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測試動態成本
擴展閱讀
同比增長率如何扣除價格 2024-11-30 11:09:47

如何測試動態成本

發布時間: 2024-01-26 06:47:53

⑴ 干貨:施工企業如何做好成本測算工作

隨著我國建設行業的不斷發展,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自身的競爭力,如何從預算清單中快速、簡單、准確、完整、規范地測算出工程成本值量、價、費、指標?已經成為建築施工企業所面臨的重點問題。下面 工程造價大數據網 的我就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施工企業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一、成本管理的主要問題和難點

1、投標報價

項目的保底成本是多少?還能夠降低多少個點子?哪些分項工程能做不均衡報價?

2、目標成本責任制

目標成本科目量、價、費多少?項目盈利能力評價?該上交多少個點子?只有得到正確的成本數據才能確保公司、項目部、分供方多贏,才能有效實現目標成本責任制管理。

3、成本總控

合同簽定(分包、資源配置等): 應該以成本設計測算值量、價為根據,完成項目分包、資源市場招標、采購等合同簽訂工作,確保項目合同成本不得超內控設計成本。

成本動態總值: 根據期初預算產值和工程變更、簽證以及甲方認價如何得到各個項目成本的動態總值?當前各項總投入成本是否超標?

4、過程分期/節點控制

BIM的應用場景、竣工結算後的成本還原對比

二、成本測算方法

1、專家方法(過時)

從預算基本架構出發,通過定額和實際對比建立企業定額庫,以此作為成本測算基本模型。通過分解預算(WBS),更加遠離實際,再進行預算值和實際對比,預算計劃值和實際對比,成本控制變數太細,其單價參數為虛構,市場根本不存在,因此整體精度低,結果粗放,和實際無法介面,即使能夠實現代價也是巨大的。

2、大指標估算

可以迴避工程實際管控中的成本項目計量問題,但是成本控制變數太粗放,基本實際控製成本科目工程量不知道、精度低。

3、行業優秀精英方法(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合並預算以建立工程成本科目---與實際數據能夠介面,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述方法可以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解決主要矛盾原則,與市場能夠介面(市場單價可測)。

成本科目由成本分類科目和成本最小控制科目兩部分組成。其中成本控制科目即為系統的基本控制變數,系統能夠細化到對其進行測算、合同簽訂、相應的動態控制等一切操作,如下圖。

指標雲平台 ——可以通過軟體完成企業成本項目施工圖和施工預算對比,工作原理示意圖及流程圖如下所示。

三、 工程造價數據積累與分析指標雲平台 主要特點和技術優勢

1、快速性技術措施

預算清單【帶材料消耗】多種格式文件的完整自動導入。

企業清單項目初始模板和其項目預算指引的建立。

企業清單項目智能化自動建立。

2、准確性技術措施

預算清單導入的自動檢測功能確保預算數據正確進入本系統。

歸並預算值的自動檢測確保施工圖預算的正確性等。

3、完整性技術措施

軟體中施工項目的每項數據都包括:施工圖預算和施工預算部分。

指標 + 百元含量 + 成本降低% + 量差貢獻% + 價差貢獻%。

成本科目通過系統模板產生,有效防止遺漏。

4、規范性技術措施

企業工程成本項目的建立都是通過系統模板產生,為不同項目的比較打下統一基礎。

企業計算參數逐步規范化。

成本科目通過系統模板產生,結果形式、名稱、內容規范。

5、預算和企業成本數據統一管理

本軟體系統基於多項目架構,是區別於傳統預算軟體最重要之處,因此系統具有強大的預算和施工預算的管理功能。

通過 工程造價大數據網 的我給大家分析成本測算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相信大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興趣的建設行業專業人士,歡迎做進一步的了解或留言咨詢。

⑵ 什麼是製造成本核算的動態分析

製造成本核算的動態分析是分析料工費,用同比、環比、目標比、預算比。
其思維方法有5WHY和5W2H思維方式
5WHY和5W2H思維方式,可以給我們提供手術刀一樣的分析工具,讓我們對於成本分析更高效更快速更強大。但是思維方式是原則問題,有一個具體的分析路徑,把精益生產的分析思路拿過來作為成本分析的工具。

