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成本要按其性態分類怎樣分類
成本性態,是指成本總額與業務總量之間的依存關系,通常又稱為成本習性。(這里的成本總額主要是指為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營業成本費用,包括全部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等非生產成本),成本按其性態分類可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類。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也稱「固定費用」,是指在一定的范圍內不隨產品產量或銷售量變動而變動的那部分成本。
在西方實務中,通常包括房屋設備的租賃費、保險費、廣告費、管理人員薪金以及按直線法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土地使用稅等。
在我國工業企業中,可以作為固定成本看待的項目包括:生產成本中列入製造費用中不隨產量變動的辦公費、差旅費。折舊費、勞動保護費、管理人員薪金和租賃費等;銷售費用中不受銷量影響的銷售人員薪金、廣告費和折舊費等;管理費用不受產量或銷量影響的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折舊費、租賃費、保險費和土地使用稅等;財務費用中不受產量或銷量影響,各期發生額穩定的利息支出等。
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間接成本,在相關范圍內,其成本總額不受產量增減變動的影響。
固定成本的特點及性態模型:
(1)固定成本總額的不變性。這一特點是其概念的再現,在平面直角坐標圖上,固定成本線是一條平行於x軸的直線,其總成本性態模型為y=a。
(2)單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變動性。由於上一個特點,單位產品負擔的固定成本固然隨著業務的量的變動成反比例變動,其單位固定成本性態模型為y=a/x,反映在平面直角坐標圖上是一條反比例曲線。
固定成本通常按其是否受企業管理當局短期決策行為的影響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正比例變動的成本。
在西方實務中,通常包括:生產成本中單耗穩定的直接材料、工資率穩定的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中隨產量正比例變化的物料用品費、燃料費、動力費等;銷售費用中按銷售量支付的銷售傭金、裝運費和包裝費等。
在我國工業企業中,包括:生產成本中直接用於產品製造的、與產量成正比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外部加工費,外購半成品,按產量法計提的折舊費和單純計件工資形式下的生產工人工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中那些與銷售量成正比例的費用項目。
變動成本的特點及性態模型:
(1)變動成本總額的正比例變動性。變動成本是一條以單位變動成本為斜率的一條直線。其總成本模型為:y=bx。
(2)單位變動成本的不變性。性態模型為:y=b。
這里的變動成本是就總業務量的成本總額而言,變動成本雖然在相關范圍內,其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的增減成正比例增減,但是從產品的單位成本看,它卻不受產量變動的影響。
變動成本根據其發生的原因進一步劃分為技術性變動成本和酌量性變動成本。
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介於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間,成本總額雖然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但其變動幅度並不同業務量的變動保持嚴格比例的成本。按照混合成本變動趨勢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半變動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變動成本、曲線變動成本四種:
1、半變動成本,通常有一個基數,相當於固定成本,在這個基數之上,業務量增加了,成本也會相應增加;
2、半固定成本,當業務量在一定范圍內增長時,其發生額固定不變,但在業務量增長超過一定限度時,其成本就會跳躍式上升,然後在新業務量的一定范圍內又保持不變,直到出現新一次的跳躍;
3、延期變動成本,是指在正常工作時間范圍內其發生額固定不變,但當工作時間超過正常時間時,其發生額將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的成本;
4、曲線變動成本,有一個初始量,相當於固定成本,然後在這個初始量基礎上,隨業務量增長而逐漸增加,但其增長幅度呈拋物線上升。
在企業里,大多數成本都包含著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這兩種因素。我們只有將所有成本分解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才能滿足經營管理上多方面的需要。分解半變動成本,一般有歷史成本分析法、工程研究法、賬戶分類法和合同認定法等。
