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入庫時的成本單價怎麼算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入庫時的成本單價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3-11-06 16:39:47

⑴ 入庫時不同品種的庫存商品單價如何計算

一,領料單、出庫單、入庫單的存貨單價,如何計算:
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存貨的計價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更。
1、先進先出法:
即先按存貨的期初余額的單價計算發出的存貨的成本,領發完畢後,再按第一批入庫的存貨的單價計算,依此從前向後類推,計算發出存貨和結存貨的成本。
比如:3月1日購買a產品3個,單價:8元/個;3月5日購買a產品9個,單價:7元/個;3月初a產品餘2個,單價:10元/個。3月發出a產品8個。這發出的8個a產品計價為:2*10+3*8+3*7=65元
2、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又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為權數,計算出平均單價,從而計算出期末存貨和已銷存貨成本的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公式如下:
存貨平均單價=(月初存貨實際成本+本月全部收進存貨實際成本)/(月初存貨數量+本月全部收進存貨數量)
3、個別計價法:每次(批)發出存貨成本=該次(批)存貨發出數量
×
該次(批)存貨實際收入的單位成本。
二、期末的時候要把製造費用全部轉進生產成本,期末製造費用科目的余額應為零。
借:製造費用
貸:生產成本
結轉製造成本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貸:製造費用
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三、1,主營業務成本=單價*售出的數量。
單價=月末時總成本/總數量(如果你用的加權平均法,大部分都用的這個)。
2,還可以這么來計算:
主營業務成本是賣出去的商品的成本=銷售的數量
x
出庫時的該商品的賬面價值。
如果是銷售的數量
x
銷售發票上的單價,那可是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對應著庫存商品賬戶(也就是存貨),售出多少金額的存貨,主營業務成本就增加多少。
3,簡單地說,主營業務成本也就是銷售成本。用製造費用加原材料加直接人工計算產品成本然後賣出去的就是銷售成本了。
商業、工業的主營業務成本=「庫存商品」科目的貸方發生額。
4、主營業務成本按主營業務收入取得為配比確認,即你銷售了什麼商品,就結轉什麼商品的成本,只有銷售出去的產品的成本才是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一般是按照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的:即前期庫存成本+當期入庫的成本。
分別按照銷售數量*產品成本單價來計算。就是:
主營業務成本=a產品銷售數量*產品成本單價+b產品銷售數量*產品成本單價=.........。
以此類推。
5、商貿企業
主營業務成本金額就是外購的商存商品的價值(庫存商品明細賬),出售數量*賬面該庫存商品的賬面加權平均單價。、
生產企業(品種法計算)
生產的產品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 生產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銷售後結轉成本
主營業成本金額=出售數量*賬面該庫存商品的賬面加權平均單價。

⑵ 商品庫存成本怎麼計算

商品庫存成本=訂貨成本+購入成本+庫存持有成本+缺貨成本+物流成本。

庫存成本是在整個庫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

(1)訂貨成本。

(2)購入成本,即用於購買或生產該產品所支出的費用,與購買量或生產量有關。

(3)庫存持有成本,即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通常指貨物從入庫到出庫期間所發生的成本。

(4)缺貨成本。

(5)物流成本,即貨物從供應商處運到倉庫,以及從倉庫運到用戶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並到前述的(1)與(2)中。

(2)入庫時的成本單價怎麼算擴展閱讀

隨庫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費用:

(1) 資金成本。庫存資源本身有價值,佔用了資金。這些資金本可以用於其它活動來創造新的價值,庫存使這部分資金閑置起來,造成機會損失。

(2) 倉儲空間費用。要維持庫存必須建造倉庫、配備設備,還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開支。這是維持倉儲空間的費用。

(3) 物品變質和陳舊。在閑置過程中,物品會發生變質和陳舊,如金屬生銹,葯品過時,油漆褪色,鮮貨變質。

(4) 稅收和保險。

隨庫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費用:

(1)訂貨費。訂貨費與發出訂單活動和收貨活動有關,包括評判要價、談判、准備訂單、通訊、收貨檢查等,它一般與訂貨次數有關,而與一次訂多少無關。

(2)調整准備費(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備圖紙、工藝和工具,需要調整機床、安裝工藝裝備。這些活動需要的費用。如果花費一次調整准備費,多加工一些零件,則分攤在每個零件上的調整准備費就少。但擴大加工批量會增加庫存。

