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支口紅一般要多少錢。
不同定位口紅的價格都不同,低埠紅一般在100塊以內,中端品牌的口紅在100-200之間,而大牌口紅一般在250-350之間。
例如比較知名的口紅,一支YSL口紅大概在250-350元之間;一支迪奧口紅大概在280元左右;一支香奈兒口紅大概在300元左右;MAC口紅170左右。像一些國產口紅,花西子135左右,美寶蓮100左右。
一支口紅多少錢不重要,應該找到自己的定位,根據自己的收入,來確定自己的口紅。
注意事項:
1、皮膚白哲的妹子可以選擇選擇桃紅色或者玫紅色/紫紅色冷色系列的口紅,這種色調可以讓本來白皙的肌膚看上去更加通透,很襯氣質。暖色調皮膚的妹子,暖顏色的珊瑚色十分合適,這個色系的口紅既能夠提亮膚色,還能夠與黃皮膚相互調和。
2、黑的人或者黃皮膚的人千萬別買粉色調的口紅,會很顯黑,如果實在不清楚買什麼色,大紅色絕對是所有人都合適的。
⑵ 假口紅成本最多5元,原材料都是些什麼東西
近日,口紅造假在網路上流傳開來。某一記者暗訪發現,在汕頭潮陽區口紅造假是公開的秘密。YSL、迪奧、TF等品牌仿製口紅在此生產,通過直播帶貨出售,最低十幾元。業內人士稱假口紅成本最多5元。
1、假口紅的原材料.
其實製作一個假的口紅,成本並不高,方法也非常簡單。原材料只需要口紅粉、初榨基礎油和蜂蠟,就可以製作出一隻成本低廉的口紅。
而劣質口紅中大多數的成分是含有羊毛脂、蠟質以及染料,這些物質在使用不當或者是與其他的物質接觸的時候,就會出現過敏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女性的嘴唇會出現乾裂,剝落,脫皮,以及有時候,會感覺到嘴唇有疼痛感等。所以我們在購買口紅的時候要擦亮眼睛,精心挑選。
⑶ 化妝品的成本價到底有多低
中低端的成本是零售價的十分之一不到,高端的成本可能是二十分之一,而且營銷成本比產品成本要高。
⑷ 口紅利潤有多大
口紅的利潤超級大,比如一支口紅是10元到20元的成本,那麼售價就會賣到50元到150之間,這個彩妝的成本真的是特別大,包括很多的大牌護膚品都是一樣的。
⑸ 一支迪奧口紅的成本
一支迪奧口紅的成本大概在50元左右,
進口的口紅原料主要就色粉,色粉進價8塊一斤,蠟脂固化劑之類的幾十塊錢,按公斤賣。
⑹ 國貨美妝的秘密:直播間賣129元的口紅,成本只有8元
從籍籍無名到名揚天下,國貨美妝只花了兩三年時間。
原本我們想起國產美妝品牌,大多會把它跟廉價低端掛鉤。
而這幾年,新國貨美妝品牌的登場,卻刷新了很多女孩對於國產品牌的印象—— 既包裝華美又價格便宜,大牌平價替代,潮流尖端。
比起老牌國貨,這些品牌成立時間不久,主要在電商上叫賣,卻創造了不菲的成績。
比如某知名國貨美妝品牌(簡稱國貨A),在電商平台開店僅一年,就在99大促中實現美妝行業銷售額第1。
2019年,線上交易額達29億元,位列國貨美妝第一名。
旗下的啞光唇釉,月銷量可達30萬。
而另一後起之秀(簡稱國貨B),2019年在電商平台上的銷量達1018萬,交易額達14億。旗下爆款口紅月銷售額可達千萬。
回顧新國貨美妝的崛起歷程,會發現它們跟電商是深度綁定的關系: 崛起於電商,線上銷售額佔了絕大部分。
國貨A直到創立2年後才在去年開出了第一家線下店,前期主要依靠電商。而國貨B至今沒有在線下開店,光靠電商就賺得盆滿缽滿。
比起那些有線下門店的國際美妝品牌,新國貨美妝品牌的最大缺憾可能是沒有辦法讓消費者親自試用產品。
畢竟口紅這種東西,如果不上嘴試,總是會少了點什麼。你無法預知口紅在模特唇上和在你唇上的顏色會不會有區別。
還有粉底液到底適不適用於你的膚質,塗在臉上會不會敏感,其實都大有講究。所以最好試用過產品再購買會穩妥一點。
所以面對電商平台賣的口紅,不少女孩可能會有所顧慮,不輕易下單。
那它們是怎麼撬動這么高的銷售量的呢?
一句話,全靠營銷。
國貨A在2017年7月剛做線上店的時候,銷量並沒有什麼起色。直到2018年2月,它將小紅書作為重點運營渠道之後,銷量開始急速上升。
喜歡網上沖浪的女生們應該有感知: 一夜之間,小紅書上鋪天蓋地都是該品牌的用戶分享。
明星、美妝博主、KOL聲稱自己發現了一個「寶藏品牌」——啞光唇釉使用效果堪比阿瑪尼,50塊兩支,四捨五入不要錢!眼影顏色太美了,不會飛粉,適合新手!
