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是倒推成本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什麼是倒推成本

發布時間: 2023-10-11 08:54:53

『壹』 我是一名兼職會計新手,想請教如何倒推成本

倒推成本法(Back Push Costing),亦稱逆算成本法,倒流成本法,它是一種當產品完工或銷售時,倒過來計算在產品、產成品等生產成本的簡單的成本計算方法。倒推成本法與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方向正好相反。傳統的生產成本的記錄、歸集和分配,是隨著材料與產品實體的轉移而轉移,即生產成本的會計記錄與生產成本發生的實物流程是同步的。
在採用JIT制度的企業,由於存貨水平很低,產品成本就會直接進入銷售成本,而不必經過存貨環節。所以,企業管理人員認為不值得在在產品、產成品及銷售成本的追蹤上浪費時間。因此,倒推成本法尤其適用於那些採用適時生產制度而使存貨水平很低的企業。即使存貨水平較高,但只要它是相對穩定的,那麼,傳統成本法與倒推成本法也會產生基本一致的結果,所以,倒推成本法也適用於採用JIT制度以外的企業。
編輯本段倒推成本法的賬戶設置與會計處理
在傳統成本制度下,一般需設置「原材料」、「生產成本」(在產品)、「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等會計科目,而在JIT制度下,由於它不同於以往的傳統成本制度,因而在賬戶設置與會計處理上也是有所區別的。這主要體現在:
1、設置「原材料與在產品」賬戶
在JIT制度下,由於在產品數量極少,沒有必要為其單獨設置賬戶,可將其與原材料賬戶合並。當購入材料時,直接記入「原材料與在產品「賬戶。
2、設置「加工成本「賬戶
所謂加工成本,是指直接人工成本與製造費用。在JIT制度下,由於自動化水平相對較高,直接人工成本金額很少,因此將其與各項製造費用合並記入「加工成本」賬戶。
3、分配製度費用的時點
在傳統成本制度下,分配製造費用的時點一般都選擇產品生產完成時或期末時,而且都是先分配記人「生產成本」,再轉入「庫存商品」。然而,在JIT制度下,製造費用的分配,通常都是在產品生產完成時進行。 在純粹的JIT環境下,產品生產完成時即為出售產品之時,因此,可將使用(等於購入)的材料與加工成本直接計入銷售成本。但是,這種純粹的JIT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因此,如果發生生產量大於銷售量,或存在加工未完成的在產品,則可將銷售成本賬戶中的一部分調整轉出,作為「庫存商品」或「原材料與在產品「賬戶的結存數。
編輯本段倒推成本法實例
例:某企業採用JIT制度,並用倒推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為簡化起見,做如下假設:企業只生產一種甲產品;原材料期初余額為零,在產品沒有期初、期末余額;沒有直接材料差異(如果有,差異的核算與標准成本法處理基本一致)。該企業200×年5月份發生下列會計交易和事項: (1)用銀行存款購入原材料114600元。 (2)本月實際發生加工成本68000元。 (3)本月生產完工甲產品1100個,甲產品的標准單位成本為直接材料100元,加工成本為60元,兩者之和為160元。 (4)本月出售甲產品1080個。 倒推成本法有三種基本類型,其區別在於記賬的時點有所不同。下面就倒推成本法的三種核算類型分別加以說明。
1.倒推成本法方法一
以材料購進、產品完工為記賬時點,則該企業200×年5月份業務交易的會計分錄如下: (1)購進材料: 借:原材料與在產品114600 貨:銀行存款 114600 (2)本月發生加工成本: 借:加工成本 68000 貸:有關賬戶(應付工資、累計折舊等)68000 (3)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借:庫存商品(1100×160)176000 貨:原材料與在產品(1100×100)110000 加工成本(1100×60) 66000 (4)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80×160)172800 貸:庫存商品(1080× 160)172800 (5)會計期間內發生的實際加工成本可能會分配不足或分配過多,因此,企業應在年末或月末進行調整,假定該企業是在月末進行調整,則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2000 貸:加工成本(68000-66000)2000 於是,5月份各存貨賬戶余額為「原材料與在產品」為4600元,「庫存商品」為3200元,共計7800元。 上述會計處理相對傳統成本法而言,它大大減少了會計工作量。
2、倒推成本法方法二