(3)購買費和加工費。采購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會有價格折扣。

(4)生產管理費。加工批量大,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會少。

(5)缺貨損失費。批量大則發生缺貨的情況就少,缺貨損失就少。

⑶ 我想問下,生產企業的庫存商品的入庫單價和出庫單價怎麼算的

首先要確定你們倉庫的材料計價方法,是先進先出法,還是加權平均法還是後進先出發等等,再根據發出數量、結存數量確定領用原材料的成本(價格*數量=等於領用成本)及結存成本的金額,如果是先進先出法,則按照本期實際庫存的先後順序(數量為准*該批單價)計算發出成本,如果該批數量不夠則加上遞延發出數量*該批單價,加總得出發出(領用)成本,當月庫存成本=上期成本金額+本期購進成本金額-發出成本金額----即到推法

⑷ 入庫的成本怎麼計算

確定出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然後用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每種產品的產量。入庫成本就是庫存商品的生產成本或者購貨成本,以及能夠歸屬於入庫產品達到入庫前狀態的直接成本,如運輸途中的搬運費、儲存費等。材料入庫成本的五種實際計價在系統可以自動完成,它們的核算過程是通過單據的記賬功能實現的。記賬後,系統將所輸入的入庫單據登記存貨明細賬。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庫存商品的成本】
1、購入的存貨,其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生的工、費支出和挑選整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數量損耗、並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
2、自製的存貨,包括自製原材料、自製包裝物、自製低值易耗品、自製半成品及庫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的各項實際支出。
3、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包括加工後的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費、裝卸費、保險費、委託加工的往返運輸費等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

⑸ 材料入庫的實際成本如何計算

材料入庫成本包括買價(不含增值稅)、運雜費、入價的稅費、合理的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這里費用等單位實際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而平均耗費的成本。
一般只要將總成本去除以總產量便能得到,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拓展資料
企業在進行材料平時核算業務中,既可以採用實際成本作價,也可採用計劃成本作價。收料憑證要根據發粟價格及采購費用確定,其中能直接計入某種材料實際成本的,可以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可按一定標准在各種材料之間進行分攤。
至於發料憑證的計價,由於材料多系分批采購、分批領用,而每次實際成本又不相同,通常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等多種,企業選定某種方法後,就不能隨意改動。
估計成本一般有這樣幾種情況:
根據經驗和歷史資料估算成本,如購進存貨要花費買價、運雜費和倉儲費等等;
沒有歷史資料,而根據技術資料測算的估計成本,如產品第一次投產的估計成本;
由於歷史資料和技術資料細目過多,所以採用估算的辦法來預計成本;
是預測、決策成本、在決策時,盡管成本並未實際發生,但根據相關的經濟業務和事項,可以合理估算出可能發生的成本額。在財務會計中,估計成本往往是實際成本計算的一種手段。如計劃成本和定額成本等,它們可以按成本項目分別估計,也可以按成本總額估計,通過對估計成本的調整,既能計算出實際成本,又能計算出估計成本的差異,便於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也簡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在管理會計中估計成本主要表現為預測和決策成本,也是機會成本的一種。這種成本可以有歷史資料也可根本沒有歷史資料,估計的目的,是為了揭示成本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更有效地進行長短期的投資決策,同樣能為企業成本控制和分析等提供依據。

⑹ 產成品入庫價格該如何確定

綜述:

如果是購進的產品,入庫的成本價,就是購進時產品的進貨價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產品,入庫成本價就是:產品單價=生產成本總額(材料費+人工費+製造費)/完工入庫產品的數量。

產成品的入庫單一式四聯,均無產品單位成本(即入庫單單價)。是因為雖然工廠已經有BOM表(物料清單),但是由於製造費用(工人工資福利,車間水電費,設備折舊費,污水處理費等等)還未出來。

這四聯入庫單中有一聯是送達財務部記賬,那一聯在月末成本會計即可計算出產成品單位成本(入庫單單價)。但是其他三聯的保管人均沒有產品成本單價。這也是為了保密產品成本考量的內控管理流程作業。

產成品的出庫單一式四聯,除記賬聯由銷售人員填寫單價送達財務部外,其他三聯均無產品單位售價(即出庫單單價)。

⑺ 原材料入庫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1.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總金額為:6000+350+130=6480元,
2.運輸途中合理損耗為:200*10%=20公斤
3.實際入庫數量為200-20=180公斤
4.因為是合理損耗,所以實際為購進這批貨物花費的升蘆金額除可作為進項稅扣除的增值稅外,全部應算作入庫成本,相當於你原來花6480元買了200公斤貨物,損耗了20公斤,數量減少了,但你不能因此少付20公斤的錢,而且沒有相關責任人給你承擔這部分損失,所以只能分攤到入庫的橋笑燃180公斤貨物中去,所以實際單位成本為:
6480/180=36元,
5.相比損敏虛耗前的單位成本6480/200=32.4元,每公斤增加了成本36-32.4=3.6元。
6.你以前問過這個問題吧,這次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