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差異分析的差異分析
固定性製造費用的差異分析由於其預算額不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會有所不同。如果固定性製造費用的標准分配是按產量計算的,那麼每單位產品的標准分配率是為單位產品固定性製造費用的標准成本。
採用標准成本制度的正式分錄記錄有關的差異有以下優點:
(1)不利的差異可反映在有關賬戶的借方,有利的差異可反映在有關賬戶的貸方;
(2)及時確認差異有利於對成本的控制;
(3)相對於只是根據記錄分析差異的情況(標准成本系統),較為正式和強調。 直接材料差異,包括材料用量差異和材料價格差異,其中:
材料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實際數量×標准價格
=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材料用量差異=實際數量×標准價格-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標准價格×(實際數量-標准數量)
案例分析:設某公司的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標准成本 實際成本 用量 單價 金額 用量 單價 金額 直接材料 4 400
(110件×40) 1.00 4 400 4 000 1.20 4 800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直接材料差異:
材料用量差異=1.00元×(4 000kg-4 400kg)=-400(元)(F)
材料價格差異=4 000kg×(1.20元-1.00元)=800(元)(U)
直接材料差異合計:-400+800=400(元)(U)
由於采購部門具有購料價格的控制權,一般而言,價格差異應由采購部門負責。而材料數量差異,一般應由生產部門負責,但有時也可能是采購部門的責任,應作具體分析研究。 直接人工差異包括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和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人工小時數×實際工資率-實際人工小時數×標准工資率
=實際耗用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資率)-(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工資率差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生產中升級或降級使用不同工資等級的工人(會反映在平均工資率的變動中),也可能是加班工資所形成不利的工資率差異, 一般應由生產部門負責。但也可能是由於工資標準的調整,因此應具體分析。而效率差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工人的熟練程度、設備的原因、管理的問題,也可 能是由於原材料的質量。一般應由生產部門負責,但也可能是采購部門的責任。
案例分析:設某公司的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標准成本 實際成本 用量 單價 金額 用量 單價 金額 直接人工 110小時
(110件×40) 9.00 990 90 10 900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直接人工差異: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90(小時)×(10-9)元=90(元)(U)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9.00(元)×(90-110)小時)=-180(元)(F)
直接人工差異合計:90-180=-90(元)(F) 變動性製造費用差異,由變動性製造費用效率差異(即「數量」差異)和變動性製造費用耗費差異(即「價格」差異)構成。
變動性製造費用效率差異: 指按生產上實際耗用工時計算的變動性製造費用與按標准工時計算的變動性製造費用之間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
變動性製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分配率)-(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變動性製造費用耗費差異:指實際發生的變動性製造費用和按實際工時計算的標准變動性製造費用之間的差額,其計算公式如下:
變動性製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分配率)-(實際工時×標准分配率)
=實際工時×(實際分配率-標准分配率)
案例分析:設某企業19×1年1月的預算月份正常工作應完成直接人工小時45 000小時,應完成產量180 000件(單位產品需用直接人工小時0.25小時)。 預算執行結果:
(1)實際完成產量160000件
(2)實際完成產量的標準直接人工小時40 000小時(160 000×0.25)
(3)實際完成直接人工小時41 000小時
該月份變動性製造費用預算如下表所示: 每小時耗費 預計產量
的預算(1) 按實際產量
調整後的預算(2) 實際成本
(3) 成本差異
(4)=(3)-(2) 產量 180 000 160 000 160 000 動力 0.03 5 400 4 800 5 000 200(U) 維修 0.05 9 000 8 000 8 400 400(U) 管理人員工資 0.70 126 000 112 000 113 600 1 600(U) 其他 0.10 18 000 16 000 17 000 1 000(U) 變動性制
造費用合計 0.88 158 400 140 800 144 000 3 200(U) 固定性製造費用在一定相關范圍內不會受生產活動水平變動的影響而固定不變,因此,固定性製造費用是通過固定預算進行控制的。固定性製造費用差異由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差異和固定性製造費用生產能力利用差異兩部分組成。
固定性製造費用的預算差異:又稱「固定性製造費用耗費差異」,是指實際固定性製造費用與預算固定性製造費用之間的差額,表示支付的超額或節約。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差異=固定性製造費用-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
