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怎麼算,詳細點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加。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邊際成本計算公式:TC(Total Cost)總成本,MC(Marginal Cost)邊際成本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邊際成本的作用: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收益"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我們先引入邊際收益的概念、所謂邊際收益,是指銷售收人減去總變動成本後剩下的余額,即邊際收益,銷售收入一總變動成本邊際收益也等於固定成本加上利潤.如果邊際收益不能補償固定成本時
2、所謂邊際收益,是指在生產過程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銷售量所帶來的總收益增量.邊際收益「遞減」是工業社會物質產品生產過程的普遍現象,而在網路經濟中,邊際收益是「遞增」的,這一結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證明
3、邊際收益是指廠商每增加銷售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收入.人民法院的性質是指它的階級性和職能性質的統一.人民法院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同時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
4、所渭邊際成本,乃是指使用最後一單位變動農業生產要素所支出的費用.所謂邊際收益,乃是指使用最後一單位變動農業生產要素所能增加的收益.而為了達到最大收益點,邊際成本應當等於邊際收益
5、3.4邊際收益率所謂邊際收益是指競爭情報的期望價值與相應的競爭情報的變動成本的差額,或稱邊際貢獻.邊際收益率是指競爭情報的邊際收益與總收益的百分比
6、3.網路經濟的福利效應:邊際收益遞增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邊際收益是指在生產過程增加一單位的產出所帶來的收益.邊際收益隨生產規模的擴大呈現出三種不同的趨勢
7、邊際收益是指人們在某個數量水平下願意為單位產品支付的價格,而文山會海的成本遠遠高於老百姓願意為這樣的產品買單的價格,因此這樣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是效率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