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研究成本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什麼是新石油檢測試劑 2025-02-04 16:11:34
中石油九折是怎麼回事 2025-02-04 16:10:12
怎麼向紋身師咨詢價格 2025-02-04 16:07:57

研究成本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9-17 19:53:37

1. 研發費用包含什麼

研發費用也就是研究開發成本支出。我國會計和稅法規定與國際會計准則對研發費用包括內容的規定不完全一致。我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對研發費用的構成雖然沒有指明具體包括哪些,但指明了研發費用歸集的期間。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會計准則第9號--研究和開發費用》則規定,研究和開發活動的成本包括以下幾項:

1、薪金、工資以及其他人事費用。

2、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勞務。

3、設備與設施的折舊。

4、製造費用的合理分配。

5、其他成本。

(1)研究成本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我國會計准則對研發費用處理分為兩大部分:

一是研究階段發生的費用及無法區分研究階段研發支出和開發階段研發的支出全部費用化。

二是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證明符合無形資產條件的支出資本化,分期攤銷。

如前所述,《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對研發費用要求分別兩種情況進行處理,「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

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可見,在研究費用的處理方面,我國實務界會計處理與納稅扣除的規定也不一致。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會計准則第9號--研究和開發費用》則規定,「研究和開發活動的成本金額應作為其產生期間的費用被記入賬內,但達到開發成本第17節被遞延的程度時例外」。

第17節規定,「一個項目的開發成本如果滿足了以下標准,則可以向未來期間遞延:

1、對產品或工藝方法清楚地加以說明,而可歸屬到產品或工藝方法的成本能被分別加以鑒別。

2、產品或工藝方法的技術可行性已被論證。

3、企業的管理部門已經表示了其生產、在市場出售或使用產品工藝方法的意向。

4、對於產品或工藝方法有一種清晰的未來市場的跡象,或者在內部使用而不是售出,其對於企業的效用能夠進行論證。

5、存在充足的資源,以及完成工程項目並在市場出售產品或工藝方法」。可見,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的《國際會計准則第9號--研究和開發費用》對於研發費用的處理與我國會計准則對研發費用處理基本相同,但與我國稅法不同。

2. 研究開發成本包括哪些類型,如何做會計處理

研究開發成本包括:

1、新產品設計費、新工藝規程制定費以及與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技術圖書資料費、資料翻譯費。

2、從事研發活動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用。

3、在職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工資、薪金、獎金、津貼、補貼。

4、專門用於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的折舊費或租賃費。

5、專門用於研發活動的軟體、專利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攤銷費。

6、專門用於中間試驗和產品試制的模具、工藝裝備開發及製造費。

7、勘探開發技術的現場試驗費。

8、研發成果的論證、評審、驗收費用。

分錄:

發生時

借:研發費用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歸集:

  1. 形成無形資產的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費用

  2. 未形成無形資產的

    借:管理費用

    貸:研發費用

3. 研究有幾種成本概念

成本概念研究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核心競爭力的競爭,成本優勢是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表現。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不斷的降低成本,獲取成本優勢。而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礎,所以研究成本概念具有重大的意義。傳統的成本管理概念主要是指財務會計的成本概念,它是面向過去的,主要關注產品成本,而在企業面臨的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許多與企業相關的成本。如:作業成本、質量成本、投資成本、設計成本、機會成本等管理會計的成本概念更與企業的決策相關。所以企業必須轉變成本觀念,正確的界定成本概念,以形成成本管理方法。
一、國內外關於成本概念研究的歷史回顧
1、國外對成本概念研究的歷史回顧。馬克思認為成本「只是一個在生產要素上的資本價值C+V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馬克思是從商品生產的角度給成本下定義,即從職能資本家實際耗費和補償的角度來定義,它表明了產品成本的經濟內涵,是對產品成本的高度抽象(陽昌雲,2000)。這一成本概念是我國傳統的財務會計成本概念的理論基礎,有很大的片面性。美國會計學會(AAA)成本概念委員會1951年將成本定義為「成本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或應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這一成本概念不僅指產品成本,而且包括在經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預計成本,以及進行預測、決策所須用的變動成本、機會成本等。但有些無法用貨幣計量的成本無法包括進來,有一定的局限性。1957年美國會計師協會(AICPA)名詞委員會認為,成本是指用以取得或者說將能取得資產或勞務而支付的現金,轉讓的其他資產,給付的報酬或承諾的債務,並以貨幣衡量的數額。這一概念將成本界定為獲得某種利益而支出,每一種支出如果是為了獲得某種利益都代表一項成本。70年代,AICPA所屬的會計原則委員會認為,成本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所蒙受的犧牲。80年代,FASB將成本理解為經濟活動中發生的價值犧牲,即為了消費,儲蓄,交換,生產等所放棄的。2003年Ronaldw.Hilton在其所著的管理會計學中認為:成本可被定義為達到某一目的而做出的犧牲,一般通過為之所放棄的資源來衡量。成本根據它所處的背景可以具有不同的含義。為了某一目的而以特定方法分類和記錄的成本數據,可能並不適合於另一種用途。「目的不同,成本不同」可以很好的形容這一成本管理思想。
2、國內對成本概念研究的歷史回顧。傳統觀點: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勞動耗費的貨幣表現。中國會計學會(1996)將成本定義為:成本就是企業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而耗費的本錢。這一觀點可稱之為耗費論。陽昌雲(2000)認為成本本質上表現為資源配置的效率,資源耗用和時間因素構成成本的基本要素。成本具有空間性、系統性、連續性、替代性、責任性、綜合性等特性。所以定義成本概念要綜合考慮這些要素和特性。陳汐、沈紅(2003)從經濟學、管理學和會計學的不同角度對成本概念進行比較分析,提出會計學的成本概念更強調成本的計量屬性。傳統的財務會計受制於外部報表使用者對會計信息要求,將成本理解為企業為了獲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耗費。管理會計擴展了成本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多維成本概念。張敦力(2004)提出成本是為實現特定經濟目的(不包括償還債務、退還投資)而發生或將要發生的合理、必要的支出。並認為只有按支出的目的來梳理成本的外延,才能從本質上正確認識成本的內涵,並藉以構建出層次分明、前後一貫的成本概念框架。陳駿、徐明哲(2003)研究了企業戰略中的成本概念,認為戰略中的成本概念戰略不局限於產品製造過程,更重要的是為了建立和保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即企業為了尋求增強(或保持)其競爭地位而發生的成本,其內容一般包括:時間成本和先機成本、市場成本、信息化成本、學習成本、智力成本等。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成本概念的區別
成本管理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同的成本服務於不同的目的」,因而成本的涵義是由它所服務的管理目標決定的。財務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外部有關方面提供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所以在財務會計中,成本是根據財務報表的需要定義的,受到外部報表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由會計准則或會計制度來規范。財務會計的成本概念強調成本的計量屬性,認為成本概念必須是可計量和可貨幣表示的。財務會計學認為成本是指取得資產的代價,或是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所發生的支出。財務會計的成本概念有以下缺陷:1、財務會計的成本概念是面向過去的,不能提供面向未來財務信息。2、財務會計主要從核算的角度來運用成本,強調將收入與其相應的成本相配比,一些不能在現階段產生收益的成本研發成本、設計成本等這些與企業的長期發展有關的成本都不能正確的核算。3、因為財務會計強調成本的可計量屬性,許多不可計量的成本,如機會成本都不能包括在內。財務會計的成本概念主要是指產品成本,而管理會計的成本概念是多緯度的。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是為了經營決策服務,在「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指導下,作業成本、產品設計成本、機會成本、質量成本、責任成本等都是管理會計成本概念所包括的內容。
