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會計裡面講的沖成本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會計裡面講的沖成本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10-14 23:13:05

㈠ 核定進項稅沖減成本是什麼意思

不予以抵扣
進項稅額轉出沖減成本
答:因為是出口退稅不得免抵的部分,當初你購進的原材料是為了出口產品而發生的,一般是抵扣了17%的稅金,但現在你的退稅率如果只有13%的話,那麼你的4%的差額部分就要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了,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將你的抵扣稅率調整到與退稅率一樣.
換種想法,假如你購進貨物是普通發票,那麼你的發票金額就要全部進入成本,但有增值稅發票後進入成本只是抵扣稅後的了,如果當初進項稅就不讓你抵扣,你不是也要進入成本嗎?是一個道理的.
轉出部分就是稅差.
1、出口稅差是某單位的徵收稅率與出口退稅率之間的差額,如:該單位的稅率是17%,退稅率是9%,則稅差是8%.
2、根據出口貨物徵收率與退稅率之間的差額計算出進項稅,該進項稅是不允許抵扣的,需作進項稅額轉出,但這是征對執行免抵退的工業企業來說的,其計算公式: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徵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該部分稅額作進項稅轉出,計入主營業務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出口銷售時的會計憑證
借:應收帳款(應收外匯)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進項稅額轉出怎麼理解?
答:進項稅額轉出包括:企業購進的貨物發生非常損失,以及將購進貨物改變用途,如用於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其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通過"進項稅額轉出"轉入有關科目,不予以抵扣.

㈡ 拼多多沖減成本是什麼意思

我的答案沖減成本是什麼意思?

1、沖減是會計學上使用較多的術語,是指收入或者費用之間相互抵消,沖減可以部分沖掉,也可以全額豎迅沖掉。

2、抵減科目包括以下內容:壞賬准備是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等科目的備鍵纖閉抵科目;短期投資跌價准備是短期投資的備抵科目;長期投資減稿裂值准備是長期投資的備抵科目等。

㈢ 請問一下會計記賬憑證裡面的 沖 結 轉 ,分別是什麼意思啊

會計記賬憑證裡面的 沖 結 轉 ,意思分別是:
1、沖,即沖銷xxx憑證。沖賬就是做相反方向的賬抵消之前做的賬。
2、結,就是期末結賬,損益類科目都要結到本年利潤裡面去。
3、轉,就是結轉,例如:結轉庫存商品。

記賬憑證是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按照經濟業務事項的內容加以分類,並據以確定會計分錄後所填制的會計憑證。它是登記賬簿的直接依據。

㈣ 在會計中 主管告訴你沖成本是什麼意思

前言:

財務會計比較常見的晉升路線:會計→成本會計→主管會計→財務經理,其中,成本會計是一道檻!做好了,從會計轉為成本分析、經營分析及管理會計是很有優勢的。那麼,如何掌握好成本會計?實現從傳統會計到管理型會計的華麗大轉身呢?下面與大家交流這些與成本核算有關的知識點,希望能幫到你。

二成本核算準備:


  • 熟悉成本相關的概念:成本對象、成本歸集、成本分攤、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 成本核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作業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嚴格說是一種管理工具)。

  • 成本核算注意要點:熟悉企業生產過程、了解公司產品結構、沒有百分百准確的成本、成本核算的階段是發現異常、防止成本核算成為利潤調節的工具。

  • 三成本核算流程:

    1、確定成本核算方法:

    1)、多數企業採取的是品種法;

    2)、嚴格以銷定產的企業能夠做到分批法;

    3)、生產周期長有半成品的企業適合分步法;

    4)、精細化管理的企業喜歡用作業成本法;

    5)、SAP支持標准成本法。

    2、定義成本對象:

    1)、有系統支持,一般以最終的物料為成本對象;

    2)、若多產品差異不大,也可能是大類;

    3)、如果是手工計算,則通常會按照核算能明細的程度設置成本對象。

    3、歸集費用:

    1)、直接材料,直接歸集到成本對象,比如:主材、包裝物等;

    2)、間接材料,無法直接歸集到成本對象,通常先通過成本中心歸集,在製造費用核算;

    3)、直接人工,一般先歸集到車間,在生產成本科目核算;

    4)、間接人工,一般先歸集到間接生產部門,在製造費用科目核算;

    5)、間接費用,比如維修費、檢驗費、折舊費等,先歸集到部門,在製造費用科目核算。

    4、間接費用分攤:

    1)、確定間接費用分攤比例:間接人工以工時分攤;折舊以機器工時分攤;間接費用通常以產量分攤。

    2)、間接費用分攤到成本對象。

    5、結轉生產成本至存貨

    四成本核算外的因素:

    事實上,成本核算本身並不難,可能成本核算之外的對企業的完整認識才是真正能實現華麗大轉身的因素。

    1、了解公司產品結構

    成本核算最先需要確定的是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對象,了解產品結構是為了找到最適合企業成本核算的方式。

    如:明明是重復製造企業,非用採取分布法核算,估計實施起來也很困難。明明銷售定義為兩種產品,定價也完全不一樣,但財務說:我沒辦法分開核算,那可能就是財務失職了,同樣的,若產品設計本身就只有小差異,比如包裝盒的顏色不一樣,或者使用不同的標簽,財務非得分開核算成本,那也顯得多此一舉了。

    2、熟悉生產流程

    財務是估計的藝術,這在成本核算過程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運用不當首先會導致產品成本不準,然後相應地影響產品定價甚至是營銷策略,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會將原本盈利的產品淘汰反倒是留下了不盈利產品線。

    只有對生產流程非常熟悉,才可能對每個環節產生的成本了如指掌,在對間接費用進行分攤分配時,才可能選擇最合理的分配方式,從而得到相對更准確的成本數據。

    比如說:兩類產品,雖然最後的規格和包裝很類似,但因為不同客戶的要求,生產工藝完全不一樣,若財務不考慮差異,在分攤間接費用時仍是按量分攤,顯然就有明細差異了。再比如說,明明是兩條獨立的生產線,財務的折舊非要放在一起分攤,可能就有調節利潤的嫌疑了。

    3、成本管理的價值

    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其實不是為了計算出成本,更應該在於發現生產過程中的異常。

    比如,若突然某一成本項數據明顯高出以往均價,是不是應該及時提醒生產關注該生產環節;再比如說,原料價格上漲導致整體成本上升,是不是應該及時反饋業務部門調整價格策略或者調整產能?更往前說,是否可以基於歷史數據提前預估產品成本呢,從而指導銷售和生產。或者能藉助成本分析模型,發掘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好了,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以上僅是個人體會,具體還是請在實際業務中,學習中去領悟和體會吧。

    來源:網路。本文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對版權有異議,請後台聯系,議定合作或刪除。

    高端課程推薦:

    財務管理領軍人才預備班(上海,6月12-16日)

    系列課程:

  • 1、人工智慧推動全球企業財務管理轉型

  • 2、戰略管理與財務協同

  • 3、CFO領導力能力提升

  • 4、公司治理與企業制度

  • 5、新時代企業人財融合管理

  • 6、國企混改智慧

  • 7、財務管理體系創新與業務融合

  • 8、持續動態下的財務管控——智能化財務管理

  • 9、全價值鏈降本增效管理創新

  • 10、企業上市與資本運作

  • 11、基於大數據下的企業內控與風險防範

  • 12、移動課堂與標桿企業考察

  • 13、沙盤模擬與實戰演練

  • 14、華為簡單高效的管理實踐與企業文化

  • 15、儒家智慧與企業制勝之道

  • 16、世界500強高管座談

㈤ 「沖暫估成本」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對於已驗收入庫的購進商品,但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價格、當月或者近期同類商品的購進成本、當月或者近期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同類商品同流通環節當期市場價格、售價*預計或平均成本率、等)暫估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