以材料購進、產品出售為記賬時點。 這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的區別是記賬時點不是產品完工時,而是產品出售時。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各生產單位為存貨而生產的動機,從而更著眼於產品銷售。在這種方法下,不強調了解存貨構成,因此,將「原材料與在產品」及「庫存商品」兩個賬戶合並,設置一個「存貨」賬戶即可。該企業5月份業務交易的會計分錄如下: (1)、購進材料: 借:存貨 114600 貨:銀行存款114600 (2)、本月發生加工成本: 借:加工成本68000 貨:有關賬戶(應付工資、累計折舊等)68000 (3)、產品出售時,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80×160)172800 貸:存貨(1080×100)108000加工成本(1080×60)64800 (4)由於加工成本不計入存貨,但68000元的加工成本只分配了64800元,其中差額3200元便是分配不足的數額,應於月末編制調整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3200 貸:加工成本3200 於是,5月末存貨余額為6600元。
3.倒推成本法方法三
以產品出售時為記賬時點。這種方法是JIT環境下所採用的最簡單的會計處理方法,也是倒推成本法中「倒推」的由來。採用這種方法,該企業200×年5月份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1)購進原材料: 借:主營業務成本114600 貸:銀行存款114600 (2)本月發生加工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68000 貸:有關賬戶(應付工資、累計折舊等) (3)將銷售成本倒推出期末存貨。 由於本月生產1100個甲產品,但只售出1080個,還剩20個,則這個20個未售出的甲產品的標准成本3200(20×160)元就為期末存貨成本。企業應於月末編制調整分錄: 借:存貨3200 貸:主營業務成本3200
編輯本段倒推成本法的評價
倒推成本法並沒有嚴格遵循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沒有確認在產品成本。但是,倒推成本法的支持者往往引用重要性原則為之爭辯:即使存貨水平很高,如果各期存貨水平沒有重大變化,那麼,營業收入和存貨水平的數值在倒推成本法下和在傳統成本法下並無重大差別。 但是如果倒推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反映的財務結果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應通過編制調整分錄,使倒推成本法的數值符合外部報表的要求。例如;方法二中的會計分錄(4),將加工成本差額3200元全部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但如果企業部分加工成本進入存貨,那麼會計分錄(4)應調整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2000 存貨(20×60)1200 貸:加工成本3200 編制上述的調整分錄,就使得方法二與方法一的計算數值保持一致了,期末存貨價值都為7800元。 倒推成本法最吸引人之處是它的簡易性。簡易的會計系統一般而言不能像復雜的會計系統那樣提供更多的信息,便於成本決策及業績考評。因此,對倒推成本法的批評也就集中在它的缺乏審計追蹤的能力方面,即它無法確認生產中每一步的資源使用情況。當然,企業管理當局可以通過監測、計算機控制和其他非財務手段予以控制。而且,在個別部門或作業領域,實際成本是可以得到確認,並能和標准成本進行比較分析的。這種比較分析至少可以按月進行,有時甚至可以每天進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倒推成本法的不足。
編輯本段倒推成本法的局限
倒推成本法並沒有嚴格遵循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沒有確認在產品成本。但是,倒推成本法的支持者往往引用重要性原則為之爭辯:即使存貨水平很高,如果各期存貨水平沒有重大變化,那麼,營業收入和存貨水平的數值在倒推成本法下和在傳統成本法下並無重大差別。 但是如果倒推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反映的財務結果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應通過編制調整分錄,使倒推成本法的數值符合外部報表的要求。例如;方法二中的會計分錄(4),將加工成本差額3200元全部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但如果企業部分加工成本進入存貨,那麼會計分錄(4)應調整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2000 存貨(20×60)1200 貸:加工成本3200 編制上述的調整分錄,就使得方法二與方法一的計算數值保持一致了,期末存貨價值都為7800元。 倒推成本法最吸引人之處是它的簡易性。簡易的會計系統一般而言不能像復雜的會計系統那樣提供更多的信息,便於成本決策及業績考評。因此,對倒推成本法的批評也就集中在它的缺乏審計追蹤的能力方面,即它無法確認生產中每一步的資源使用情況。當然,企業管理當局可以通過監測、計算機控制和其他非財務手段予以控制。而且,在個別部門或作業領域,實際成本是可以得到確認,並能和標准成本進行比較分析的。這種比較分析至少可以按月進行,有時甚至可以每天進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倒推成本法的不足。

