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以歷史成本計量的會計科目有哪些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以歷史成本計量的會計科目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10-06 09:35:54

『壹』 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成本模式的會計處理比較簡單,主要涉及「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等科目,可比照「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累計折舊」、「累計攤銷」、「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等相關科目進行處理。

(一)外購或自行建造的投資性房地產
外購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的土地使用權和建築物,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實際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其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和可直接歸屬於該資產的其他支出。企業購入的房地產,部分用於出租(或資本增值)、部分自用,用於出租(或資本增值)的部分應當予以單獨確認的,應按照不同部分的公允價值占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將成本在不同部分之間進行合理分配。
自行建造的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其成本由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必要支出構成,包括土地開發費、建安成本、應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支付的其他費用和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建造過程中發生的非正常性損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計入建造成本。

(二)非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房地產的轉換,是因房地產用途發生改變而對房地產進行的重新分類。企業必須有確鑿證據表明房地產用途發生改變,才能將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非投資性房地產或者將非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這里的確鑿證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應當就改變房地產用途形成正式的書面決議,二是房地產因用途改變而發生實際狀態上的改變,從自用狀態改為出租狀態。
1.作為存貨的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作為存貨的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通常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其持有的開發產品以經營租賃的方式出租,存貨相應地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這種情況下,轉換日通常為房地產的租賃期開始日。租賃期開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權行使其使用租賃資產權利的日期。一般而言如果企業自行建造或開發完成但尚未使用的建築物,且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正式書面決議,明確表明其持有以備經營出租的空置建築物,如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書面決議,明確表明其自行建造或開發產品用於經營租出、持有意圖短期內不再發生變化的,應視為存貨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日為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書面決議的日期。
企業將作為存貨的房地產轉換為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按該項存貨在轉換日的賬面價值,借記「投資性房地產」科目,原已計提跌價准備的,借記「存貨跌價准備」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開發產品」等科目。
2.自用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企業將原本用於生產商品、提供勞務或者經營管理的房地產改用於出租,通常應於租賃期開始日,將相應的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對不再用於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且經整理後達到可經營出租狀態的建築物,如果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正式書面決議,明確表明其持有以備經營出租的空置建築物,如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書面決議,明確表明其自用房地產用於經營租出、持有意圖短期內不再發生變化的,應視為存貨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日為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書面決議的日期。
企業將自用土地使用權或建築物轉換為以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應當按該項建築物或土地使用權在轉換日的原價、累計折舊、減值准備等,分別轉入「投資性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科目,按其賬面余額,借記「投資性房地產」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科目,按已計提的折舊或攤銷,借記「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科目,貸記「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科目,原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借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或「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貸記「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科目。
(三)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
採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按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有關規定,按期(月)計提折舊或攤銷,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
投資性房地產存在減值跡象的,還應當適用資產減值的有關規定。經減值測試後確定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准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科目。如果已經計提減值准備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又得以恢復,不得轉回。
(四)與投資性房地產有關的後續支出
1.資本化的後續支出
與投資性房地產有關的後續支出,滿足投資性房地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投資性房地產成本。例如,企業為了提高投資性房地產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改建、擴建而使其更加堅固耐用,或者通過裝修而改善其室內裝潢,改擴建或裝修支出滿足確認條件的,應當將其資本化。企業對某項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改擴建等再開發且將來仍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再開發期間應繼續將其作為投資性房地產,再開發期間不計提折舊或攤銷。

與投資性房地產有關的後續支出,不滿足投資性房地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五)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1.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
企業將原本用於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的房地產改用於生產商品、提供勞務或者經營管理,投資性房地產相應地轉換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例如,企業將出租的廠房收回,並用於生產本企業的產品。在此種情況下,轉換日為房地產達到自用狀態,企業開始將房地產用於生產商品、提供勞務或者經營管理的日期。
企業將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時,應當按該項投資性房地產在轉換日的賬面余額、累計折舊(攤銷)、減值准備等,分別轉入「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等科目;按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余額,借記「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科目,貸記「投資性房地產」科目;按已計提的折舊或攤銷,借記「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科目,貸記「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科目;原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借記「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或「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

