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東覺得成本費用高內部審計怎麼審
股東覺得成本費用高,內部審計通過重點審查進貨、出貨環節,檢查存貨管理的流程和票據傳遞,以及執行環節,價格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
費用高主要檢查實際報銷與預算計劃之間是否有較大出入,單據報銷是否真實,准確等。
㈡ 怎樣進行人工成本預算的審核
1、注重內外部環境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1)關注政府有關部門發布的年度企業工資指導三條線槐斗,粗明桐即基準線、預警線和控制下線。
①基準線。對生產發展正常、經營成果良好的企業可以圍繞基準線,調整工資水平。
②預警線(上線)。對於生產發展快,經濟效益增長也較快的企業可以在不突破預警線的范圍內調整工資水平。
③控制下線。那些當年經濟效益嚴重下降或虧損的企業,在支付員工工資不低於本地區最低工資標準的前提下,工資應控制在下線不予增加。
(2)定期進行勞動力工資水平的市場調查,了解同類企業各類勞動力工資價位的變化情況,掌握勞動力市場工資水平的上線、中線和下線,對內是否公平合理,對外是否具有競爭力。
(3)關注消費物價指數。
2、在審核下一年度的人工成本預算時,先將本年度的費用預算和上一年度的費用預算,以及上一年度費用結算和當年已發生的費用結算情況統計清楚,然後比較分析,從預算與結算的比較結果,分析費用使用趨勢。再結合上一年度和當年生產經營狀況以及下一年預期的生產經營狀況狀態進行分析。
3、預算人工成本在企業經營預算中的額度,以保證企業的支付能力和員工利益的實現。兩種模式:收入-利潤=成本,收入-成本=利潤
4、審核人工成本的預算,也應與人力資源規劃工作結合起來。因為岩坦,費用預算的審核,實質是對企業人員的結構和數量的審核,因為人工成本的總預算是由人力資源規劃和企業人員工資水平兩個重要因素決定的。
㈢ 如何審計成本資料是否正確
(一)直接材料成本審計
直接材料成本的審計一般應從審閱材料和生產成本明細賬入手,抽查有關的費用憑證,驗證企業產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數量、計價和材料費用分配是否真實、合理。
其主要內容包括:
(1)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成本計算,費用的分配標准與計算方法,與材料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核對。
(2)審查耗用數量的真實性,有無將非生產用材料計入直接材料費用。
(3)分析比較同一產品前後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動應查明原因。
(4)抽查材料發出及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是否經過授權、經過適當的復核,成本計價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正確及時入賬。
(5)對採用定額成本或標准成本的企業,應檢查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直接材料的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二)直接人工成本審計
(1)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成本計算,費用的分配標准與計算方法,與材料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核對。
(2)審查耗用數量的真實性,有無將非生產用材料計入直接材料費用。
(3)分析比較同一產品前後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動應查明原因。
(4)分析比較本年度各個月份的人工費用發生額,如有異常波動,應查明原因。
(5)結合應付工資的審查,抽查人工費用會計記錄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三)製造費用審計
製造費用審計的基本要點包括:
(1)獲取或編制製造費用匯總表,並與明細賬、總賬核對相符。(賬表核對)
(2)抽查製造費用中的重大數額項目及例外項目是否合理。
(3)審閱製造費用明細賬,檢查其核算內容及范圍是否正確,並應注意是否存在異常會計事項。
(4)必要時,對製造費用實施截止測試,即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前後若干天的製造費用明細賬及其憑證,確定有無跨期入賬的情況。
(5)審查製造費用的分配是否合理。
重點查明分配方法;分配方法是否在相當時期內保持穩定,有無隨意變更的情況;分配率和分配額的計算是否正確,有無以人為估計數代替分配數的情況;對按預定分配率分配費用的企業,還應查明計劃與實際差異是否及時調整。
(6)對於採用標准成本法的企業,應抽查標准製造費用的確定是否合理,計入成本計算單的數額是否正確,製造費用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標准製造費用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動。
