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降成本和補短板怎麼區分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降成本和補短板怎麼區分

發布時間: 2023-10-03 13:53:14

❶ 三去一降一補的一降是指

「三去一降一補」是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去低利潤、高污染的過剩產能

2、去庫存是為新的產能提供空間

3、去杠桿是降低長期性和系統性風險

4、降成本是提高效率的基礎

5、補短板是提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必要條件,補短板也是平衡供需關系的必然手段
補短板。「三去一降一補」是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一補指的是「補短板」,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短板,補科技創新進步短板,補城鄉統籌發展短板,補民生建設短板,補對外開放短板,補人才隊伍建設短板。主要的目的是平衡供需關系,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❷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去產能
主要講的是鋼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

❸ 何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市場機制下,產能與需求不匹配是常態,所謂去產能就是去「過剩產能」、「落後產能」。
一般行業過剩20%,惡性競爭就會出現,過剩>40%,則形成行業性虧損。對>30%的部分就要用行政手段堅決去掉。去庫存:當供大於求時,就會庫存過剩。實際上就是過剩產能導致的。例如一些地方房子很多,但沒人買。措施主要是引導市場合理預期,因地制宜出台調控政策等。去杠桿:杠桿率就是負債率。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我國有些房地產公司負債率超過80%,90%,甚至資不抵債。

❹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4、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5、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中心城區地下管網老舊、水電氣暖及環衛設施不配套等問題。

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短板,解決結構優化調整緩慢,實體經濟發展不快,金融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產業投資增量減少,增長新動力不足,投資需求降低等問題。

(4)降成本和補短板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