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實施
(一)控制重點
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從嚴控制行政成本,著力控制以下事項:
1.機構編制和人員;
2.公務用車購置和管理;
3.會議、慶典、論壇;
4.出國、出境、出省考察;
5.樓堂館所建設。
(二)控制方式
1.機構和人員控制
加強行政機關機構和人員編制管理,嚴格執行機構和人員編制審批程序,建立健全機構和人員編制動態約束機制,嚴格控制超編進人和聘用臨時人員,有效控制財政供養人員。
2.部門預算控制
堅持預算與行政機關履行職能需要相適應。對行政機關實行部門綜合預算,推進部門預算公開,全面規范行政機關收支活動,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切實加強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提高年初預算編制的准確性,建立行政機關經費保障標准體系,強化預算執行控制管理。
3.部門支出控制
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建立本單位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分解行政成本控制指標,落實行政成本控制任務,提高電子政務、視頻及電話會議比重,降低會議經費支出;擴大公務卡使用范圍,規范公務支出;嚴格控制新購高油耗、高配置越野車;從嚴控制出國團組、人員和經費;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降低行政成本支出。
(三)實施與監督
1.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由各級政府負責,具體工作由財政部門牽頭,會同監察、發展改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編制、審計、政府督查等部門共同推進。
2.各級行政機關是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的責任主體,應當強化行政成本控制意識,建立健全本單位行政成本內部控制制度,周密組織實施,確保行政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3.各級政府審計部門應當加強對本級行政機關重點行政支出項目的審計,督促整改行政支出控制不力的行為。
② 行政部正在考慮如何降低照明成本
行政部正在考慮降低照明成本方法如下。
1、選用高效電光源和燈具在保證照明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照明用電量的根本措施就是在於提高照明設備的效率。
2、合理控制照明時間。
③ 企業如何控製成本
1. 企業的行政工作大體分為政令控制與後勤保障兩大塊。,2. 後勤保障可細分為辦公用品與耗材;車輛;警衛;保潔;食堂;安全生1) 辦公用品與耗材:A. 行政工作首先需要與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商量並確定「月耗」,也就是一個月根據部門人數和工作內容需領筆、列印紙、筆記本、活頁夾等數量。月耗經總經理審批後執行,統一采購統一發放。如有特殊情況需領用則記錄在「辦公耗材領用登記表」中,計入領用部門費用預算。B. 提倡節能降耗,比如要求列印紙雙面使用、更換筆芯等方法。各部門自帶列印紙復印並做好列印記錄。購買時應挑選價格適中且性價比優異的產品,不可一味貪圖便E. 與財務部合作清點公司辦公用品及生產設備,登記入賬。F. 對公司水電進行統計,每月對比並對異常情況進行排查分析。
A. 盡量派遣專職司機駕駛公司車輛,確保人員、車輛安全。B. 對車輛使用進行登記,包括使用人、往返時間、事由、公里數等。C. 對車輛定期保養與檢測A. 對進出人員車輛進行登記。B. 確保公司相關產品、資料不外流。C. 文件、包裹第一時間分發各部門。D. 日常檢查排除安全隱患。A. 制定各部門衛生責任區並排出值日表,落實責任到人。B. 出台衛生管理標准及檢查制度,定期檢查。C. 定期評選優秀及未達標部門並進行獎懲。D. 與未達標部門負責人商定改正期限並簽訂書面協議。E. 如公司有專職保潔人員需指定清潔區域及清潔標准,定期核心就是確保食品安全,至於如何滿足員工口味、及時確定就餐數量避免浪費等都是見仁見智的細A. 行政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確保人員安全工作生產,應定期檢查工作現場,排除安全隱患及違規操作項C. 組織防火演習,合理配置消防設備並定期檢查,培訓消防安全員。A. 監控設備配置、維護、保養,確保無死角。B. 環境噪音、排污等檢測,及時提出應對措施。以上這些簡略說明在資金及成本控制中,行政人員需要注意的控制點政令控制是行政部的核心工作。政令控制就是對公司各項政令的傳達、執行進行控制。
④ 怎麼行政方面控制公司日常的成本
1、控制辦公用品的價格、大方流程和使用時間;
2、向員工宣傳節約水電的重要性;
3、辦公電話、會議、列印等方面進行相關的控制。
拓展資料: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成本作為資本耗費,發生於生產過程,而補償價值的生產成果的分配,屬於分配領域的范疇;作為商品的所有者的經營者為首,常常會對分配領域的一些支出,列作生產成本,導致實際補償價值和已經消耗的C+V+不一致。 成本的經濟實質決定了成本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1)成本是補償生產耗費的尺度。企業為了保證再生產的不斷進行,必須對生產耗費,即資金耗費進行補償。企業是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其生產耗費須用自身的生產成果,即銷售收入來補償。維持企業再生產按原有規模進行。而成本就是衡量這一補償份額大小的尺度。
(2)成本是制訂產品價格的基礎。產品價格是產品價值的貨幣表現。但在現階段,人們還不能直接地准確計算產品的價值,而只能計算成本。成本作為價值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高低能反映產品價值量的大小,因而產品的生產成本成為制訂產品價格的重要基礎。也正是如此,需要正確地核算成本,才能使價格最大限度地反映社會必要勞動的消耗水平,從而接近價值。當然,產品的定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還應考慮其他因素,如國家的價格政策及其他經濟政策法令、產品在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及市場競爭的態勢等等。