Ⅱ cost model 和 revaluation model 分別是什麼模型請解釋一下
Cost model:成本模型,Revaluation model:重估模型。
成本模型,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估算產品的成本構成以及大概的價格區間。成本估算模型可以有效的幫助采購經理判斷供應商的報價是否合理,並為談判做好充分的數據准備。
重估模型是對企業賬面價值和實際價值背離較大的主要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按照國家規定方法、標准進行重新估價。企業在以前清產核資中已經進行資產價值重估或者因特定經濟行為需要已經進行資產評估的,可以不再進行價值重估。
(2)垃圾處理社會總成本用什麼模型擴展閱讀
重估模型是 IAS 16 PPE 中可以選擇的兩種計量方法之一。它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固定資產定期重新估值,並且在剩餘可使用的時間里按照新估的價值計算折舊。由於資產並沒有真正被處理,重估的損益都要放入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科目。
資產價值重估工作主要是由企業、單位自身內部的工作人員來操作的,所以確定的重估方法應簡便易行,容易操作。既要解決資產帳面價值與實際價值背離的問題,又要盡量減少工作量和降低工作難度。確定了物價指數法、國家定價法和重置成本法三種基本的重估方法,並規定對某些進口設備可採用匯率調整法進行重估。
Ⅲ 生產成本五三模型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生產成本五三模型是指五種可見成本和三種不可見成本,五種可見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能源費用和管理費用,三種不可見成本包括質量成本、資金成本和浪費成本。生產成本五三模型是國內一個知名生產管理專家在2005年左右,在生產管理培訓和咨詢工作中首先提出來,後來被大家逐漸接受,進而形成了今天的生產成本五三模型。
生產成本五三模型具體內容:
從財務角度來說,生產成本(車間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能源費用(能源費用是2000年左右國家調整會計准則的時候加上的科目)等四個部分組成,即:生產成本(車間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能源費用。這個時候的生產成本,實際上是產品製造完畢從車間進進庫房的成本,完成此步核算以後,會計還要給產品的成本上攤銷公司的管理費用、營銷成本、廣告成本、財務費用等等,再加上合理的利潤,這樣就得到了產品的銷售價格了。
一、五種可見成本
在往車間成本上攤銷費用的時候,也包括管理費用,公司的管理費用是整體進行攤銷的。為了給生產管理職員(非財務人員,因此對一些財務名詞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進行簡單易懂的培訓,提高他們對生產成本的理解,於是可以把公司整體的管理費用中發生在生產部門的管理費用假設分列出來,這樣的話,就有了生產部門的管理費用,這個時候,生產管理人員就可以把生產成本理解成:生產成本(車間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能源費用+管理費用以上的生產成本構成為五個內容,從財務角度來說,是不對的,但是對於非財務人員的生產管理人員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也有利於他們對生產成本進行管理和控制。這個時候,這五種生產成本使我們在日常生產管理中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所以我們稱之為五種可見成本。
二、三種不可見成本
在生產管理領域,質量成本、資金成本、浪費成本被稱為三種不可見成本,是相對於上面的五種可見成本而言的。其中,質量成本主要由: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也稱故障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四個部分構成,是質量管理中的標准內容。資金成本,一般定義為財務費用,是公司資金佔用所發生的費用。浪費成本,核心就是豐田生產方式中所回納的「七種浪費」,在生產管理行業已經被大家所共識,這七種浪費成本是:
生產浪費一、庫存浪費
一、精益生產管理認為:「庫存是萬惡之源」,所有改善行動皆會直接或間接地和消除庫存有關。
①產生不必要的搬運、堆積、放置、防護處理、找尋等浪費。
②使先進先出的作業困難。
③損失利息及生產管理費用。
④物品的價值會減低,變成呆滯品。
⑤佔用廠房空間、造成多餘工場、倉庫建設等。⑥設備生產管理能力及人員需求的誤判。
二、因庫存造成無形損失,絕不亞上述有形損失,精益生產管理者認為庫存會隱藏問題,而「問題」在精益生產者被認為是寶藏,問題如果能不斷地被發現解決,則利益便會不斷地產生。
1、沒有生產管理的緊張感,阻礙改進:
2、庫存量一多,因機械故障、不良產品所帶來的不利後果不能馬上顯現出來,因而也不會產生對策。
3、由於有了充足的庫存,出現問題時可以用庫存先頂上,問題就可以慢慢解決甚至不用解決,最起碼是被掩蓋住了,不急迫了,不會被上級追究了,於是乎本部門的工作成績就出來了。
生產浪費二、過渡生產(製造過多或過早浪費)
一、TPS強調的是「適時生產」。
二、多做能提高效率,提早做好能減少產能損失(不做白不做,機器還不是一樣停著?)