(四)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
(1)獲取或編制主營業務成本明細表,與明細賬和總賬核對相符。(賬表核對)
(2)編制生產成本及銷售成本倒軋表,與總賬核對相符。
(3)分析比較本年度與上年度主營業務成本總額,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主營業務成本金額,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
(4)結合生產成本的審計,抽查銷售成本結轉數額的正確性,並檢查其是否與銷售收入配比。
(5)檢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中重大調整事項(如銷售退回等)是否有其充分理由。
(6)確定主營業務成本在利潤表中是否已恰當披露。
存貨成本審計 - 計價方式
存貨成本審計一般說來,當存貨發生實物流轉後,也就產生了成本流轉。理論上,存貨的成本流轉額按照成本計價的原則,應當等同於購入實物的成本額。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存貨品種繁多,流轉額非常大,成本流轉額很難完全匹配實物流轉額。因此,在發出存貨時,就要按照一定的計價方法來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最終使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盡可能接近存貨的采購成本,使因採用不同成本計價方式對企業利潤的影響變得最低,盡可能減少對企業正常運營的影響。
通常來講,存貨發出時有兩種成本計價方式:實際成本計價法和計劃成本計價法。前者又包括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五種計價方法,後者包括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價法。軟體工程師在設計存貨管理軟體前,要結合這幾種成本結轉方法的管理特點和計算機管理的優勢,綜合考慮。一般說來,這幾種方法在軟體設計中都應該提供,用戶在使用軟體時,自行選擇適合於本單位使用的成本結轉計價方法。
現在市場上相對成熟的存貨管理軟體往往僅提供一種成本結轉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即一種平均價格。對於這種管理模式,一般的進銷存企業尚可使用,但如果對購入成本相當敏感,或對成本核算要求較高的企業,這樣的軟體就顯得不足了。如目前現代企業管理中廣泛流行的成本管理,其對成本極為敏感。再如在醫院,倉庫存儲部門要對各醫療科室領用的各種存貨成本進行精確計量,因此必須採用成本計價的另一種方法———個別計價法。
存貨成本審計 - 方法
1.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先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其成本屬於實物成本,計算機處理時成本價格應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單位成本價格應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貨時用戶只錄入出貨數量,不錄入成本單價,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成本單價。為此,計算機必須按時間先後順序記錄購貨數量及成本額。該方法的出貨成本是按最早的購貨價格確定的,用戶不能隨意挑選存貨價格以影響當期利潤,因此其存貨成本最接近現行的市場價格,能較好的反映資產負債表存貨的價值。
2.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後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和先進先出法一樣,其成本應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單位成本價格應不具有可修改性。為此,計算機必須按時間先後順序記錄購貨數量及成本,出貨時由用戶錄入出貨數量,不錄入成本單價,由計算機按照和先進先出法相反的順序分析獲得成本。該方法的出貨成本是按最近的購貨價確定的,用戶也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影響當期利潤。由於後期的價格在正常情況下可能較早期高,因此計價成本可能較高,故可使本期利潤降低,但該方法也因此符合會計上的穩健性原則。
3.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對出貨成本進行個別計價,適合於對成本較敏感的企業,如大型醫院,存貨部門購入存貨後,要由各部門領用,在成本核算較嚴格的情況下,各部門的領入成本直接和效益獎金掛鉤,這時候必須對成本進行個別計價,即必須按照部門所需產品的市場價格進行計價。在計算機處理上,必須使用戶既能錄入數量,又能錄入成本單價。該方法最接近會計上按成本進行計價的原則,但相對也比較復雜,即使採用計算機,工作量可能也比較大,適用於一般不能互換使用的存貨或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價格較高的產品。
