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計算資本成本的時候要乘以(1-企業所得稅稅率)
因為長期借款的利息費用可以在交企業所得稅時稅前扣除。如,長期借款利息100萬元,企業利潤200萬元,如果不考慮長期借款利息,則企業所得稅為200*25%=50萬元,考慮長期借款利息,則企業所得稅為(200-100)*25%=25萬元。也就是說,100萬元的利息成本,可惜節稅25萬元,實際企業負擔的只有75萬元。所以實際承擔的利息費用要乘以(1-25%)。
B. 計算債務資本成本率時為什麼考慮所得稅率
因為債務的利息均在稅前支付,具有抵稅的功能,因此企業實際負擔的債務成本=利息×(1-稅率)。
為資金成本一般具有如下特點:
①資金成本是較滿意的財務結構前提下的產物;
②資金成本著眼於稅後資金成本,即考慮籌資方式的節稅效應後的成本;
③資金成本強調資金成本率和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
(2)非付現成本為什麼要乘以所得稅率擴展閱讀
資本成本率對於資本投資的影響:
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本,主要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長期資金兩部分。借入長期資金即債務資本,要求企業定期付息,到期還本,投資者風險較少,企業對債務資本只負擔較低的成本。但因為要定期還本付息,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大。
自有資本不用還本,收益不定,投資者風險較大,因而要求獲得較高的報酬,企業要支付較高的成本。但因為不用還本和付息,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小。所以,資本成本也就由自有資本成本和借入長期資金成本兩部分構成。
資本成本既可以用絕對數表示,也可以用相對數表示。用絕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期資金即指資金佔用費和資金籌集費;用相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期資金即為資金佔用費與實際取得資金之間的比率,但是它不簡單地等同於利息率,兩者之間在含義和數值上是有區別的。在財務管理中,一般用相對數表示。
C. 非付現成本不屬於現金流出,但為什麼要加上他抵扣的所得稅呢
非付現成本抵稅是相關的現金流量的,在營業現金流量的計算公式中,體現的是非付現成本抵稅的流量的。
營業現金凈流量
=營業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非付現成本)-所得稅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所得稅+非付現成本
=稅後凈利潤+非付現成本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所得稅稅率+非付現成本
=營業收入*(1-所得稅稅率)-營業成本(1-所得稅稅率)+非付現成本
=營業收入*(1-所得稅稅率)-(付現成本+非付現成本)×(1-所得稅稅率)+非付現成本
=營業收入*(1-所得稅稅率)-付現成本×(1-所得稅稅率)-非付現成本×(1-所得稅稅率)+非付現成本
=(收入-付現成本)×(1-所得稅率)+非付現成本×所得稅率
D. 稅後付現成本為什麼等於付現成本x(1-所得稅稅率),不是稅後嗎,為什麼還要減去所得稅啊
這個涉及到利息抵稅,比如你付款100元,所得稅稅率是25%,你可以抵稅100*0.25,實際付款就是75,也就是100*(1-25%)
E. 為啥要加非付現成本的25%
非付現成本抵稅是算作現金流入量。
折舊等非付現成本產生時並沒有引起現金流出,所以它本身不影響營業現金流量的。由於計算稅後營業利潤時,已經減掉了「非付現成本*(1-所得稅率)「,所以後面要加上「非付現成本」,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非付現成本*所得稅率」影響了現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