(3)成本是計算企業盈虧的依據。企業只有當其收入超出其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支出時,才有盈利。成本也是劃分生產經營耗費和企業純收入的依據。因為成本規定了產品出售價格的最低經濟界限,在一定的銷售收入中,成本所佔比例越低,企業的純收入就越多。
(4)成本是企業進行決策的依據。企業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首先必須進行正確可行的生產經營決策,而成本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素。成本作為價格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高低是決定企業有無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價格競爭,而價格競爭的實際內容就是成本競爭。企業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中具有較高的競爭能力。
⑤ 如何對行政管理成本進行控制
有效地控制行政成本、高效低耗地開展行政管理工作,是我國政府行政改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尋求行政成本得以降低的措施與途徑是我們解決當前行政成本過高或失控的關鍵。
對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著重從宏觀與微觀上進行控制。
一、從宏觀方面。
1、更新思想觀念,在行政管理中借鑒「經濟人」的思想。
對於要建立一個做得更好和花錢更少的政府來說,在改革和探索中借鑒企業的經營理念,借鑒「經濟人」的思想,是非常有價值的,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確立講求效益的思想觀念。
在政府與公眾的關繫上確立以公眾為本的思想觀念,遵循國家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節省行政經費開支,讓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中去,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公眾既然是這些利益的出資者,也應該是最終的受益者。
政府要在行為方式上確立追求高效率的時間觀念,政府需要借鑒企業的快節奏、高效率的運作模式,強化時間觀念,重塑追求高效率的思想觀念,以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效率,避免時間這種抽象的行政資源被無端的損耗,從而加大行政成本,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2、.精簡政府機構,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精簡政府機構,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行政成本的主要途徑,伴隨著機構改革的進行,政府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我國國情,盡快實現由傳統行政向現代行政的轉變,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耗費。
3、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
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與行政質量的迫切要求,對公務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本質上是對政府管理的要求,只有公務員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增強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推動政府加快行政管理的改革,提高行政效益。
⑥ 行政管理成本控制方法
要知道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方法,首先就需要了解行政管理成本(G&A Expense)管控的難點所在:一是其間接費用的屬性,導致其支出水平不能直接與產銷量發生關系,沒法精確配比,預算做不準,當然控制就更難;二是內容分散,科目多,但單個科目金額小,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嘗試加強行政管理成本的方法有多種,這里只提幾個較為流行的方法:
1、化整為零,集中管理:比如行政部統一歸口全公司的辦公傢具和行政修理費,其他部門統一報需求給行政部,由行政部統籌全公司的在這方面的支出,成本管得不好,財務部只向行政部問責就可以了,由它去想辦法往下面平衡和管理。
2、定額控制,定比率控制,總量控制,抓大放小:比如同行業或主要競爭對手的管理費用占收比為5%,那麼本企業的管理管理費用為保證在行業的競爭力,同樣總量鎖定為預測銷售收入*5%即可。會計期間,只要總量和比率不超,科目間的相互借用可以不那麼嚴格追究。這是決策層看待行政管理成本的視角和態度。
3、成本定額落實到人,與個人的績效相掛鉤,等等。還有那些通用的成本控制方法,當然同樣對行政管理成本有效。
⑦ 從行政方面控制公司日常的成本,你覺得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1、復印、列印控制。
2、辦公用品購買成本控制。
3、辦公用品領用控制。
4、辦公用品使用情況控制。
5、水電費用控制。
6、辦公電話費用控制。
7、會議和活動組織成本控制。
8、定期向公司全體成員宣傳節約意識。
⑧ 怎麼行政方面控制公司日常的成本
1、辦公費
辦公耗材節約
2、水電費
人走關燈,停水,關電腦
3、業務招待費
該吃的控制,不該吃的不吃
4、交通費
步行或公交
5、通訊費
長話短說
工資就不要控制了。
⑨ 怎樣才能更好的控制行政成本。
首先要對成本工藝流程有全方位的了解,對成本構成有比較清析的認識。
然後根據各種成本構成,分別確定價格和數量標准。
最後根據各項成本的實際價格和用量數與標准數相比較,確定成本差異,分析差異,以達到控製成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