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成本的心理成本的構成
心理成本包括風險成本、轉換成本和情境成本等三個方面。
1、風險成本是指顧客可能由於決策錯失誤而引致的成本損失。如顧客可能因聽信銷售者的勸說而購買了假冒偽劣產品、自己不需要的產品或者不適合自己的產品。這類的風險成本普遍存在,一旦顧客發生了風險成本,即購買的產品對其無有用性,則很可能所有的價值都會大打折扣,甚至出現嚴重的「不幸感」。
2、轉換成本是指顧客買了一件產品後要換成另外一件產品或轉售時的難度和成本。這主要表現在價格昂貴的耐用消費品上。如一位消費者傾其所有買了一輛小轎車,可是開了兩年之後,他又迷上了越野車,但是如果賣掉小轎車,則貶值至少50%,即使賣掉也買不起越野車,這就是轉換成本,可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3、情境成本是指顧客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由於受到不可預知的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損失或不適。如深圳某大型社區本來環境優美、房價適中,很多人購買,但在入住兩年後,政府決定在緊挨社區的地方修建一條高速公路,並說是早有規劃。由此直接影響了住戶的生活和睡眠、社區的房價也下降,直接導致居民的資產貶值。可見,在顧客消費過程中出現的不可預見的環境因素對顧客心理價值有很大的影響。
2. 想成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前期投入成本有多大
第一段:熱心助人者到初學者咨詢師
時間成本:從熱心助人到初學者咨詢師,至少需要接受1到2年的系統培訓。
經濟成本:選擇某個固定的心理機構,持續1至2年的系統培訓,價格多在萬元級別。
心理成本:這個階段的同學,剛剛進入心理不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非常容易出現自我懷疑。同時,有一些同學開始通過周圍的人,嘗試進行不正規的咨詢,容易過度捲入而產生疲勞感。
第二段:初學者末期到實習期
時間成本:實習期1到2年,在這個階段,基礎訓練已經完成,咨詢師更多的是通過個案的實習+督導來進行訓練。
經濟成本:繼續不斷學習各類課程,每年一兩種培訓是非常常見的情況。
心理成本:這個階段,剛剛接受來訪者的咨詢師是非常脆弱的,挫敗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人淹沒在自我懷疑和焦慮中,而大量的投入和不知未來如何的茫然,讓相當一部分人望而卻步,乃至中途放棄。
第三段:實習期末期到初級咨詢師初期
時間成本:這個階段從1年到n年不等,咨詢師的收費逐漸提升,收支逐漸平衡。
經濟成本:咨詢是需要常學常新的,甚至是終其一生的學習過程。培訓費用相比於前兩階段降低,同時接受固定的督導,比實習期的花費也有所減少。
心理成本:不斷的自我整合,劃分自己和來訪者的邊界。前期沒有接受系統的訓練,對咨詢的理解有誤的人,會感受到越來越多的職業倦怠並最終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