2.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存貨
房地產開發企業將用於經營租出的房地產重新開發用於對外銷售的,從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存貨。這種情況下,轉換日為租賃期屆滿、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作出書面決議明確表明將其重新開發用於對外銷售的日期。
企業將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存貨時,應當按照該項投資性房地產在轉換日的賬面價值,借記「開發產品」科目,按照已計提的折舊或攤銷,借記「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科目,原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借記「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投資性房地產」科目。

(六)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當投資性房地產被處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卻不能從其處置中取得經濟利益時,應當終止確認該投資性房地產。
企業可以通過對外出售或轉讓的方式處置投資性房地產取得投資收益。對於那些由於使用而不斷磨損直到最終報廢,或者由於遭受自然災害等非正常損失發生毀損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及時進行清理。此外,企業因其他原因,如非貨幣性交易等而減少投資性房地產業也屬於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企業出售、轉讓、報廢投資性房地產或者發生投資性房地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處置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應當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按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投資性房地產」科目;按照已計提的折舊貨攤銷,借機「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科目;原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借記「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科目。

『貳』 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指的是什麼

一、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指的是什麼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由於已在交易發生日按當日即期匯率折算,資產負債表日不應改變其原記賬本位幣金額,不產生匯兌差額。

二、非貨幣性項目
非貨幣性項目是在物價變動情況下,其本身的價格可以隨著物價變動而變動的項目。包括:存貨、預付費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非貨幣性資產和遞延收入、應在未來提供商品或服務責任的負債項目等非貨幣性負債,以及大部分股東權益項目。
在通貨膨脹時期,非貨幣性項目不直接受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影響,但由於貨幣購買力下降,資產、商品和勞務等價格的上升,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財務報表所反映的非貨幣性項目就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在一般物價水平會計下重編財務報表時,要根據物價指數對其進行調整。
在現行成本會計中,要用現行重置成本對其重新表述。

三、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principle of historical cost)亦稱原始成本原則或實際成本原則,是指對會計要素的記錄,應以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取得成本為標准進行計量計價。
按照會計要素的這一計量要求,資產的取得、耗費和轉換都應按照取得資產時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負債的取得和償還都按取得負債的實際支出進行計量計價和記錄。資產減負債訴所有者權益自然也是歷史成本計價的,有別於報表日的重置價值、變現價值和市價。

『叄』 什麼是會計的歷史成本

會計的歷史成本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及其他等價物。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歷史成本計量是指按照資產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的償還負債與其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
應當基於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
而不考慮隨後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按照歷史成本原則進行核算,
有助於各項資產、負債項目確認、計量結果的檢查與控制;同時按照歷史成本核算
也使收入與費用的配合建立在實際交易的基礎上,
能夠促使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歷史成本計量特點:
1.面向過去的確認基礎
歷史成本會計的最大特點是面向過去從確認的基礎看,
歷史成本會計是建立在過去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基礎上的。不論權責發生制還是收付實現制,
都是針對已發生的過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過去交易而引起的權利和義務;後者指因過去交易而引起的現金收付。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建立在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的基礎上。
2.按歷史成本計量
這是歷史成本會計的根本所在。資產、負債、費用按歷史成本計量,
提供的是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
與現實情況相關性不足。
3.遵循實現和配比原則決定收益
復式簿記產生以來,
通過成本與收入進行配比來確定收益,
一直是會計的主要特徵,
並構成整個會計體系的核心和靈魂。
4.會計信息可靠性較強,
相關性不足
歷史成本會計是相對可靠的,
因為一項資產或負債的成本通常是客觀的,
與其他計量屬性的計算相比,
較少估計和偏見。
但歷史成本不隨著市場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所以,
與市場價值缺乏相關性。

『肆』 以歷史成本計量的會計科目有哪些

基本上都是以歷史成本入賬,除了固定資產盤虧後以重置成本入賬。
希望回答有用滿意請採納,還有什麼的話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