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養蛋鴨需要什麼成本
擴展閱讀
什麼材料代替鑽石 2025-02-03 21:43:51

養蛋鴨需要什麼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9-28 03:14:22

1. 養1000隻蛋鴨,平均每隻鴨蛋成本多少

那要看你喂什麼飼料。如果你那邊的土地資源比較好,採取放養為主,每隻鴨到產蛋時最低成本大約在17-18之間。如果是採取圈養的話,用全價飼料,到產蛋時的成本大約在20元左右。

2. 養蛋鴨的成本如何預算

先購進蛋鴨苗500--1000隻,每隻按目前市場價3-5元計,須1500-5000元;飼養三個多月就可產蛋,三個多月按100日計,須消耗谷類、菜類、配合飼料15000-32000元;平均日產蛋400-800枚,按13粒/7元/公斤計,日收215-430元,除去飼料成本(0.2kg/只/天X0.80元/kg)0.32元/只/天共128-256元,每天收益90-180元;按產蛋450日計,毛利4萬-8萬元;減去產蛋前進苗費、飼料費可獲利2.35-4.5萬(不計算工資、勞力、基建等費用)。以上為粗略計算,不知正確與否。僅供參考!小型養殖一般不用辦什麼手續,除非當地有相關規定;如確實需辦手續,可到當地畜牧獸醫站咨詢。

3. 養殖200隻蛋鴨要多少成本 從小鴨開始養 前期要多少錢 多久下蛋 ,一隻鴨利潤大概是多少

蛋鴨幼苗按2.5元/只來算,200隻成本500元,然後後期的流動資金是根據自己的環境來定是牧養還是圈養,飼料一天按0.5元/只算(幼苗時不要這么多,1兩的飼料就夠),但是長大後少算也要0.8元錢),兩月便可出欄,這樣算下來,飼料資金6000元,大約4個月可以大量產蛋,按市場價:蛋單價:0.8-1.5元/個,如果每天都喂飽,都產蛋,預算一天200蛋,一天凈值300元左右,按目前市場核價:50元/只鴨的成本,賣價80-100元/只.

4. 養蛋鴨的利潤與成本

1、蛋鴨養殖成本 買鴨苗的費用+養殖人工費+蛋鴨成活率+糧食費用+養殖棚房租費+電費。
2、蛋鴨養殖收入 賣出雞蛋的收入和將生蛋少的鴨子賣出去的收入。
3、蛋鴨養殖利成 收入-成本。
在鴨子產蛋一段時間後按照比例抽檢鴨子的體重,如果鴨子能維持基本的蛋初的體重,則沒什麼問題,如果體重過輕或者過重,則及時調整日糧,盡快恢復鴨子正常體重,如果體重只有稍微增加,則屬於正常現象。

5. 一支蛋鴨一年成本要多少,有多少利潤。

一隻蛋鴨苗五元錢,成長為大鴨要三個月,食料要二十元,一年的食料要八十元左右,蛋鴨每年能產蛋三百左右,每個賣1元五角,可以賣四百五十元,去掉成本能凈勝三百元吧,利潤可觀的!

6. 養3000-5000隻蛋鴨大約需多少成本

一隻蛋鴨從出殼養到開產,所需成本不到20元錢,一個產蛋周期一隻鴨的飼料平均要105元,而一個產蛋周期,每隻蛋鴨可產320隻、約有42斤鴨蛋,以每斤4元算都可賣到170元錢。淘汰老鴨每隻可賣16元錢。
另外如果是第一次養鴨,場地還需投錢。
綜合分析來說,3000-5000隻鴨前期投錢大概要在10-12萬左右,前期過後也得預留3-5萬做周轉。投資大概要15萬左右鴨場就可以辦起來了。

