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企業中進行質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論文
一、質量成本的內涵
質量成本是由美國著名質量專家費根堡姆在1945年提出的,隨後在歐美等多個國家的公司中迅速開展起來,成為質量管理和成本會計的重要內容。我國開展質量成本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時開始的,但迄今為止,很多企業每天都在檢驗試驗,都在與不合格品、報廢、退貨等打交道,但卻不知道質量成本為何物,沒有去有意識地策劃、管理和控制質量成本。那麼,究竟什麼是質量成本?質量成本有何作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質量成本呢?
所謂質量成本就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未達到產品質量標准,不能滿足用戶和消費者需要而產生的一切損失。質量成本由四部分組成: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用公式表示就是:質量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
二、質量成本的構成與核算內容
如上所述,質量成本是由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四部分構成的,其中每一項成本都有其特定內容。
(一)預防成本及其內容。所謂預防成本,就是企業為預防和減少產品服務缺陷或不合格產品發生,減少質量損失和檢驗費用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以下費用:(1)質量策劃費用;(2)質量控制和管理所需的教育和培訓費用;(3)質量管理活動費和行政費;(4)內部審核費用;(5)第二方現場審核和首件檢驗費用;(6)第三方質量體系認證費用;(7)質量改進措施費;(8)新產品評審費;(9)質量情報費;(10)供應商評估、管理與評審費;(11)質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反饋所發生的費用;(12)對客戶進行產品使用維護培訓與資料費用;(13)質量管理人員的薪資;(14)質量攻關費;(15)質量表彰與獎勵費用;(16)其他預防費用。
(二)鑒定成本及其內容。所謂鑒定成本,就是為評估產品質量是否符合產品質量要求而進行的檢驗和檢查、試驗的費用。包括以下費用:(1)進料檢驗費;(2)過程和半成品檢驗費;(3)成品檢驗費和試驗費;(4)出貨檢驗費;(5)材料、成品因試驗而產生的損耗(即實驗);(6)測量儀器/設備(包括實驗設備)購置的費用;(7)測量儀器/設備(包括實驗設備)的維護、檢定校準和其折舊費;(8)材料和成品委外檢驗、試驗和認證費用;(9)在交付顧客之前發現缺失而進行處理所必須花費的成本費用;(10)檢驗和試驗人員的薪資;(11)其他鑒定成本。
(三)內部損失成本及其內容。所謂內部損失成本,是指產品出廠前的廢次品損失、返修費用、停工損失和復檢費等;內部損失成本由以下活動所產生的費用組成:(1)企業內發生的不良品,而造成的報廢品的損失;(2)企業內發生的不良品,加以挑選/剔除後而進行的返工/返修作業費;(3)不合格產品經返工/返修後的重新檢驗費;(4)失效分析費;(5)由於處理不合格造成的停工損失費;(6)生產效率損失費;(7)次級產品降價求售所造成的損失;(8)其他內部失效成本。
(四)外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是指在產品出售後由於質量問題而進行處理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如索賠損失、處理問題的損失、違約損失等。外部失效成本由以下活動所產生的費用組成:(1)顧客抱怨以及投訴分析和處理費用;(2)顧客退貨費;(3)產品返修費;(4)售後服務人工費、材料費和備品備件費;(5)產品折扣/折讓損失費;(6)產品責任賠償費;(7)產品延期交付的交通運輸超額費用;(8)其他外部損失,如商業信譽、名聲、形象損失等。
三、進行質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將傳統的製造成本細分為質量成本,又將質量成本細分為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絕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對質量成本進行管理和控制。眾所周知,成本只有細化和細分,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每項成本的構成,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決策、策劃和控制。所以說,質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根本目的在於貫徹預防為主的思想,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損失,保證企業在「適宜質量」下,滿足顧客需求,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積極有效地管理質量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日常質量成本數據的反饋,可以為企業高層領導進行質量和成本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其次,通過增加預防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內部和外部質量損失,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第三,將內部和外部質量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可以大大增加顧客滿意度。
四、質量成本管理的根本之路
一談到成本,人們很自然就想到的是控制和降低成本。同理,控制質量成本無非就是降低和減少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減少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這樣似乎就能夠達到控制質量成本的目的。但這恰恰就是多數企業的慣性思維和所犯的通病。降低和減少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沒有錯,但是減少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卻是錯誤的。原因很簡單,要從根本上降低和減少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不但不能減少,而且應該大幅度增加,這正是質量成本管理的根本之路。一些企業產品質量不夠穩定,造成大量的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預防成本投入太少。一些企業在預防成本上捨不得投入,特別是對員工的培訓費用投入嚴重不足。