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計計量屬性的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又稱現行成本(Current Cost)或現時投入成本(Current Input Cost)。它通常表示在本期重置或重建(Reprocing)持有資產的一種計量屬性。實際上,它往往有不同的涵義:
(1)重新購置同類新資產的市場價格;
(2)重新購置同類新資產的市場價格扣減持有資產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
(3)重新購置具有相同生產能力的資產的市價;
(4)重新購置或製造同類資產的成本;
(5)重新生產或製造同類資產的成本扣減持有資產的累計折舊
除非在原始交易時日,現行成本與歷史成本代表相等的數量。否則,兩者代表不同的數量。即使價格不變,中春資產的重置成本也不完全等於其歷史成本。其原因:一是對資產的預期和供求關系可能發生變動:二是由於技術進步和生產成本變動,它們都可能造成重置成本和歷史成本必然代表不同的數量。這首先將給期間經營利潤的確定帶來問題。經營利潤來自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以歷史成本計算的費用,將低於為補償或重置已消耗資源的成本,所確定的經營利潤難免出現高估,甚至造成虛盈實虧的現象,影響企業的再生產能力。 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重置成本就是按照購置或購置相同或相似的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進行計量,賣睜耐在資產評估工作中,大都採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因為它可以體現資產的現時價值,接近市場公允的價值。重置成本計量屬性能避免價格變動的虛計收益,反映真實財務狀況,客觀評價企業的管理業績。主要用於高通貨膨脹時期的會計計量,同時也用於相關資產的後續計量上。IASB和FASB中都有基於重置成本計量屬性的反映物價變動的准則,如IAS15《反映物價變動影響的信息》和SFAS89《財務報告和早源物價變動》。而對資產後續計量上,IASB以及英美等准則中都允許對廠房、不動產、設備、無形資產和長期投資等以資產的重置成本和重估價進行初始確認後的計量,資產負債表也允許以這些資產重估後的金額計價。 重置成本的優點主要表現在:第一,避免在物價上漲時虛計利潤;第二,重置成本為現時信息,而不是過去的歷史信息,增強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第三,將重置成本與現行收入相配比,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可增強期間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可比性和可靠性。第四,便於區分企業的經營收益和持產利得,有助於正確評價管理當局的業績。
重置成本法的缺點主要表現在:第一,含義不明確,由於條件因素影響,事實上難以存在與原有資產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第二,確定較為困難,在計算上缺乏足夠可信的證據,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第三,若將「持有利得」反映於財務報表,仍不能保證己耗生產能力,得到補償或更新。
Ⅱ 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有什麼區別
1、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又稱為實際成本,是指為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金額。
3、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
4、現值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一種計量屬性。
5、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