⑶ 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概述
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關資料,分析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變動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揭示成本升降變動的原因,為編製成本計劃和制定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編輯本段]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
包括: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技術經濟指標變動對成本影響的分析、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對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編輯本段]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物件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物件。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物件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物件)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物件)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實際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N0=A0×B0×C0
實際指標N1=A1×B1×C1
分析物件為N1-N0的差額。
採用因素分析法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時,各項計劃指標,實際指標及替代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實際指標 N1=A1×B1×C1-----------(4)
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數額按下式計算:
由於A因素變動的影響=(2)-(1)=N2-N0
由於B因素變動的影響=(3)-(2)=N3-N2
由於C因素變動的影響=(4)-(3)=N1-N3
將上述三個專案相加,即為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它與分析物件應相等。
根據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則,材料費用三個因素的替代順序為產量,單耗,單價。各因素變動對甲產品材料費用實際比計劃降低8 000的測定結果如下:
計劃材料費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實際材料費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降低8 000元的影響程度如下:
由於產量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3)-(2)=90000-86400=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個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計算時,還可以採用另外一種簡化的形式,即差額計演演算法。差額計演演算法是利用各個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直接計算各個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以上述經濟指標N為例,採用差額計演演算法時的計算公式如下:
由於A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A0)×B0×C0
由於B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B0)×C0
由於C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費用的分析資料為基礎,採用差額計演演算法的結果如下:
由於產量增加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250)×48×9=-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48)×9=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600+3600+10000=-8000(元)
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相同,但採用差額計演演算法顯然要比第一種方法簡化多了。
3、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絡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絡,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4、差額計演演算法
差額計演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幾種。
● 相關比率法 由於專案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因而可以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並以此來考察經營成果的好壞。例如:產值和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的關系又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資支出完成最大的產值。因此,用產值工資率指標來考核人工費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說明問題。
● 構成比率法 又稱比重分析法或結構對比分析法。通過構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及各成本專案占成本總量的比重,同時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從而為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明方向。
● 動態比率法 動態比率法,就是將同類指標不同時期的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該項指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動態比率的計算,通常採用基期指數和環比指數兩種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物件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

采購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法

倉管提供的各類物資的每月使用情況:
各類物質的使用數量,長期的關注找到一個合理采購計劃!
采購自己記錄的同類物質的質量,價格,供給情況:
提煉最佳供應商:這是成本控制里較為隱性的控制方式
與生產部門和其他使用物資部門保持經常性溝通:
提高因一些異常急需物資的應變速度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鎖置換法或連環替代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形成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並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3.差額計演演算法
差額計演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計劃與實際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企業資金成本分析的幾種方法

姜定軍企業在進行籌資或投資的決策對,首先考慮的是資金成本的高低,也就是企業籌措資金和使用資金過程中應付的使用費和各種籌資費用。前者包括需支付的股息、利息和資金佔用費等,它與籌資金額大小、時間長短有直接關系,屬於資金成本中的變動費用;籌資費用包括委託金融機構代理發行股慄、債券所支付的注冊費、代辦費和向銀行借款的手續費等,它與籌資金額大小、佔用時間長短無直接關系,屬資金成本中的固定費用。在實際工作中,資金成本通常以相對數表示為資金成本率,計算公式:資金成本率一資金使用費用/(籌集資金總額一籌資費用)X100%。由於籌資渠道不同,資金成本的組成內容、計算方法也不一致。一、債務成本的計算1.銀行貸政資全成本事企業從銀行取得貸款支付的利息,新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利息、支出等費用計入財務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企業就少繳了一部分所得稅,企業實際負擔的借款使用費用應從利息支出中扣除應繳納的所得稅輛^計算公式。如某公司取得一筆貸款200萬元,年利息率為12%,每季結息一次,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

百元商品產值成本分析的幾種方法

產品成本指標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質t的一項綜合指標,反映企業的生產水平、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努力降低產品成本是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的核心。但成本指標本身只能表明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勞動耗費,至於這種耗費的效果如何,則必須藉助於其他指標來考核,由此看來,企業用什麼指標來考核成本的耗費與效果就顯得極為重要。 為了把企業商品產品的生產耗費和生產成果聯絡起來,全面地、綜合地評價企業生產經營的經濟效果,在產品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中,用「商品產值成本率」指標作為工業企業的成本考核指標是可行的。這是因為:工業企業產品的商品產值,反映了凝結在產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用「商品產值成本率」來考核企業的成本,就是從經濟效益角度衡量企業計劃期生產產品而消耗的個別勞動時間。因此,它是一項較為客觀的考核標准。 產值成本率是指產值與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是一個綜合性的經濟效果指標,通常用每百元商品產值成本指標來表示。百元商品產值成本是指每百元商品產值所發生的勞動耗費,其計算公式如下: (一)一般分析 一般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 1.用本期實際數與計劃指標對...... (本文共計3頁) [繼續閱讀本文] 贊

簡述成本分析的作用

對全部產品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的評價,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在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提高企業和職工講求經濟效益的積極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確地查明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及其原因,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第三,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成本分析還可以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變化,正確選定適應新情況的最合適的成本水平。