4.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它是根據期初存貨結存和本期收入存貨的數量和進價成本,於月末一次計算存貨的全月加權平均單價,以求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結存存貨成本。這種方法必須到月底才能獲得成本價格,和計算機即時即得的管理特點相違背,因此沒有採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動加權平均法:這種方法因為其簡單性,是計算機軟體設計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軟體工程師在設計存貨管理程序時,可能不知道這種管理方法的會計學名稱,但都採用該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這種方法,在入庫時,計算機增加存貨的庫存量和庫存額,在出庫時庫存額除以庫存量即為單位成本。該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瑣的一種方法,但在計算機管理下卻是程序設計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因此大多數軟體供應商都把這種方法作為存貨管理的主要方法。
6.計劃成本法:這種方法按計劃成本進行度量,在每一種產品上設置該產品的單位計劃成本額,出庫時由計算機自動獲得該成本。計劃成本法下計劃成本額的確立需要相當的可操作性,必須建立在充分調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礎上,但確立的存貨計劃成本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貨管理軟體中和實際管理工作中並不多見。
7.毛利率法和零售價法: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由計算機計算出上期毛利率,然後算出出貨成本,用戶只需錄入數量。零售價法是指用成本佔零售價的百分比計算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和加權平均法一樣的弊端,是一種由月末推算月初的管理方法,並不適合用計算機來處理。
㈣ 如何對企業成本進行審計
產品的生產成本是指工業企業生產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產品所支出的各項生產費用的總和,它反映生產費用的最終歸宿,是正確計算利潤的基礎。
一般來說,對於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的審計主要在於調閱"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原材料"、"累計折舊"、"庫存商品"等會計科目的賬冊,確定被審計企業有無虛列成本,有無將非生產性成本擠入生產成本;有無跨期攤銷費用;有無人為利用在產品成本調節利潤等現象。正常的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與主營業務成本核算大致如下:
①分配、歸集直接與間接生產費用與成本
②分配製造費用
③結轉完工產品生產成本
④結轉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
對企業來說,產品生產成本的核算是確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關鍵。由於企業的生產過程涉及大量的對內、對外業務,並且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包含其中,因此往往成為企業所得稅審計的難點,也是審計人員最感頭痛之處。所以,我們在審計過程中,首先應該了解企業有關生產成本控制的內部管理體系是否合理。包括了解企業是否有專職會計進行成本核算;內部憑證制度是否健全,憑證的種類、內容、編號是否符合會計處理要求;簿記和報表的記錄和制定是否及時完整;憑證、賬冊、報表三者之間有無嚴格的核對制度;資產盤點制度是否按期完成;另外還應了解企業成本核算的流程。通過上述一系列的調查摸底,確定企業成本核算的可信賴度,然後根據可信賴度的不同,搭配審計人員,組成不同的審計小組進行審查。
㈤ 成本費用的審計要點是怎樣內容
首先,要建立健全產品成本內部控制體系。其次,要建立健全定額和原始記錄制度。第三,要對產品成本計算程序進行檢查。第四,對產品成本核算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和弊端進行經常性檢查。
㈥ 成本費用的審核
一:成本費用審核的基本方法
1.評價有關成本費用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貫遵守。2.獲取相關成本費用明細表,復核計算是否正確,並與有關的總賬、明細賬、會計報表及有關的申報表等核對。
3.審核成本費用各明細子目內容的記錄、歸集是否正確。
4.對大額業務抽查其收支的配比性,審核有無少計或多計業務支出。
5.審核會計處理的正確性,注意會計制度與稅收規定間在成本費用確認上的差異。
二:主營業務成本的審核(以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為例)
