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公司夠買原材料,我先暫估入賬,材料已經領用出庫,產品成本也結轉後,原材料發票回來了,差額怎麼調整
1、首先需要核實的是,按照如題所述理解,材料出庫時是按照暫估數核算,也就是說,你公司是按照實際成本核算模式進行成本核算(不進行材料成本差異的攤分和結轉);
2、一般的處理如下,請予結合以下進行參考:(暫不考慮相關進項稅)
暫估時: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原材料)
3、在領用時,如按照暫估數計入相關成本的,產生的差異也應予調整:
原領用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暫估數)
貸:原材料(暫估數)
那麼,在獲得實際發票數據後,對於多計成本的(暫估大於實際),應調整差異: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紅字差異)
貸:原材料(紅字差異)
如少計成本的: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藍字差異)
貸:原材料(藍字差異)
4、以上做法,適用於當批次原材料當月領用完畢,月度末沒有庫存的情形,如存在庫存的,以上核算方式還必須通過盤點核實及成本差異分配等相應計算處理;
5、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核實,依法操作。
2. 暫估入賬收到發票後如何調成本
暫估入賬 一般次月就將暫估入賬沖出,待收到發票後再入賬,故不用可以調整成本。
3. 暫估入庫成本已經結轉但比實際高很多,怎麼調整
紅沖:
借:應付帳款——暫估應付款
貸:庫存商品
按實際發票金額: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帳款
結轉成本高於實際成本的部分:
借:本年利潤(已經結轉的成本在本年利潤里,所以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3)暫估成本後如何調整成本擴展閱讀:
會計分錄應注意:
1、確定這項業務涉及那些會計科目,會計科目屬於哪類,如:資產類、負債類等。
2、確定會計科目借貸方向、金額。即:借貸方向、科目名稱、金額必須全部具備、正確。
3、凡是有明細科目的,必須把明細科目寫上。
4、會計分錄的摘要一定要簡潔明了,不能太復雜和難懂,這是做會計分錄的第一步;
5、會計科目的使用一定要准確,不能亂用會計科目,更不要過渡使用會計科目;
6、會計科目的明細科目一定要保持連貫性和持續性,一個客戶不能掛幾個會計科目,不能隨意使用會計科目。
參考資料:
網路-會計分錄
4.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1、用紅字製做憑證:沖回原暫估入庫憑證數據:
2、再按發票金額入庫做:
借:原材料-**材料
貸:(相應科目)
3、處理後就不存在由此造成的材料成本差額了。
(4)暫估成本後如何調整成本擴展閱讀
(1)直接材料成本分析:
材料消耗量變動的影響(量差)=(實際數量-計劃數量)×計劃價格;材料價格變動的影響(價差)=(實際價格-計劃價格)× 實際數量。
(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單位產品所耗用工時變動的影響(量差)=(實際工時-計劃工時)×每小時計劃工資成本;每小時工資成本變動影響(價差)=(實際每小時工資成本-計劃每小時工資成本)×實際工時。
5. 跨年度的暫估成本如何調賬
跨年暫估成本肯定是涉及到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其具體的做賬如下:
1、沖平暫估入賬的憑證(紅字)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
2、根據發票計入原材料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3、將原材料轉入上年的損益,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原材料
4、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暫估成本後如何調整成本擴展閱讀;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舉例分析:
企業對以前年度發生的損益進行調整時,將涉及應納所得稅、利潤分配以及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調整。關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方法,
雖然在有關會計制度中作了規定,但因具體處理程序不甚明確,加之會計實務中具體情況復雜,致使此項業務會計實務中差錯率極高。下面兩個案例是筆者在審計實踐中遇到的,也是會計實務中對以前年度損益進行調整時,極易發生錯弊的典型,頗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