『貳』 怎麼倒推產成品成本

怎麼倒推產成品成本

倒推成本法,亦稱逆算成本法,倒流成本法,它是一種當產品完工或銷售時,倒過來計算在產品、產成品等生產成本的簡單的成本計算方法。
倒推成本法與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方向正好相反。傳統的生產成本的記錄、歸集和分配,是隨著材料與產品實體的轉移而轉移,即生產成本的會計記錄與生產成本發生的實物流程是同步的。但是,隨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適時生產制度的生產,企業的生產組織特點和管理制度發生了轉變。其的要點是:企業生產以顧客需求(如訂單)為起點,由後向前進行逐步推移來全面安排生產任務,上一生產步驟生產什麼、生產多少、質量要求和交貨時間只能根據下一生產步驟提出的具體要求而定,至於原材料及零部件,只有當某一步驟需要時,企業才予以購進。這樣從原材料購入到產品製成所耗用的時間大幅縮短,期末存貨量變得很小,使得傳統的分批或分步成本制度下詳細記錄各類存貨(如原材料在產品及產成品)的必要性受到懷疑。由於成本效益的原則,對少量的存貨做詳盡精確的追溯,無疑得不償失。為了克服上述問題,倒推成本法應運而生了。
採用倒推成本法通常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企業管理當局需要一個簡單的會計體系,認為詳細的成本記錄是多餘的;
2.每種產品都有一套標准成本,存貨數量相對較少;
3.倒推成本法下的財務結果與傳統成本法下的財務結果相差不大,不會扭曲成本。
在採用適時生產制度的企業,由於存貨水平很低,產品成本就會直接進入銷售成本,而不必經過存貨環節。所以,企業管理人員認為不值得在在產品、產成品及銷售成本的追蹤上浪費時間。因此,倒推成本法尤其適用於那些採用適時生產制度而使存貨水平很低的企業。即使存貨水平較高,但只舉猛孫要它是相對穩定的,那麼,傳統成本法與倒推成本法也會產生基本一致的結果,所以,倒推成本法也適用於採用適時生產制度以外的企業。

成本還原的物件是產成品成本對嗎?判斷

成本平行結轉個步驟可以同時計算產成品成本嗎

平行結轉分步法也稱不計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指在計算各步驟成本時,不計算各步驟所產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計算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計算本步驟發生的各項其他成本,以及這些成本中應計入產成品的份額,將相同產品的各步驟成本明細賬中的這些份額平行結轉、匯總,即可計算出該種產品的產成品成本。
(1)成本核算物件和成本結轉程式。採用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成本核算物件是各種產成品及其經過的各生產步驟中的成本份額。而各步驟的產品生產成本並不伴隨著半成品實物的轉移而結轉。
(2)產品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採用平行結轉分步法,每一生產步驟的生產成本也要在其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但是完工產品是指企業最後完成的產成品;在產品是指各步驟尚未加工完成的在產品和各步驟已完工但尚未最終完成的產品。

產成品的成本單價怎麼算?