1、提早用掉了材料費、人工費而已,並不能得到什麼好處。
2、把「等待浪費」隱藏,使管理人員漠視等待的發生和存在。
3、積壓在製品,使生產周期L/T變長無形的),而且會使現場工作空間變大,不知不覺中吞蝕我們的利潤。
4、產生搬運、堆積浪費,先進先出變得困難。
生產浪費三、品質缺陷(不良品浪費)
1、任何的不良品產生,皆造成材料、機器、人工等的浪費。
2、及早發現不良品,容易確定不良來源,進而減少不良品的產生。
3、關鍵是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對,產品「零缺陷」
生產浪費四、運輸(搬運浪費)
一、大部分人皆認同搬運是一種無效的動作,也有人認為搬運是必須的。
二、用「輸送帶」的方式來克服,行嗎?
1、取放浪費;2、等待浪費;3、在製品過多浪費;4、空間浪費。
三、搬運浪費又包含放置、堆積、移動、整理等動作的浪費。
生產浪費五、處理(加工浪費)
1、定義:指的是與工程進度及加工精度無關的不必要的加工。
2、有一些加工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重組或合並。
3、很多時候會習慣並認為現在的做法較好。
生產浪費六、動作浪費
12種動作浪費:
兩手空閑。單手空閑。不連貫停頓。幅度太大。左右手交換。步行多。轉身角度大。移動中變換狀態。不明技巧。伸背動作。彎腰動作。重復不必要動作。
生產浪費七、等待浪費
生產線的品種切換。工作量少時,便無所事事。時常缺料,設備閑置。上工序延誤,下游無事可做。設備發生故障。生產線工序不平衡。有勞逸不均的現象。製造通知或設計圖未送達。
Ⅳ 什麼是建立成本模型
建立成本模型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對成本項目的細化分析及成本影響動因的確定,結合實際設定細化的成本基準模型。
成本是衡量實際成本是否受控的一種成本尺度(標桿)。
成本模型是根據現金有關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
基於標准成本的預測模型的建立,但是鑒於復雜的生產情況,要進行完全真實的預測有一定難度。
因此須對該模型做如下定義:
1、在進行成本預測時以當月煉鋼當月成材入庫為測算原則,不考慮生產周期和庫存成本的影響;
2、在復雜的工藝路線中挑選較為簡單的一次冶煉和一次軋製成材的模型進行預測;
3、標準的確定:銷售價格、原材料價格按年度預算價格;標准作業費用以年度預算結構,以滿負荷生產規模下的作業價格和作業量(年度預算作業量換算到月)。
(4)垃圾處理社會總成本用什麼模型擴展閱讀:
成本鏈模型-特點:
1、注意相對成本
成本的絕對發生額固然是衡量企業資源耗費的重要指標,但並沒有反映企業活動的真實本質和效率。企業是一個系統,投入是成本耗費,產出則是企業的收益,二者的差值即是企業的利潤,也是企業為社會、為顧客創造的價值。
這些價值來源於價值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其成本的發生也就位於成本鏈上相應的環節,把每個環節的成本損耗和該環節上的價值創造相比較,就能得出相對成本的大小。成本鏈上的每個環節都是一種價值驅動發生的成本,相對值的意義要遠遠大於絕對值。
2、注意把長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結合起來考察
從成本鏈上來看,有些環節的成本是短期可控的因素造成的,有些成本又是基於未來的發展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大額的研發投入、固定資產的更新、企業的重組和並購行為的發生從短期來看,其效果並不立即顯現。
但從未來的發展來考察,對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降低相對成本又具有重要的意義。實際上,短期成本關注的多是戰術問題,而長期成本更多的著眼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關注的往往是一些戰略性問題。企業領導人必須立足全局,培養長遠的意識和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