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規模給別人開票,在沒有成本票的情況下,需要收別人幾個點
需要雙方根據具體情況協商,沒有統一的標准。
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增值稅徵收率,所以最少算3%的稅點(再加上附加稅收的話最少3.36%),如果再考慮上企業所得稅的話建議可以到5%左右,具體看公司的所得稅整體情況考慮當然了,如果你整體銷售額不大,沒到起征點的話可以在降低一點。
給別人帶票一定要謹慎,如果沒有存在真實的業務,代開發票是虛開行為,不建議違規操作。
⑵ 小規模納稅人有收入但沒有成本費用發票,企業所得稅如何繳
隨著國家減稅政策力度的加大,2019年初新注冊企業越來越多。作為企業的老闆,有銷售收入卻沒有成本發票,你知道如何繳納企業所得稅嗎?目前,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和繳納方式只有兩種。哪種選擇更好,要看企業的實際情況!在我看來,提出這種問題的企業,是因為企業主不重視,甚至財務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經營規模較小,企業會計基礎相對薄弱,管理水平較低。企業應向稅務機關申請核定所得稅,或申請認定為小型微利企業,並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
3、 現在我們來談談這個主題,企業所得稅如何繳納?
企業所得稅仍然遵循會計賬簿原則作為重要依據。根據會計賬簿的相關信息,填寫決算內容。如果屬於白條部分,必須分門別類,分類匯總。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不能稅前扣除!一句話,就是稅收!
⑶ 小規模納稅沒有成本發票,企業所得稅怎麼交
稅收籌劃,合理避稅方案 頭像!
小規模納稅人,平時采購的過程中,沒有取得成本費用發票,那我的企業所得稅該如何交呢?
其實在實際中,小規模納稅人沒有取得成本發票的情況,也是挺常見的。因為小規模納稅人的很多供應商可能也都是小規模,在財稅的管理上也並不健全,有些開具發票的意願也並不強烈。而小規模納稅人自己也是同樣的情況,於是要票還是不要票,企業所得稅如何交,就成了現實的問題。以下,我們來對這樣的情況進行一個探討。
一、采購中的情形
1. 要票加點
最常見的情形,應該是供應商可以開票,只不過需要開票的話,額外要加點。這時候老闆往往都會覺得,既然開票要加點,那麼別開了,省錢了。
2. 就是不開票
有些小規模企業由於業務的特殊性可能會出現就地取材,或者有一些零星的支出。這時候可能就是賣方市場,如果就是不給開票,可能基本沒有什麼協商的餘地。
2. 注冊個人獨資企業並申請核定徵收
個人獨資企業的優勢
資金安全,風險較低
申請「核定徵收」,後整體稅負極低
個人獨資企業所涉各項稅種完稅後可直接公轉私
無企業所得稅,按個體生產經營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獨資企業一般可以用業務分流的方式,將業務外包給「工作室」,負責人在稅收窪地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即可合法開票結算費用。完稅後就可以自由提現,自由分配。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徵收綜合稅率低至:1.54%。
3. 計算好缺票的成本
面對那些開票要加價的供應商,如果也不能替換,那麼需要測算好成本。倘若不開票多交的稅比便宜的價格大,那麼就是不劃算的。在這個當中,也要考慮到利用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條件。在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的情況下,實際的稅率只有5%。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成本的測算,在價格上也可以有更大的空間。
⑷ 小規模納稅人查賬徵收的話我想開30萬的稅票而且沒有成本費用需要交多少所得稅
查賬徵收
必須有成本票入賬
沒有成本
只有按照有關規定交納所得稅
小規模納稅人年所得額100萬以內5%所得稅,年所得額100~300萬10%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