固定性製造費用的生產能力利用差異:又稱 「固定性製造費用數量差異」或「固定性製造費用除數差異」是指固定性製造費用按應耗的標准小時數(預定分配率)計算的分配數與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數之間的 差額。該項差異是由預計業務量的變動而引起的,所反映的是計劃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只有通過對業務量的控制才能控制。其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性製造費用生產能力利用差異=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數-(應耗的標准小時數×固定性製造費用分配率)=(以工時表現的正常生產能力-按實際產量計算的標准工時)×固定性製造費用單位工時標准分配率
固定性製造費用生產能力利用差異具有如下特點:
(1)若預計業務量等於應耗的標准小時數,則沒有生產能力利用差異;
(2)若預計業務量大於應耗的標准小時數,則生產能力利用差異為不利差異,表示計劃生產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3)若預計業務量小於應耗的標准工時數,則生產能力利用差異為有利差異,說明計劃生產能力已得到充分利用。
案例分析
設19×1年1月該企業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總額為84 000元,預計直接人工小時37 667工時,則固定性製造費用單位工時標准分配率=84 000÷36 667=2.25(元/小時)。
該月份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如下表所示: 預計產量
的預算(1) 按實際產量
調整後的預算(2) 實際成本
(3) 成本差異
(4)=(3)-(2) 產量 180 000 160 000 160 000 管理人員工資 16 000 16 000 17 000 1 000(U) 廠房租金 20 000 20 000 20 000 0 維修 6 000 6 000 5 000 1 000(F) 間接人工 10 000 10 000 10 400 400(U) 廠房設備維修 24 000 24 000 24 000 0 其他 8 000 8 000 8 600 600(U) 固定性製造費用合計 84 000 84 000 85 000 1 000(U) 固定性製造費用差異分析:
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差異=85 000-84 000=1 000(U)
固定性製造費用生產能力利用差異=84 000-160 000×0.25×2.25=(36 667-160 000×0.25)=84 000-90 000=-6 000(F)
❷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的數據由誰負責提供車間管理都有哪些職務他們都負責統計成本核算的哪些數據
物料價格*數量(采購、倉庫統計給財務匯總)
房租水電、直接人工成本分攤、管理成本分攤、銀行貸款利息分攤(財務統計,直接人工成本可能由車間文員統計給財務)
機器設備折舊成本(由財務部會計師統計)
庫存價值(采購提供價格,倉庫提供數量給財務)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各項要求。(一)算管結合,算為管用。算管結合,算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應當與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應當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以上五個方面費用界限的劃分過程,也就是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和各項期間費用的歸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貫徹受益原則,即何者受益何者負擔費用,何時受益何時負擔費用;負擔費用的多少應與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三)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企業財產物資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原值的計算方法、折舊方法、折舊率的種類和高低,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是否採用待攤或預提方法以及攤提期限的長短;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標准;材料成本的組成內容、材料按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時發出材料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種類、採用分類差異時材料類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價值的攤銷方法、攤銷率的高低及攤銷期限的長短等。為了正確計算成本,對於各種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的結轉,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各種方法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改變,以保證成本信息的可比性。(四)做好各項基礎工作1.做好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工作4.做好廠內計劃價格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五)適應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成本計算表、成本費用控製表、製造(管理)費用明細表、產品生產銷售成本表、產品成本分析表(自動計算).
生產車間的數據,一般由車間統計提供,每個企業都有不同,可以咨詢同事。
❸ 甲部門是個標准成本中心,成本差異中,有甲部門責任的有
甲部門責任有產品生產責任,實際產量,產品成本控制責任,產品成本和單位產品成本
❹ 成本差異都有哪些類型
所謂成本差異是指一定時期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產品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的差額。
成本差異按照不同標准可分為以下類型:
(1)用量差異與價格差異
用量差異是反映由於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製造費用等要素實際用量消耗與標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產生的成本差異。其計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異=標准價格×(實際用量一標准用量)
