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製造業成本、費用比例大約在多少才算合理啊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賺取利潤的能力。一般來說,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營業狀況。非正常的營業狀況也會給公司帶來收益或損失,但這只是特殊情況下的個別情況,不能說明公司的能力。因此,證券分析師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以下因素: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准則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計影響等。
中文名
盈利能力分析
類型
數據分析
意義
公司賺取利潤的能力
前提
正常的營業狀況
領域
經濟學
86%的人還看了
盈利能力分析論文
盈利能力分析四大方法
公交車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影響因素
常用指標
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盈利能力分析
主營業務凈利潤率
主營業務凈利潤率是企業凈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凈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額
主營業務凈利潤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這項指標越高,說明企業從主營業務收入中獲取的利潤的能力越強。影響該指標的因素較多,主要有商品質量、成本、價格、銷售數量、期間費用及稅金等。
凈利潤率
資產凈利潤率又叫資產報酬率、投資報酬率或資產收益率,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凈利潤和資產平均總額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資產報酬率=凈利潤÷資產平均總額×100%
資產平均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凈利潤率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反映了企業總資產的利用效率,表示企業每單位資產能獲得凈利潤的數量,這一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全部資產的盈利能力越強。該指標與凈利潤率成正比,與資產平均總額成反比。
把公司一定期間的凈利與公司的資產相比較,可表明公司資
『貳』 10元/餐的快餐,菜品控製成本佔百分之多少比較合理,能做幾葷
快餐十塊錢,只能一葷一素加半葷,現在物價上漲,所有的食材都在漲價,只能挑一下便宜的食材來做了,葷菜,比如肉沫蒸水蛋,半葷干鍋土豆,在來一個青菜,在店面偏僻店租低,所有的食材只能在批發市場拿貨的情況下,成本控制在百分之五十,比打工強點,畢竟也是薄利多銷嘛,僅供參考[害羞]
公司外面的很多快餐店。有幾家店的生意特別好,有一家特別的客人特別多。
12元一位的快餐,葷素不限,吃多少拿多少,放在餐台上的菜大概4葷4素左右,看客量,菜沒有了後廚會炒好續上。再搭配著炒菜和面條這些。
每天生意都很好。最開始一條街就他們家在賣這個,後來一條街好幾家,但是他家味道好,菜色也不錯,生意也沒淡。
米飯1塊,菜每個人成本4塊,再加租金什麼的,這個就靠走量了。長期的話最好找個供應菜的供應商,這樣成本會低很多。
這是成都這邊的有些快餐店的做法。
在深圳還看到過,快餐自選,然後排隊稱菜。不過稍微貴一點,每個人選擇的量不一樣。
按照餐飲基本的利潤點都是在50%、十塊錢的快餐看你做什麼的:小炒、自選、燒臘、豬腳飯等等。基本以豬腳飯為例子、一份白飯成本0.8元左右、一份豬腳的大概3-3.5元、配菜酸菜0.5元,湯可以忽略不計、飯盒0.3元,算起來5-6塊錢成本,走的是薄利多銷的流水,餐飲行業賺的都是辛苦錢、希望對你有幫助
菜品成本控制在40%是比較合理的,你還有煤氣人工鋪租成本,快餐主要靠量,薄利多銷。
我認為菜品可以控制1葷1素。
假設有300塊,菜品成本就120元要做30個快菜,只能說以現在的物價,買菜的太難了!
以上是個人見解,僅供參考!謝謝!
10元的快餐一般利潤都是40%-60%左右,建議一葷一素或者兩素一葷。受到很多因素牽制,每個地方都有所不同(店鋪地段,人流量,人力成本等等)
十元盒飯的利潤高達五元甚至是五元以上。肉0.8兩=1.8元,素菜=1元,大米3兩=0.6元,調料0.3元,油0.3元,即一份盒飯原材料成本=1.8+1+0.6+0.3+0.3=4元,行業一般標准原材料成本為售賣價格的60%左右。
一般十元的快餐利潤都在50%左右,一葷兩素。
60%,一葷三素
成本佔百分之60左右,可以有一個葷菜!
百分之30合適
『叄』 製造企業,成本中材料、人工、費用各佔多少比例為好
同為製造型企業,因為製造工藝、技術手段、工人熟練程度、工人工資、材料價格、地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而造成製造成本的差異,所以很難計算三種因素在製造成本中所佔的比例。
根據經驗判斷,一般製造企業成本中的材料、人工、費用三者的正常比例為7:2:1。
僅供參考。
『肆』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一般占售價的百分比在多少是合理的
生產的產品不同,所佔的比例也就不同。這個要結合你要生產的相應的產品的屬性進行設置相應的比例。
按傳統工業企業,傳統工業企業附加值低,利潤率在5%左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約佔10%。以此推算,生產成本占銷售收入的100-5-10=85%左右。基本來說,傳統工業企業技術含量低,工人工資約佔5%;輔助製造費用5%;燃料動力+原材料差不多達到85-5-5=75%左右。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proction cost)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貸方登記轉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完工產品的製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生產過程尚未完工產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產品成本。該賬戶的明細分類賬應按產品品種分別設置。
生產成本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生產成本的構成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