三、作業成本法對成本概念的突破
傳統的成本概念只局限於產品的生產過程,產品成本是指其製造成本,就其經濟內容來看,只包括與產品生產直接有關的費用,而用於管理和組織生產的支出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作業成本法關注成本發生的前因後果,延伸了成本概念。ABC的基本原理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它認為產品的價值實現比成本形成更重要,注重成本的全過程管理,將成本的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設計階段,向後延伸到產品銷售階段,並特別注重產品設計階段的成本管理。作業成本法將企業的生產過程描述為一個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企業的最終產品凝聚了各個作業上形成而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作業鏈也表現為價值鏈,作業的推移,同時也表現為價值在企業內部的逐步積累與轉移,最終形成轉移給企業外部顧客的價值,從而形成企業的產品成本。
作業成本法以多重的成本動因作為分配製造費用的標准,大大的提高了製造費用的可歸屬性,從而改變了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劃分,改變了期間費用的內涵,完善了成本概念。在傳統成本概念下,產品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生產所耗費的資源價值,是選擇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而產生的,期間費用是企業為了管理和組織生產所發生的支出。而在作業成本法下,由於以作業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以成本動因作為製造費用的分配標准,強調費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是與產出的相關性。作業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對一個製造中心而言,該製造中心的費用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對最終產出有益的支出,都計入產品成本。而期間費用是指所有無效的、不合理的支出,並力圖通過作業以消除這些費用。
作業成本法下的成本概念有助於激勵管理者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抑制管理者的過度消費行為。傳統的成本概念將期間費用定義與生產經營無關的費用,可能導致企業的管理者將一些個人消費也記入管理費用,從而形成龐大的期間費用,導致一些企業明盈實虧或銷售收入多,而凈利潤為負,不利於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作業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的可歸屬性較強,產品成本的信息較為准確,管理者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必須不斷的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浪費,增加企業價值。
四、戰略中的成本概念
戰略管理中成本發生的原因是為了建立和維持競爭優勢,所以成本概念也要從競爭地位考慮,只要成本的發生從長期來看有利於企業競爭優勢的取得和保持,盡管可能從短期來看效益大於成本,也不能不恰當的削減。譬如,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成本。強調以戰略的眼光來看待成本概念,有利於企業的短期行為。(陳駿、徐明哲2003)對戰略中的成本概念進行了研究,認為戰略中的成本概念包括:1、時間與先機成本。2、市場成本。3、信息化成本。4、學習成本。5、創新成本。6、智力成本。
現代企業的經營活動是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為中心的一個完整的系統,產品成本以由產品生產過程為主,轉向產品設計、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各個階段發生的成本的統一體,生產成本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非生產成本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再以傳統的以產品成品為主的成本概念顯然會導致成本管理的錯誤決策。傳統的成本概念受到挑戰,我國會計學者曲曉輝指出「迫使服務於內部核算、控制,局限於過去的實際耗費的成本概念,向服務於正確決策的多維成本觀念發展,是成本觀念從時間上貫穿過去、現在和將來三階段,在空間上遍及每個主體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和層次。」正確的界定成本概念重大的意義。正確的界定成本概念,必須以管理會計的成本概念代替成本會計的成本概念,全面分析作業成本觀念下的成本概念,並考慮戰略中的成本概念。

4. 研究成本屬於什麼 會計要素

成本類科目歸屬於資產要素.
成本是企業生產產品、提供勞務所消耗的價值的體現,為了單獨計算產品成本、勞務成本,因而設置了成本類科目。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
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勞務成本是指企業提供勞務作業而發生的成本,相對於公司勞務收入而言,可以是公司內也可以是公司外。如提供修理、搬運服務等,相應的人工工資、福利、勞保、相關費用等就是勞務成本。
研發支出是指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所使用資產的折舊、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費用等。
工程施工是建築安裝企業歸集核算工程成本的會計核算專用科目,是根據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的要求,對建設工程進行新建、擴建、改建的活動。工程施工下設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其他直接費等四個明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