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水果店如何控製品類成本
擴展閱讀
光子後多久用美白產品 2025-02-04 08:38:18

水果店如何控製品類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9-21 21:35:28

㈠ 如何經營好水果店

1、盡量在水果貨架期的時候賣出

水果店到貨後,每種水果都有貨架期,在貨架期的時候,為了讓水果利潤做到最大,價格會高一些,但是貨架期過了,水果的價格會以打折價出售,所以同一種相同的水果,會隨著新鮮度價格都會定的不一樣,這也是控制水果損耗的手段之一。

4、有效陳列就是合理的控損

櫥窗陳列要展示應季的、主打的體現品牌形象優勢的產品 ,對於櫥窗展示的產品,要展示的重點放在特色、主要或促銷產品上面,這樣直接點題,要明白要主推的或促銷的商品是什麼?

真正意義上的保鮮其實是:合理的打包+合理的預估當日銷售進貨。為什麼要打包出售?其實原因很簡單,傳統的水果店都是散裝賣水果,你隨便挑隨便撿,但是這樣無意中增加了很多的損耗。所以說,在第一時間把水果分揀好,然後放上櫃台出售,這樣的話一來避免顧客翻來翻去,二來,還可以提高客單價。

更多開水果店經驗分享,朋友圈下面的搜一搜功能,搜水果店早讀課,歡迎入圈與開水果店同行交流。(公眾號:水果店早讀課)

㈡ 如何降低進口水果成本

一,店長和采購要從源頭把控產品,從采購減損。
做為一個專業的水果采購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雞早,內分泌嚴重失調。工作辛苦也就算了,最苦逼的莫過於拿貨回來發現產品質量存在問題,那將會被店長一臉嫌棄。其實店長本身也是扮演者一個采購的角色,因為你整天呆在店裡,哪樣產品賣得好哪樣產品賣不動最清楚不過了,如果這點常識都沒有,那麼趁早辭職別禍害公司了。知道了店裡的水果流轉的速度,那麼就要合理訂貨。實體店裡面本身有冷庫的多備點貨無所謂,有冷庫而沒有訂貨數量多少的大局觀念你不是傻冒那就是距離傻冒的行列越來越近了。當然專業的采購也要不僅僅局限於「采」這一層面。「采」和「賣」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二者之間產生斷鏈,必然產生矛盾。

源頭產生的損耗是必不可少的,只要采購能堅持盡責採到好貨,店長合理做好訂貨。水果店的損耗控制基本上就已經很成功了。所以源頭減損=采購經理識貨+店長合理訂貨。
二,學會分級銷售,毛利互補減損。
賣水果一定要學會對水果分級別。舉個栗子:從市場進100斤蘋果,成本價為5元。一般腦殘的人都會40%左右毛利定價為9.8元1斤。其實這樣做是行不通的,如果真的以這個價格去銷售,你這一批蘋果肯定會賣虧本。但是如果想讓這100斤蘋果賺到更多的錢就要把它們進行分類,挑出最好的20%的好蘋果做一級品賣,毛利定到50%都可以(有錢人買水果就是任性的)。然後挑出最差的10%的蘋果來做促銷品三級產品銷售,毛利可以定5%—10%或者更低都可以的(愛貪小便宜的必選)。剩下的蘋果全部當成二級品去賣,價格中等,毛利可以定30%-40%左右(沒錢但又不愛貪便宜的不二之選)。這樣一來,同樣成本價的蘋果我們就會實現盈利。假如10%的三級品中有30%的損耗或者全部報損還是有一級品為三級品的報損而補充的。

所以說分類其實顯得格外重要,水果不在於多,而在於玩的花樣多,我這樣一說不是教會大家去做奸商,而是因為水果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不能做賠本的買賣。另一方面不同的價格存在的必要性也是十分迫切的。這年頭有錢人很多,有錢人普遍的消費特點是傻缺買東西總是選擇最貴的。對於這樣的消費群體你對他服務好點,他都恨不得把你們買遍
三,成敗在於細節,減損在於勤快。
一個獼猴桃常溫下放7天之後基本上顏色就會發黑而且手感特別軟。這樣的獼猴桃再放下去的必然結果是壞掉或者直接扔垃圾桶。

㈢ 開水果店價格要怎麼定

1、水果店定價不是統一比例定價

定價不是一刀切,要靈活定價,在去拿貨看市場行情的時候,就要做到哪些可以搞活動價,哪些平民價,哪些是利潤價,水果品類要做一些梯次配置,有針對性的調整定價,所以定價不是一個標准化的事情,時刻跟著市場變化會做調整。更多開水果店經驗分享,朋友圈下面的搜一搜功能,搜水果店早讀課,歡迎入圈與開水果店同行交流。

4、水果要預定好上架價格和處理價格

每種水果拿貨拿回來後,都有一定的存放期限,而且拿出冷庫後,上架的期限更短,這個時候的水果定價就有兩個價格,剛剛拿貨回來,如果口感還可以就上架出售,上架時就有一個上架價格,因為這個時候新鮮度和口感都不錯,價格會相對高一些。然而存放時間久了之後,口感會下降,這個時候的價格要進行降價處理,水果就會有一個處理價。比如獼猴桃剛拿回來的時候,可以定價6塊/個,但是獼猴桃一般放了七天就會壞掉,七天後基本上就是直接扔掉不能賣了,當獼猴桃五天沒有銷售出去的時候,那麼就要考慮降價出售了,打折促銷也要賣出去,比如10塊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