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的步驟:
1、明確目的:要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確分析目的。 概括來說,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個:
(1)、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點。
(2)、為業績評價提供依據。企業的成本實施預算、銷售費用預算達成率等都屬於業績評價。
(3)、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為公司產品的定價和選擇提供分析信息等。
2、確定對象:確定對象指對對象為材料成本、員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財務費用等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分析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點分析,也即專項分析。通常在實務過程中,建議做重點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費就做差旅費的專項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過程中,最忌諱出現什麼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況。因此,一個階段的重點分析對象不可太多,時間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3、數據的收集與匯總:分析對象確定後,企業就要圍繞對象收集數據,如果數據不全就會導致分析結果失去價值,因此數據的收集和匯總非常關鍵。
成本分析方法:
1、比較分析法
:成本的比較分析法可細分為兩種,即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
何時用同比,何時用環比,這是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2、比率分析法 :
比率分析法是指將不同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構成的一種比值。比如,將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比較得出銷售費用率,將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收入得出銷售管理費用率,這都是比率。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在企業的成本分析中,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四個:銷量、價格、成本、費用。因此,企業在運用因素分析法時,首先要找出最敏感的因素。
4、差異分析法
5、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
Ⅱ 經營成本中包括什麼
問題一:公司經營成本都包括什麼呢? 企業產品成本的高低,不僅影響到國家的積累,而且同企業自身和職工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在國民經濟進一步調整當中,改進成本管理問題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論
(一)成本管理的對象
成本管理對象是與企業經營過程相關的所有資金耗費。既包括財務會計計算的歷史成本,也包括內部經營管理需要的現在和未來成本;既包括企業內部價值鏈內的資金耗費,也包括行業價值鏈整合所涉及的客戶和供應商的資金耗費。
成本管理的對象最終是資金流出。但是具體到每個企業的成本管理系統,成本管理的對象還是有所不同。傳統的簡單加工型小企業的成本管理僅限於進行簡單的成本計算,其成本管理對象也就限定在企業內部所發生的資金耗費。而自身處於激烈競爭的大型企業為贏得競爭,必須關注企業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因此其成本管理對象也就突破了企業的界限,凡是和企業經營過程相關的資金消耗都屬於成本管理的范圍。
(二)成本管理的目標
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標是提供信息、參與管理,但在不同層面又可分為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方面:
1.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是為企業的整體經營目標服務,具體來說包括為企業內外部的相關利益者提供其所需的各種成本信息以供決策和通過各種經濟、技術和組織手段實現控製成本水平。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企業成本管理系統總體目標的表現形式也不同,而在競爭性經濟環境中,成本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主要依競爭戰略而定。在成本領先戰略指導下成本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絕對降低,而在差異化戰略指導下成本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則是在保證實現產品、服務等方面差異化的前提下,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管理,實現成本的持續性降低。
2.成本管理的具體目標可分為:成本計算的目標和成本控制的目標。
成本計算的目標是為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包括外部和內部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主要是關於資產價值和盈虧情況的,因此成本計算的目標是確定盈虧及存貨價值,即按照成本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財務成本,滿足編制資產負債表的需要。而內部信息使用者利用成本信息除了了解資產及盈虧情況外,主要是用於經營管理,因此成本計算的目標即通過向管理人員提供成本信息,藉以提高人們的成本意識,通過成本差異分析,評價管理人員的業績,促進管理人員採取改善措施;通過盈虧平衡分析等方法,提供管理成本信息,有效地滿足現代經營決策對成本信息的需求。
成本控制的目標是降低成本水平。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成本控制目標經歷了通過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浪費來降低成本,通過提高成本效益比來降低成本和通過保持競爭優勢來降低成本等幾個階段。到現在在競爭性經濟環境中,成本目標因競爭戰略而不同。成本領先戰略企業成本控制的目標是在保證一定產品質量和服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內部成本,表現在對生產成本和經營費用的控制。而差異化戰略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則是在保證企業實現差異化戰略的前提下,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實現持續性的成本節省,表現為對產品所處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發生成本的控制,如對研發成本、供應商部分成本和消費成本的重視和控制。
(三)成本管理環節
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規劃、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四項內容組成。