7. 養殖鴨子500隻成本

要看養的是什麼鴨要是養殖蛋鴨子,500隻 一年下來,3萬左右。
鴨子養殖技術

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隻。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厘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隻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區,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煉,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只,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鴨子的食物很廣,象現在大的養殖戶就是飼料配合新鮮草料,有時也放養到稻田裡 ,小時候養過,挖蚯蚓,摘嫩草,剩飯剩菜也能喂,比雞還好養
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抓好雛鴨的管理。
及時開食雛鴨出殼1天後即開食。開食前需先「開水」(飲溫水),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開食的飼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飯,將其撒在竹席上,讓雛鴨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後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5次。15天後每天喂3次即可。雛鴨開食3天後,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將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喂給。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適量的青綠飼料,可將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採食。
加強保溫 雛鴨正常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度,4-7日齡25度,2周齡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溫方式是,利用雛鴨的自發熱量進行取暖。但是,當外界氣溫較低時,則應用火爐等熱源加溫,使育雛室的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鍛煉下水鴨子屬水禽。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採食量。因此,應在出殼5天後就鍛煉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將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濕鴨腳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鍾;以後水深逐漸增加,時間逐漸延長。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後,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乾再趕回鴨舍。
預防疾病 育雛室、運動場要勤換墊料,加強通風,堅持定期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乾爽。食槽、水槽需經常洗刷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此外,還要及時對雛鴨接種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種選擇
稻田養鴨是一種粗放的飼養方式,而且在稻鴨共棲種養模式中,養鴨只是綠色優質大米生產的一個輔助性產業,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選擇鴨品種時,重點考慮生命力旺盛,適應性廣,耐粗飼,抗逆性強的中小型優良品種。推薦飼養吉安紅毛鴨和冊麻鴨等蛋肉兼用品種。
(一)吉安紅毛鴨
吉安紅毛鴨體型短圓、頸粗短。公鴨大小適中,緊湊、前胸寬、胸肌發達。母鴨體型桃園、馮湊、眼大突出、明亮、胸肌發達。具有遺傳性能穩定,生產性能良好,耐粗飼,覓食力強,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長與體重增長同步,是加工板鴨優質原料。據農村調查,以放牧為主,飼養80-90天,體重可達1000-1150克,其間補喂稻穀3-4kg,在板鴨廠育肥28天,體重1350-1400克(耗稻穀4kg),達到板鴨加工要求。紅毛鴨開產日齡112天,產蛋率達5%日齡為134天,50%為186天,成年母鴨平均體重1450克。該鴨適合我省農村各種方式的飼養。
(二)山麻鴨
山麻鴨原產於福建龍岩地區,是我國優良蛋鴨品種之一。公鴨胸寬背闊,體軀較長。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母鴨身體細長、勻稱緊湊、站立和行走時軀干與地面呈450角以上,頭較小,喙呈古銅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通體麻褐色。據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測定,公母鴨平均初生體重42.78克,4周體重553.10克,90日齡體重1330克,72周齡(504日齡)體重1515克。成年公鴨體重1300克,成年母鴨體重1500克。母鴨開產日齡120日齡左右,500日齡產蛋280-300枚。山麻鴨具有開產早,產蛋高,適應性廣,適合農村各種方式養殖。
二、飼養管理
(一)雛鴨飼養管理
雛鴨的飼養管理是俗稱育雛,是養鴨十分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須科學管理,給雛鴨創造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光照、營養和清潔安靜的環境等,盡量減少惡劣應激的影響。
1、雛鴨選擇
育雛的季節須仔細考慮,特別是稻鴨共棲模式,應選擇最佳的育雛季節,以取得最好的生產效果和經濟效益。稻鴨共棲的鴨苗主要是春雛和夏雛,秋雛和冬雛不作選擇。
①春雛
指3-5月份孵出的雛鴨。春季氣候逐漸回暖,陽光充足,對雛鴨生長有利,成活率和強健率高,到中鴨階段,由於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體質好,生長增重快。稻鴨共棲的鴨苗應選擇春雛,育雛結束正好與水稻栽插相銜接。不過春雛須注意做好保溫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濕,氣候多變,疾病容易入侵,處於炎熱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蔭等工作,所以管理須仔細認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②夏雛
指6-8月份孵出的雛鴨。此時高溫高濕,雛鴨食慾差,生長發育受影響,成禽的生產力較低,且防暑降濕工作量大。不過,夏雛一般不需供熱保溫,作肉用商品鴨時只要適當做好防暑工作,飼養成本不會很高。
③秋雛、冬雛
秋雛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雛鴨。冬雛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雛鴨。與水稻種植在季節上不相適應。

8. 養殖2000隻蛋鴨一年需要多少成本

1我養了2300隻每天要吃9包飼料,蛋鴨料現在是105左右一包,青年鴨料90左右一包。如果你是自己配料的話成本會更低一點,從鴨苗到70%蛋率加上鴨舍建設大概需要13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