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想多交企業所得稅成本如何降低
擴展閱讀
金誠石油質量怎麼樣 2025-02-04 03:49:26
石油定額卡怎麼辦 2025-02-04 03:44:46
哪些票能當成本票 2025-02-04 03:43:30

想多交企業所得稅成本如何降低

發布時間: 2023-09-23 20:01:47

❶ 公司如何合理少交稅

想要少繳稅,需要納稅籌劃,多了解稅法,合理避稅;

企業要想降低納稅成本,除了降低企業的稅款成本以外,還應設法降低企業的辦稅成本和風險成

本。

避稅的種類按其特徵和內容分為國內避稅、國際避稅和稅負轉移三種形式。從實用角度來看,

國內的避稅就是指企業通過各種方法、途徑和手段避開國內納稅義務。方法如下:

1、換成「洋」企業

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此由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經營模

式過渡,不失為一種獲取享受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辦法。

2、避稅綠洲

凡是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以及國家認

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

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

3、特殊行業

比如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定: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免繳

營業稅。

4、管理費用

企業可提高壞帳准備的提取比率,壞帳准備金是要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

就可以少交所得稅。

企業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採用的折舊

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5、職工福利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

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

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

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支出贏得良好的綜合效益。

❷ 企業所得稅如何合理避稅

一,企業缺成本是通病,有些行業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大量的欠缺成本發票,導致自己的企業所得稅稅負虛高。進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針對這種情況,

推薦兩種模式:

第一可以降低企業所得稅稅負。

第二可以做到合理,合法,合規!

一,設立一個或者多個個人工作室並申請核定徵收

在稅收優惠地區設立個人獨資工作室後可以申請核定徵收,企業欠缺的成本費用發票變成了工作室收到的服務咨詢費用。對於注冊在稅收優惠地區的工作室來說,申請核定徵收後,綜合稅率只需要:0.5%-3.16%就可以全部完稅。相對於缺成本發票導致多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和分紅稅,

至少節稅:80%以上

二 ,在稅收優惠地區設立有限公司並申請,所得稅,增值稅的高額獎勵返還

具體的政策為:

1,增值稅獎勵地方財政留存部分的 : 70%-85%

2,企業所得稅獎勵地方財政留存部分的 : 70%-85%

3,稅收獎勵返還按月兌現,入駐當地企業當月納稅,稅收獎勵返還次月兌現到賬,注冊式招商模式,不改變企業現有的經營模式和經營地址,外省市,外區域的企業都可以申請享受。

以上兩種方法都能有效解決缺成本費用發票的問題。成功的稅務籌劃是以稅後收入最大收益為目標的,但是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需在稅法合規框架內來進行合規的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需要統籌規劃,切勿盲目避稅,以免因小失大。

純手打,望採納,更多稅收優惠政策,及財稅問題。歡迎您的關注。

❸ 社保入稅,社保成本增加,成本太高、企業所得稅太高、個稅太高,怎麼降低

在充分研究勞動法、會計法與稅法基礎上,充分研究新政要點,伯特咨詢基於多方實踐論證及總結認為,企業可以進行工資發放時間、發放地點、發放項目、發放途徑上籌劃,科學進行收入類型設計、核算與發放並進行各類稅費申報,合規降低社保、公積金、個稅、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單位客戶在提升勞動效率與員工實際收入的基礎上,降低薪稅成本,實現多發工資的目的。

伯特咨詢將企業在社保新政下的應對策略總結如下:一、調整企業的工資結構和總額;二、調整企業用工方式,考慮採用非全日制、勞務合同、勞務派遣等用工方式;三、合理提高雇員素質,提高人效,梳理優化業務流程。

具體來看:
第一、優化業務流程,尋求新的業務合作方式。 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是,企業僱傭員工,員工為企業服務。在新形勢下,企業梳理工作流程,充分考慮外包、分包、眾包、內包等新的合作方式。這些方式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新思路。首先,讓我們來了解新型合作方式的內在定義和關鍵區別。外包是指利用企業外部的人力資源為企業內部的生產和經營服務。分包是指施工承包單位或者專業分包單位(發包人)將其承攬工程中的勞務作業發包給勞務分包單位。眾包是指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路的做法。內包是指企業內部員工承包企業某部分工作任務或生產經營任務。在勞動關系的認定上,內包是最容易與勞動關系混淆的。

第二、調整用工方式,有效降低人工成本。過去,企業為加強對員工的管理,以勞動合同制員工為主,未來企業為輕裝上陣將根據企業各崗位職責的不同,個性化的選擇用工方式。除勞動合同制外,其他幾項用工方式分別為: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民事僱傭。

第三、調整工資結構,合理降低人工成本。 在利潤率不變的前提下,企業很難接受人工成本的增長;為了合理合規的降低人工成本,必然調整員工工資結構。如何適當的調整工資結構既能為企業降低成本,又能規避法律風險,最後還能有效激勵員工,這是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話題。由於,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工資結構,在此不一一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