千瓜數據顯示,國貨A在小紅書上的相關筆記,從2018年2月的500條開始,每個月持續增長。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有4500條相關筆記。
據自媒體「增長黑盒」統計,國貨A會有目的性地在618和雙十一大促前推出新品,通過密集的小紅書投放打造爆款,再通過後續的購物節大促沖刺銷量排行榜。
而像國貨B則主要是靠直播和李佳琦的流量紅利來推動銷量。
2019年初,在直播帶貨還沒有這么火爆的時候,它就慧眼相中了當時還不是很出名的李佳琦,讓李佳琦的直播間上了自家的散粉。結果這款散粉當月成為電商品類第一名,銷量一度過億。
2019年9月,它又讓李佳琦直播推薦了新推出的口紅。次月,品牌口紅銷量飆升突破6月峰值。
可以這么說,國貨B是2019下半年李佳琦直播間出現最多的品牌。今年1月到2月,李佳琦的直播間更是為國貨B貢獻了40%的銷售額。
通過跟直播的深度綁定,國貨B實現了知名度的躍升和銷量的大爆發。
可見,營銷對於它們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品牌們多維度強勢種草,以高顏值的產品讓女孩們目眩神迷。就算沒有試用過該類產品,她們也心甘情願下單。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瘋狂營銷背後,新國貨美妝品牌到底質量如何,技術如何,都要打一個問號。
事實上,新國貨美妝找代工廠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查詢「國家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服務平台」可知,這些品牌主要找國內的科絲美詩、瑩特麗和上海臻信等代工廠生產產品。
他們找的代工廠重合度高到什麼地步呢——2018年雙十一,國貨A曾推出一款唇膏套盒。結果有購買了的消費者發現,撕掉套盒標簽,唇膏底部赫然印著另一個國貨美妝的名字。
這就有點詭異了,難免給人以品牌不走心的感覺。
新國貨美妝為什麼通通找到代工廠?
主要是成本低廉。
自媒體「本末測評」走訪了多家化妝品代工廠,工廠負責人均表示售價59元的眼影,成本可以低至5塊錢。售價129元的口紅,實際成本只有8元錢,其中膏體不佔什麼成本,主要在於鋁管——一支鋁管的成本就能佔到4塊。
正是因為成本低廉,新國貨美妝打出的價格才會比國際大牌低。
但是另一方面,代工廠需要服務很多美妝品牌,沒有精力和時間針對單一品牌研發產品,所以給出的產品質量只能說近似大牌,但在整體使用感上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化妝品代工廠負責人在「本末測評」的視頻中聲稱,自己可以根據大牌的成分表,還原出該化妝品的百分之七八十,但是香味之類的專利,非常難仿製。這就是國際品牌厲害的地方。
對於新國貨美妝品牌,他們給出的評價是「層次略低於美寶蓮」。要知道,美寶蓮在全球的定位是大眾、親民。新國貨美妝要想趕超國際大牌,還有很長的路。
可以看出,新國貨美妝無論是在研發能力還是產品質量方面都沒有構建起護城河。
一方面是天花亂墜的營銷,另一方面是有待提升的實力。這個現象其實是值得警惕的。
品牌找代工廠生產產品,宣傳和引流全靠網紅和明星,感覺上就是一個有資本就能玩轉的 游戲 。那它自己有製造什麼新的價值嗎?
如果一家企業沒有切實造福 社會 ,卻賺得盆滿缽滿,那一定是走不遠的浮華。
不過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產品質量永遠是最本質的東西。如果一個品牌只有營銷而毫無產品力,那終有一天消費者會醒悟過來,走得遠遠的。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否認新國貨美妝的飛升給行業帶來的新氣象。
以往,國際大牌牢牢把握著整個行業的話語權。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人自己的國貨美妝品牌也成長起來了。
我們可以拿國際大牌跟新國貨美妝的銷量進行對比。
國貨A在線上渠道已經遠遠超出國際品牌——2019年,國貨A在電商的銷量遠遠超出國際品牌,比MAC、YSL、阿瑪尼、迪奧和美寶蓮銷量的總和還要多出這么一百多萬。
而國貨B的全年總銷量雖然沒有這么亮眼,但也超過了YSL、阿瑪尼、迪奧。
就這一點來說,國貨美妝還是具有其行業意義的。
再說這樣的互聯網美妝品牌,發展歷程也不過三四年,遠不及國際品牌的悠久 歷史 。所以其實還有大好的時間來進行沉澱。
畢竟,誰不是從一個只會惡作劇的熊孩子成長為有擔當的大人呢?
作者:電商君
⑺ 一隻奢侈口紅的成本
本直男以老婆的一支口紅為例給大家從產業鏈角度強勢回答……
假設一個化妝品品牌的產品都是貼牌生產的,那麼一個化妝品從生產出來到進入消費者手中會經歷四道產業鏈,分別是生產端、品牌端、經銷商和終端零售商。如下圖:
一個化妝品,比如一隻口紅吧,假設它的生產成本是8元,生產商的出口價10元,生產商的毛利率在15-25%,凈利率更是只有2%-10%,賺的是化工企業的辛苦錢,受化工成本的影響很大。
品牌商的成本是10元,出貨價大概是35元,毛利率60-80%,凈利率是10-30%,是這個產業鏈里最賺錢的。品牌商的主要支出是營銷費用,大概能佔到品牌方收入的30-40%。
化妝品企業普遍採取的是經銷模式,經銷商將35進貨的口紅,以50元的價格賣給終端零售商。毛利率15-30%,凈利率5-10%,賺的也不算多。
最後就是終端零售商了,進貨價50的口紅,零售商大概賣100,毛利率40-50%,並不低,但由於零售商高額的租金和人工費用,凈利率也不高,大概在5-12%。
回頭看,100元的化妝品,最終的成本大概只有8塊錢。所以下次女同志們剁手的時候
⑻ 幾十塊成本的口紅,為什麼賣得那麼貴
可是明知是這樣,又怎樣呢?天大地大,不如女人美麗最大,女人愛美是這個世界最大的生產力,只要是讓女生變美的東西都貴,誰又在乎它的成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