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信息和交易成本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擴展閱讀
超清膜和鑽石膜哪個好 2025-02-04 18:45:09
一加如何設置工具箱 2025-02-04 18:43:43
農副產品的重益率是多少 2025-02-04 18:42:57

信息和交易成本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9-15 21:19:08

❶ 內部交易成本的成本構成

供需協調中的風險,源於供需條件的不確定性。供需條件變化之後,供需雙方需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做出一些調整,而這種調整是需要支付代價的,這種代價我們就可稱之為供需協調的風險成本。
風險成本根據其發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分為機會主義風險成本和非機會主義風險成本兩種。交易成本的機會主義風險成本,是指供需雙方中的某一方利用供需條件的變化,採取機會主義行為而給另外一方造成的成本增加。非機會主義風險成本,則是指在供需雙方不採取機會主義行為的情況下產生的風險成本。當然,這種區分只有在理論上是比較清楚的,在實際經濟生活中,人們往往很難判斷一方的行為是不是出於機會主義目的。但這種理論上的區分,在企業選擇是採用市場協調還是企業內部協調時是很有意義的。 無論是何種供需協調方式,在供需協調過程中都要支付相當數量的信息成本。信息成本在交易成本中起著一種特殊作用。無論是供需雙方空間位置、生產數量、供需時間差異的協調,還是對商品估價和商品品質要求方面的差異的協調,都離不開信息的支持。如果我們將運輸成本、庫存成本、談判成本和風險成本統稱為基本的協調成本,那麼信息成本與基本的協調成本之間就是一個此消彼漲的關系。
如果我們將基本的協調成本記做CB,信息成本記做C1,總交易成本記做CT,那麼,三者的關系是:CT=CB+CI,而CB和CI之間是一種反向關系,就是說,信息技術一定的情況下,CB隨著CI的增加而降低。這種關系是顯而易見的,隨著企業信息成本支出的增加,供需雙方之間可以獲取更多的供需信息,供需信息越多企業會選擇更佳運輸方式和最短的運輸線路,運輸成本因而趨於降低;供需信息越完善,企業也就只需要保留越少的庫存量;供需信息越豐富,雙方在談判或者計劃調度中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就越少;同樣,供需信息越完善,因環境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風險成本也會降低。企業在交易成本上的一個很重要的決策就是在信息技術一定的情況下,選擇一個使總交易成本最低的基本協調成本和信息成本的組合。
當通過一個組織,讓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生產要素,並能夠以比市場外購更低的成本來實現同樣的交易時,企業就產生了。即企業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可以節省部分市場交易費用。企業是通過實現外部交易的內部化,以減少交易的次數,從而降低了部分的市場交易成本。簡言之,企業是為了節省交易費用而產生的市場機制的替代物。另一方面,企業也不可能只為了減少交易數量,而把規模無限地擴大。在企業內部,也同樣存在著技術上以及內部協調管理的成本,也就是內部交易成本。
內部交易成本,就是通過企業內部管理的方式協調供需雙方的矛盾而發生的成本。市場交易成本,就是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來協調供需雙方的矛盾而發生的成本。企業內部協調具有與市場協調恰好相反的三個特徵。首先,在企業內部協調中的供需雙方不是相互獨立的。他們隸屬於同一個組織,要接受作為第三方的上層主管人員的統一管理與協調,而作為協調者的高層主管人員,更多的是要考慮到企業的整體利益,而不是單純考慮供給單位或者需求單位的利益。企業內部供給單位和需求單位也存在著本位主義,但這種本位主義與市場協調中供需雙方的本位主義相比,程度要弱得多。其次,企業內部協調是一種有計劃的直接協調。這是企業內部協調的一個突出的特點。作為需求方的生產單位,其生產是按計劃進行的,而作為供給方的生產單位則是根據需求方的計劃安排來安排自己的生產計劃。盡管這種協調要通過更高一層的主管人員來完成,但協調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一種直接協調。再次,企業內部的管理協調不確定性較少。盡管企業內部的生產計劃也是不斷變化的,但由於協調的直接性和供需雙方基本上是一對一的關系,企業內部協調中供需雙方所面對的不確定性要小於市場協調中的不確定性。

❷ 企業信息化管理和成本之間有何關系就是對成本管理有什麼作用

你的問題是否可以等同於:如何衡量信息化管理的效益。本人一直想做個具體的科研課題,來量化研究下,目前現狀的管理成本沒有具體衡量,而且存在存在一些其他阻力和缺少有效應用管理系統的企業作為合作夥伴,未能得到量化的數據。
不過還是有些體會,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實施過程,可以參考「幸福曲線」,經歷了痛苦才能幸福,如果不能化繭成蝶,那麼將不會到達幸福彼岸,必將是成本的增加,包括采購成本、人員成本、管理成本、時間成本等等。如果企業管理規范、信息化實施有效,在信息化管理實施初期成本可能是增加的:采購的成本、培訓成本、實施的成本等。隨著信息系統應用成熟穩定,信息化的價值將會凸顯。對於企業成本是相對減少的:溝通協作更順暢、流程運轉更高效、企業管理更透明、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將減少,在同等規模的條件下,支撐企業業績、規模的提升和未來的發展,管理管理和運營成本將會更低,企業的競爭力隨之加強。
如果具體到企業信息化管理對於成本管理有什麼益處:通過信息系統,可以有效的控制企業成本,通過預算成本、實際成本、計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做到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後反饋。在過程中能夠動態控制和分析成本,避免「秋後算賬」的事情發生,為企業決策者提供一手的成本數據,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要保證實施的成效:成本指標設置、預算的顆粒度、數據採集可行性、分析的准確性、實施的保障措施等均需要制定詳細的,企業用戶、高層決策者認可的方案。
以上僅供參考!

❸ 網上商品各成本之間的換算關系

促進交易達成,可以提高獲得的價值,或者降低交換物價值和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公式可以看作為:獲得的價值>交換物價值+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檢索成本+時間成本+固定成本+隱私成本。也就從公式兩邊來看,促進交易達成,可以提高獲得的價值,或者降低交換物價值和降低交易成本。
獲得的價值>交換物價值+額外成本(交易成本)。通過對原始社會、信息社會、數字時代不同階段的分析,綜合來看,交易成本可以歸類為:檢索(信任)成本、時間成本、固定成本、隱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