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發優缺點是什麼啊,誰能告訴我比較直白的
優點:
1.符合「費用與收入相配比」的原則。所謂費用與收益相配比就是要求會計記錄在一定期間發生的費用與收益,必須屬於這一會計期間。變動成本法就是將當期所確定的費用,按照成本形態非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與產品生產數量直接相關的成本,即變動成本,將其中由銷售產品負擔的部分轉作銷售成本同本期銷售收入相配比;而把未銷售產品負擔的部分轉作存貨成本以便與未來預期的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則是與產品生產數量無直接聯系的成本,即固定製造費用。它是為企業提供一定的生產經營條件而發生的成本,與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無關,只會隨時間的推延而喪失,理應全部列入期間成本而與當期收益相配比。
2.促使企業管理者重視銷售,防止盲目生產。採用變動成本法,產量與存貨的變動對稅前凈利沒有影響,在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品種結構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稅前凈利將隨銷售量同步增長。這就促使企業管理當局重視銷售環節,想法設法擴大銷售,並且研究市場動態,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力求做到適銷對路,防止盲目生產。
3.便於分清各部門的經濟責任,有利於進行成本控制和業績考評。實行和貫徹經濟責任制是企業改革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原則,其核心就是權、責、利相結合。採用變動成本法為企業建立和健全責任會計制度提供了有利條件。責任會計制度是把會計指標與責任者的經濟責任和業績考評相聯結的一整套內部控制制度。實現責任會計以後,每個責任者責、權、利都明確,也明確了責任者自身的目標,對他們應該管理的財務指標嚴格把關,落實經濟責任;另外,以責任單位為核算主體,進行記錄和歸集會計信息,並據以評價和考核,做到獎罰有據,准確地反映工作實績和成果。
缺點:
1.不符合傳統的成本該念及通用會計報表編制的要求。按照傳統的成本概念,產品成本應該既包括變動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它們都必須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而變動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因此,不能全面反映產品生產的全部消耗,,也就不能用它作為定價決策的依據。另外,按變動成本法編制的損益表,當期末存貨增加時,會使企業的稅前利潤減少,直接影響投資者、政府、稅務部門等有關方面的經濟利益。因此,只能作為內部管理應用。
2.不能適應長期投資決策的需要。長期決策需要預測若干年後的數據,且涉及經營規模、生產能力的改變等問題。從長期來看,由於產品結構的調整,技術的發展以及經營方針的改變,固定成本不可能長期保持穩定,單位變動成本將隨著技術進步而下降,售價在較長時期也會發生變動。因此,變動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只能滿足現有經營條件不變的短期決策,而難以為長期決策提供可使用的信息。
3.劃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結果不精確。變動成本法的成本分類是按成本形態劃分,把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無論採用哪一種分解方法均含有估計的成本,帶有一定的假定性,故其分解結果均不可能絕對准確,只能求得近似值。因此,必然會對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2. 成本管理方法的優缺點
導語: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系統而全面、科學和合理,它對於促進增產節支、加強經濟核算,改進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成本管理充分動員和組織企業全體人員,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產耗費取得最大的生產成果!
成本管理方法的優缺點
標准成本管理優點
標准成本管理制度作為一種現代的成本管理方式,具有很多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所不具有的優點,下面將對這些優點逐一介紹。
(1)以多種科學的統計和計算方法得出的每一個生產項目所使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的標准成本作為全體企業員工共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有助於在員工中間普及成本意識。
(2)通過事先制定成本標准,事中進行過程式控制制,事後進行成本差異分析以解決生產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企業可以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有效地控制。
(3)在制定標准成本時,將各種偶然因素考慮在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突發事件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4)標准成本管理制度中的成本差異分析環節,以標准成本為基準,對實際成本的耗費情況進行評價,客觀有效、簡便易行,有助於正確評價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標准成本管理缺點
(1)成本管理工作並不能涵蓋產品的所有生產過程和部門標准成本管理統計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生產環節,而忽視了口常管理過程中所付出的成本費用和產品在研發過程中耗費的成本,這樣以來,對不完全的成本對象的管理工作很難能夠對降低企業成本的因素做深入挖掘,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影響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被忽略。總的來說,標准成本管理方式己經很難適應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
(2)成本動因單一,責任分配模糊
在成本差異分析階段,標准成本管理方式以產品作為成本分配的對象,不能夠把實際成本比照標准成本多出的成本合理地分配到相關責任人,成本動因單一而且責任分配模糊。
(3)適用於生產的`短期計劃和控制
標准成本管理被用於生產的計劃、調整和控制,由於單批產品的生產耗用時間短,因此,標准成本管理只能對短期內的生產進行計劃和控制。
內容擴展:
成本控制方法的主要方法
1、絕對成本控制
絕對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個絕對的金額中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
標准成本和預算控制是絕對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2、相對成本控制
相對成本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增加利潤,要從產量、成本和收入三者的關系來控製成本的方法。
實行這種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了解企業在多大的銷量下收入與成本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知道當企業的銷量達到多少時,企業的利潤最高。所以相對成本控制是一種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是基於實時實地的管理思想,更是從前瞻性的角度,服務於企業戰略發展的管理來實現成本控制。
3、全面成本控制