先計算產成品的總成本,在計算成本單價=總成本/數量

鑒定產成品質量可以倒推原材料質量嗎產

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產品質量鑒定是知做在處理產品質量爭議時判定產品質量狀況的重要方式。
產品質量仲裁檢驗是指經省級以上產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的
產品質量檢驗
,在考核部門授權其檢驗的產品范圍內根據申請人的委託要求,對質量爭議的產品進行檢驗,出具仲裁檢驗報告的過程。
下列申請人有權提出仲裁檢驗申請:(一)機關;(二)仲裁;(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其他行政管理部門;(四)處理
產品質量糾紛
的有關社會團體;(五)產品質量爭議雙方當事人
。申請人可以直接向質檢驗提出申請,也可以通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向質檢驗提出申請。
產品質量鑒定是指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指定的鑒定組織單位,根據申請人的委託要求,組織專家對質量爭議的產品進行調查、分析、判定,出具質量鑒定報告的過程。

在產品與產成品成本的核算請詳細解說一下,舉例更好

前面講的都沒有錯 但是 這個假設180元的依據是什麼,這個原則就是在產品和產成品之間正鏈的分配原則。一般要看你的行業是做什麼的,選擇一種合理的方式去平衡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原則。一般工業企業會依據在產品的量是不是固定,還是波動很大?成本因素里的費用(人工、折舊及其他製造費用)佔用比例和期末變動因素分別考慮。 如材料的分配是按期末在產品的完工狀態約當系統來算,就是說在產品相當於完成了產成品的多少百分比,按這個系數去評估。但問題是車間盤點和匯報不準確。也有企業是往二頭靠,即把在產品以虛擬的材料退回等等方式處理。費用的處理如果波動不大的話,一般會在當月完工產品中去分攤,要考慮工人工資是按計時還是計件等因素。

什麼是產成品平均成本?

產成品的總金額除以總數量就等於平均成本,同樣銷售總金額除以數量也是平均銷售成本。如果單獨同各個品種和規格的成本就要按種明細統計總成本種成本再除以該種明細金額的總數量和就等於該種明細的平均成本。

橡膠製品行業的產品種類繁多,我該怎麼計算產成品成本啊,求成本核算表格等

購買就直接咨詢廠家;生產加工就針對某一個產品,分個計算。你要熟悉製作工藝,材料成本、電損、裝置折舊、場地、人員工資、出產品效率。

金蝶實際成本 成本合法性檢查通不過? 產成品成本一點計算不了? 急啊!

為了更有效解決您的問題,建議您通過「金蝶桌面服務系統」獲取服務支援,在「金蝶桌面服務系統」中您可以選擇多種方式解決您的問題,不僅可以通過「知識庫」、「文件中心」等實現自助服務,還可以通過「服務預約」與我們的服務工程師取得聯絡,或者在「需求反饋」中及時將您對金蝶產品的任何建議反饋給金蝶公司,歡迎您體驗!下載地址::kdweibo./GxA
感謝您對金蝶公司的支援!

『叄』 如何由利潤倒推成本

所謂倒推,就是採取由市場認可的產品價格和事先確定的利潤目標,逆向推算出成本費用的控制指標;硬逼,就是把倒推過來的成本細化為多個指標,並具體落實到各個崗位,從成本中逼出利潤,逼出效益。
所謂「塊線點」,就是把全公司劃分為生產、經營、三產、行政、項目等五大塊,引申出130條線,設置了8000多個控制點,每月初根據市場需求量、價格水平,確定當月的產品銷售收入、利潤,倒推出成本費用,向5大塊下達月度成本費用計劃,各大塊以目標成本這條主線,將生產成本分解到車間,車間細化到班組,班組量化到崗位,崗位再分解到個人,加大塊上的壓力,明確線上的責任,考核點上的指標,形成了「以機台保崗位,以崗位保班組,以班組保車間,以車間保公司」的工作格局,管理的核心由利潤轉向了成本。