施工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物件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物件。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物件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物件)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物件)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實際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N0=A0×B0×C0 實際指標N1=A1×B1×C1 分析物件為N1-N0的差額。 採用因素分析法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時,各項計劃指標,實際指標及替代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實際指標 N1=A1×B1×C1-----------(4) 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數額按下式計算: 由於A因素變動的影響=(2)-(1)=N2-N0 由於B因素變動的影響=(3)-(2)=N3-N2 由於C因素變動的影響=(4)-(3)=N1-N3 將上述三個專案相加,即為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它與分析物件應相等。 根據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則,材料費用三個因素的替代順序為產量,單耗,單價。各因素變動對甲產品材料費用實際比計劃降低8 000的測定結果如下: 計劃材料費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實際材料費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降低8 000元的影響程度如下: 由於產量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3)-(2)=90000-86400=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個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計算時,還可以採用另外一種簡化的形式,即差額計演演算法。差額計演演算法是利用各個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直接計算各個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以上述經濟指標N為例,採用差額計演演算法時的計算公式如下: 由於A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A0)×B0×C0 由於B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B0)×C0 由於C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費用的分析資料為基礎,採用差額計演演算法的結果如下: 由於產量增加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250)×48×9=-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48)×9=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600+3600+10000=-8000(元) 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相同,但採用差額計演演算法顯然要比第一種方法簡化多了。 3、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絡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絡,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4、差額計演演算法 差額計演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幾種。 ● 相關比率法 由於專案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因而可以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並以此來考察經營成果的好壞。例如:產值和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的關系又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資支出完成最大的產值。因此,用產值工資率指標來考核人工費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說明問題。 ● 構成比率法 又稱比重分析法或結構對比分析法。通過構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及各成本專案占成本總量的比重,同時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從而為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明方向。 ● 動態比率法 動態比率法,就是將同類指標不同時期的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該項指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動態比率的計算,通常採用基期指數和環比指數兩種方法。

年度成本分析的重點是

成本包括原料、燃料、維修、動力、包裝、工資、折舊。要對各產品的各項生產成本做出分析,與指標進行對比,與計劃、與同期作對比,分析消耗是超耗還是節省。

⑷ 怎樣做成本分析

一、具體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目標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比較法的應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將實際指標與目標指標對比。以此檢查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影響目標完成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以便及時採取措施,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在進行實際指標與目標指標對比時,還應注意目標本身有無問題。如果目標本身出現問題,則應調整目標,重新正確評價實際工作的成績。
·本期實際指標與上期實際指標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變動情況,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與本行業平均水平、先進水平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反映本項目的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與行業的平均水平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而採取措施趕超先進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置換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計算步驟如下:
·確定分析對象,並計算出實際數與目標數的差異;
·確定該指標是由哪幾個因素組成的,並按其相互關系進行排序;
·以目標數為基礎,將各因素的目標數相乘,作為分析替代的基數;
·將各個因素的實際數按照上面的排列順序進行替換計算,並將替換後的實際數保留下來;
·將每次替換計算所得的結果,與前一次的計算結果相比較,兩者的差異即為該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應與分析對象的總差異相等。
3)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概念: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對施工項目成本進行的對比評價和總結工作。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對施工項目成本進行的對比評價和總結工作。 施工成本分析貫穿於施工成本管理的全過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過程中,主要利用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資料(成本信息),與目標成本、預算成本以及類似的施工項目的實際成本等進行比較,了解成本的變動情況,同時也要分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的影響。

⑸ 如何對成本的發生和完整性進行測試

1.將本期的主營業務收入與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銷售的結構和價格變動是否異常,並分析異常變動的原因;
2.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與上期比較,檢查是否存在異常,各期之間是否存在重大波動,查明原因;
(1)確定可接受的差異額;
(2)將實際的情況與期望值相比較,識別需要進一步調查的差異;(3)如果其差額超過可接受的差異額,調查並獲取充分的解釋和恰當的佐證審計證據(如通過檢查相關的憑證等);
(4)評估分析程序的測試結果。
(5)抽查一個月主營業務成本結轉明細清單,比較計入主營業務成本的品種、規格、數量和主營業務收入的口徑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配比原則。
3、檢查主營業務收入的確認條件、方法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准則,前後期是否一致;關注周期性、偶然性的收入是否符合既定的收入確認原則、方法。
4、銷售的截止測試:
(1) 通過測試資產負債表日前後天且金額大於的發貨單據,將應收賬款和收入明細賬進行核對;同時,從應收賬款和收入明細賬選取在資產負債表日前後天且金額大於的憑證,與發貨單據核對,以確定銷售是否存在跨期現象;
(2)復核資產負債表日前後銷售和發貨水平,確定業務活動水平是否異常(如與正常水平相比),並考慮是否有必要追加截止程序;
(3)取得資產負債表日後所有的銷售退回記錄,檢查是否存在提前確認收入的情況;
(4)結合對資產負債表日應收賬款的函證程序,檢查有無未取得對方認可的大額銷售;
(5)調整重大跨期銷售。
5、根據評估的舞弊風險等因素增加的審計程序。
6、獲取或編制其他業務收入明細表,復核加計是否正確,並與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是否相符,結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與營業收入報表數核對是否相符。
7、根據評估的舞弊風險等因素增加的審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