新進員工生怕一天閑著,入場培訓走走過場,匆匆忙忙就讓員工獨立操作了。老員工也很少參加培訓。人力資源抱怨,培訓計劃因為沒錢沒法做。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現場生產質量問題層出不窮,管理人員每時每刻如同消防隊員緊跟在後面救火。售後服務隊伍越來越龐大,顧客投訴抱怨不斷,按下葫蘆又鼓起了瓢,永遠有處理不完的'問題。服務越積極,顧客越不滿。比爾蓋茨曾說過:處理不合格問題投入的精力是原先投入的300倍。現在有多少企業每天在重復著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在培訓方面,國內企業,特別是小型民營企業應該向歐美企業學習。他們在培訓上非常捨得投入,因為他們認識到質量問題,重在預防;預防問題,重在培訓。比如石家莊嘉祥精密有限公司,這個企業是專業設計開發生產軌道交通風源系統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是法國法維萊的子公司。公司高層領導早就意識到了增加預防成本的重要戰略意義,每年投入在員工培訓上的費用占總銷售額的1%。盡管近三年來,銷售收入、產品品種和產量翻了好幾倍,但產品的質量卻非常穩定。他們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使命:「讓MadeinChina可靠」。
除培訓之外,預防成本中的質量改進費用、新產品的評審費用、對供方的評審費用、內部審核費用等預防性費用都應該增加,其目的就是預防產品和工作缺陷。企業只有把預防工作做到位,產品質量才能保證,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自然就會減少和降低。
(二)鑒定費用投入不足。鑒定成本主要是判定產品符合與否的檢驗試驗費用,也包括檢驗人員的費用和檢測設備的費用。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材料入廠時材料檢驗不充分、生產過程檢驗不細致和出貨檢驗缺失。導致的結果就是材料在生產線上發現不合格,半成品在組裝線上發現不合格,成品在顧客現場發現不合格。從而造成大量的返工、返修和報廢,直接造成質量損失的增加、經營效率的下降和經濟效益的下滑。
我們主張預防為主,讓供應商一次就把事情干好,讓員工一次就把事情干好。這是我們孜孜以求的願望。但產品生產不可能沒有監督檢查和檢驗。所以應該預防和鑒定兩條腿走路,路才能越走越穩當,越走越快。
增加鑒定成本,重點應進行檢驗試驗的策劃,增加檢驗試驗環節,增加檢驗和試驗項點,增加必要的檢驗人員和檢測設備;增加檢驗試驗人員的工資待遇,以增強檢驗試驗人員的責任心;強制對計量檢測設備進行檢定。通過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讓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入廠,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廠。
⑵ 質量成本預測有什麼依據目的
質量成本預測就是分析、研究各種影響質量成本的因素對質量成本的依存關系,並利用大量觀察數據,結合產品質量目標的要求,對一定時期譽歲脊的質量成本目標和質量成本水平進行測算、分析和預計。其目的是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挖掘降低質量成本的潛力指明方向,為正確編制計劃期質量成本計劃、增產節約計劃、產品質量改進措施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慶滲
在反映實物量的基礎上進行價值量反映,以補充實物量反映質量管理效果的局限性,取得綜合的質量管理數據,考核質量管理效果。
質量成本預測的依據:
預測時要求綜合考慮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競爭對手的質量水平、本企業的歷史資料,以及企業關於產品質量的競爭策略,採用科學的方法對質量成本目標值作出預測。
質量成本預測主要有三個目的:
(1)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質量成本指明方向;
(2)為企業制定質量成本計劃提供依據;
(3)為雀運企業內各部門指出降低質量成本的方向和途徑。
⑶ 什麼是質量成本分析
圖例質量成本分析就是將質量成本核算後的各種質量成本資料,按照質量管理工作要求進行分析比較,使之成為改進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的有力工具。主要包括質量成本總額分析、質量成本構成分析、內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分析和其他質量成本分析。引通過質量成本分析,可以找出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缺陷和質量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為提出質量改進意見提供依據。通過質量成本分析也可以找到一個最佳質量點,使質量總成本最低,從而實現質量與經濟的平衡。
⑷ 質量成本怎麼進行分析,有什麼意義
質量成本主要是由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種所構成。先面對這四種成本進行一些分析。
1、預防成本。當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預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為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時間、努力和資金等的投入,這包括流程設計費用、產品設計費用、人員培訓費用等。
2、鑒定成本。當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鑒定成本通常會降低。質量鑒定可以幫助管理人員發現質量問題的所在,從而可以立即採取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保證質量能夠持續得到改善,從而減少質量問題帶來的成本。例如在日本企業中,每名員工都不放過任何一個已發現的質量問題,絕對不讓有質量問題的加工零件進入生產線的下一工位。這種做法有利於企業迅速發現質量問題,並找到引起質量問題的根源所在,這是一種降低質量管理中鑒定成本的有效方法。