成本規劃是根據企業的競爭戰略和所處的經濟環境制定的,也是對成本管理做出的規劃,為具體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總體要求。成本計算是成本管理系統的信息基礎。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採取經濟、技術和組織等手段實現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動。業績評價是對成本控制效果的評估,目的在於改進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動和激勵約束員工和團體的成本行為。......>>
問題二:運營成本包括哪些 運營成本
也稱經營成本、營業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成本
商品和提供勞務的營業成本,是由生產經營成本形成的。工業企業產品生產成本(也稱製造成本)的構成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的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3.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
4.製造費用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成本構成項目進行適當調整。
2核算
賬戶設置
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其他業務支出
「其他業務支出」賬戶用於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成本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提供勞務等而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及附加等。「其他業務支出」賬戶下,應按其他業務的種類,如「材料銷售」、「代購代銷」、「包裝物出租」等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問題三:經營成本是指總成本費用扣除哪些費用後的全部費用 經營成本是指總成本費用,
扣除:(攤銷費和折舊費),
後的全部費用。
問題四:項目的經營成本不包括總成本費用中的什麼 投資項目的經營成本不應包括運營期間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和財務費用。
問題五: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包括哪些? 一、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它業務收入。
1、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收入。如製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營業收入餐飲收入等。主營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大,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2、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項主營業務收入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包括材料銷售、外購商品銷售、廢舊物資銷售、下腳料銷售,提供勞務性作業收入,房地產開發收入,咨詢收入,擔保收入等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較小。
二、營業成本也稱運營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1、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2、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其他業務成本包括銷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出租無形資產的攤銷額、出租包裝物的成本或攤銷額等。
問題六:新利潤表中的營業成本包括什麼? 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銷售產品、商品和提供勞務的營業成本,是由生產經營成本形成的。工業企業產品生產成本(也稱製造成本)的構成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的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3.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
4.製造費用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成本構成項目進行適當調整。
問題七:經營成本 為什麼不包括 折舊 經營成本是項目評價中所使用的特定概念,作為項目運營期的主要現金流出
由於在計算項目計算期內逐年發生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時,將投資(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作為一次性支出在其發生的時間已計入現金流出,為避免重復計算,不能再包含折舊和攤銷了
問題八:一般來講,公司的運營成本都包括哪些? 生產企業: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貿易行業:產品銷售費用/營業費用(業務弧待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 務費用
問題九:主營業務成本包括什麼? 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產品的產品成本, 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屬期間費用
主營業務成本在銷售時由產成品轉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產成品
產成品又從生產成本轉入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又是由料、工、費構成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應付工資、製造費用
因此,主營業務成本里包含了產品的生產產品的材料、工人工資、製造費用(設備折舊、水、電費、輔料)
問題十: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包括哪些內容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而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Ⅲ 什麼是使用者邊際成本
簡單通俗的說就是你消費最後一單位產品時所得到的滿足感,打個比方吧:你現在很餓,然後你買包子吃,吃第一個肯定覺得很香,可是當你快要飽了的時候,那最後的一個肯定不如前面幾個香了,但你為每個包子支付的價錢卻是一樣的!
而如果要專業一點說呢,西經中有一種理論叫「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說生產中我每投入一單位成本所獲得的收益是呈遞減趨勢的,道理和上面吃包子是一樣的,剛開始你投入一元可能會獲得兩元,但隨著你收入的增加,其實當你的總投資達到比如說100元是,第一百元所給你帶來的收益一定會小於兩元的!
Ⅳ 如何進行公司費用分析
如何呈現出一份完美的費用分析報告,這是每個財務人員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會計人員如何呈現出一份完美的費用分析報告?
