(進項稅額)
第二,入賬價值比采購成本多了 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 (購買時肯定沒這部分的,可以顧名思義,很好理解)
舉個例子,你買到商品A 它的價格是100 增值稅17 運費20 入庫時候整理費10 合理損耗10
現在算一下(不考慮運費抵扣) 采購成本=100+17+20 =137
入賬價值= 100+20 +10 +10 =140
區別一目瞭然
⑤ 怎樣確定材料的采購成本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各種存貨發出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收到的存貨先耗用,並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後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具體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於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2、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根據期初存貨結余和本期收入存貨的數量及進價成本,期末一次計算存貨的本月加權平均單價,作為計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結存價值的單價,以求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結存存貨價值的一種方法。
3、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貨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價或成本的1種方法。計算公式:庫存原有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採用移動平均法能夠使企業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於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各該次(批)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即:每次(批)存貨發出成本=該次(批)存貨發出數量X該次(批)存貨實際收入的單位成本除上述計價法外,還有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等,但前五種方法屬於企業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存貨期末計價通常是以實際成本確定。但是.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一較為廣泛的方法——成本(實際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兩者之中較低者計價的方法。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是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因此,這種方法適用於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⑥ 如何進行采購成本及采購價格分析
作為采購,與供應商進行談判是家常便飯,根據我的工作經驗與談判經歷,隨意進行一點總結,希望與大家一起學習與探討。
談判過程中若無法接受供應商的要求,采購可以短時保持沉默,然後對其要求進行質疑並適當的進行反駁,向其表明自己的立場與目標;
談判過程中供應商突然保持沉默時,不要以為是在認真聆聽,其實目的是促使采購不斷說話,希望能獲取更多有用信息,采購不要心裡感覺不安,一味的想表明什麼,應該主動向其發起提問,比如說:「你的沉默是否意味著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
供應商會經常向采購「哭窮訴苦」,甚至指責或抱怨采購的工作,目的是試圖讓采購感到內疚以得到有利的條件或方便,采購要認真聆聽,分析其言辭是否合理,尋找澄清或解釋的突破口,而且要死死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利益;
采購過程中,經常遇到供應商以最後通牒的形式向采購施加壓力,比如說:「我已經盡力了,只能這樣了,不行就算了」,采購最好不要直接回應,不用急著做任何反映,應該償試尋找突破口,把話題轉移到另一個新的問題點上,也許會有峰迴路轉的時候;
當供應商對要求同意讓步時,采購不要輕易表現出驚喜或意外,要反問自己,這樣是不是有真正的價值?我是不是應該進一步提更多要求?也許讓步只是對方常用的一種手段;
以下是總結出來談判中的十個要點:
1、讓步
A:寸步不讓 除非交換
(但…做有條件的接受)
B:如果減多少…錢,那麼下一個定單讓你做
(假設一個虛的,使讓步感到誠實一點)
C:讓步要小,越來越少,到最後非常少
D:讓步要慢,越來越慢
E:不要等額讓步(5%)
F:先偶數後奇數,給對方感到步伐越來越少
G:不要整數讓步
2、多聽、多問、少說
A:開放式的提問、希望得到更多信息
(能持續下去)
B:封閉式的提問、希望確認信息
用於總結、結束、或確認…)
C:反問的技巧
(把被動變主動,便於控制局面)
D:澄清對方提問
(明確他們的目的所指)
E:拒絕對方提問
1、咄咄逼人
2、唯唯諾諾
3、直言不違
3、不要接受分割條款(先易後難,從簡單的入手,復雜的放在後)
4、提建議後,叫對方提反建議(如報價後,對方未回復,那麼你需問對方的要求,目標價等)
5、談判盡可能用母語(有時間思考,如:出現問題可推到翻譯問題上)
6、聲東擊西
善於製造僵局(采購)
銷售害怕僵局,希望主動緩和僵局。采購可以做條件交換,如:
采購方 銷售方
付款 60天 45天
保修 2 年 1 年
7、永遠不要假設你要的東西同樣是別人要的東西
你重要並不是他重要
8、同一時間問同樣的問題,問不同的人(信息收集,多方了解求證差異,做比較)
9、不同時間問同樣的問題,問同一個人
10、謙虛與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