3、內部缺陷成本。當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內部缺陷成本會降低。有很多預防措施可以用來減少不合格品的產生,從而也就降低了材料報廢、再加工、延期交貨、設備故障、庫存積壓等帶來的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同內部缺陷成本一樣,當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時,外部缺陷成本會降低。質量及可靠性的提高,不僅會減少售後保修費用,保持市場份額,而且還會避免由於產品或服務質量低劣而導致的人身損害,環境污染等重大事故的發生。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預防措施上進行一定投入使質量得到提高,對於一個組織來說,是很有益的。當然,這也取決於管理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質量和可靠性上。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通過更好的產品設計和流程設計來提高質量水平,而不是通過解決原有產品設計和流程設計中的質量問題來提高質量,則生產管理人員要做的主要工作則是在產品的質量、反應時間和靈活性等競爭因素上下功夫,以期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有關質量的其它成本的減少並不能彌補預防成本的增加。所以,管理人員通常不得不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從而採取以質量取勝而不是以價格取勝的生產運作策略。一輛賓士車比一量伏特車貴,四星級賓館的住宿費比普通旅館的住宿費高就是這個道理。
一般來說,如果管理人員提高了質量可靠性水平,則由此增加的預防成本就會較高。但是與此同時,由於質量提高而使各種浪費減少所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這就是眾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提高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的原因所在。
質量成本分析的意義和內容:
質量成本的分析,就是通過分析產品質量與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對經濟效益影響程度的分析。在實際工作中,質量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浪費,不能使企業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質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為了使企業產品質量和成本達到最佳質量水平,就應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分析企業內外各種影響因素。從原則上講,最佳質量水平是要達到必要功能與成本耗費的最佳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說,計算質量成本不是目的,其目的在於進行質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
外部的影響因素主要的是購買者考慮產品性能、可靠性、維修性與產品價格之間的關系。內部影響因素就是考慮提高質量與為此所消耗的費用之間的關系。
⑸ 質量成本會計有什麼作用
質量成本會計的作用:
質量成本會計的出現不但豐富了會計理論體系,而且對加強企業質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建立質量成本會計能提高全員質量意識。
由於建立質量成本核算體系及考核體系,將各項成本指標落實到車間、班組及相關部門,建立獎懲制度,促使職工形成自覺加強工藝紀律和自檢、互查,自覺控制和減少故障廢品損失的質量意識,大大降低不合格品的發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建立質量成本會計能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效依據。
建立質量成本會計核算體系,對質量成本進行分析控制,不僅僅是為了降低一些質量成本,更重要的是一個管理概念,通過趨勢分析、對比分析等方法,可掌握產品質量信息,了解產品質量所處的狀態,衡量質量管理效果,使領導者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
3、建立質量成本會計將帶來質量管理模式的轉變。
目前,公司的質量管理還停留在定性化管理階段,日常所發生的質量費用與質量管理呈現脫節現象,表現為,質量費用由財務部門進行核算,且不單獨核算,不對質量管理部門提供質量費用信息,質量管理缺少決策的依據。建立質量成本核算體系,使質量管理轉化為量化管理,處於有序、可控狀態。
質量成本會計是以產品質量成本為核算對象,將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產品質量費用按其使用目的和性質加以確認,並歸入適當科目進行核算,為質量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提供依據。
質量成本是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因產品質量不能滿足用戶和消費者的要求而產生的一切損失。
質量成本會計是基於全面質量管理運動產生和發展的。當今社會是一個「客戶導向」的管理思想年代,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觀念是企業提高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之一。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而支出的費用,以及因未達到既定產品質量標准而發生損失的總和。質量成本包括預防成本、檢驗成本、廠內成本和廠外成本。質量成本的核算可以由兩種方式進行:一是採用統計方法;二是藉助於財務會計賬簿系統。
⑹ 質量成本分析有哪些內容意義
質量成本分析就是通過分析產品質量與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對經濟效益影響程度的分析。質量成本分析是質量核算的深入,也是質量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環。通過質量成本分析可得到必要的信息,從而為調整、確定質量成本中各項費用的投入,達到既定質量目標提供可靠依據。
質量成本分析的意義:
在實際工作中,質量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浪費,不能使企業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質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為了使企業產品質量和成本達到最佳質量水平,就應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分析企業內外各種影響因素。從原則上講,最佳質量水平是要達到必要功能與成本耗費的最佳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說,計算質量成本不是目的,其目的在於進行質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
質量成本分析,共包括四個分析內容:
1、質量成本總額的構成內容分析。
2、質量成本總額的構成比例分析。
3、質量成本各要素之間的比例關系分析:
4、質量成本占預算成本的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