1.審核明細賬與總賬、報表(在產品項目)是否相符;審核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等賬戶及其有關原始憑證,確認企業的經營收入與經營成本口徑是否一致。
2.獲取生產成本分析表,分別列示各項主要費用及各產品的單位成本,採用分析性復核方法,將其與預算數、上期數或上年同期數、同行業平均數比較,分析增減變動情況,對有異常變動的情形,查明原因,作出正確處理。
3.采購成本的審核。
(1)審核由購貨價格、購貨費用和稅金構成的外購存貨的實際成本。
(2)審核購買、委託加工存貨發生的各項應繳稅款是否完稅並計入存貨成本。
(3)審核直接歸於存貨實際成本的運輸費、保險費、裝卸費等采購費用是否符合稅法的有關規定。
4.材料費用的審核。
(1)審核直接材料耗用數量是否真實。
——審核「生產成本」賬戶借方的有關內容、數據,與對應的「材料」類賬戶貸方內容、數據核對,並追查至領料單、退料單和材料費用分配表等憑證資料。
——實施截止性測試。抽查決算日前後若干天的領料單、生產記錄、成本計算單,結合材料單耗和投入產出比率等資料,審核領用的材料品名、規格、型號、數量是否與耗用的相一致,是否將不屬於本期負擔的材料費用計入本期生產成本,特別應注意期末大宗領用材料。
(2)確認材料計價是否正確。
——實際成本計價條件下:了解計價方法,抽查材料費用分配表、領料單等憑證驗算發出成本的計算是否正確,計算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貫性原則。
——計劃成本計價條件下:抽查材料成本差異計算表及有關的領料單等憑證,驗證材料成本差異率及差異額的計算是否正確。
(3)確認材料費用分配是否合理。核實材料費用的分配對象是否真實,分配方法是否恰當。
5.輔助生產費用的審核。
(1)抽查有關憑證,審核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是否正確。
(2)審核輔助生產費用是否在各部門之間正確分配,是否按稅法的有關規定準確計算該費用的列支金額。
6.製造費用的審核。
(1)審核製造費用中的重大數額項目、例外項目是否合理。
(2)審核當年度部分月份的製造費用明細賬,是否存在異常會計事項。
(3)必要時,應對製造費用實施截止性測試。
(4)審核製造費用的分配標準是否合理。必要時,應重新測算製造費用分配率,並調整年末在產品與產成品成本。
(5)獲取製造費用匯總表,並與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對,確認全年製造費用總額。
7.審核「生產成本」、「製造費用」明細賬借方發生額並與領料單相核對,以確認外購和委託加工收回的應稅消費品是否用於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當期用於連續生產的外購消費品的價款數及委託加工收回材料的相應稅款數是否正確。
8.審核「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的借方紅字或非轉入產成品的支出項目,並追查至有關的憑證,確認是否將加工修理修配收入、銷售殘次品、副產品、邊角料等的其他收入直接沖減成本費用而未計收入。
9.在產品成本的審核。
(1)採用存貨步驟,審核在產品數量是否真實正確。
(2)審核在產品計價方法是否適應生產工藝特點,是否堅持一貫性原則。
——約當產量法下,審核完工率和投料率及約當產量的計量是否正確;
——定額法下,審核在產品負擔的料工費定額成本計算是否正確,並將定額成本與實際相比較,差異較大時應予調整;
——材料成本法下,審核原材料費用是否在成本中占較大比重;
——固定成本法下,審核各月在產品數量是否均衡,年終是否對產品實地盤點並重新計算調整;
——定額比例法下,審核各項定額是否合理,定額管理基礎工作是否健全。
10.完工產品成本的審核。
(1)審核成本計算對象的選擇和成本計算方法是否恰當,且體現一貫性原則。
(2)審核成本項目的設置是否合理,各項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是否體現受益性原則。
(3)確認完工產品數量是否真實正確。
(4)分析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及構成項目有無異常變動,結合在產品的計價方法,確認完工產品計價是否正確。
11.審核工業企業以外的其他行業主營業務成本,應參照相關會計制度,按稅法的有關規定進行。
三:其他業務支出的審核
1.審核材料銷售成本、代購代銷費用,包裝物出租成本、相關稅金及附加等其他業務支出的核算內容是否正確,並與有關會計賬表核對。
2.審核其他業務支出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的差異,並作出相應處理。
四:視同銷售成本的審核
1.審核視同銷售成本是否與按稅法規定計算的視同銷售收入數據的口徑一致。
2.審核企業自己生產或委託加工的產品用於在建工程、管理部門、非生產性機構、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是否按稅法規定作為完工產品成本結轉銷售成本。
3.審核企業處置非貨幣性資產用於投資、分配、捐贈、抵償債務等,是否按稅法規定將實際取得的成本結轉銷售成本。
4.審核企業對外進行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節省留歸企業的材料,是否按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計算銷售成本。
