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通常可將()設置為成本中心。 A .采購部門廠 B .銷售部門 C .會計
通常采購部門可以設為成本中心,以控制其以最低價格采購合格商品。銷售部門的產品成本不由其控制,不能作為成本中心,但是可以控制銷售價格而成為利潤中心。會計什麼都不能控制。
Ⅱ 如何定位會計利潤成本中心的職能
成本山舉中心是承擔成本費用的部門,不對收入和利潤負責。比如說有的公司,把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等作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是相對於收入而言,強調成本的相對節約。可以獨立出損益表的單元。比如:可以把事業部作為一個利潤中心進行考核。
在每一個獨立核算的會計主體中,每一個職能部門都是一個成本中心,如5個職能部門,則可以將其分為5個成本中心或2個成本中心,這可按管理部門的管理需求進行確定,但只可能有一個利潤中心,即這個獨立核算的會計主體。在SAP中,成本中心與利潤中心是事先必須設定的。即,當我們在輸入一個與費用有關的總帳分錄時,如借:管理費用---工資貸:現金時,SAP就要求必須再對費用的所屬部門進行再輸入,如必須輸入一個成本中心;對現金則必須輸入一個利潤中心。這是因為,當輸入一個成本中心後,所有與該成本中心有關的金額都會得以匯集,然後這個成本中心會被分配至一個利潤中心(成本中
心的主數據中設定),從而能從利潤中心自動地產生管理用的某個獨立核算會計主體的損益表。上述現金也被要求輸入一個利潤中心,是為了能產生一個與獨立核算主體的資產負債表。當一個獨立法人有二個以上的獨立會計核算主體時,此功能就變得非常之好用!即該二個獨立核算的會計主體不須再進行獨立的會計核算了,只須分配好各自的成本中心與利潤中心即可!在SAP中,獨立會計核算的損益表是容易產生的,但要產生一個具有平衡關系的資產負債表較有一個難度!上述所說的要做到如現金,這可自動產生,但與總部之逗悉碧間的往來,就要通過月末手的方式輸入部份分錄以產生資產負債表。假設某法人有二個獨立核算的門店,在傳統的會計體系中,該法人的資產負債表上應有「撥付所屬資金」的科目用以核算對兩個門店之間的資金撥付關系,門店的資產負債表上應有「上級撥入資金」的科目與法人資負表相對應,當每月發陸團生往來時,可通過該二科目進行核算或再加一個內部往來科目進行核算。月末時,法人報表應匯總再抵消「撥付所屬資金」與「上級撥入資金」及相關的內部往來科目。但在SAP中,此時已不用如上所述進行核算了!如將某門店的裝修費撥付門店時,原來的做法是:借:撥付所屬資金貸:長期待攤費用,而
SAP直接在長期待攤費用下輸入一個利潤中心即能產生相應的某門店的會計報表。當然,對於一些往來及月末(或年末)實現的利潤,則必須通過手工輸入調整的分錄以使門店產生資產負債表。但這樣做法也有一個缺點:由於減少了傳統會計的抵消內部往來的做法,當總部與門店之間的存貨調撥在不加價的情況下,通過月末手工調整的方式是能實現門店的資產負債表。但總部對門店的貨物調撥有加價的情況下,就顯得較難處理了
Ⅲ 什麼是利潤中心,費用中心,成本中心,投資中心
一、利潤中心是指在一個責任中心,如果能同時控制生產和銷售,既要對成本負責又要對收入負責,但沒有責任或沒有權力決定該中心資產投資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據其利潤的多少來評價該中心的業績,那麼,該中心稱為利潤中心。
利潤中心包含兩種類型:
一種是自然的利潤中心,它直接向公司外部出售產品,在市場上進行購銷業務。
另一種是人為的利潤中心,它主要在公司內部按照內部轉移價格出售產品。
二、費用中心亦稱成本中心。管理會計中責任會計制度下對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控制、分配、核算和考核的部門或單位。是責任中心的一部分,從管理組織機構來看,可以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營業區域,也可以是一個工作人員,無論哪種費用或哪級費用中心,都要對可控的費用負責。
三、成本中心是責任會計中的責任中心之一。只對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負責的責任中心。成本中心對其所從事的活動享有成本決策權。因不負責產品或勞務的銷售,它的業績與銷售收入或利潤無關。成本中心的目標或以最低的耗費完成既定的產量;或在預算既定的前提下增加產出。
四、投資中心是責任會計中的責任中心之一。對成本、利潤、資本預算、投資收益均負責的責任中心。通常包括若干個利潤中心。除了對成本和利潤享有決策權外,還享有資本預算的決策權。投資中心與利潤中心相比,其業績考核還包括投資收益。
(3)成本利潤中心由哪些部門組合擴展閱讀
利潤中心的實施背景
如今,企業實施利潤中心的情形愈見普遍,推究其原因如下:
1、產品多樣化:基於企業的永續經營,許多勞力密集的傳統工業,譬如紡織業、製鞋業及硬體業,轉向非相關性產品發展。例如,紡織公司將部分廠地改建房屋出售,製鞋工廠則增
加電子產品的生產線,建築公司則投資金融業,造成公司內部有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產品部門。因此,有分別計算其經營績效的必要。
2、企業國際化:由於經濟條件的惡化——基層勞力不足、地價高漲、治安惡化、政治動盪等因素,會造成產業外移。但是除總公司依然存在,還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為了了解各分支機構的經營成果以便劣態存優,就必須個別核算以利判別。
3、市場區隔化:有些企業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或加強對各階層消費者的服務,開發許多相關性產品,譬如成衣公司可擴大產品線,包括男裝、女裝、童裝等,電腦公司除了製造硬體外,也販售軟體,並提供維修服務。
所謂「親兄弟明算帳」,必須分別計算這些性質相近的產品或服務的盈虧,以決定擴充、緊縮或刪減產品線或項目。
4、銷售連鎖化:如今商品的販售採取連鎖店的經營方式,已蔚然成風,舉凡便利品(譬如7—11、全家、萬客隆、家樂福等),葯品、鍾表、電腦……。每一家分店必須分別結算其營業結果,作為決定存廢更張的依據。
5、權責明確化:在還沒有實施利潤中心之前,全公司只有一張損益表,只有總經理為此結果負責,員工普遍存在「吃大鍋飯」的心態,權責不清,遇事推託。
實施利潤中心後,為了個別計算盈虧,此中心擁有一定的權利或責任,譬如每一個警察局或派出所有一定的轄區,任何發生在轄區的事件必須負責處理或偵破,避免發生避重就輕的情況。
6、獎懲合理化:許多企業為了獎賞員工,經常採取「人工平等,通通有獎」的方式,以致喪失激勵的作用。根據利潤中心的盈餘多寡,可作為發放「績效獎金」的來源及提拔比率,即所謂「論功行賞」,能夠合理地獎勵員工。
Ⅳ 什麼部門即是利潤中心又是成本中心
一個處於成長期的公司,銷售部門是利潤中心也是成本中心。
一個處於成熟期的公司,研發部門是利潤中心也是成本中心。
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