一、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一個企業主要分析的對象有:
1、人力成本分析
人是企業產生效益的主要資源,用人成本也是企業關心的。主要側重於人工效率分析,如何提高人工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大效益;
2、主營成本分析
主營成本是企業經營的主要成本,也是分析的重點。主要側重於成本利潤率分析,如何降低成本利潤率;
3、專項費用
今年新增加的專項費用,比如本期立項的工程、本期開展的活動、本期新產品的研發費用。專項費用分析主要側重於「投入—產出」的分析,企業對新增費用比較關注投入能帶來的收益,或者投資的回報;
4、其他波動較大費用分析
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所有事後結果分析,剖析原因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現根本問題,對已經發生事情進行總結反思,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本點一定是在事前。做費用分析的目的也一定是為了更好的為企業的決策服務。
二、用財務數據說話
首先進行總體分析,總體分析是做數據趨勢的判斷,主要方式:
1、是單一數據的同期比、預算比、或者幾年數據的趨勢分析;
2、是費用使用效率指標的同期比、預算比等;
單一數據的對比分析讓我們對費用的整體情況有個把握,但不管是增加還是降低,每個數據波動都是一個疑問,帶著這個疑問結合指標分析,判斷重點分析對象。
然後開始指標分析:
(1)成本率
成本率指標的計算,為了識別成本費用結構波動;
不管異常出現在哪個方向,主營業務成本和人工費用必須進行剖析,如果有異常則帶著疑問去剖析,如果沒有異常則帶著「能否更好」的心態去剖析。所以總體指標分析,僅僅分析的是趨勢,讓我們知道問題點,從而帶著問題去做明細分析。
(2)人工指標
人工效率指標一般包括人均收入貢獻、人均利潤貢獻、人均工資、每元工資帶來的收入等;
人工效率指標表示公司對人的投入能帶來的產出,我們的目標是合理減少投入增加產出;對這一指標的計算幫助我們看出本年度的人工效率趨勢,便於識別問題點進行明細分析。
(3)其他成本指標
①材料使用效率指標:
單位產品直接材料、單位產品物料消耗、單位產品能源消耗(單位面積能源消耗、日均能耗)、材料損耗率等
②物品使用效率指標:
固定資產周轉率、單位宣傳費帶來的收入、人均辦公用品、單位面積維修費等。
對成本使用效率指標的計算幫助我們判斷成本費用趨勢,發現問題點,在明細分析階段剖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最後是期間費用分析
期間費用每個企業基本相同,期間費用主要的分析方法:
1、銷售費用
評價銷售業績,主要用「投入—產出」分析,如活動費、廣告費、銷售傭金,付出的費用有沒有產生目標效益。
2、管理費用
評價管理效率,主要對預算對比和同期對比波動大額的費用進行明細分析。
3、財務費用
評價資金管理成效,主要針對公司業務的特殊性,對pos手續費、匯兌損益和利息支出等進行明細分析。
4、人工分析
評價人工效率,各期間費用中涉及人工成本單獨作為分析對象,需要人事部門的專業數據分析。
三、編寫一份完美的費用分析報告
1.拋出分析的結論,吸引被報告者的眼球
對於分析類的報告,使用者往往最先關注的是分析得出的結論,抓住分析的結論就抓住了報告使用者的眼球。
2.用數據對結論加以支持
任何財務分析都是在准確無誤的數據支持下完成的,只有具備足夠的數據支持才能使分析的結論讓人信服。
3.提出建議對策
好的財務分析是為企業服務的,沒有解決方案的分析等於沒有分析,所以財務分析最具有實踐意義的部分就是以專業的角度對分析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
Ⅳ 什麼是資本的使用者成本
簡稱為使用者成本,指的是資本服務的隱含租金值,或廠商因使用自己所有的資本存量將會支付給自己的價格。也可以把使用者成本看作是廠商為了取得資本服務而租用資本品時要付出的價格,就像僱傭勞動力的情況一樣。資本使用者成本就是某個資本使用者的融資成本,如果其資本結構中即有權以又有負債,則是權益成本和債務成本的加權平均成本。
在任何一段時期內,一個僱主以其製成品出售於消費者或其他僱主,由此所入貸款,以A 表示之。他又從別的僱主手中購買若干製成品,此項開支以A1 表示之。一期終了時,他有一資本設備,包括半製成品(或稱運用資本)以及製成品之存貨,其價值為G。
A+G-A1 中,有一部分並不是本期生產活動之結果,而是本期開始時僱主已有的資本設備。故為求得所謂本期所得,必須從A+G-A1 中,減去上期移交下來的資本設備之價值。只要我們能夠找出一個圓滿方法,計算這個減數,則所得之定義問題即告解決。
有兩個可能原則,可以用來計算這個減數,每個都有若干意義;一個與生產有關,另一個與消費有關。今依次論之。
在一期終了時,資本設備之實際價值G,乃兩種相反勢力之凈結果:在一方面,僱主或從其他僱主手中添購,或自己加工,以維持並改良其資本設備;在另一方面,因為用之於生產產品,故此資本設備蒙受耗損或折舊。即使僱主不用之於生產,僱主還值得花一筆維持改良費,令此費用之最適度(optimum)數目為B′;支出這筆費用以後,資本設備在本期終了時之價值為G′。這就是說,設雇王不用之於生產A,則G′-B′是可能從上期保存下來的最大凈值。這個最大可能凈值,其超過G—A1 部分,即(G′-B′)-(G-A1)乃衡量因生產A 所犧牲掉的價值,可稱之為A 之使用者成本(usercost)。
資金使用成本又稱為資金佔用費,是指資金使用人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資金使用報酬,如支付給股東的股利、支付給銀行的貸款利息,以及支付給其他債權人的各種利息費用,它構成了資本成本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