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材料成本差異余額在貸方表示什麼
在計劃法下,「材料成本差異」表示「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
(1)企業在購進材料的時候,「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會有差額,當購進材料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額,材料成本差異為節約差異,記入貸方。
(2)因為庫存材料存在「材料成本差異」,所以企業在發出材料的時候,需要結轉發出材料需要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和節約差異,記入貸方。
Ⅱ 關於材料成本差異有哪些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賬務處理分錄:
1、購入材料收到發票等結算單據時,按實際采購價格及相關的費用。
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等
2、材料驗收入庫,按計劃價格計入原材料科目,計劃價格與采購成本的差額計入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
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
貸:材料采購
3、領用材料,按計劃價格出庫
借:生產成本(或其他)
貸:原材料
4、月底結轉出庫材料的成本差異,先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材料成本差異余額+本期材料入庫產生的材料成本差異)÷(月初原材料(計劃成本)余額+本期入庫材料計劃成本(不包括月底暫估入庫的材料成本))。
應結轉的材料成本差異=出庫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注意有正負號)
結轉分錄:
借:生產成本(或其他)
貸:材料成本差異(金額為上面計算的應結轉的材料成本差異,正數為正,負數為負)
例: 某企業月初"原材料"賬戶計劃成本為1800元,"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期初貸方余額為50元;本月購入材料一批,實際成本為6800元,計劃成本為7200元;已用銀行存款支付。本月生產領用材料一批,計劃成本為5400元。
要求:1、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 2、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3、會計分錄
解題:
1、差異率=[-50+(6800-7200)]÷(1800+7200)=-5%
2、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5400×(-5%)=-270元
發出材料實際成本=5400+(-270)=5130元
3、具體分錄為:
(1)購入時
借:材料采購 68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476
貸:銀行存款 7276
(2)入庫時 借:原材料 7200
貸:材料采購 6800
材料成本差異400
(3)本月領用時
借:生產成本 5400(計劃成本)
貸:原材料 5400
(4)月底結轉時
借:材料成本差異 270(發出材料分攤的差異額)
貸:生產成本 270
Ⅲ 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的計算方法
材料成本差異在貸方時為節約差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差異率
如:
某企業2012年5月1日「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貸方余額為17 000元,「原材料」賬戶的余額為1000 000元,本月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為1690 000元,計劃成本為1700 000元,本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為1200 000元,則企業5月31日原材料的實際成本=(-17000-10000)/(1000000+1700000)= -1%5月31日原材料的實際成本=(1000000+1700000-1200000)+ -1%*(1000000+1700000-1200000)=1 485 000
(3)材料成本差異貸方余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實際成本又稱歷史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的異同
估計成本則是尚未實際發生的,而是根據一定資料預先估算的成本。實際成本是我國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企業在平時核算時可以採用計劃成本、定額成本和標准成本等,但最終必須要調整為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概念主要是針對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但實務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購的實際成本和銷售實際成本等,所以實際成本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是指實際發生的耗費代價,相對於估計成本而言,實際成本是指已經發生,可以明確確認和計量的成本。
將企業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業成本等進行比較,便可以進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額和計劃的完成情況,掌握成本變化的特徵和發展趨勢,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便於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估計成本一般有這樣幾種情況:根據經驗和歷史資料估算成本,如購進存貨要花費買價、運雜費和倉儲費等等;沒有歷史資料,而根據技術資料測算的估計成本,如產品第一次投產的估計成本;由於歷史資料和技術資料細目過多,所以採用估算的辦法來預計成本;是預測、決策成本、在決策時,盡管成本並未實際發生,但根據相關的經濟業務和事項,可以合理估算出可能發生的成本額。
在財務會計中,估計成本往往是實際成本計算的一種手段,如計劃成本和定額成本等,它們可以按成本項目分別估計,也可以按成本總額估計,通過對估計成本的調整,既能計算出實際成本,又能計算出估計成本的差異,便於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也簡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在管理會計中估計成本主要表現為預測和決策成本,也是機會成本的一種。這種成本可以有歷史資料也可根本沒有歷史資料,估計的目的,是為了揭示成本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更有效地進行長短期的投資決策,同樣能為企業成本控制和分析等提供依據。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只是相對而言,它們的成本構成內容可能是相同的,在尚未實際發生之前,可能是估計成本,發生後便成為實際成本,經過調整加以重新確定後的預計成本又成為估計的成本。
Ⅳ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差異究竟該怎麼算
一、題解:本題是計算「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項目金額,題中所列科目均為存貨類科目,全部賬戶的期末余額合計數即為項目金額,合計時余額方向借方相加,貸方則抵減即可。
表中「存貨」金額=「材料采購」借餘140
000+「原材料」借餘2
400
000+「周轉材料」借餘1
800
000+「庫存商品」借餘1
600
000+「生產成本」借餘600
000-「材料成本差異」貸餘120
000-「存貨跌價准備」貸餘210
000=6
210
000
正確答案是選項C
二、說明:
1、「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是「原材料」賬戶的調整賬戶,「原材料」核算庫存材料計劃成本的增減變動情況;「材料成本差異」核算庫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結構取決於「原材料」的賬戶結構與調整方式,如果兩賬戶余額方向相同,為附加調整,兩賬戶余額相反則為抵減調整。
2、「存貨跌價准備」賬戶也是屬資產類賬戶,但其餘額在貸方,用途是存貨類賬戶的抵減調整賬戶。
Ⅳ 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怎麼算
一、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如果是貸方余額,就是減;如果是借方余額,就是加。
二、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本期購入材料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金額+本期購入原材料金額),這里的材料成本差異也是:借方用「+」號,貸方用「-」號。
三、原材料賬戶的金額都是用計劃價*數量算出來的;實際金額-計劃價*數量=材料成本差異;以上公式算出來是負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貸方;如果是正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借方。
四、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的計算。
1、按實際成本核算時,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入庫材料實際成本)-本期貸方發生額(發出材料實際成本)。
2、按計劃成本核算時,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各原材料明細賬的期末借方余額(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
(5)材料成本差異貸方余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我們僅用材料取得和入庫這一過程為例,用簡單的分錄來加以說明:
實際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實際成本)×××。××
貸:物資采購×××。××
實際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實際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調整。計劃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物資采購×××。××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
實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