五:營業外支出的審核
1.審核營業外支出是否涉及稅收規定不得在稅前扣除的項目。重點審核:
(1)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2)各種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3)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的有賠償部分;
(4)用於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質以外的捐贈;
(5)各項贊助支出;
(6)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7)為被擔保人承擔歸還所擔保貸款的本息;
(8)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在建工程減值准備。
2.審核營業外支出是否按稅法規定準予稅前扣除。
(1)審核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流動資產非正常盤虧、毀損、報廢的凈損失是否減除責任人賠償,保險賠償後的余額是否已經主管稅務機關認定。
(2)審核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發生永久性或實質性損失,是否已經過主管稅務機關認定。
(3)審核處置固定資產損失、出售無形資產損失、債務重組損失,是否按照稅法規定經過稅務機關認定審批。
(4)審核捐贈是否通過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社會團體、國家機關進行,捐贈數額是否超過稅法規定限額。
(5)審核企業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是否扣除了已經賠償的部分。
3.審核大額營業外支出原始憑證是否齊全,是否符合稅前扣除規定的要求。
4.抽查金額較大的營業外支出項目,驗證其按稅法規定稅前扣除的金額。
5.審核營業外支出是否涉及將自產、委託加工、購買的貨物贈送他人等視同銷售行為是否繳納相關稅金。
六:稅收上應確認的其他成本費用的審核
1.審核資產評估減值等其他特殊財產損失稅前扣除是否已經過主管稅務機關認定。
2.審核其他需要主管稅務機關認定的事項。
七:銷售(營業)費用的審核
1.分析各月銷售(營業)費用與銷售收入比例及趨勢是否合理,對異常變動的情形,應追蹤查明原因。
2.審核明細表項目的設置,是否符合銷售(營業)費用的范圍及其有關規定。
3.審核企業發生的計入銷售(營業)費用的傭金,是否符合稅法的有關規定。
4.審核從事商品流通業務的企業購入存貨抵達倉庫前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運輸存儲過程中的保險費、裝卸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購貨費用按稅法規定計入營業費用後,是否再計入銷售費用等科目重復申報扣除。
5.審核從事郵電等其他業務的企業發生的營業費用已計入營運成本後,是否再計入營業費用等科目重復申報扣除。
6.審核銷售(營業)費用明細賬,確認是否剔除應計入材料采購成本的外地運雜費、向購貨方收回的代墊費用等。
7.涉及到進行納稅調整事項的費用項目,應按相關的納稅調整事項審核要點進行審核,並將審核出的問題反映在相關的納稅調整事項審核表中。
八:管理費用的審核
1.審核是否把資本性支出項目作為收益性支出項目計入管理費。
2.審核企業是否按稅法規定列支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並確認計算該項支出金額的准確性。
3.審核企業是否按稅法規定剔除了向其關聯企業支付的管理費。
4.審核計入管理費的總部經費(公司經費)的具體項目是否符合稅法的有關規定,計算的金額是否准確。
5.審核企業計入管理費用的差旅費、會議費、董事會費是否符合稅法的有關規定,有關憑證和證明材料是否齊全。
6.涉及到進行納稅調整事項的費用項目,應按相關的納稅調整事項審核要點進行審核,並將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反映在相關的納稅調整事項審核表中。
九:財務費用的審核
1.利息支出的審核參見納稅調整審核中利息支出的審核,並將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反映在利息支出審核表中。
2.審核利息收入項目。
(1)獲取利息收入分析表,初步評價計息項目的完整性。
(2)抽查各銀行賬戶或應收票據的利息通知單,審核其是否將實現的利息收入入賬。期前已計提利息,實際收到時,是否沖轉應收賬款。
(3)復核會計期間截止日應計利息計算表,審核其是否正確將應計利息收入列入本期損益。
3.審核匯兌損益項目。
(1)審核記賬匯率的使用是否符合稅法規定。
(2)抽樣審核日常外匯業務,審核摺合記賬本位幣事項的會計處理的准確性。
(3)抽查期末(月、季或年)匯兌損益計算書,結合對外幣現金、外幣銀行存款、對外結算的外幣債權債務項目,審核計算匯兌損益項目的完整性、折算匯率的正確性、匯兌損益額計算的准確性、匯兌損益會計處理的適當性。
4.抽查金額較大的手續費或其他籌資費用項目相關的原始憑證,判斷該項費用的合理性。