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所有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成本形成中的全過程、企業內所有員工參與的成本控制。
企業應圍繞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和特點,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和成本控制模式,確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點、組織結構、管理風格、獎懲辦法等相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實施目標管理與科學管理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4、定額法
定額法是以事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標准,在生產費用發生時,就及時提供 實際發生的費用脫離定額耗費的差異額,讓管理者及時採取措施,控制生產費用的發生額,並且根據定額和差異額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和控制的方法。
5、成本控制即時化
成本控制即時化,就是通過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每天下班前記錄當天發生的人工、材料、機械使用數量與工程完成數量,經過項目經理或者交接班人員的抽檢合格,經過計算機軟體的比較分析得出成本指標是否實現及其原因的成本管理方法。
6、標准成本法
標准成本法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以預先制定的標准成本為基礎,用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也是加強成本控制、評價經濟業績的一種成本控制制度。
7、經濟采購批量
經濟采購批量,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進貨總量不變的條件下,使采購費用和儲存費用總和最小的采購批量。
8、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研究成本、銷售數量、價格和利潤之間數量關系的方法。它是企業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等經營活動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會計的一項基礎內容。
9、線性規劃法
線性規劃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數量方法,線性規劃方法是企業進行總產量計劃時常用的一種定量方法。線性規劃是運籌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分支,理論上最完善,實際應用得最廣泛。主要用於研究有限資源的最佳分配問題,即如何對有限的資源作出最佳方式地調配和最有利地使用,以便最充分地發揮資源的效能去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
10、價值工程法
價值工程,指的都是通過集體智慧和有組織的活動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功能分析,使目標以最低的總成本(壽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從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
11、成本企劃
成本企劃是流行於日本企業的一種成本管理模式,其實質是成本的前饋控制,它不同於傳統的成本反饋控制,即先確定一定的方法和步驟,根據實際結果偏離目標值的情況和外部環境變化採取相應的對策,調整先前的方法和步驟,而是針對未來的必達目標,據此對目前的方法與步驟進行彈性調整,因而是一種先導性和預防性的控制方式。
12、目標成本法
「目標成本法」是日本製造業創立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成本法以給定的競爭價格為基礎決定產品的成本,以保證實現預期的利潤。即首先確定客戶會為產品/服務付多少錢,然後再回過頭來設計能夠產生期望利潤水平的產品/服務和運營流程。
3. 成本法評估資產價值的有何優缺點
成本法(Cost method) :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的實際成本計價的方法。該方法要求當企業增加對外長期投資時才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採用成本法評估資產的優點是:
1、被評估資產必須是能用貨幣衡量其未來期望收益的單項或整體資產;
2、資產所有者所承擔的風險也必須是能用貨幣衡量的。
應該注意的是,運用收益法對資產評估時,是以資產投人使用後連續獲利為基礎的。資產作為特殊商品,在現實買賣中,人們購買的目的往往並不在於資產本身,而是資產的獲利能力。如果在資產上進行投資不是為了獲利,進行投資後沒有預期收益或預期收益很少而且又很不穩定,則不能採用收益法。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4. 成本定價法的優缺點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企業較常用的定價方法。 1)計算方法簡便易行,資料容易取得。
2)根據完全成本定價,能夠保證企業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得到補償,並在正常情況下能獲得一定的利潤。
3)有利於保持價格的穩定。當消費者需求量增大時,按此方法定價,產品價格不會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也使企業獲得較穩定的利潤。
4)同一行業的各企業如果都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只要加成比例接近,所制定的價格也將接近,可以減少或避免價格競爭。
但是,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典型的生產者導向定價法。現代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產品花色品種日益增多。只有那些以消費者為中心,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有可能在市場上站住腳。因此,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在市場經濟中也有其明顯不足之處。 l)完全成本加成法忽視了產品需求彈性的變化。不同的產品在同一時期,同一的產品在不同時期(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同一的產品在不同的市場,其需求彈性都不相同。因此產品價格在完全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固定的加成比例,不能適應迅速變化的市場要求,缺乏應有的競爭能力。
2)以完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缺乏靈活性,在有些情況下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3)不利於企業降低產品成本。
為了克服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的不足之處,企業可按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來確定成本加成比例。由於成本加成比例確定得恰當與否,價格確定得恰當與否依賴於需求價格彈性估計的准確程度。這就迫使企業必須密切注視市場,只有通過對市場進行大量的調查,詳細地分析,才能估計出較准確的需求價格彈性來,從而制定出正確的產品價格,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增加企業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