『肆』 倒推成本計演算法,誰能告訴我是什麼意思啊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倒推成本計演算法

在及時製造運營環境中所採用的產品成本計演算法,在該成本法中,部分或全部成本要推遲到商品完工時才計算。屆時採用標准成本倒推,將成本分配到各個產品。

CMA認證能幫助持證者職業發展,保持高水準的職業道德要求,站在財務戰略咨詢師的角度進行企業分析決策,推動企業業績發展,並在企業戰略決策過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伍』 用倒推法咋算會計主營業務成本

傳統的生產成本的記錄、歸集和分配,是隨著材料與產品實體的轉移而轉移,即生產成本的會計記錄與生產成本發生的實物流程是同步的。但是,隨著20世紀70年代適時生產制度的產生,企業的生產組織特點和管理制度發生了轉變。JIT的要點是:企業生產以顧客需求(如訂單)為起點,由後向前進行逐步推移來全面安排生產任務,上一生產步驟生產什麼、產生多少、質量要求和交貨時間只能根據下一步驟提出的具體要求而定,至於原材料及零部件,只有當某一步驟需要時,企業才予以購進。在採用JIT的企業,從原材料購入到產品製成所耗用的時間大幅縮短,期末存貨量變得很小,使得傳統的分批或分步成本制度下詳細記錄各類存貨(如原材料在產品及產成品)的必要性受到懷疑。由於成本效益的原則,對少量的存貨做詳盡精確的追溯,無疑得不償失。為了克服上述問題,倒推成本法應運而生了。
倒推成本法通常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企業管理當局需要一個簡單的會計體系,認為詳細的成本記錄是多餘的;
2.每種產品都有一套標准成本,存貨數量相對較少;
3.倒推成本法下的財務結果與傳統成本法下的財務結果相差不大,不會扭曲成本。
在採用JIT制度的企業,由於存貨水平很低,產品成本就會直接進入銷售成本,而不必經過存貨環節。所以,企業管理人員認為不值得在在產品、產成品及銷售成本的追蹤上浪費時間。因此,倒推成本法尤其適用於那些採用適時生產制度而使存貨水平很低的企業。即使存貨水平較高,但只要它是相對穩定的,那麼,傳統成本法與倒推成本法也會產生基本一致的結果,所以,倒推成本法也適用於採用JIT制度以外的企業。
賬戶設置與會計處理
在傳統成本制度下,一般需設置「原材料」、「生產成本」(在產品)、「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等會計科目,而在JIT制度下,由於它不同於以往的傳統成本制度,因而在賬戶設置與會計處理上也是有所區別的。這主要體現在:
1、設置「原材料與在產品」賬戶
在JIT制度下,由於在產品數量極少,沒有必要為其單獨設置賬戶,可將其與原材料賬戶合並。當購入材料時,直接記入「原材料與在產品「賬戶。
2、設置「加工成本「賬戶
所謂加工成本,是指直接人工成本與製造費用。在JIT制度下,由於自動化水平相對較高,直接人工成本金額很少,因此將其與各項製造費用合並記入「加工成本」賬戶。
3、分配製度費用的時點
在傳統成本制度下,分配製造費用的時點一般都選擇產品生產完成時或期末時,而且都是先分配記人「生產成本」,再轉入「庫存商品」。然而,在JIT制度下,製造費用的分配,通常都是在產品生產完成時進行。 在純粹的JIT環境下,產品生產完成時即為出售產品之時,因此,可將使用(等於購入)的材料與加工成本直接計入銷售成本。但是,這種純粹的JIT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因此,如果發生生產量大於銷售量,或存在加工未完成的在產品,則可將銷售成本賬戶中的一部分調整轉出,作為「庫存商品」或「原材料與在產品「賬戶的結存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