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收益時的增值稅成本如何計算
計算收益時的增值稅成本如何計算猜模
在計算增值稅時,其組成計稅價格是不含稅價格.
組成計稅價格是指在沒有實際銷售價格時,按照稅法規定組成專門用以計算應納稅款的價格.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是在已知部分因素的基礎上,加上其它因素組成的價格;
二是從已知的商品價格中,減除一部分因素組成的價格.
組成計稅價格是指在沒有實際銷售價格時,按照稅法規定組成專門用以計算應納稅款的價格.我國現行增值稅規定,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的,或者有視同銷售行為而無搭告銷售額的,可組成計稅價格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
當貨物屬於應征消費稅貨物時,其組成計稅價格中還應加計消費稅額.則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1÷(1-消費稅率)×消費稅率)]
納稅人進口貨物時,應納增值稅的計稅價格也須按一定的計算公式所組成.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到岸價格+關稅+消費稅.
材料采購成本包含增值稅嗎?
一般情況下,購買原材料增值稅都會抵扣,所以材料采購成本里不包括增值稅.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扣除商業折扣)、相關稅費(關稅、知兆明消費稅、資源稅、不能抵扣的增值稅等)、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計算收益時的增值稅成本如何計算?
2. 企業成本費用利稅率如何計算
成本費用利稅率=利稅總額/成本費用總額x100%
利稅總額=凈利潤+當期實現的稅金
成本費用總額=主營業務成本+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
成本費用利稅率反映企業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一般來講,成本費用水平低,則說明企業盈利(貢獻)水平高;反之,成本費用水平高,則說明企業盈利(貢獻)水平低。值得注意的是,為更准確地反映企業盈利水平,還可以通過成本費用利潤率來分析: 利潤總額成本費用利潤率=—— X100% 成本費用總額
一些企業成本費用利稅率雖然較高,但並不能說明它就一定是盈利企業。只有結合成本費用利時率的分析,才能准確反映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和自身的盈利水平。
3. 企業所得稅如何倒推成本
企業所得稅倒推成本:
首先應納所得稅=利潤總陪銷額*所得稅稅率,已知所得稅金額和稅率,可以求出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可以求出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租蔽值損失 +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弊亂州益,可以倒推出主營業務成本。
4. 稅前利潤,稅後凈利,所得稅關系
剩餘價值和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剩餘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表現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剩餘價值和利潤所不同的只是,剩餘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資本而言的。因此,剩餘價值一旦轉化為利潤,剩餘價值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資本剝削僱傭勞動的關系就被掩蓋了,被抹殺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6頁),因而就具有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神秘化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所造成的假象就是:它是資本的產物,同勞動完全無關。
公式
如果以W代表商品價值,k代表成本價格,以p代表利潤,那麼,隨著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則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構成,即W=c+v+m=k+m,就進一步變成W=k+p,亦即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
剩餘價值這個范疇明顯地反映了資本同勞動的對立,因為它是可變資本的增殖額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而利潤這個范疇,似乎意味著資本自身就能夠創造出一個新價值來。這種顛倒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首先,因為資本家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c+v)轉化為成本價格,從而掩蓋了不變資本(c)同可變資本(v)之間的本質區別;其次,因為勞動力價格轉化為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報酬,所以剩餘價值就轉化為利潤,表現為似乎同雇傭工人的勞動無關,而只是預付總資本的產物;最後,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剩餘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為前提,即藉助於利潤率,才把已轉化為成本價格超過額的剩餘價值,進一步轉化為預付總資本在一定周轉期間內超過它自身價值的余額。在現實生活中,產業資本家通常也是從既定的利潤率水平出發,然後以利潤率乘預付總資本得出預期的利潤量,而它並非主觀幻覺之物,而是客觀上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東西。科學的論證和實踐表明:這個利潤量其實是由可變資本所帶來的增殖額。總之,剩餘價值是內在的本質或實體,而利潤則是外在的現象或形式。
商品價值
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k+p)之後,就包含著利潤同剩餘價值相偏離的可能性。因為利潤作為超過成本價格的余額,而成本價格又小於商品價值,這就為單個資本家提供了在成本價格以上而在價值以下出售商品的可能性,從而使實現了的利潤同商品中實際包含的剩餘價值在數量上並不一致。資本家無不利用商品價值同成本價格之間的差額,作為市場競爭中的一個推動力。隨著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競爭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促使不同的特殊利潤率均衡化為平均利潤率或一般利潤率,從而使利潤進一步轉化為平均利潤,實現等量資本取得同量利潤。在通常的情況下,平均利潤和剩餘價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平均利潤的多少,僅僅與預付總資本量的多少成正比,而不與單個資本所支配的活勞動量成比例。這又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利潤只是資本的產物,它同勞動完全無關,這樣,資本對僱傭勞動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就被進一步掩蓋起來了。
5. 成本是未稅100元的產品含稅30%的利潤怎麼算,稅率是13%
含稅成本:100*(1+13%)=113元
產品含稅30%利潤:113*(1+30%)=146.90元
此為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