價格差異是反映由於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製造費用等要素實際價格水平與標准價格水平不一致而產生的成本差異。其計算公式為:
價格差異=(實際價格一標准價格)×實際用量
(2)純差異與混合差異
從理論上講,任何一類差異在計算時都需要假定某個因素變動時,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礎上不變。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標準的基礎上,計算得出的差異就是純差異。
與純差異相對立的差異就是混合差異。混合差異又叫聯合差異,是指總差異扣除所有的純差異後的剩餘差異。
(3)有利差異與不利差異
有利差異,是指因實際成本低於標准成本而形成的節約差。不利差異,則指因實際成本高於標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但這里的有利與不利是相對的,並不是有利差異越大越好。例如,不能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異,而不惜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4)可控差異與不可控差異
可控差異,是指與主觀努力程度相聯系而形成的差異,又叫主觀差異。它是成本控制的重點所在。
不可控差異,是指與主觀努力程度關系不大,主要受客觀原因影響而形成的差異,又叫客觀差異。
❺ 材料價格差異應由采購部門負責,材料用量差異應由生產部門負責。你認為這種成本控制的方法對嗎
不全對,但這是目前很多加工企業采購的突出問題。
1、材料供應商與你們的合作關系怎樣?生產部門材料用量是如何考核的?如果是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供應商隊伍從專業角度出發,應該對你們的材料用量有明確合理的建議。即便不是,材料用量的差異也應有采購、供應商、生產部門及相它(如研發、技術等)單位共同制定。
2、材料價格的差異是應有采購部門負責的,但有前提:采購部有一攬子的采購策略制定並執行的權力(不受相關部門或個人制約,如:財務)。
以上,僅供參考。
❻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都有哪些種類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是指為完成實際產量或作為量所消耗的直接材料按實際成本計算與按標准成本計算之間的差額。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種類: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按其形成原因可分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兩種。
(1)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實際耗用材料按實際價格計算與按標准價格計算之間的成本差額。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發生的原因很多,如市場價格的變動、材料采購來源的變動、訂貨批量的大小、運輸方式與途徑不同、可利用的數量折扣、緊急訂貨等,任何一項脫離制訂標准成本時的預定要求,都將形成價格差異。因此對直接材料價格差異的形成和責任,應當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的分析,有的屬於外部原因,有的則屬於企業本身的責任。凡屬采購工作所引起的差異應由采購部門負責,也有的是生產上的原因所造成的差異,如緊急訂貨,則應由生產部門負責。只有明確原因,分清責任,才能發揮價格差異計算分析應有的作用。
(2)直接材料數量差異:按標准價格計算的的材料實際耗用數量與標准耗用數量之間的成本差額。
影響直接材料數量差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術革新、綜合利用、修舊利廢、改進配方、合理下料等,都是降低材料用途徑;而廢品損失、跑冒漏滴、大材小用、優材劣用等,則是提高材料消耗的重要原因。直接材料數量差異通常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一般應由生產部門負責。但有時也可能由采購工作所引起,如購進了質量較差的材料引起耗用量的增加,由此形成的不利差異應由采購部門負責,不能歸咎於生產部門。
對直接材料數量差異,如果存在代用材料或混合用料情況,則還可將其進一步分解,計算結構差異與產出差異。
❼ 產品成本由哪些部門制定
1.制定和批准生產計劃[2]
這是產品生產業務循環的起點。企業生產計劃部門制定生產計劃,並交由被授權領導審批,經審批後安排生產部門進行生產:授權生產時應簽發預先編號的生產通知單。
2.申請和發出物料
生產部門根據生產計劃部門下發的生產通知單確定物料需求,填制領料單,報部門經理批准後,送倉儲部門據以發貨。倉儲部門根據從生產部門收到的領料單發出原材料。領料單上必須列示所需的材料種類和數量,以及領料部門的名稱。領料單可以—料一單,也可以一單多料,通常需一式三聯。倉庫發料後,以其中一聯連同材料交還領料部門,其餘兩聯經倉庫登記材料明細賬後,送財會部門進行材料收發核算和成本核算。
3.生產加工和成品入庫
生產部門在收到生產通知單並領取原材料後,將生產任務分解到每—個生產工人,並按任務將原材料分配給生產工人,據以進行生產加工。工人完成任務以後,將完工的產品交生產部門清點後轉檢驗員驗收並辦理入庫手續,或是將產品移交下一部門進一步加工。
4.存儲保管
產成品入庫須由存儲部門先進行清點、檢驗並簽收,然後將實際數量通知財會部門。包括產成品在內的所有存貨人庫後,存儲部門都要根據各類存貨的不同性質,分門別類存放,並加以標識;保管人員根據入庫單詳細填寫「倉庫貨物登記簿」並建立台賬,及時掌握和反映產,銷、供、耗、存情況,以便日後與供銷、財會等部門核對,保證賬實、賬卡相符。對於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要嚴格按照國家保管條例特別保管。
5.成本核算和會計入賬
為了正確地核算產品成本,對在產品進行有效的控制,必須建立、健全成本會計制度,將生產控制和成本核算有機結合起來。—方面,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如生產通知單、領料單、計工單、入庫單等都要匯集到財會部門,由其對它們進行審查和核對,了解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實物流轉;另——方面,財會部門要沒置相應的會計賬戶,會同有關部門對生產成本進行核算和控制。成本會計制度可以非常簡單,只是在期末記錄存貨余額;也可以是完善的標准成本制度,持續地記錄所有材料處理、在產品和產成品,並產生對成本差異的分析報告。完善的成本會計制度應該提供有關原材料轉為在產品、在產品轉為產成品,以及按成本中心或分批生產任務通知單對生產周期消耗的材料、人工和間接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的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